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人嬰兒推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雙人嬰兒推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天虎寫的 歐美經典家具大全 和陳姝伶余怡菁的 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幼教博士陳姝伶的媽媽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雙人推車| 2021年11月 - 樂天市場也說明:Rakuten樂天市場還有更多雙人推車推薦,讓您在開心的環境中盡情購物! ... baby jogger city tour2 Double 左右雙人嬰兒推車○可全平躺. $15,900. 免運.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中科技大學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最後網站雙人嬰兒推車 - 松果購物則補充:大家都在買的雙人嬰兒推車就在松果購物回購率超高,買過都說讚的好口碑幫您比過網路上各大平台,絕對敢說松果購物雙人嬰兒推車是挑戰全台最低價推薦給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雙人嬰兒推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歐美經典家具大全

為了解決雙人嬰兒推車的問題,作者吳天虎 這樣論述:

家具是室內空間的主角,無論是室內設計還是室內軟裝的從業人員和家居生活愛好者均需要對於那些源自於歐洲從古至今的家具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目前全國還沒有一本涵蓋所有家具的科普類家具參考書,這大地阻礙了我們的室內設計與室內軟裝設計的進步與發展。吳天虎着的《歐美經典家具大全(精)》從歐美家具的起源入手,向讀者展現了一幅歐美家具從古至今的發展圖,為中國室內設計與室內軟裝行業向最高層次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為了讓本書成為更多人的普通百科類讀物,本書力求語言簡練,圖文並茂,通俗易懂,適用於作為學校、社會與專業的參考書。 序言Chapter 1 凳子 1-1 凳子簡史 1-2 腳凳(Foo

tstool)/ 矮凳(Low Stool) 1-3 軟墊擱腳凳(Ottoman) 1-4 墩(Tuffet/Hassock/Pouf/Pouffe) 1-5 折疊凳(Folding Stool) 1-6 踏凳(Step Stool) 1-7 條凳(Bench) 1-8 條形軟座(Banquette) 1-9 高背長靠椅(Settle)/ 安置凳(Settle Bench)/ 僧侶凳(Monks Bench) 1-10 吧台凳(Bar Stool)/ 櫃台凳(Counter Stool)/ 繪圖凳(Drafting Stool)/工業凳(Industrial Stool)Cha

pter 2 椅子 2-1 椅子簡史 2-2 餐椅(Dining Chair/Side Chair) 2-3 梯背椅(Ladderback Chair) 2-4 酒館椅(Bistro Chair) 2-5 折疊椅(Folding Chair) 2-6 搖椅(Rocking Chair) 2-7 擋風椅(Wing Chair/Wingback Chair)/圓頂擋風椅(Dome Chair/Canopy Chair) 2-8 角椅(Corner Chair) 2-9 扶手椅(Armchair/Elbowchair)/俱樂部椅(Club Chair)/休閑椅(Lounge Cha

ir) 2-10 無扶手矮椅(Slipper Chair) 2-11 桶形椅(Tub Chair)/桶背椅(Barrel Chair/Barrel-back Chair) 2-12 藤椅(Rattan Chair/Wicker Chair) 2-13 鐵藝椅(Iron Chair)/工業椅(Industrial Chair) 2-14 辦公椅(Office Chair)Chapter 3 沙發 3-1 沙發簡史 3-2 雙人沙發(Settee/Loveseat) 3-3 長沙發(Couch)/ 三人沙發(Sofa)/安置沙發(Settle Couch) 3-4 矮沙發(Div

an) 3-5 躺椅/ 貴妃椅(Chaise Longue) 3-6 沙發床(Sofa Bed/Bed Couch) 3-7 日式沙發床(Futon) 3-8 皮沙發(Leather Sofa) 3-9 組合沙發(Sectional Sofa)Chapter 4 桌子 4-1 桌子簡史 4-2 擱板桌(Trestle Table) 4-3 獨腿桌(Pedestal Table)/ 燭台幾(Candle Stand)/ 三腳桌(Tripod Table) 4-4 活板桌(Drop Leaf Table)/ 蝴蝶桌(Butterfly Table)/ 活腿桌(Gateleg Ta

ble)/蝶式活板桌(Butterfly Leaf Dining Table)/角桌(Corner Table) 4-5 沙發桌(Sofa Table)/靠牆台桌(Console Table) 4-6 茶幾(End Table)/ 邊幾(Side Table)/鼓桌(Drum Table)/ 中心桌(Center Table) 4-7 花幾(Plant Stand)/電話幾(Telephone Table)/套幾(Nesting Tables) 4-8 茶桌(Tea Table)/ 茶推車(Tea Trolley)/咖啡桌(Coffee Table) 4-9 折疊桌(Folding

Table)/托盤桌(Tray Table) 4-10 床桌(Bed Table) 4-11 書桌(Desk)/寫字桌(Writing Table)/電腦桌(Computer Desk) 4-12 梳妝台(Dressing Table)/化妝台(Vanity) 4-13 餐桌(Dining Table) 4-14 象棋桌(Chess Table)/游戲桌(Game Table)/棋牌桌(Card Table) 4-15 台球桌(Billiard Table/Pool Table) 4-16 鐵藝桌(Iron Table)/工業桌(Industrial Table)Chapter

5 櫃子 5-1 櫃子簡史 5-2 毛毯箱(Blanket Chest)/香柏木箱(Cedar Chest) 5-3 壁櫃(Armoire/Wardrobe)/小衣櫥(Chiffonier)/ 衣櫥(Chifferobe) 5-4 瓷器櫃/ 展示櫃(China Cabinet) 5-5 餐邊櫃(Sideboard)/ 餐具櫃(Credenza) 5-6 酒櫃(Cellarette/Cellaret/Wine Cabinet/Cocktail Cabinet) 5-7 碗櫃(Cupboard/Dresser)/角櫃(Corner Cabinet/Corner Hutch)/碟櫃(H

utch) 5-8 食物儲存櫃(Food Cabinet) 5-9 書櫃(Bookcase)/ 書架(Bookshelf) 5-10 文件櫃(Filing Cabinet) 5-11 抽屜櫃(Chest of Drawers) 5-12 床頭櫃(Nightstand) 5-13 盥洗櫃(Washstand) 5-14 電視櫃(TV Cabinet/TV Stand)Chapter 6 床具 6-1 床具簡史 6-2 四柱床(Four Poster Bed) 6-3 繩床(Rope Bed) 6-4 平板床(Platform Bed)/ 彈簧床(Boxspring Bed)

/鑲板床(Panel Bed) 6-5 多功能床(Chest Bed / Captain’’s Bed) 6-6 子母床(Trundle Bed) 6-7 坐卧兩用床(Daybed) 6-8 嬰兒床(Crib) 6-9 雪橇床(Sleigh Bed) 6-10 雙層床(Bunk Bed)/ 閣樓床(Loft Bed)/樓梯床(Stair Bed) 6-11 折疊床(Murphy Bed) 6-12 吊床(Hammock) 6-13 原木床(Log Bed) 6-14 鐵藝床(Iron Bed)/ 工業床(Industrial Bed)/銅藝床(Brass Bed) 6-1

5 水床(Water Bed)/ 氣床(Air Bed) 6-16 床頭板(Headboard) 6-17 床墊(Mattress)Chapter 7 雜項 7-1 屏風(Folding Screen) 7-2 壁爐架(Mantelpiece/Fireplace Mantel/Chimneypiece) 7-3 衣帽架(Coat Rack)/ 雨傘架(Umbrella Rack) 7-4 雜志架(Magazine Rack) 7-5 鞋架(Shoe Rack)/ 鞋櫃(Shoe Cabinet) 7-6 酒架(Wine Rack) 7-7 鏡架(Freestanding Dr

essing Mirror) 7-8 壁架(Ledge)/ 門廳擱板(Entryway Shelf) 7-9 馬桶櫃(Toilet Cabinet) 7-10 室外家具(Outdoor Furniture/Patio Furniture)Chapter 8 常用名稱圖解 8-1 椅背(Chair Backs) 8-2 椅扶手(Chair Arms) 8-3 桌/ 椅腿(Table/Chair Legs) 8-4 桌/ 椅腳(Table/Chair Feet) 8-5 櫃頂飾(Cabinet Top) 8-6 抽屜拉手/ 把手(Drawer Pulls/Knobs) 8-7

接合方式(Joint) 8-8 圖形(Motif) 8-9 裝飾工藝(Ornamentation)

雙人嬰兒推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小孩越生越少,商機就越來越多!為什麼呢?因為大人們通通失心瘋啦!只要一看到好的貴的,也不管到底適不適合小朋友,就是買!買!買!大人的購物慾真的很可怕!今天看看現場這些人,你們是失控的親友還是瘋狂的爸爸媽媽們?

》主旨:大人們疼愛小孩 看到這些就會瘋狂買?!
》來賓:李愛綺、小可、佩佩、Paul


》商品資訊:


《PAUL推薦》
● 高級兒童墨鏡 - IZIPIZI
● 雙人嬰兒推車 - City Jogger Lux

《小可推薦》
● 幼兒洗澡輔助器 - 網路購入
● 獎勵手錶 - 日本免稅店

《李愛綺推薦》
● 電子水壺 - Gululu水精靈兒童智能水壺

《佩佩推薦》
● 卡通造型多功能夜燈 - 網路購入

【上班這黨事】
TVBS歡樂台(42台) 每週一到五晚間11點首播
主持人:陳建州 舒子晨

【上班這黨事】整集精彩內容官網看!
http://work.tvbs.com.tw/

【上班這黨事】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BS42.works/

TVBS官網:http://www.tvbs.com.tw/
TVBS新聞網:http://news.tvbs.com.tw/

職場甘苦、「血汗工廠」都在【T博客】專欄!
http://talk.tvbs.com.tw/blog/

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幼教博士陳姝伶的媽媽經

為了解決雙人嬰兒推車的問題,作者陳姝伶余怡菁 這樣論述:

  兩位作者在美國長期累積專業和個人經驗;陳姝伶是親職教育專家,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十六年實務經驗,不僅教出人人稱羨的一雙兒女,更經常在舊金山灣區演講、上課,為數以百計的父母解答教養上的難題;余怡菁則是資深媒體工作者及作家,擅長從讀者角度切入,與大眾對話。   本書不談教養理論,而是談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姝伶教小孩子不浪費,身體力行,每餐碗裡不剩一點食物;她教孩子誠實,超市少算了一把蔥的錢,她帶著兩個稚兒回到服務台去補錢。真正的教養,就是透過生活中的點滴,去體現價值觀,否則將只淪為說教。   這本書除了記載姝伶和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也是許多媽媽共同經驗的呈現。對於育兒技窮的爸爸媽媽們,將可以在

書中找到一些實際可行的方法;遇到挫折時,也可以在書中找到堅持的鼓勵。 作者簡介 陳姝伶     台大社會系、社會研究所畢業,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幼兒教育系博士,專攻幼兒認知發展及親職教育。1991年在舊金山灣區成立親子樂園,義務解答華人父母在教養上的疑惑,近年並應邀在灣區各處演講,帶領讀書會和父母成長班。與余怡菁合著有《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天下文化出版)。 余怡菁     台大外文系畢業,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新聞和大眾傳播碩士。曾於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實習,並在紐約從事記者工作五年,報導作品散見各大媒體。著有《與藝術相遇

在紐約—華人藝術家訪談錄》、《杜黑傳》(以上皆為時報文化出版)、《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合著,天下文化出版)。目前定居矽谷,任職於美國非營利事業,專長於家庭教養資源。 來自媽媽們的推薦 自序: 以孩子為中心的教養法 -陳姝伶 自序: 教養的完全實踐  -余怡菁 1.別讓孩子失去自主力 媽媽抱抱 可怕的兩歲 孩子的無敵鐵金剛時期 有理說不清 數到多少,可以輪到哥哥? 什麼是救火車? 害羞的孩子 2.自信心,從與父母的親密關係開始 包容是愛孩子的第一課 你是我的無價之寶 爸爸真偉大! 魔鏡,魔鏡,我是什麼樣的小孩? 尊重四部曲 老大難為 3.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培養情緒智商三

步驟 快樂選擇權 到底該怪誰? 我最大的缺點,是我最小的優點 我可以和別人不一樣 4.自動自發學習樂 孩子的興趣,最好的指標  每個孩子的學習路不同  做功課的快樂原則  在遊戲中學中文  粗心大意怎麼辦?  不是媽媽要我學的! 陪孩子一起看電視 5.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受用一生  謙虛,聰明孩子的第一課  兩毛五就換到一個祝福 誠實,就從兩把蔥開始 貓頭鷹的故事  愛地球從小開始  可不可以吃洋芋片? 6.當孩子犯錯時,別急著罵!  允許孩子犯錯 乖,不一定是好事  孩子說謊時  獎賞與讚美打孩子,有用嗎? 頂嘴不是壞事 序 以孩子為中心的教養法   去年母親節收到姪女傳來的一篇

作者不詳的英文小品的簡訊,題目是「媽媽的愛」。內容大致是這樣:「一歲時,媽媽辛勞餵飯、洗澡,你回給她一夜的哭鬧。二歲時,媽媽教你走路,你用跑離回應她的呼喚。三歲時,媽媽用愛烹煮三餐,你回給她滿地食物。……九歲時,她繳了鋼琴學費,你卻練也不練一下。……十一歲時,她帶你和你的朋友去看電影,你叫她坐到另一排。……二十歲時,她問你有沒有異性朋友,你回答不關你的事。三十歲時,她打電話提供照顧嬰兒的忠告,你告訴她時代不同了。四十歲,她提醒你親人的生日,你答說我很忙。五十歲,她說她病了,需要你的照顧,你讀了一段老人如何變成子女負擔的文章回應她。然後,有一天,她悄悄的走了,一切你没能為她做的事,像雷電般敲擊著

你的心!」我把這篇短文傳給兩個孩子。隔天,兒子對我說:「媽媽那篇文章我讀了,很感動!」又補了一句:「我五十歲時,絕不會那樣對你的。」這回輪到我感動了。   在陪伴一雙兒女成長的過程,我對他們當然也有所期待。打從兒子五歲時,我對他們的將來提出三個條件,希望他們以後做的事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可以充分發揮自己長處,以及對他人有益的。十幾年來,我們一直共同探索的是他們真正的興趣,協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也不斷討論「對他人有益」的各種涵義和可能性。兒子高二時,當別人都搶著修很多AP(大學先修課)課,以利未來大學申請時,他卻選擇修一門生化實驗課,我舉雙手贊成。因為他很喜歡化學,打算走生化研究的路,但不

確定自己對實驗室是不是真的有興趣。結果,他發現自己非常適合,今年高三更成了那門課的助教,肯定了未來的方向。讀著他大學申請表裡寫的:「對大學我已準備好了……任何的挑戰都難不倒我……。」他是準備好展翅高飛了,而我卻有萬分不捨,十七年來的點點滴滴盡浮上心頭。   兒子成了實驗品   兒子一歲半時,我拿到博士學位,深感幼兒階段的重要,決定當個專職媽媽。兒童發展理論幫我了解孩子成長的過程,但並沒有教我怎麽當媽媽,也沒有提及媽媽是二十四小時的工作,需要無限的耐心和精力。一路走來,兒子自然成了實驗品,我也不斷的從錯誤中學習。最嚴重的一次錯誤發生在兒子五歲時。有整整那麼一星期,我像吃錯藥似的,每天挑剔兒子

的毛病,讓兒子每天都很不快樂,我也非常的沮喪。第七天時,我反問自己對孩子的吹毛求疵合理嗎?五歲的孩子會和其他小朋友跑上跑下,會丟小枕頭,真的那麼不能忍受嗎?我的同理心到哪兒去了?然後,我醒悟到,原來是自己那顆在乎別人覺得我「理論說得頭頭是道,孩子卻教不好」的心在作祟。由於旅居美國,有感於有許多和我處境相同的新手媽媽在異地孤軍奮鬥,兒子一歲半時,我組了「親子樂園」,把自己所學和其他人分享。在團體裡,自己一直扮演「顧問」的角色,在聚會時,無形中期望兒子表現得體,以不辜負「專家」的盛名。結果,我把自己的壓力加諸在孩子的身上。認清了是我的問題之後,我向兒子道歉。兒子搞不清媽媽内心的變化,但很大方的原諒

了我。   這件事對我最大的領悟是:養育孩子一場,等孩子長大了離開我們,維繫彼此之間的不就只是親子間的關係嗎?為了滿足別人心目中的媽媽形象,對孩子施加不必要的壓力,犧牲了關係,那是最不值得的事。別人認為你是不是成功的父母不重要,你的孩子覺得你是好爸爸、好媽媽,喜歡與你親近,那才是真正的成功。想通了這一點,讓我日後的教養之路輕鬆不少。   這本書除了記載我和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也是許多媽媽共同經驗的呈現。書中提到給予孩子自主性、尊重孩子、允許孩子重複犯錯、鼓勵孩子自動自發、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等等教養觀念,都是「以孩子為中心」(child-centered)出發。這和父母自身成長過程中是「以大人

為中心」(adult-centered)取向的教養觀念很不相同。   細水長流的教養工作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以大人為中心」的教養是較容易看到成果的做法,如打一頓,孩子就乖乖的,但缺點是孩子會失去自我,而不想失去自我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反叛。「以孩子為中心」的理念養育孩子是件細水長流的工作,守護的是孩子的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希望孩子以自己獨一無二的自我快樂成長。以孩子取向的教養方法對很多父母是件極具挑戰的事情。因為自身的成長經驗,加上文化裡根深蒂固的權威主義,父母在採用站在孩子立場的方式養育子女時,除了常常出現的疑慮之外,有些情形也往往令人十分沮喪,如想要尊重孩子,卻忍不住使用了

命令、威脅的口氣;想要包容孩子的錯誤,情急之下,卻大聲斥罵。若有此情形父母請不必自責,要突破原生家庭的模式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也是本書誕生的主因。希望此書,可以提供爸媽們在育兒技窮時一些其他可行的方法;也扮演著提醒的功能,在爸媽們遇到挫折時,可以在書中找到堅持的鼓勵。採用「以孩子為中心」的教養方式另一挑戰是如何拿捏,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產生溺愛的情形。例如,孩子把不喜歡吃的東西吐出來是可以接受的行為,教他把吐出的東西放在桌上是尊重;而若允許他把吐出的東西亂扔到地上,就是放縱。如何在幫孩子保有天生的自主性和自動自發的精神的同時,不流於放任、寵愛,是本書的另一目的。   過去一年多來,每週一

次,怡菁用她記者的專業本色,對我提出了許多育兒的問題。譬如,有關幼兒,哪些問題是爸媽們最困擾的?父母最關心的學習問題該如何看待?情感智商(EQ)應如何教導?管教孩子要注意那些事情?加上我常演講的内容,得出了本書的架構。而靠著怡菁卓越的文筆,讓文章更具可讀性。我只能說這本書是在她的催生下誕生的。把我所學和經驗,和更多没有機會碰面的爸爸媽媽們分享,是我的夢想,謝謝怡菁,幫我實現它。   最後要感謝一直支持我的先生,他常對人說:「我們家有一份收入,一份事業。我有收入,太太有事業,因為她做的事很有意義。」還要感謝兩個孩子,慷慨地讓媽媽把他們的故事公諸於世。 陳姝伶 序 教養的完全實踐  

 認識姝伶時,老大只有三歲,老二一歲半,那時我推著一個雙人座的嬰兒推車,去參加「親子樂園」的聚會。每月一次或兩次的聚會,媽媽們互相交換訊息,孩子們可以玩在一塊兒,身為創辦人的姝伶還為我們解答各種育兒上的疑難雜症。   那原是我在家帶孩子歲月中,最困頓挫折的日子,「親子樂園」成為我主要的精神支柱。在這裡我認識了很多媽媽,彼此扶持幫忙,成為好朋友;而收獲最大的是,從姝伶身上學到很多觀念和方法,成為我在教養孩子上最寶貴的資源。   老二上幼稚園後,我重回職場。為了兼顧孩子,我在社區的社服機構找了一份兼職工作,負責提供有幼兒的家庭各種生活和教養上的訊息。在社區中,我接觸到很多第一代移民父母,因為成

長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親職教育上面臨很大的挑戰,不知道去哪裡尋找援助,親職教育講座的構想於是應運而生。因為我居住的庫比提諾城華人眾多,我也在服務的機構中爭取到辦中文講座。當時經費有限,我央請姝伶幫忙,她慷慨地答應免費為我們主講。   欲罷不能的講座   二○○四年開春,我們以「如何挑選幼兒園」為題,分中文、英文、西班牙三種語言,辦了五場講座。中文講座來了五十多位家長,結束時,家長欲罷不能,圍著姝伶問問題,到九點鐘,因為場地時間的限制,我們只好清場,家長們圍著姝伶在走廊又講了半小時。很多家長耐心地等了半小時,只為問一個屬於自己孩子的問題。同時,我們幾個好朋友有感於孩子雖然上小學,但仍有很多親

職功課要學,所以找來姝伶成立了媽媽讀書會,每月兩次,一起研讀中英文的親職教育書籍,由姝伶指導。   後來我在工作上,又陸續請姝伶主講多場講座,每場都叫好又叫座。有次和卡拉巴薩圖書館(San Jose Public Library –Calabazas branch)合辦,合作的資深華人館員雪倫(Sharon)看著家長們圍著姝伶問問題,很感慨地說:「這些媽媽好幸福!我們當初在這裡帶孩子,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些,也沒有人可以問問題。」回家的路上,想著雪倫的話,我突然想到,那我不是更幸福嗎?我有幸可以在姝伶旁邊學習、請益,解決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疑難雜症,我應該把這樣的幸運與福份和更多的人分享!   拉

拉雜雜的一段背景,只不過要說明這本書的源起。姝伶聽說我出過兩本書,很早就詢問過我一起寫書的構想,但我總覺得工作加上家庭,好像自顧不暇。很多人生的決定其實僅在一念之間,我一轉念之後,覺得這是因緣,這是該做的事情,就沒有什麼好猶豫的。這本書寫了兩年多,因為自己的工作,以及姝伶有八個媽媽團體和讀書會的指導工作,所以進度很慢,直到今年初我設立了部落格,開始貼上一篇篇文章,以部落格來催進度,慢慢看到書的雛型。   回頭看,我很慶幸自己做了這個決定。因為兩年多以來,和姝伶整理她的演講稿,一遍遍再推敲,把父母可能有的疑點和問題一一澄清,發現收獲最大的是自己。原本以為自己累積了很多親職的知識和經驗,但其實還

是不及格,還有好多功課要學。   真正的教育   我在姝伶身上,看到的不是理論,而是完全的實踐。她教小孩子不浪費,身體力行,每餐碗裡不剩一點食物;她教孩子誠實,超市少算了一把蔥的錢,她帶著兩個稚兒回到服務台去補錢。我那時心裡想,真麻煩!拖著兩個小小孩,再跑去多付五毛錢,這太折磨人了!但我慢慢了解這其中的差別。真正的教育,是透過生活中的點滴,去體現價值觀。就如姝伶所說,就是因為帶著兩個孩子,所以一定要去補少算的錢。真正的教育,是教化;很多時候,我們只教,沒有經過「化」的過程,於是淪為說教。   很高興這些年下來,我終於開竅了!這麼簡單的道理,其實人人都知道,但唯有通過驗證,你才會真正的相信

,而唯有相信,才能成為你的相信系統(believe system),成為自己的價值觀。教育孩子不也同理嗎?我們做父母的,能做的就是提供機會和情境,讓孩子自己去經驗,透過他自己的驗證,而建構他的價值觀。我想這應該是姝伶這本書最主要的精神。   感謝有這樣的機緣,可以和姝伶合作,從她身上學習到做父母的功課,最難得的是,她提供了一個示範,讓我看到原來自動自發、快樂自信的孩子,是如何教養出來的。另外要強調的,這本書是姝伶十多年來專業和經驗的累積,我只是個催生者,有幸利用我的專長協助這本書問世,讓更多的父母可以在教養的路上多一份支持,多一份工具。 余怡菁 做功課的快樂原則很多父母不喜歡陪孩子做

功課,視之為苦差事;有些父母則是興致勃勃地陪孩子做功課,卻因為過度糾正,或是孩子怎麼都教不會,於是忍不住動氣發火,甚至責罵孩子,弄得最後不歡而散。古時候有所謂的「易子而教」,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往往會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鐵不成鋼」的期待心理,因此父母常不能保持理性而心平氣和的態度。如果每一次陪孩子做功課,都是氣急敗壞地結束,長期下來,不僅破壞親子關係,孩子也會失去信心,對做功課和學習的動機,自然會愈來愈少。一定要快樂的結束陪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快樂原則。假使過程中不小心發脾氣,也一定要快樂的結束。千萬不要在盛怒之下離開,好像你放棄了孩子一樣,這樣孩子會覺得

自己是沒有能力學習,無可救藥的。舉個例子,教孩子做數學,孩子同樣的問題一錯再錯,你忍不住罵了孩子一頓,孩子開始大哭。在這種情形時,應該自己先冷靜下來,找幾題孩子以前會做的題目讓他練習一下,全部都做對了,就誇他做得很好,高高興興的結束這一段做功課的時間。你可以隔天再教孩子一次,如果孩子還是教不會,此時就要檢討你教授的方法是不是需要修正,但每次仍然要堅持快樂原則。我們常說,在孩子成長過程,父母要積極參與。但積極參與,並不只是每天跟在孩子後面,問他功課做完了沒?而是分享孩子學習的東西,和他們討論,讓他們體會學習的內容是有趣,有意義的。有些父母雖然很注重孩子的功課,但對孩子學習的內容卻沒有興趣,或是因

為其他因素,動不動就對孩子說:「我聽不懂,不要和我講這個!」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和你分享他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