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電 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InfoVisual研究所寫的 SDGs系列講堂 零廢棄社會:告別用過即丟的生活方式,邁向循環經濟時代 和IanGoldin的 未來生存地圖【全彩精裝版】:面對下一個百年,用100張地圖掌控變動世界中的威脅與機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溫室氣體盤查教育訓練也說明:目前臺灣所公告的排放係數是指公用售電業的排放係數,其實也並非臺. 灣地區別的係數(因為少了自用發電設備的排放量)。 • 國外的地區別係數通常會慢個2-3年之久(臺灣慢1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日出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胡憲倫所指導 張晁綸的 半導體封裝產品環境衝擊與碳足跡評估-以某半導體公司為例 (2021),提出電 碳排放量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生命週期評估(LCA)、碳足跡評估、半導體、淨零排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賴怡潔、李孟珊所指導 葉亞甄的 以生命週期評估探討無機產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於水泥製造之環境效益 (2021),提出因為有 無機產業廢棄物、水泥替代原料、生命週期評估、環境衝擊評估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 碳排放量計算的解答。

最後網站Gogoro 台灣則補充:計算 公式參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總說明》,並以經濟部能源局最新公布110 年電力排碳係數作為電動機車溫室氣體減量計算基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 碳排放量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SDGs系列講堂 零廢棄社會:告別用過即丟的生活方式,邁向循環經濟時代

為了解決電 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作者InfoVisual研究所 這樣論述:

全球每年會製造出20億噸的一般垃圾, 預計到2050年前將達到34億噸 已開發國家不斷大量廢棄, 開發中國家則為處理所苦 了解垃圾的本質,思索生活的未來, 邁向零廢棄的社會!   根據世界銀行於2018年公布的報告書「What a Waste 2.0」,全球於2016年排出的一般垃圾估計約為20億1,000萬噸。該報告已經敲響了警鐘:如果再這樣不採取任何對策,預計到2050年前將膨脹到34億噸。   這裡所說的一般垃圾,是指從家庭或企業回收的垃圾,又稱為都市垃圾。究其細節,食品與植物類44%、紙類17%、塑膠12%,光是前3名就占了7成以上。   垃圾排放量較多的,都是一些已開發國家

與石油產出國等所得水準較高的國家。這些高所得國家的人口不過占全球人口的16%,排出的一般垃圾卻占了全球的3分之1以上。富裕的國家不斷大量生產並大量消費,結果便產生大量的垃圾。   另一方面,低所得國家的垃圾處理設施不夠完善,導致未經妥善處理的垃圾危及人們的健康與環境。倘若這些國家的人口繼續增加或愈來愈都市化,垃圾量將會倍增,預計會帶來更嚴重的災害。   一項商品從生產、加工,歷經運送、陳列於商店中,最後才送達我們手中,這個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能源與費用。然而,只要用過了,任何東西最終都會淪為「垃圾」。我們往往會認為,「垃圾燒掉即可」、「只要做好分類即可回收,所以無妨」,但是垃圾處理與回收所耗

費的能源與費用也很龐大。追根究柢,我們的消費活動才是製造出大量垃圾的原因所在。我們是否過度追求超出所需的東西呢?   垃圾問題是龐大產業結構的問題,同時,在其核心運作的引擎正是我們日常中的微小慾望。很遺憾必須這麼說:針對垃圾的探究,最終也會讓我們看清自身慾望的樣貌。   零垃圾社會究竟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可行的,有賴於我們每一個人意識上的覺醒。 各界專家誠摯推薦   何昕家(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   林子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陳惠萍(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瑞賓(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半導體封裝產品環境衝擊與碳足跡評估-以某半導體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電 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作者張晁綸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量也日漸提升。近年伴隨著新冠疫情等因素,使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面臨嚴重的供需失衡,近一步提升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國際地位。半導體晶片透過封裝技術確保晶片不受外在因素之影響而正常運作。然而;在半導體製程階段會消耗大量的能資源及用水,造成嚴重的環境影響,因此,本研究鑑於半導體封裝產業在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性,選定台灣某半導體封裝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並以每生產1 mm3的封裝產品(Flip Chip & Lead Frame)作為功能單位,採用生命週期評估方法探討從原物料、運送、製程能資源投入和製程廢棄物處置等各階段相關的環境衝擊及碳足跡,並參考國內外擬定的碳管理策略

進行情境假設,以比較各封裝產品未來的碳排放趨勢。由分析結果得知,每生產1 mm3的Flip Chip 金線產品和Lead Frame金線產品之熱點皆是原料階段所使用的金線線材,其佔比分別約為92.9%和76.3%;Flip Chip銅線產品的熱點為製程階段的電力投入,佔比約為48.8%;Lead Frame銅線產品的熱點為原料階段的Lead Frame投入,佔比為50.7%。Flip Chip 金線及銅線產品、Lead Frame金線及銅線產品的碳足跡熱點皆為製程階段的電力投入,其分別約佔44.3%、68.0%、48.4%和58.0%。情境假設的結果得知,無論是以國內或國外之策略作為參考,隨著

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電力生產時之碳足跡係數皆有明顯的降低趨勢,從2020年至2050年的下降幅度分別約為92%和87%。隨著企業採用之綠電比例逐年提升且結合電力碳足跡的變化趨勢,Flip Chip金線及銅線產品、Lead Frame金線及銅線產品的碳足跡也分別降低約43.3%、66.4%、46.0%和56.7%。綜合本研究之評估結果,鑑別出每生產一功能單位封裝產品之熱點,並結合情境模擬的方式提供案例公司改善建議。後續研究建議可以對不同綠電形式進行情境模擬,並結合經濟因素,探討案例公司達成減排目標所需耗費的成本,藉以作為其未來實務執行之參考依據。

未來生存地圖【全彩精裝版】:面對下一個百年,用100張地圖掌控變動世界中的威脅與機會

為了解決電 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作者IanGoldin 這樣論述:

「你不能靠舊地圖去探索新世界。」──愛因斯坦 100張EarthTime全新地圖, 看懂世界怎麼了?未來會怎樣?我們該怎麼辦? 全視角解析人類過去的決策所帶來的結果, 了解多重風險匯聚時代的現狀與趨勢, 提供不確定年代中,最有憑有據的生存行動方略。   世界在過去一個多世紀迅速改變,   新冠疫情爆發更加劇了改變的速度與力道。   面對各種未知與變動,我們急需新的地圖來確認方向,   看懂全球局勢,重新計算風險,   釐清在各種威脅與機會下,如何反應才能生存下去。   100張EarthTime全新地圖,   融合500多萬張衛星影像與2000多筆數據圖層,   真實呈現

最新地球樣貌,提出未來可能趨勢,   你將全面看見世界如何被改變,未來又將如何演變;   你將明白自己面對了哪些嚴峻的生存挑戰,並獲得解決方法;   你將走出驚慌焦慮,帶著新的理解與洞見,在不確定中穩定前行。   新冠肺炎的爆發,迫使全人類同時經歷多重變革,   這場傳染病雖突顯了全球化的某些優點,   但也暴露了各種體制上的問題,惡化了不平等,   舊時的確切急速瓦解,衝突、憤怒與前景堪慮,讓人們痛苦又費解。   儘管人類總是生活在不確定中,   但人類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由單一世代所做的決定,對後世的存亡影響重大。   早在文字發明前,人們就開始利用地圖理解世界,   然

而誠如愛因斯坦所說:「你不能靠舊地圖去探索新世界。」   我們急需新地圖協助確認方向,走向更確定的道路,邁向更好的命運。   全球化發展專家伊恩‧高丁與政治經濟學家羅伯特‧穆加,   融合了衛星成像技術與大量數據,   用100幅地圖勾勒出最新地球樣貌,   涵蓋科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醫療等層面,   視覺化呈現世界的過去、現在與可能的未來,   釐清在各種威脅與機會下,人類如何行動才能生存下去。   我們正進入未知的領域,   這100張地圖提供了迫切需要的觀點,讓判斷有所依據,   協助我們在不確定的年代中更具適應力,擁有持續前進的智識與力量。 好評推薦   黃益中(公民教

師、《思辨》作者)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 創辦人)   融和迷人的地圖與引人注目的分析,描述人類所面臨的最緊迫挑戰,並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幫助我們駕馭複雜的未來。──美國實驗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令人讚嘆……這本書會在我的荒島書單上!100張引人入勝的地圖與豐富的敘述,讓全球趨勢一目了然,再加上作者精煉的分析,是重塑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時,最好的指導與啟發。──馬丁‧芮斯(Martin Rees),英國皇家天文學家   收到書稿的那天晚上,我本來打算先粗略翻一下就好,但精采的內容讓我無法自拔,就這樣熬到凌晨一點。本

書採用的綜合方法讓我印象深刻,以如此清晰的方式解釋了因果關係,是一本真正值得大眾關注的著作。──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第四次工業革命》作者

以生命週期評估探討無機產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於水泥製造之環境效益

為了解決電 碳排放量計算的問題,作者葉亞甄 這樣論述:

近年來,台灣掩埋土地不足問題儼然成為廢棄物處置之一項挑戰;為了解決大量廢棄物處置問題,許多國家已透過水泥窯協同處理,使事業廢棄物轉化為水泥替代原料或水泥替代燃料,並減少水泥業生產水泥產品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本研究以實廠水泥原料配比,分別為現行方案(一般水泥生料)、替代方案一(以氟化鈣污泥替代水泥生料)與替代方案二(以電弧爐煉鋼還原碴、燃煤飛灰及底灰)等,並結合應用方案分析,透過生命週期評估探討水泥熟料產品替代方案之環境效益;應用方案分析分別為替代方案三(實廠水泥原料許可用量)及替代方案四(以相關文獻之無機產業廢棄物最大添加量)。研究中依據生命週期評估方法ISO 14040規範進行評估,

並設定系統邊界為搖籃到大門,功能單位以1公噸水泥熟料產品;在建立五種方案於生命週期清單後,分別以IPCC 2007 GWP 100a與ReCiPe Midpoint (H) V1.13方法進行碳排放量與環境衝擊分析。IPCC碳排放量結果顯示,五種水泥原料方案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分別為645.2 kg CO2 eq、602.6 kg CO2 eq、597.5 kg CO2 eq、598.0 kg CO2 eq及584.9 kg CO2 eq。以ReCiPe中點法之標準化環境衝擊結果顯示,五種水泥原料方案所產生標準化總環境衝擊值分別為2.04、1.87、-2.32、-2.51及-9.16;且其主要造成

衝擊來源為生產階段。綜合以上本研究結果得知,以電弧爐煉鋼還原碴、燃煤飛灰及底灰替代水泥生料(替代方案二)能減少較多的碳排放量和環境衝擊值,顯示其於環境層面考量時,具有循環利用水泥生料之潛力。另外,兩種應用方案相比之下,以相關文獻之無機產業廢棄物最大添加量(替代方案四)能產生較多減碳及環境效益,顯示當無機產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於水泥生料,可促進無機產業廢棄物的永續發展和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