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農地搬運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大仁科技大學 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系環境管理碩士班 曾麗荷所指導 董雅芳的 農務作業人員安全衛生危害之研究 (2020),提出電動農地搬運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務作業人員、農業危害、安全衛生、肌肉骨骼不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研究所 連振昌所指導 張竣智的 農用油電混合搬運車之性能測試 (2016),提出因為有 油電混合、搬運車、性能測試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動農地搬運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動農地搬運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農務作業人員安全衛生危害之研究

為了解決電動農地搬運車的問題,作者董雅芳 這樣論述:

農業是國家重要的產業,因戶外作業環境特殊,因此農業是最危險的行業之一。本研究目的欲探討國內農業環境可能存在的安全衛生危害因子並提出改善建議。本研究採用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屏東地區的農戶,以隨意訪談方式完成74戶問卷。問卷內容除了一般基本資料外,尚包括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人因性四大危害因子以及職業安全危害因子之調查。研究發現,農業勞動人口年齡以51-60歲居多(佔45.9%)呈現農村老化現象。有40.4%農民表示使用除草機後有振動引起的手指麻木、刺痛之自覺症狀,進一步分析發現除草時間低於30分鐘之農民,則不會有手指麻木等症狀(p = 0.0024)。農民噴灑農藥時,大多數農民不會挑選

正確的防護具,噴灑農藥後有40.7%的農民皮膚會發癢;在農地執行作業時昆蟲叮咬是農民最常見的生物性危害;健康自覺不適症狀以肌肉骨骼不適最多(62.2%);在職業災害部分,一年內曾發生滑倒跌倒有18人(24.3%),其次是割傷切傷17人,且切割傷多數是因剪刀所造成。為降低農務人員職業災害,建議加強其危害辨識能力、農藥使用知識、選擇正確的防護具,另為有效減少肌肉骨骼傷害風險,應避免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及善用器具,使用振動農機具時建議縮短作業時間及佩戴耳塞等防護具,並建議農務人員定期進行各項健康檢查。

農用油電混合搬運車之性能測試

為了解決電動農地搬運車的問題,作者張竣智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改善果菜市場空氣汙染狀況,自主研發農用油電混合搬運車並進行性能測試,參考現有柴油引擎及電動車規範進而制定本車性能測試之方法,內容為搬運車規格調查、在柴油及電動模式下之速度測試、爬坡能力、剎車測試、迴轉半徑測定、續航力測試,從而獲得本車之詳細性能評估資料。在車體規格絕大部分符合現有傳統農地搬運車規範,測試結果顯示本車低速檔全負載及無負載速度皆在符合農地搬運車的20公里/小時範圍內,無負載高速檔最高速度則為37.2公里/小時,最小轉彎半徑量為5.26公尺,全負載狀態剎車拖動距離為259.2公分,本車可於全負載及幾何角度15度下完成坡地爬升,並可在坡地駐車而不下滑,熄火後再次發動後繼續爬升

。引擎連續作業測試過程無發生故障,而馬達無負載連續作業測試之續航能力為15.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