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收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雨水回收計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之貴寫的 給水與純水工程:理論與設計實務 和利世旭,蔡長艷的 配管實務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主要参数的计算 - 虹吸排水也說明:雨水回收 利用系统,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后,并经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现今多数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 雨水设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 張斐章所指導 黃安祺的 都市農業在永續智慧城市水-糧食-能源鏈結下的協同效用 (2021),提出雨水回收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糧食-能源鏈結、都市農業、資源使用效益、系統動態模型、自組織映射網路、氣候適宜度指數、北台灣氣候類型與特徵。

而第二篇論文明新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鴻輝所指導 鄭瑞章的 節水及節能案例創新精進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省水器材換裝、飲水機水回收、冷卻水塔、熱泵主機、智慧型監控的重點而找出了 雨水回收計算的解答。

最後網站出版綠建築雨水貯集利用系統模組設計手冊(2021年版)則補充:透過良好的綠建築雨水貯集利用系統規劃設計,所蒐集之雨水,可做為植栽綠化、沖 ... 分為「集水範圍與集排水設施規劃設計」、「地表逕流量計算」與「水質處理程序」3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雨水回收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給水與純水工程:理論與設計實務

為了解決雨水回收計算的問題,作者陳之貴 這樣論述:

  1.濃縮了給水工程中不易熟記且高普考又常考的理論與設計用公式。   2.詳列市場上可買得到的淨水設備規格尺寸,從處理水量大小查表,就可得知各種淨水設備的型號與規格尺寸。   3.以實際興建完成的淨水廠來說明各種淨水處理的流程、各水池的大小及各種機電設備。   4.提供近年來環工技師高考污水與給水考題及解答。   5.附上給水、飲用水之相關法規,給設計者及使用者參考。

都市農業在永續智慧城市水-糧食-能源鏈結下的協同效用

為了解決雨水回收計算的問題,作者黃安祺 這樣論述:

水、糧食和能源是延續生命體和維繫都市運作的三種最重要資源,三者間的供應與使用息息相關。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長、集中與都市化,大幅增加對水、糧食和能源需求,並對這些資源存量與使用效率形成巨大壓力。台灣雖然預計未來五十年人口將較目前下降,但都市化的趨勢依然明顯,可預期仍將對水、糧食和能源的供應有極大壓力。因此近來國際間針對水,糧食和能源鏈結關係(water-food-energy nexus)的研究越來越多,亦發展出各種分析工具方法來評估三種資源的供應、消耗量,以及彼此間的交互影響與競合關係,期能探索出資源分配利用的最佳化協同效益。然大部分研究的空間規模尺度都很大,例如從國家、河川流域、地理區域等角

度來進行後驗的總量分析,而從地方上能事前先經過整體規劃再務實執行的機制,卻尚不多見,特別是從都市農業對水、糧食、能源資源在都會區的影響與貢獻的研究極其有限。2020年起全球新冠肺炎流行病暴發後,各種出行流動的管控措施影響了許多商品貨物及糧食的流通與供應,都市農園遂再度成為在地鮮蔬生產能否有效滿足局部自主供應的議題。為落實在地資源鏈結之理念,本研究從水-糧食-能源鏈結的資源使用觀點着手,利用市中心的閒置土地空間,結合在地能源、資源收集與市政水電的併用來進行都市農業生產,並以系統動態模型(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SDM)方法,計算各資源的入出流量,再從水資源與能源的供給

與消耗面,分析糧食就近生產所需的單位水電消耗量與收成量之間的關連性(關係)。而作物生長受在地氣候影響很大,故本研究先利用類神經網路方法下之自組織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從北台灣歷史氣象資料中聚類找出北台灣的氣候類型,並特別分析臺北市氣候類型在時間分佈上的特徵,再結合台北市屋頂農園實際成功案例,建構台北市都市農園葉菜作物於氣候-水-糧食-能源資源鏈結之系統動態模型,並進一步以2018年氣象資料為模擬背景,發展全年依氣候條件配置葉菜種植(葉萵苣和地瓜葉)的系統動態基礎模式,探討台北市都市農園(屋頂農場)全季節葉菜作物種植生產在氣候與資源間的關聯性以及資源投入與產出間

的利用效率,以提供都市與農業相關部門在規劃發展都市農業時,為未來潛在糧食安全風險提前部署都市地區農園儲備建置時提出策略參考。本研究模型特色在於能隨時間的演進,透過描述資源的連續性、變化和交互行為特徵,有效捕捉水-糧食-能源鏈結間動態串聯。本研究以台北市大安老人中心屋頂農園實際成功的都市農園生產工作與收穫資料為案例基礎,所建構的氣候-水-能源-糧食鏈結模型評估了台北市屋頂農場葉菜作物生產的有效性和資源利用效率,其結果表明,2018年在120平方公尺的栽植面積裡,全年度在地連續種植葉萵苣和地瓜葉的總年產量可達1.001噸,而該年作物生長期間共需水量為1,170.5噸(包含使用596.8 噸的雨水回

收再利用,和213.2 噸的自來水),以及總共645.1千瓦時的能源需求(包括298.4千瓦時太陽能光伏發電和45.8千瓦時的市政電力)。以種植的葉菜類單位面積計算,2018年平均每平方公尺需要9.8噸的澆灌水(5.0 ton/m2 來自雨水回收,以及1.8 ton/m2 的市水供應),以及每平方公尺需要 5.4 kwh的能源需求以啟動澆灌馬達工作(2.5 kwh/m2 來自太陽綠能的收集,以及 0.4 kwh/m2 的市電供應);再以此單位用量擴展到台北市的建築屋頂的面積,若其中30%的面積(56,602 m2)能施行屋頂農園種植葉萵苣和地瓜葉,其2018年屋頂農園的模擬收穫量得以推估出,除

了當年綠水綠能的收集使用外,另僅需消耗4,460噸的市水和575,000kWh市電的能資源成本,供應周邊4,312人(或1,437個三口之家)的全年鮮蔬食用。本研究分析結果將可提供相關決策單位對都會區鮮蔬葉菜類之糧食供應進行產地的有效調整配置與生產,增加城市居民新鮮農產蔬果的來源,並消除部分糧作因來自外地衍生的”食物里程”與運輸成本,以降低農產品市售價格,且能有效調節天災後的蔬菜供應質量與控制菜價波動,提升都市農業對水、糧食、能源資源的協同效益,期能更符合智慧永續城市的目標。

配管實務設計

為了解決雨水回收計算的問題,作者利世旭,蔡長艷 這樣論述:

  本書以初學配管者及進一步對配管設計有興趣的人或重新複習配管設計的人為對象,將配管有關之基礎事項逐次說明。本書累積長年 在現場進行配管設計之工作者經驗,加以持續之研究,並加上諸多先進之意見與把正經過仔細之檢討後寫成。 本書特色   1.分為基礎篇及應用篇,從原理、材料性質至各式配管法皆有詳盡介紹。   2.本書累積長年業界工作者經驗及諸多先進意見編寫而成。

節水及節能案例創新精進探討

為了解決雨水回收計算的問題,作者鄭瑞章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是藉由在工研院歷年來各項節能減碳及節水的實例、經驗,不藏私地與大家分享,共同在生活中建立節約能源的好習慣落實「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正確觀念,包括省水器材更換及水量調整、女廁馬桶更換兩段式沖水設備、R O飲水機回收水再利用、空調冷卻塔防飛濺、空調冷卻塔排放水回收再利用、宿舍區以熱泵冰水主機替代高耗能瓦斯鍋爐、餐廳洗菜水及雨水回收澆灌綠地再利用、地下湧出水水質改善再利用、R O飲水機夜間及假日停機節電探討等。研究範疇先從工研院做起進而推展至機關、學校、公司及家庭等,將節能減碳及節水等的過程、技術、方法及遭遇的困難解決經驗知識提出,希望藉由本論文的探討與案例讓大家更願意落實節能減碳

及節水,工研院執行以上之成果後每年可節省約2,000噸以上的自來水及約80,000度的瓦斯用量,未來本研究之各項案例及成果可作為節能、節電、節水相關單位、學校、公司及家庭參考及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