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板模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電路板模擬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鵬 吳榮寫的 Cadence 17.2 電路設計與模擬從入門到精通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在印刷電路板中使用內嵌式電磁能隙結構對於同步切換雜訊抑制 ...也說明:知道使用合理的等效電路模型不僅能準確的預測出其電路參數值,且所需的模擬時間跟全波電磁模擬軟體比起來可節省很多。因此,我們建立起DS-EEBG結構的等效電路模型,此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系所 金大仁所指導 童御哲的 應用智能無人載具監測風力葉片 (2021),提出電路板模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振動分析、有限單元、模態分析、減振、阻尼設計、Arduino、資料回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施天從所指導 廖泉裕的 400-Gb/s高速四階脈波振幅調變光接收模組研製 (2017),提出因為有 光收發模組、光接收模組、四階脈波振幅調變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路板模擬的解答。

最後網站4DScanner 2 | CORES迴焊模擬器 - コアーズ則補充:翹曲. 將電路板和IC封裝材、連接器膠殼的熱變形可視化。 平坦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路板模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Cadence 17.2 電路設計與模擬從入門到精通

為了解決電路板模擬的問題,作者李鵬 吳榮 這樣論述:

全書以Cadence為平臺,全面講解了電路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全書共15章,內容包括Cadence概述、原理圖設計概述、原理圖編輯環境、原理圖設計基礎、原理圖的繪製、原理圖的後續處理、高級原理圖設計、創建元器件庫、創建PCB封裝庫、Allegro PCB設計平臺、PCB設計基礎、印製電路板設計、電路板後期處理、模擬電路原理圖設計和模擬電路電路板設計。   在講解的過程中,內容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各章節既相對獨立又前後關聯。全書解說翔實,圖文並茂,語言簡潔,思路清晰。   本書既可作為初學者的入門與提高教材,也可作為相關行業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各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學習參考。

本書由華東交通大學的李鵬、吳榮兩位老師主編,華東交通大學的占金青,郝勇,黃志剛,鐘禮東參與部分章節編寫。胡仁喜、劉昌麗等也為本書編寫提供了大量幫助! 前言 第1章 Cadence概述 1.1 Cadence簡介 1.1.1 Cadence特點 1.1.2 Cadence新功能 1.2 Cadence軟體的安裝 1.3 電路板總體設計流程 1.4 Cadence SPB 17.2的啟動 1.4.1 原理圖開發環境 1.4.2 印製板電路的開發環境 1.4.3 信號分析環境 1.4.4 模擬編輯環境 1.4.5 程式設計編輯環境 第2章 原理圖設計概述 2.1 電路設計的概

念 2.2 原理圖功能簡介 2.3 原理圖設計平臺 2.4 Design Entry CIS原理圖圖形介面 2.4.1 OrCAD Capture CIS介面簡介 2.4.2 專案管理器 2.4.3 功能表列 2.4.4 工具列 2.5 Design Entry HDL原理圖圖形介面 2.5.1 OrCAD Capture HDL介面簡介 2.5.2 OrCAD Capture HDL特性 2.5.3 專案管理器 2.5.4 功能表列 2.5.5 工具列 第3章 原理圖編輯環境 3.1 電路原理圖的設計步驟 3.2 原理圖類型簡介 3.3 檔管理系統 3.3.1 新建文件 3.3.2 保存檔

3.3.3 打開文件 3.3.4 刪除檔 3.3.5 重命名檔 3.3.6 移動文件 3.3.7 更改檔案類型 3.4 配置系統屬性 3.4.1 顏色設置 3.4.2 格點屬性 3.4.3 設置縮放視窗 3.4.4 選取模式 3.4.5 雜項 3.4.6 文字編輯 3.4.7 電路板模擬 3.5 設置設計環境 3.5.1 字體的設置 3.5.2 標題列的設置 3.5.3 頁面尺寸的設置 3.5.4 網格屬性 3.5.5 層次圖參數的設置 3.5.6 SDT相容性的設置 3.6 原理圖頁屬性設置 3.7 視圖操作 3.7.1 視窗顯示 3.7.2 圖紙顯示 第4章 原理圖設計基礎 4.1 原

理圖分類 4.2 原理圖設計的一般流程 4.3 原理圖的組成 4.4 原理圖圖紙設置 4.5 載入元器件庫 4.5.1 元器件庫的分類 4.5.2 打開“Place Part(放置元件)”面板 4.5.3 載入和卸載元器件庫 4.6 放置元器件 4.6.1 搜索元器件 4.6.2 元器件操作 4.6.3 放置元器件 4.6.4 調整元器件位置 4.6.5 元器件的複製和刪除 4.6.6 元器件的固定 4.7 元器件的屬性設置 4.7.1 屬性設置 4.7.2 參數設置 4.7.3 編輯元件外觀 4.8 原理圖連接工具 4.9 元器件的電氣連接 4.9.1 導線的繪製 4.9.2 匯流排的繪製

4.9.3 匯流排分支線的繪製 4.9.4 自動連線 4.9.5 放置手動連接 4.9.6 放置電源符號 4.9.7 放置接地符號 4.9.8 放置網路標籤 4.9.9 放置不連接子號 4.10 操作實例 4.10.1 實用門鈴電路設計 4.10.2 看門狗電路設計 4.10.3 定時開關電路設計 4.10.4 A D轉換電路設計 第5章 原理圖的繪製 5.1 繪圖工具 5.1.1 繪製直線 5.1.2 繪製多段線 5.1.3 繪製矩形 5.1.4 繪製橢圓 5.1.5 繪製橢圓弧 5.1.6 繪製圓弧 5.1.7 繪製貝茲曲線 5.1.8 放置文本 5.1.9 放置圖片 5.2 標題列的設

置 5.3 原理圖庫 5.3.1 新建庫文件 5.3.2 載入庫檔 5.3.3 繪製庫元件 5.3.4 繪製含有子部件的庫元件 5.4 操作實例 5.4.1 音樂閃光燈電路 5.4.2 時鐘電路 第6章 原理圖的後續處理 6.1 元器件的常用操作 6.1.1 查找 6.1.2 替換 6.1.3 定位 6.1.4 建立壓縮文檔 6.2 差分對的建立 6.3 信號屬性 6.3.1 網路分配屬性 6.3.2 Footprint屬性 6.3.3 Room屬性 6.4 電路圖的檢查 6.5 設計規則檢查 6.6 元器件編號管理 6.6.1 自動編號 6.6.2 反向標注 6.7 自動更新屬性 6.8

報表輸出 6.8.1 生成網路表 6.8.2 元器件報表 6.8.3 交叉引用元件報表 6.8.4 屬性參數檔 6.9 列印輸出 6.9.1 設置列印屬性 6.9.2 列印範圍 6.9.3 預覽列印 6.9.4 列印 6.10 操作實例 6.10.1 類比電路設計 6.10.2 電晶體電路圖設計 6.10.3 時鐘電路設計 第7章 高級原理圖設計 7.1 高級原理圖設計 7.2 平坦式電路 7.2.1 平坦式電路圖特點 7.2.2 平坦式電路圖結構 7.3 層次式電路 7.3.1 層次式電路圖特點 7.3.2 層次式電路圖結構 7.3.3 層次式電路圖分類 7.4 圖紙的電氣連接 7.4.1

放置電路埠 7.4.2 放置頁間連接子 7.4.3 放置圖表符 7.4.4 放置圖紙入口 7.5 層次電路的設計方法 7.5.1 自上而下的層次原理圖設計 7.5.2 自下而上的層次原理圖設計 7.6 操作實例 7.6.1 過零調功電路 7.6.2 自上而下繪製單片機多通道電路 7.6.3 自下而上繪製單片機多通道電路 第8章 創建元器件庫 8.1 原理圖元器件庫編輯器 8.1.1 啟動Library Explorer 8.1.2 Library Explorer圖形介面 8.1.3 新建庫文件 8.1.4 導入庫文件 8.1.5 新建庫元件 8.2 元器件編輯器 8.2.1 庫元器件編輯

器 8.2.2 封裝編輯 8.2.3 元器件符號編輯 8.2.4 載入元器件封裝 8.2.5 編譯元器件 8.3 元器件編輯器環境設置 8.4 元器件的創建 8.4.1 創建封裝 8.4.2 創建管腳 第9章 創建PCB封裝庫 9.1 封裝的基本概念 9.1.1 常用封裝介紹 9.1.2 封裝文件 9.2 元器件封裝概述 9.3 常用元器件的封裝介紹 9.3.1 分立元器件的封裝 9.3.2 積體電路的封裝 9.4 Allegro Package圖形介面 9.4.1 標題列 9.4.2 功能表列 9.4.3 工具列 9.4.4 視圖 9.5 設置工作環境 9.6 元器件的封裝設計 9.6.1

使用嚮導建立封裝零件 9.6.2 手動建立零件封裝 9.7 焊盤的概述 9.7.1 焊盤的基本概念 9.7.2 焊盤設計原則 9.8 Pad Designer圖形編輯器 9.8.1 功能表列 9.8.2 工作區 9.9 焊盤設計 9.9.1 鑽孔焊盤 9.9.2 熱風焊盤設計 9.9.3 貼片焊盤設計 9.10 過孔設計 9.10.1 通孔設計 9.10.2 盲孔設計 9.10.3 埋孔設計 9.11 報表檔 9.12 操作實例 9.12.1 正方形有鑽孔焊盤 9.12.2 圓形有鑽孔焊盤 9.12.3 橢圓形有鑽孔焊盤 第10章 Allegro PCB 設計平臺 10.1 PCB編輯器介

面簡介 10.1.1 標題列 10.1.2 功能表列 10.1.3 工具列 10.1.4 控制台 10.1.5 視窗 10.1.6 狀態列 10.1.7 命令窗口 10.1.8 工作區 10.2 檔管理系統 10.2.1 新建文件 10.2.2 打開文件 10.2.3 保存檔 10.2.4 列印檔案 10.3 參數設置 10.3.1 設計參數設置 10.3.2 設置子集選項 10.3.3 設置盲孔屬性 10.4 資訊顯示 10.5 使用者屬性設置 10.6 快捷操作 10.6.1 視圖顯示 10.6.2 Script功能 10.6.3 Strokes功能 第11章 PCB設計基礎 11.1

印製電路板概述 11.1.1 印製電路板的概念 11.1.2 PCB設計流程 11.1.3 檔案類型 11.1.4 印製電路板設計的基本原則 11.2 建立電路板文件 11.2.1 使用嚮導創建電路板 11.2.2 手動創建電路板 11.3 電路板物理結構及環境參數設置 11.3.1 圖紙參數設置 11.3.2 電路板的物理邊界 11.3.3 編輯物理邊界 11.3.4 放置定位孔 11.3.5 設定層面 11.3.6 設置柵格 11.3.7 顏色設置 11.3.8 板約束區域 11.4 在PCB檔中導入原理圖網路表資訊 11.5 元件佈局屬性 11.5.1 添加Room屬性 11.5.2 添

加Place_Tag屬性 11.6 擺放封裝元件 11.6.1 元件的手工擺放 11.6.2 元件的快速擺放 11.7 PCB編輯環境顯示 11.7.1 飛線的顯示 11.7.2 對象的交換 11.8 佈局 11.8.1 自動佈局 11.8.2 互動式佈局 11.9 PCB編輯器的編輯功能 11.9.1 物件的選取和取消選取 11.9.2 對象的移動 11.9.3 對象的刪除 11.9.4 對象的複製 11.9.5 對象的鏡像 11.9.6 對象的旋轉 11.9.7 文字的調整 11.9.8 元件的鎖定與解鎖 11.10 回編 11.11 3D效果圖 11.12 操作實例 11.12.1 創建

電路板 11.12.2 導入原理圖網路表資訊 11.12.3 圖紙參數設置 11.12.4 電路板的物理邊界 11.12.5 放置定位孔 11.12.6 放置工作格點 11.12.7 電路板的電氣邊界 11.12.8 編輯元件屬性 11.12.9 擺放元件 11.12.10 元件佈局 11.12.11 3D效果圖 第12章 印製電路板設計 12.1 PCB設計規則 12.1.1 設置電氣規則 12.1.2 設置間距規則 12.1.3 設置物理規則 12.1.4 設置其他設計規則 12.2 覆銅 12.2.1 覆銅分類 12.2.2 覆銅區域 12.2.3 覆銅參數設置 12.2.4 為平面層

繪製覆銅區域 12.3 分割平面 12.3.1 使用Anti Etch方法分割平面 12.3.2 使用添加多邊形的方法進行分割平面 12.4 佈線 12.4.1 設置柵格 12.4.2 手動佈線 12.4.3 扇出 12.4.4 群組佈線 12.4.5 設置自動佈線的規則 12.4.6 自動佈線 12.4.7 PCB Router佈線器 12.5 補淚滴 12.6 操作實例 12.6.1 時鐘電路 12.6.2 電磁相容電路 第13章 電路板的後期處理 13.1 電路板的報表輸出 13.1.1 生成元件報告 13.1.2 生成元件清單報表 13.1.3 生成元件管腳資訊報告 13.1.4 生

成網路表報告 13.1.5 生成符號管腳報告 13.2 元件標號重命名 13.2.1 分配元件序號 13.2.2 自動重命名元件標號 13.2.3 手動重命名元件標號 13.3 DFA檢查 13.4 測試點的生成 13.4.1 自動加入測試點 13.4.2 建立測試夾具鑽孔文件 13.4.3 修改測試點 13.5 標注尺寸 13.5.1 尺寸樣式 13.5.2 標注尺寸 13.5.3 編輯尺寸標注 13.6 絲印層調整 13.7 製造資料的輸出 13.8 鑽孔數據 13.9 元件封裝符號的更新 13.10 技術檔 13.10.1 輸出技術檔 13.10.2 查看技術檔 13.10.3 導入技術

檔 13.11 env檔的修改操作 13.12 操作實例 第14章 模擬電路原理圖設計 14.1 電路模擬的基本概念 14.2 電路模擬的基本方法 14.2.1 模擬原理圖檔 14.2.2 模擬原理圖電路 14.2.3 建立模擬描述文件 14.3 模擬分析類型 14.3.1 直流掃描分析(DC Sweep) 14.3.2 交流分析 14.3.3 雜訊分析(Noise Analysis) 14.3.4 瞬態分析[Time Domain(Transient)] 14.3.5 傅裡葉分析[Time Domain(Transient)] 14.3.6 靜態工作點分析(Bias Point) 14.3

.7 蒙托卡羅分析(Monte Carlo Analysis) 14.3.8 最壞情況分析 14.3.9 參數分析(Parameter Sweep) 14.3.10 溫度分析(Temperature Sweep) 14.4 獨立激勵信號源 14.4.1 直流激勵信號源 14.4.2 正弦激勵信號源 14.4.3 脈衝激勵信號源 14.4.4 分段線性激勵信號源 14.4.5 指數激勵信號源 14.4.6 調頻激勵信號源 14.5 數位信號源 14.5.1 時鐘型信號源 14.5.2 基本型信號源 14.5.3 檔型激勵信號源 14.5.4 圖形編輯型激勵信號源 14.6 特殊模擬元器件的參數設

置 14.6.1 IC符號 14.6.2 NODESET符號 14.6.3 電容、電感初始值的設置 14.7 模擬元器件的參數設置 第15章 模擬電路板設計 15.1 電路板模擬概述 15.2 電路板模擬步驟 15.3 IBIS模型的轉化 15.3.1 Model Integrity介面簡介 15.3.2 IBIS to DML轉換器 15.3.3 解析的IBIS檔結果 15.3.4 在Model Integrity中模擬IOCell模型 15.3.5 Espice to Spice轉換器 15.4 PCB模擬圖形介面 15.5 提取網路拓撲結構 15.5.1 設置疊層 15.5.2 直流電

壓值的設置 15.5.3 DML模型庫的載入 15.5.4 模型分配 15.5.5 網路拓撲結構屬性設置 15.5.6 提取網路拓撲結構 15.6 SigXplorer圖形編輯介面 15.7 PCB前模擬 15.7.1 設置模擬參數 15.7.2 設置激勵源 15.7.3 執行模擬 15.7.4 分析模擬結果 15.8 給拓撲加約束 15.8.1 掃描運行參數 15.8.2 添加、編輯拓撲約束 15.8.3 將拓撲結構賦給相應的網路 15.9 後模擬 附錄 附錄1 PADS格式向Allegro格式的轉換 附錄2 DXF格式向Allegro格式的轉換

電路板模擬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拆彈專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之一,面對威力強大的爆裂物,專家們要冷靜且細心的拆解它,工作的壓力真的超級大。在這款拆彈模擬器《Sapper》遊戲中,玩家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在廣大的場景裡搜索,不要漏掉任何的地方,因為炸彈很可能就在那個不起眼的位置。

當玩家找出炸彈之後,還要成功拆除它,一旦弄錯了那就會戰死沙場,只能重新再來了唷!為了要成為一個拆彈專家,玩家還需要學習其他的能力,像是開鎖技能之類的。遊戲中還有許多訓練你的小遊戲,像是調整電路板,讓訊號可以成功連結。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到STEAM,下載DEMO版試玩看看,正式版預計會在3月11日推出,你也是那個聰明又冷靜的拆彈專家嗎?一起來挑戰吧!

(C) Live Motion Games
(C) Gaming Factory S.A.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應用智能無人載具監測風力葉片

為了解決電路板模擬的問題,作者童御哲 這樣論述:

本文應用智能無人機來檢測風機構件的健康狀況,並且使用Arduino設備進行遠端多功能控制,將所拍攝之風機葉片影像即時回傳至電腦進而配合影像辨識處理分析葉片之受損程度。首先,為了預測無人機在起飛過程的動態變化,針對結構建立運動時的動態模型,以振動學的理論推導出運動方程式,並利用有限元素軟體驗證模型是否正確,且將模擬與實驗結果進行比對,確認兩者的可行性後,接著針對機身進行最佳化運算,設計出最能達到減振效果的組合。此方法可節省人力成本,也可判斷拍攝時之影像是否清晰的重要依據。本研究之無人機是由碳纖維與環氧樹酯混和之複合材料組成,其直徑1.9公尺,目標可載重60公斤以上,在盤旋/懸停時拍攝在特定位置

的損傷時,較不易受風流的影響而產生漂移,增加了風機健康檢測的靈活性和方便性。

400-Gb/s高速四階脈波振幅調變光接收模組研製

為了解決電路板模擬的問題,作者廖泉裕 這樣論述:

本論文設計25-Gb/s長距離小封裝光收發模組(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 ,SFP-LR)與400-Gb/s高速四階脈波振幅調變(4-level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PAM-4)光發射接收模組。25-Gb/s長距離小封裝光收發模組,在光發射端,使用波長1310nm分佈回饋式雷射(Distributed Feedback Laser, DFB)並採用TO56高速罐型封裝之光發射次模組(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 TOSA),光接收端部分,使用光電二極體(Photod

iode, PD)、含限幅放大功能的轉阻放大器(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TIA),並採用TO46高速罐型封裝之光接收次模組(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 ROSA),以及搭配內建時脈回復電路(Clock and Data Recovery ,CDR)單通道驅動接收電路晶片。400-Gb/s四階脈波振幅調變光接收模組,在光接收端,使用單模四通道檢光二極體陣列(array)、含四通道線性放大功能的轉阻放大器(Quad Linear TIA)電路晶片。此外,本論文也對研製之模組進行量測,使用25.78125-Gb/s 231-1的偽隨機二元序

列(Pseudo-Random Bit Sequence, PRBS)訊號進行長距離小封裝光收發模組BtB(back to back)及經過十公里單模光纖(Single Mode Fiber ,SMF)傳輸測量,測得光發射端訊號眼圖消光比為3.727dB、訊雜比為6.5、上升時間為18.52ps、下降時間為30.23ps、抖動值10.939ps、遮罩餘裕度為16.8%;經單模光纖十公里傳輸後接收端訊號眼圖訊雜比為7.03、上升時間為14.21ps、下降時間為15.42ps、抖動值為10.853ps,且在誤碼率為10-12的條件下,接收端靈敏度為-7.9dBm,證實本論文設計之光收發收模組能成功

進行25-Gb/s十公里傳輸。在光發射端使用50-Gb/s 215-1的交流訊號搭配馬赫-曾德爾調變器(Mach Zender Modulator, MZM)及可調諧雷射(Tunable Laser, TL),進行400-Gb/s高速四階脈波振幅調變光接收模組BtB(back to back)及經過十公里單模光纖(Single Mode Fiber ,SMF)傳輸測量,誤碼率分別為5.18×10-7及1.92×10-4,符合IEEE 802.3bs KP4前向誤差修正(FEC)標準,證實本論文設計之光接收模組能成功進行400-Gb/s十公里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