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車牌購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成功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何俊亨所指導 陳君寧的 電動機車車身設計之造形意象研究 (2018),提出電動自行車車牌購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動機車、焦點團體法、感性工學、因素分析、感性語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動自行車車牌購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動機車車身設計之造形意象研究

為了解決電動自行車車牌購買的問題,作者陳君寧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的進展、時代的變遷,為求效率與便利性,燃油機車為當今社會常見之重要交通載具。我國受限於產業政策、基礎建設發展及地窄人稠等條件之下,燃油機車為目前國內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然而此便捷工具亦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我國政府為對抗空氣污染,於2017 年正式公告「空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並規劃2035 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民眾面對政府的政策、法規的限制,必須換購電動機車。在選擇電動機車時,除了考量機械性能之外,電動機車的感性要素成為設計製造商與消費者之間溝通上的關鍵影響因素。本研究運用感性工學之研究方法,由電動機車車身造形意象切入,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電動機車造形元素與消費者視覺感性意象語彙之對應

關係,由實驗結果可幫助設計師更了解消費者對於電動機車造形視覺之意象,作為電動機車設計過程中之參考。實驗的程序是先收集電動機車圖片樣本及感性語意收集,透過焦點團體,分類13 輛電動機車型態共得4 種型態電動機車並且篩選出最具有代表性感性語彙9 個,建立正式問卷。透過正式問卷發放後共得180 份進行分析,結果受測者對於這9 個語彙感受及4種型態電動機車造形,確實有明顯的差異性。但發現,焦點團體設計師與受測者在語彙感受有很大差異,因此,進行本研究第2 次焦點團體,經由(1)分析探討問卷結果、(2)綜合討論各「分類型態造形意象」給予受測者的語彙感受,透過研究結果建立消費者對於當前電動機車車身造形感性元

素,得以重新詮釋未來電動機車車身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