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chairman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世新大學 傳播研究所(含博士班) 熊杰所指導 陳彥龍的 匯流時代我國公共廣電體系之研究 (2010),提出雙龍chairman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共廣電服務、台灣公共廣電集團、數位匯流、公共電視法、公共傳媒服務。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景觀與遊憩研究所 楊文燦所指導 劉怡欣的 雪霸國家公園旁環山部落發展生態旅遊模式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生態旅遊、以社區為核心之生態旅遊發展模式、環山部落的重點而找出了 雙龍chairman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雙龍chairman,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匯流時代我國公共廣電體系之研究

為了解決雙龍chairman的問題,作者陳彥龍 這樣論述:

我國廣電制度的發展,是先有商業電視,後有公共電視。台灣公共電視(簡稱公視)之倡議始於1980年,歷經18年立法與建台歷程,1998年7月1日公視正式開播之時,台灣已擁有上百個商業電視頻道。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推動黨政軍三退條款,以及華視公共化政策,2006年7月公視結合華視,合組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簡稱公廣集團)。2007年起,公廣集團再加上客家台、原民台、宏觀台,成為年運作經費超過20億的公共廣電服務體系。 公視擴大公共服務規模,《公共電視法》(簡稱公視法)卻未同步修正,公廣集團各台因法制定位不明,公共經費不足,加上整併帶來的組織文化衝突,問題橫生。2008年政黨再次

輪替,國民黨全面執政,連番風暴再讓公視深陷政治干預陰影,公視的獨立自主與公眾問責機制,也成為公視法增修的重要議題。 另一方面,我國公共廣電制度,亦面臨數位時代的轉型。從創新服務角度來看,數位匯流使得傳統公共廣電服務,得以跨足電信產業,打破類比時代體系階層與地理時空限制,形成所謂「公共傳媒服務」的新型態。本文目的,即是透過「公共廣電服務」理論原型之探討,以及世界進步國家公視制度的比較分析,來評估我國公共電視體制定位,及其數位時代的整體發展形貌。 公共廣電服務能有效運作,必須依賴穩定的經費設計,且不受商業或政治影響。我國公廣集團除華視外,各台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經費支應,在國家財政困難或國

會衝突時,經費容易遭到凍結或刪除。為了降低政治干預,增加公視獨立自主性,本文建議應改善公廣基金會的收入結構,減少政府經費所佔經費比例,增加非政府的自願性捐助。政府機構更應認知公視屬於全體國民,以「臂距之遙」原則,作為公視組織法制設計之理念。 政府機構所制定的廣電政策、媒體制度與法律規範,對於公共電視發展,有決定性影響。本研究倡議,新聞局裁撤後,行政院文化部與通傳會應共同攜手,成為輔弼我國公視發展的關鍵行動者。相關作為包括文化內容扶植、影視特種基金設置、廣電法中的文化創意保護規定等,都是文化與傳播政策制定過程中,不可忽略的設計。 本文主張,匯流時代的公共廣電體系法制工作,必須分階段循

序進行。近程應先釐清公廣集團各台定位,將華視、客家台、宏觀台納入《公共電視法》之中,並朝向單一董事會治理規劃。中、遠程而言,擬自主營運的原民台、中央社、央廣、以及其他公營電台,則可依據數位公視平台的角色分工,相互結盟,形成夥伴關係,共同提供有別於商業體系之傳媒服務,以發揮公共傳媒之綜效。

雪霸國家公園旁環山部落發展生態旅遊模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雙龍chairman的問題,作者劉怡欣 這樣論述:

環山部落位於台中縣和平鄉,居民大多為泰雅族的原住民,部落內多種植高經濟價值的果樹,1999年的921地震後中橫公路中斷至今尚未通行,前往環山部落交通不便,導致環山部落的農產品成本提高、農產品不易銷售,嚴重影響產業之發展,雖然環山部落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特殊的泰雅族文化,但生態旅遊的發展到底要發展什麼?環山部落的生態旅遊發展過程中發展了什麼?再來環山部落要如何發展生態旅遊?這都是本研究要探討的。本研究隨輔導團隊進入部落,經由參與環山部落的生態旅遊發展過程,本研究結果發現:生態旅遊的發展為部落本身,其包含部落的產業、部落的組織、居民的共識,經由部落居民共識的凝聚、組織健全的發展,使部落更能永續發

展,以此本研究歸納出環山生態旅遊的發展構想。環山部落在發展生態旅遊方面,環山部落經由輔導團隊協助部落組織間的整合、協助部落與雪霸國家公園達到共識,建立伙伴關係,以此本研究歸納出環山部落組織整合與發展模式。在推廣生態旅遊方面,首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採用公開公平的方式,將人事任用的權力外放給各個教會與里長,讓資源公開公平藉此消彌不滿聲浪,其次透過協會相關人員進行推廣,由內而外的推廣策略,配合資源共享的原則,使生態旅遊的概念在居民心中深根,以此本研究歸納出環山生態旅遊推廣策略。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歸納出環山部落發展生態旅遊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