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機沒有冷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除濕機沒有冷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良銅寫的 實用環境控制與節能減碳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碩士班 李文興所指導 孫仲康的 HFC-152a應用於冰箱與除濕機之效益分析 (2013),提出除濕機沒有冷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冷媒汰換、全球暖化潛勢(GWP)、家用冰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研究所 黃振康所指導 吳政穎的 太陽能輔助熱動式製冷之研製 (2009),提出因為有 太陽熱能、吸收式冷卻、開放吸附式冷卻的重點而找出了 除濕機沒有冷媒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除濕機沒有冷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用環境控制與節能減碳

為了解決除濕機沒有冷媒的問題,作者陳良銅 這樣論述:

別把積非成是的環境當成宿命,改變只是需要時間與觀念! 【改善環境傳教士】陳良銅 帶你正確認識台灣大環境   陳良銅以自身冷凍空調工程的專長技術與經驗,將過往經驗與改善方案撰寫成書,試圖將過往的錯誤認知扭轉回來。   內容列舉了對台灣常溫環境與冷氣工程的建議、生活環境與日常設備的實用妙招、面對台灣惡劣的公設環境的解答辦法以及家電設備的節能減碳設計。   本書將分成常識篇、居家生活篇、公共環境篇與節能減碳篇。四大篇章,作者在各篇章皆論述於業界的專業技術層面,例如:利用汙水系統之共同存水彎來避免浴室臭氣、加強熱水管保溫來避免水溫驟降、冷水採用批覆保溫管來避免結露滴水、停車場之排氣口錯開車道

入口來提高通風效果、避免熱島效應來提高冷氣機效率、正確配置冷氣室內機來提高冷氣能力與節能、利用儲冰水槽來避免冰水機起停頻繁……等等經驗常談與鮮為人知的專業知識。  

HFC-152a應用於冰箱與除濕機之效益分析

為了解決除濕機沒有冷媒的問題,作者孫仲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討論環保冷媒HFC-152a替代HFC-134a冷媒之效益分析。實驗是以市售HFC-134a蒸氣壓縮循環系統冰箱及除濕機,先行在原來未換裝系統HFC-134a下進行冷媒性能測試後再以HFC-152a冷媒進行性能測試,後續分別比較兩種冷媒系統間的性能差異分析。實驗結果顯示在沒有改變系統元件及更換冷凍油情況下,將一個容量95L的家用冰箱以30克之HFC-152a取代其原有50克之HFC-134a冷媒時,整體上HFC-152a在家用冰箱實驗中的性能很接近R134a冷媒,性能表現上比原使用HFC-134冷媒之蒸氣壓縮循環系統性能表現更為優異,在平均耗功可降低約11%,冷媒充填量亦可大

幅減少約40%,另將一個除溼能力6L的家用除溼機以100克之HFC-152a取代其原有125克之HFC-134a冷媒時,其整體系統性能參數表現為最佳狀況。其中冷媒充填量減少了約20%左右,除濕能力增加約7%,平均消耗電功率高約5 %,HFC-152a的確有能力來取代HFC-134a冷媒。

太陽能輔助熱動式製冷之研製

為了解決除濕機沒有冷媒的問題,作者吳政穎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水–氨水型吸收式冷卻系統進行架設與實驗測試,以太陽能熱水器作為加熱源之想法整合出理想的節能產品,並使用熱媒油驅動製冷機制;另一方面,將開放吸附式除濕冷卻應用在空調系統上,且吸附除濕冷卻不需要壓縮機,所以沒有噪音的問題。並使用太陽熱能脫附除濕輪上的水分,重新讓除濕輪吸附水分。太陽能製冷系統具備經濟、環保、低噪音、熱能驅動…等多項優點,藉由上述兩種系統取代機械式冷凍空調系統及氟氯烷系統冷媒,改善生態環境及降低在空調系統上的耗電量。本研究將太陽能與熱動式製冷技術整合,利用熱能傳遞及儲存驅動製冷系統。利用密閉式吸收冰箱研製太陽能降溫應用以及探討開放吸附式除濕輪驅動溫度與調節室內濕度對製冷能

力的影響。實驗結果可知,直接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無法驅動吸收式系統,必須使用再加熱器輔助加熱,以提升熱媒油達到吸收式系統之驅動溫度,但加入外部能量會導致製冷機性能係數(COP)降低。以結果計算出冷凍能力及性能係數,顯示仍有許多改善空間及問題待克服,才能提高系統效率與應用之可行性。另外,開放吸附式除濕冷卻系統在除濕及增濕兩部份都能各個別在量測中得到濕空氣熱力圖之狀態。從濕空氣熱力圖中,可查出濕度率再從中求出除濕量,經計算結果表示,使用以通以熱水之空氣加熱器以風速為5 m/s之風扇可處理的除濕量為0.05 kg/hr,結果說明使用空氣加熱器也能有良好的除濕效果。自製增濕腔體使用超音波造霧器加濕乾空氣,

加濕後的溫度減去先前除濕後的乾空氣溫度差為14 oC。除濕後的乾空氣再經過增濕,其增濕後出口溫度能較經過除濕輪前之入口溫度下降5-7 oC,提供明顯的製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