阿里山賞楓地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阿里山賞楓地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伯樂寫的 寄自野地的明信片(2版1刷)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940】阿里山【賞楓去】1日遊 - 大豐旅行社也說明:每年11月阿里山進入賞楓季節,森林遊樂園裡滿滿都是橘紅色的楓樹美景。園區內熱門的賞楓景點,首推小笠原山觀景平台、對高岳步道,紅成一片的楓樹, ...

亞洲大學 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宜欣所指導 蔡茗卉的 親子出國旅遊動機與主題旅遊選擇之研究 (2017),提出阿里山賞楓地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親子出國旅遊、旅遊動機、主題旅遊。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胡志平、胡太山所指導 巫靜怡的 賞楓活動遊憩效益之估計——離散選擇模式之應用 (2005),提出因為有 賞楓、遊憩效益、巢式羅吉特的重點而找出了 阿里山賞楓地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阿里山賞楓好時節兩到三週將全面轉紅 - 華人今日網則補充:... 寺週邊、阿里山賓館前與香林國小都是秋、冬季節最佳賞楓地點。青楓、台灣三角楓、楓香、阿龜櫻、台灣紅榨楓、日本紫楓都會變紅,銀杏則會變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里山賞楓地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寄自野地的明信片(2版1刷)

為了解決阿里山賞楓地點的問題,作者劉伯樂 這樣論述:

生活在都市叢林太久,是否已遺忘了在野地呼吸的感動?   可曾聽過「一個台灣=半個地球」?從赤道以北直到北極,幾乎半個地球的森林景觀全部濃縮在台灣平地到高山、四千公尺的垂直高度裡。也許是水田間來去的飛鳥;也許是深山中凜冽的霧氣;也許是路旁兀自開放的野花……,大自然所帶來的驚喜和讚嘆永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作者以數年的時間,漫遊於台灣山林野地中,以寫生、踏查的方式捕捉這片土地的多元與魅力。   「從這裡可以看見我眼光的極致、我世界的盡頭。像是住在海中礁岩上的螃蟹一樣,滿足於自己立足的世界。此時此刻,我也像亨利.梭羅一樣讚美自己:『生在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生辰也恰到好處。』」對大自然的美好嚮往不一定

要遠赴到他方,只要我們認真看待週遭事物,生命的感動無處不在,這是一個寫給所有愛好自然者的安靜又熱情的邀約,同時也分享這島嶼上最動人繽紛的野地紀實。 作者簡介 劉伯樂   1952年生於南投埔里,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隨後進入教育廳兒童讀物出版部擔任美術編輯,並從事插畫工作,插畫作品曾入選歐洲插畫大展。著作有:《野地食堂》、《寄自野地的明信片》、《黑白村莊》、《我砍了一棵山櫻花》、《奉茶》、《八音的世界》、《有鳥飛過》……等六十餘種。持續創作近三十年,作品題材多元,囊括鄉土、文學、人文、藝術、自然等領域。  曾獲「時報開卷好書獎」、「讀書人年度好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新聞局小太陽獎」、

「楊喚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的肯定。近年深入鳥類生態的攝影、繪圖、觀察與紀錄,心得持續發表於部落格:什麼鳥世界:blog.ylib.com/wildbird、祕密鳥地方:blog.ylib.com/aplaceforbirdy

親子出國旅遊動機與主題旅遊選擇之研究

為了解決阿里山賞楓地點的問題,作者蔡茗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親子出國旅遊動機與主題旅遊選擇之研究,並進一步分析不同背景屬性的受訪者在前述二變項之差異。本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滾雪球的方式發放問卷,共發出32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8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9.69%,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獨立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來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發現如下:首先旅遊動機題項中以「為了和家人相處增進感情」認同度最高;主題旅遊選擇題項中以「與季節時分有關的旅遊,如賞楓、看雪、賞花、觀日或賞星之旅等」最受大家歡迎。此外,不同的「年齡」、「教育程度」與「出國方式」在親子出國旅遊動機與主題旅遊選擇上,都達到顯著差異。最後,迴歸

分析結果顯示親子出國旅遊動機會對主題旅遊選擇呈現部分的正向影響。因此,本研究將依據研究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以供休閒相關業者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賞楓活動遊憩效益之估計——離散選擇模式之應用

為了解決阿里山賞楓地點的問題,作者巫靜怡 這樣論述:

台灣楓林面積較大的賞楓地點大多位於山區,早期這些楓林多為培育香菇而種植,近年才轉型為休閒產業的遊憩資源。近來我國政府實施週休二日,休閒旅遊的需求大量增加,但是賞楓地點過度地規劃與開發,可能對環境造成衝擊,因此環境的開發與保育工作必須適當地取得平衡。因為至今仍缺少完善的評估方法來估計遊憩資源所提供的效益,本計畫針對台灣賞楓景點集中的中北部山區進行抽樣,並以問卷調查遊客從事賞楓的經驗及評價,再利用巢式羅吉特模式能考量多地點並假設決策過程有先後次序的概念,來架構賞楓活動的遊憩效益模型。研究結果顯示:一、巢式羅吉特模式之包絡值介於0到1之間,顯示本研究對於賞楓地點的巢狀分類方式恰當。由於包絡值非常接

近0,顯示同一個賞楓地區的景點替代性很高。二、各賞楓景點資訊來源滿意度提高10%、20%、30%所衍生之平均遊憩效益,六個景點的效益每人平均增加64.26、143.61、245.38元。各賞楓景點楓樹數量滿意度提高10%、20%、30%,六個景點的效益每人平均增加50.63、110.00、182.26元。各賞楓景點聯外交通滿意度提高10%、20%、30%,六個景點的效益每人平均增加15.65、32.04、49.21元。各賞楓景點設施滿意度提高10%、20%、30%,六個景點的效益每人平均增加78.62、181.28、316.95元。各賞楓景點遊憩景觀滿意度提高10%、20%、30%,六個景點的

每人效益平均增加78.81、181.78、317.89元。三、如果關閉各景點,平均一年損失之遊憩效益:石鹿古道約3.43萬元;秀巒公路約0.25元;東勢林場約2372.51萬元;楓林農場約4.38萬元;奧萬大約1107.27萬元;紅香部落約22.3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