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難題電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電車難題電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若驩寫的 可口樂園 和AdamFletcher的 廁所裡的哲學課:每天14分鐘,跟著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13位世界哲人,秒懂100個最經典的哲學思維【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電車難題 - 夏小強的世界也說明:這個驚悚事件,2012年被拍攝成電影《突擊》,詳細還原了整個過程。 圖片. 那問題來了:如果確認911劫機犯將會在一小時後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和PCuSER電腦人文化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謝啟民所指導 李晉嘉的 選擇的自我表達:「Limited Freedom」創作自述 (2020),提出電車難題電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選擇、自由意志、互動裝置。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心智哲學研究所 卞拓蒙所指導 林肯智的 建構經驗論與時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2016),提出因為有 建構經驗論、時間、可能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車難題電影的解答。

最後網站“三无”电影《茶啊二中》:从“小屏”走向“大屏” - 36氪則補充:《茶啊二中》是由东北小团队凝羽动画制作的小成本动画电影,豆瓣开分8.3, ... 但把好成绩变成真金白银仍然是动画行业的难题,《茶啊二中》的商业收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車難題電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可口樂園

為了解決電車難題電影的問題,作者若驩 這樣論述:

  兩度榮獲林榮三文學獎得主,六年級詩人若驩歷來的詩作精選結集,從地誌書寫到肉體情慾、都會情境、軍旅生活,但心目中仍然心懷著一個永恆不變的樂園,若驩用詩描繪心中的純真心境試圖對抗長大,本詩集另收錄代表作〈甜蜜並且層層逼近〉日譯版,多首詩作入選年度詩選、同志詩選、青少年讀本等等。     本詩集共68首詩,收錄第一本自費出版詩集《甜蜜並且層層逼近》裡面16首舊作,涵蓋寫詩以來所有階段,及2002年至今所有發表、得獎作品。     全部共分七輯,練習、可口樂園、漂浮的人、與你說榮格、旅途上、戰地春懷、歐洲組曲。全書以關注社會的觀察出發,「練習」的內容與新冠肺炎、文林苑都更事

件、上班族的生活、風靡的寶可夢、夾娃娃機等等有關,「可口樂園」集結多首獲獎作品,描繪成長與孕育自身的的「鄉土」,帶有社會變遷的微感傷,「漂浮的人」是較抒情的作品,任想像力奔馳,或有對象,或是喃喃自語,「與你說榮格」是與經典作品、知識分子交會重逢之作,也是向大師致敬的作品。「旅途上」可視為多首地誌詩,是呈現旅遊觀察與地理空間賦予情感的系列作品,「戰地春懷」,是在金門服役期間所寫,留下了當時的軍旅生活狀態,及當時受到壓抑的情慾,這些作品也曾經以組詩獲得南瀛文學獎新詩佳作,「歐洲組曲」是剛開始寫詩不久的作品,放在詩輯最末,留下對詩語言摸索的文字。     若驩的詩作產出雖然不多,但擅長以輕寫

重,留下想像空間,除此之外,詩人也善於打造空間,重塑空間,用詩搭起一座樂園,一座城市、一個小鎮,一個旅途中的短暫落腳地點。而同名詩作〈可口樂園〉更是詩人童年長大玩耍過的地方,用樂園意象,用來象徵那些永不回來的純真和青春記憶。

電車難題電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ノシ
更多智障劇場:https://goo.gl/RKDPQM

---------------------------------------------------------------
▷ 背景音樂資訊 BGM (Background Music) Info. ◁

1. "Fluffing a Duck" by Kevin MacLeod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2. "Cataclysmic Molten Core" by Jingle Punks

~~~~~~~~~~~~~~~~~~~~~~~~~~

電影片段節錄自《龍咁威》

列車複線甩尾 影片原來源:
Twitter : Crocklego
https://twitter.com/crocklego/status/965924581847457792

p.s.
為了列車安全
斷電後 列車也有慣性
不會突然停下來以免車內發生意外
所以很可能還是會有人犧牲
但至少也有努力去阻止悲劇發生了嘛~

(゚∀゚) ノシ
更多關於我的 More About Me

▷ DIY教學 DIYs Guide ◁ https://goo.gl/u4ENC7
▷ 趣味系列 Funny Video ◁ https://goo.gl/SrmBPm
▷ 挑戰系列 Challenges ◁ https://goo.gl/IGt6Kg
▷ 實驗系列 Experiments ◁ https://goo.gl/MzwL7f
▷ 開箱系列 Unboxing ◁ https://goo.gl/CE6MpC
▷ 我的倉鼠系列 My Hamsters ◁ https://goo.gl/8sNzHy

▷ 臉書粉絲專頁 Facebook Fanpage ◁ https://goo.gl/699CdS

選擇的自我表達:「Limited Freedom」創作自述

為了解決電車難題電影的問題,作者李晉嘉 這樣論述:

人是否能自由地做出選擇,這是一個哲學史上不斷被拿來討論的問題,我們面對選擇或困境時,所做出的決定是否是我們自由操作的結果,而做出決定的當下會因為我們的價值觀、歷史經驗以及個人信念所影響著。本論文從「選擇」相關議題為出發點,首先從哲學思考整理相關的理論研究,提出關於「選擇」自由意志與自我控制性的思考。接著以著名的哲學思想實驗「電車難題」來思考對於「選擇」的必要性,最後討論我們自身的責任與選擇之間的平衡。從不同面向總結出三個對於「選擇」的個人觀點分別為:(一)對於選擇的自由意志(二)關於選擇的必要性(三)面對已經做出決定的選擇。後段為「Limited Freedom」互動藝術作品的創作歷程紀錄,

以前段的三個觀點作為創作主體,試圖讓觀者體驗選擇困境,利用一連串的問答選擇帶領觀者體驗關於選擇的不同層面,結合理論與個人論述,並於本論文中紀錄實體展出過程紀錄,最後針對創作進行總結回饋與反思。

廁所裡的哲學課:每天14分鐘,跟著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13位世界哲人,秒懂100個最經典的哲學思維【二版】

為了解決電車難題電影的問題,作者AdamFletcher 這樣論述:

經典哲學,精彩再現 ◎13大哲學家+100堂這輩子一定要搞懂的哲學思辨課,現正開課中! ◎奧地利哲學家+英國幽默作家聯手合作,每天14分鐘,幫助你快速掌握哲學史的大小事 ◎哲學家學派、主張、名言、軼事一把抓,完整圖解,一看就懂! 誰適合讀這本書? □每天都會蹲馬桶的人 □想聽起來很聰明的人  □想了解哲學到底是什麼的人 □想透過哲學,解開人生疑問的人 □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無業者 平均來說,我們每天會花14分鐘蹲馬桶,既然如此,何不善用蹲馬桶的寶貴時間,學點真正有用的東西? 哲學是一個很有趣的學科,但是大家常被各種學派及理論搞得昏頭轉向,這邊一個尼采,那邊一個康德,還有蘇格拉底…

…究竟該聽誰的? 倫敦禿頭男+奧地利哲學家決定聯手合作,盡一己之力普渡眾生!兩人從古今中外兩千多年的歷史中,選出13位世界哲人,設計出100堂課,用白話文解釋你這輩子一定得搞清楚的哲學思維,帶領大家打開哲學的大門。 ★精選課程預告 哲學到底是什麼? 哲學家的樣貌 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關係? 哪位哲學家強調小確幸的重要性? 尼采的「超人」說,到底在說什麼? 「我思故我在」真正的意涵是? 何謂「邪惡的平庸性」? 當蘇格拉底化身為專欄作家…… 所謂的「斯多葛學派」是什麼意思?電影裡有哪些名人是此派擁護者? ★本書特色 【13大哲學家,完整收錄】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奧里略 伊比鳩

魯 孔子 笛卡兒 休謨 康德 馬克思 尼采 維根斯坦 波普爾   【100堂最經典的哲學思維】 哲學的目的 柏拉圖的洞穴說 蘇格拉底反詰法 漢娜.鄂蘭的主要思想 沙特的自由詛咒說 明希豪森三重困境的真理 蓋提爾難題 特修斯之船的哲學悖論 傅柯的知識考古學 何謂海德格的「此有」? 斯多葛派名人堂 糞便的多元哲學觀 如何確定我們不是活在電腦程式裡 如何在兩週內失去靈魂…… 【隨書附綠】 13大哲學家檔案+哲學家的廁所平面圖 各大哲學學派解說(白話版) 哲學家名言(另附反諷版) 哲學期末考(附解答) 結業證書(已加蓋認證章) 各界好評 祁立峰(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耿一偉(導演/策展人) 凌

性傑(作家 ) 厭世哲學家(高中教師)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螺螄拜恩(暢銷作家) 使用警語:「如廁時閱讀請慎重考慮,有50%的讀者笑死在馬桶上;49%的讀者欲罷不能,坐太久而得痔瘡!」──螺絲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家) 「這本書跟市面上『淺顯易懂』的哲學入門書大不相同,如果只是在上廁所時讀,也未免太可惜了(而且會便秘吧)!所以我建議大家在通勤時或睡前閱讀,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也適合匆忙的上班族或學生!」──厭世哲學家(高中教師) 「上廁所的十四分鐘,讓讀者深入淺出理解哲學題目、流派、主張和名言,這大概就是莊子說的『道在尿溺』的深度示範了吧!」──祁立峰(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妙言妙語!許多地方點中了哲學問題的核心笑穴。」──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這本書把哲學講得很幽默,很有創意。莊子說道在屎溺間,讓你不想走出廁所的,一定是最偉大的。」──耿一偉(導演/策展人) 「為真實尋求真理,你這輩子必須至少懷疑一切一次。」──笛卡兒 「兼具知性與娛樂!是我讀過最好玩、最好笑的書。等不及讀第二次了!」──亞馬遜讀者五顆星推薦 「我已經學哲學八年了,所以我很好奇這本書會怎麼在廁所裡教哲學。作者巧妙的結合幽默與哲學學說,讓人耳目一新!喜歡大笑和哲學的人都應該買這本書,我超推薦!」──亞馬遜讀者二號(也是五顆星推薦) 【編輯私心推薦】 打開這本書,你將發現豐富又好

玩的哲學知識,除此之外,你還可以走進偉大哲學家如柏拉圖、尼采的廁所。在這100堂課裡,作者細心整理了哲學家的生平、軼事、名言,還順便教你如何分辨真理與智慧。如果你在廁所裡待得夠久的話,還可以知道我們究竟是不是活在電腦程式裡?根據笛卡兒的二元論,殭屍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想放鬆一下,此書也有哲學賓果、生命超市情境題、人生彩券可供消遣。 (此書非常適合喜歡思考人生大哉問、初入哲學殿堂的讀者) 使用警語:「如廁時閱讀請慎重考慮,有50%的讀者笑死在馬桶上;49%的讀者欲罷不能,坐太久而得痔瘡!」──螺絲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家) 

建構經驗論與時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為了解決電車難題電影的問題,作者林肯智 這樣論述:

此篇論文主要在強化建構經驗論並且探討時間在這一立場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具體而言,此文試著化解這一立場與幾項跟時間相關的議題所引發的衝突。 此論文試著達致兩項主要結論:第一,時間比可觀察的事物與不可觀察的事物這種區分來得更基本。第二,某種意義下的時間存在,並且我們勢必要相信某種意義下的時間是存在的。建構經驗論會給人這樣的強烈印象,即持此一立場者會將時間歸類為不可觀察的事物。那麼第一項結論就自然地會指出如此歸類是範疇錯誤。建構經驗論給人的另一強烈印像是此一立場會建議我們不要相信時間的存在。但是第二項結論則指出就連建構經驗論者都非相信時間存在不可。我在文中進一步論述這兩項結論其實並不會對建構經

驗論構成威脅。因為首先,只要建構經驗論者不將時間歸類為不可觀察的事物就可。再來,我會指出相信時間的存在並不會導致冗贅的形上學,避免後者是接受建構經驗論的主要動機。在某些議題上,我跟Bas van Fraassen的分歧會相當明顯。但是我也會指出,這都不會動搖和影響建構經驗論的基本想法。在這個強化建構經驗論的過程中,我也會探討時間如何影響我們對可能性的認知、試著提供一個還算新穎的接受建構經驗論的論點、提出建構經驗論的另一項威脅等等。此論文總共分成六個章節。第一章是介紹此篇論文的研究動機與論文的主要架構。我的研究動機首先來自對於科學的成就的正視。科學研究的成就迫使我們試圖去理解這項複雜龐大的知性活

動的本質是什麼、此項活動奠基在什麼樣的基礎上、背後的理性是如何運作的等等問題。建構經驗論的提出就是為了探索和為這些問題提供解答,並且示範如何在釐清科學的本質的過程中盡可能避免訴諸冗贅的形上學。我將在後文指出,為什麼能夠避開冗贅的形上學是建構經驗論的優勢。但是建構經驗論卻有避免太多形上學的疑慮,因為建構經驗論者,以Bas van Fraassen為代表,似乎將時間歸類為不可觀察的事物,並且似乎連時間的存在都不抱持相信的態度。建構經驗論如何予人這樣的印象會在後文中詳細點出。但我也會在後文指出,時間其實無法被歸類為可觀察或不可觀察的事物。並且,抱持時間存在的信念是可以和建構經驗論的立場相容的。第二章

開始正式介紹建構經驗論及其動機。建構經驗論的提倡者Bas van Fraassen明確表示,建構經驗論是一種科學反實在論。建構經驗論提出:科學的目標是要提供我們經驗上恰當的理論,並且,接受一項科學理論所涉及的信念僅僅是相信該理論在經驗上是恰當的。粗略地說,一項理論是經驗上恰當的表示該項理論準確地描述與預測可觀察的現象。這顯示出,什麼是可觀察的事物什麼是不可觀察的事物這項區分對建構經驗論而言是極為重要的。這項區分的重要性與提倡建構經驗論的主要動機密切相關,這項動機就是為了避開形上學或者冗贅的形上學。形上學是研究世界基本上是由什麼東西構成的學問。這種學問究竟可不可能以及應該如何被研究一直是哲學家很

關心的問題。有很大一部分的哲學家認為,科學是研究形上學的主要方法之一。這種立場就是科學實在論的立場,也就是與建構經驗論相對照的立場。Bas van Fraassen如此界定科學實在論:科學的目標提供我們能夠如其字面所描繪的關於世界的真實描述,並且,接受一項科學理論所涉及的信念是相信該理論為真。按照科學實在論如此理解科學,表示我們至少持有一套研究形上學的可行的方法。但是van Fraassen則對於科學理論是否真的可以如實的描述世界表示懷疑。科學理論所描述的世界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可觀察的部分和不可觀察的部分。我們只能驗證科學理論是否如實的描述與預測不可觀察的事物,卻無法判斷科學理論是否如實的描述

不可觀察的事物。但是形上學通常具有研究觀察不到的事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的傾向,如可能性、因果律、共相等等事物。然而,我們似乎沒有什麼方式去檢驗形上學家所提供的關於這些事物的理論是否為真。這難免使得針對這些事物的討論變得空泛,建構經驗論的提出主要動機就是為了阻擋這些討論。因為當我們說科學的目標在於準確地描述與預測可觀察的事物時,我們同時也暗示了可觀察的事物才是科學家真正關心的對象,這樣形上學家就無法說科學家也跟她們一樣,關心不可觀察的事物。形上學的正當性也因此變得更加薄弱。建構經驗論強調了科學理論的實用層面。科學理論的建構不是單純停留在抽象的層次,而是與科學實驗設計密不可分。Van Fraass

en指出我們不是每一次都事先建構好了理論,再設計實驗去檢驗我們的理論是否恰當。很多時候我們也須要透過實驗去得出數據以填補科學理論在這之前明確表明的現象。所以科學實驗可以被理解成是科學理論建構的延續。我在第三章開始列舉出幾項建構經驗論的困難以及探討可以如何消解這些困難。最重要的是,我討論了建構經驗論是否真的可以徹底地擺脫形上學。首先我們可以很明確地發現,建構經驗論無法完全擺脫形上學。就連van Fraassen自己也說她事實上抗拒的,是康德以前和康德以後的形上學。所以其實van Fraassen在並非全盤否定形上學,而是要給出一些限制的。但是,van Fraassen在她的書中(van Fraa

ssen 2015)提到她不相信時間的存在,並且對她來說時間可以由一些數學的結構來表示。由於數學的結構是抽象的事物,而Monton 和Mohler (Monton and Mohler 2014) 說我們可以合理地懷疑,對建構經驗論者而言,抽象的事物是不可觀察的事物。依據這樣的印象,那麼時間對建構經驗論者而言是不可觀察的事物。而且,再依據建構經驗論者對不可觀察的事物的一貫態度,即對它們的存在與否持懸置的態度,那麼對於時間的存在與否,接受建構經驗論則意味著我們非要持懸置的態度不可。我在接下來的文中致力於論述時間為什麼不應該被我們歸類為是不可觀察的。因此建構經驗論者將時間歸類為不可觀察這樣的印象就

須要被打發掉。我在更後文則會說明我們如何無可避免地要相信某種意義下的時間是存在的。因此即便是建構經驗論者也勢必要這麼相信。第四章開始我集中討論時間跟可觀察與否這項區分的關係。我先從James Ladyman針對建構經驗論的一項批評討論起。首先,她留意到van Fraassen並沒有提供任何判準讓我們區分什麼是可觀察的事物什麼是不可觀察的事物。但卻提供一項粗略的導覽:X是可觀察的事物:如果存在某些情況是這樣的,X在這些情況下呈現給我們的話,我們就會觀察到X。Ladyman指出如果我們承認哪些是可觀察的事物是獨立於我們所接受的理論的話,並且如果我們也同意這項導覽可以幫助我們區辯哪些是可觀察的事物的

話,這會導致我們必須接受某些可能性是客觀存在的。我用下面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之所以如此。假設某個我們尚未觀察的事物X是可觀察的。再假設我們承認X的可觀察與否與我們接受什麼樣的理論無關。並且我們也同意上述的導覽,則存在著某些情況是這樣的,X在這些情況下呈現給我們的話,我們就會觀察到X。可是由於我們還沒有觀察到X,所以那些情況的出現只是可能而已。但因為我們已經先承認X的可觀察與否跟我們所接受的理論無關,那我們也要一同承認那些會使我們觀察到X的可能情況的存在與否也跟我們接受什麼樣的理論無關,這表示我們必須承認這些可能性的存在是客觀的。要承認某些可能性是客觀存在,這樣的立場被稱為模態實在論。這種立場相當

於將我們自己投入進冗贅的形上學。這等於失去了原本支持建構經驗論的動機,使得我們沒有接受建構經驗論的理由。因此如果堅持存在著可觀察的事物與不可觀察的事物這種區分是獨立於我們所接受的理論而且接受該項導覽的話,則我們反而會失去支持建構經驗論的動機。消解或弱化Ladyman的批評的其中一個方式是指出某些可能性是否是客觀存在並不是我們須要關心的事。我們事實上也不是基於客觀存在著使我們可以觀察得到某些事物的可能性而宣稱某些尚未被觀察的事物是可觀察的。我們之所以這麼做,出於一個非常直接簡單的理由:因為我們進行想像。所以當我們在宣稱尚未被我們觀察到的事物是可觀察的,我們其實是在想像存在著使我們觀察到該事物的某

些可能情境。想像這些可能情境都有個特色,就是這些可能情境的想像是關於未來的想像。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堅持某個尚未被我們觀察到的事物是可觀察的,我們其實是在想像自己在某個未來的情境里我們觀察到該項事物。同樣重要的事情是,並非所有可能性都和未來有關。我們可以想像到愛因斯坦臨死前說自己發現了統一場論,這是關於過去的可能性。我們也可以想像赫曼赫賽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也是關於過去的可能性,而且還是違反事實的可能性。我們也可以想像一些並沒有發生在特定時間的可能性。例如,我的某個親戚中了樂透的可能性、或者著名的電車難題,裡頭的可能情境可以發生在過去現在或未來。我甚至可以想像很難說是座落在時間裡面的可能性。

例如,這是一個決定論的世界的可能性、這是一個只有共相沒有殊相的世界的可能性等等。透過上述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發現,有的可能性跟未來有關,有的不是。但是針對尚未被觀察卻被我們認定為可觀察的事物,我們所想像到的我們自己觀察到那些事物的可能性,都是關於未來的可能性。因為按照我們自己如此劃定這些事物的方式,這些事物如果要被我們觀察到,那麼它們就只能在未來被我們觀察到。所以我們觀察到這些事物的可能性是關於未來的。於是,未來這項元素在可觀察與否的這個區分裡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未來就是與時間關係密切的一個面向,所以,時間在可觀察與否的這個區分裡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我考慮了這項關於未來與可觀察與否的區分的分析的一

項威脅。即關於恐龍的案例。一般來說,我們會將恐龍歸類為可觀察的事物。但是我們同時也接受,早在我們出現之前恐龍就已經絕種了。我們似乎不是依據想像在和未來有關的可能情境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恐龍而因此說恐龍是可以觀察的。然而,我要指出所有我們對於我們自己在某些可能情境中觀察到恐龍的想像,都是跟未來有關的想像。首先,《Jurassic Park》這部電影提供我們想像觀察到恐龍最好最具說服力的可能情境。此部電影描繪了科學家發現被嵌入進琥珀中的古老蚊子中有恐龍的血液,因而可以複製出恐龍,我們也因此可以觀察到恐龍。這樣的情境相當可信。如果會發生的話,就只能發生在未來,而不能發生在過去。當然這還不夠。因為在這部電

影上映之前,我們就已經接受有恐龍的存在了。難道每個人的想像力都那麼豐富,能夠想像得到電影中所描繪的情境嗎?那這樣的話,這部電影還能夠那麼賣座嗎?但是我們也可以作別的未來的可能情境的想像。例如我們可以想像乘坐太空船去到別的與地球有類似演化史的星球上,然後那星球上也有恐龍,這樣我們就能在那星球上觀察到恐龍。這樣的乘坐太空船飛到別的星球上的情境也只能發生在未來裡。更極端的例子是,有的人可能會想像乘坐時光機回到恐龍的年代觀察恐龍,這個可能情境難道是關於未來的可能性嗎?我必須承認這很難說是。但是,要乘坐時光機就非得有時光機不可。而時光機的發明就只能發生在相對於我們的未來而非過去。所以,乘坐時光機去觀察恐

龍的可能情境必須包含時光機被發明的情境,所以要先想像乘坐時光機觀察恐龍,就必須先想像我們在未來發明了時光機。所以要想像恐龍被我們觀察到,想像和未來有關的可能情境是無可避免的。有的人可能會指出一旦時光機被發明出來,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區分就會被消解。因為既然我們可以進行時光旅行,那麼客觀而言就沒有哪一個時間點一定要先於或後與另一個時間點上。哪一個時間點是未來哪一個時間點是過去也就變得沒有意義了。但是我要指出什麼是未來什麼是過去是由我們先經驗了哪些事後經驗了哪些事來決定的。已經經驗過的事對我們而言就是過去,尚未經驗過的事就是未來。而就算時光機被發明出來了,我們還是會有已經驗過和未經驗過的事。只要這種

情況出現,那麼未來和過去對我們而言仍然是會有意義的,現在的意義也會跟著被確立出來。就算退一步而言,一旦時光機被發明出來,過去、現在、未來都真的失去了任何意義,那麼可觀察的事物和不可觀察的事物這種區分也會跟著被消解。因為凡是可觀察的事物都會被觀察,反之亦然。所以,可觀察的事物和不可觀察的事物這種區分會基於時光機的發明被化約成被觀察和不可觀察的區分。未來的認知與可觀察的與否的認知會基於時光機的發明而一同被拋棄。這更顯示出這兩者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上述針對未來、進而針對時間和可觀察與否的區分之間的關係之分析是建立在van Fraassen提議的導覽上。但是對於恐龍可觀察與否的討論似乎會給我們一種感覺

,其實只要確定一個物體的大小就能確定一個物體是否可以被我們觀察得到,我們因此也不須要透過這項導覽才能確定一個物體是否是可觀察的。那麼關於未來的可能性與可觀察與否這項區分的關係也就不再重要了。即便如此,時間和這項區分的關係卻也從另外一方面顯示出來。不只物體的大小,一個物體持續存在的時間夠長與否也是決定我們是否觀察得到這項物體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即便某個物體的體積很大,但如果該物體持續存在的時間太短的話,我們也無法觀察得到它。在這個意義下,時間的因素仍然決定了我們是否可以觀察到某個事物。於是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我們要不要採用van Fraassen所提供的導覽,時間都和可觀察與否的區分密不可分。時間

這項因素或決定或指引我們去確認某個事物是否是可觀察的。也就是說,時間在認知上必須優先於這項區分,並且比這項區分更為基本,因此無論是將時間歸類為可觀察的事物或是不可觀察的事物都構成了範疇錯誤,所以我們不應該將時間歸類為這兩者的任何一個。第四章也稍微探討了van Fraassen提供這個導引背後的考量是什麼,也探討了我們是否須要訴諸共相來談論可觀察的事物。這些大致就是第四章的內容。第五章則是論述為什麼在某種意義下我們非得相信時間是存在的。此項論述必須引用一個特殊的概念叫“直接的當下”(Specious Present)。我們都知道當下(present)是什麼,就是眼下這一刻。在數學上一刻總是用一個

沒有寬度的點來表示。但是稍微留意一下,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直接經驗的當下其實總是帶有一定的寬度。這種直接經驗的當下與使用數學的理想化的點來表示的當下顯然不是同一回事。為了跟後者互相對照和區別出來,哲學家William James用“直接的當下”來指稱這個佔據一定區間而非只是一個點的當下。直接的當下是不斷地伴隨著我們的經驗的。我們可以試著去想像這個世界存在的歷史遠比我們被教導地還要來的短。我們排除這個想像的世界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生存的世界的可能性。但是無論我們可以想像這個世界的歷史有多短,我們都無法想像這個世界是在一瞬間的時間裡迸現出來的。那是因為直接的當下迫使我們一定要至少想像這個世界的出現一定要帶

有某個特定的時間長度,再怎麼短都行,但卻不會是一瞬間。有的人會想要指出,我們可以想像有這樣的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一瞬間就出現了。當然可以。但這無奈論如何都不會是我們所存在的時間,因為在那個世界裡是沒有直接的當下的。即便是想像這樣一個瞬間出現的世界,這樣的想像的經驗依然是緊緊伴隨著直接的當下。換句話說,直接的當下是無法被否定的。這個否定的經驗本身由於會伴隨著直接的當下所有會構成矛盾。於是,我們無可避免地要相信這個直接的當下是存在的。直接的當下是時間的一個重要面向。某種意義下,是直接的當下致使我們認知到時間的其它面向。William James就如此表示過:直接的當下是任何其它我們關於時間的認識的雛

形。亦即,直接的當下是我們認知時間經驗時間的基礎。由於直接的當下無法被否定,也就是我們必須相信直接的當下的存在。而且直接的當下是認知時間很重要的起點,也可以說是時間的一個重要面向。所以某種意義下,我們勢必要相信時間的存在。所以,在某種意義下,就連建構經驗論者也非得相信時間的存在不可。這樣的信念是否和建構經驗論者的動機,即避開冗贅的形上學,不相容?我認為不會。直接的當下由於不斷伴隨著我們的經驗,是不容懷疑的。因此,相信這個意義下的時間的存在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這樣的信念也因此並不相當於投入近冗贅的形上學。所以,其實相信這種意義下的時間的存在與接受建構經驗論是可以並行不悖的。第六章也就是最後一章,我

針對時間與可能性的討論再作進一步的整理。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有的可能性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例如,恐龍被我們觀察的可能性會從可能變成事實。或者,恐龍在2100年被我們觀察的可能性也會從可能變成事實,但也會從可能變成反事實的可能性,因為可能在2100年之前我們都無法觀察到恐龍。時間與可能性的關係還可以從下面的事情看出:我沒有思索和可能性有關的哲學,這是可能的。但是我如果進一步表明我現在沒有思索和可能性有關的哲學,這卻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分明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所以表不表明時間在某些情形下會進一步決定一個可能性是否真的有可能。第六章最後我也大略為建構經驗論作了一項整體的評估。以其動機來說,建構經驗

論是須要被重視的。這個立場在某種程度上成功做到了在避免冗贅的形上學的情況下去描繪科學的本質。但是我也指出這個立場的提倡者其實可以不必避開冗贅形上學而懸置對於時間存在的信念,時間是一個遍布於科學活動尤其是我們的生活的一個現象,儘管它難以捉摸,但是避開談論它卻不是哲學家面對這個問題時最好的態度。首先承認它的存在,再進一步去探究它的本質我們才有可能獲得對時間以及我們自己更真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