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宮八將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青山宮八將團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呂江銘寫的 福氣爚鶯歌:鶯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和呂江銘的 福氣臨土城:土城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石渠 和石渠所出版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MBA 張恩欣所指導 林佳頤的 密室逃脫遊戲策略體驗模組之應用研究 (2021),提出青山宮八將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體驗行銷、策略體驗模組、密室逃脫、密室逃脫遊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 蔡家丘所指導 葉思佑的 臺灣美術、設計與包浩斯的交會-以顏水龍的創作和教學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顏水龍、包浩斯、美援、美術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青山宮八將團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青山宮八將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福氣爚鶯歌:鶯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為了解決青山宮八將團的問題,作者呂江銘 這樣論述:

介紹新北市鶯歌區76間土地公廟。   在本書的調查研究所得統計全鶯歌區共可搜尋到七十六各主祀地點,若以舊制村莊地名來區分,則可歸納出『鶯歌』八座、『牛灶坑』四座、『阿南坑』兩座、『阿四坑』一座、『南靖厝』兩座、『尖山埔』兩座、『尖山堆』四座、『橋仔頭』四座、『二甲九』三座、『大湖』十六座、『圳仔頭坑』五座、『三界公坑』四座、『中坑』兩座、『樟普坑』兩座、『崁腳』十座以及『大竹圍』七座。   鶯歌區雖然擁有為數眾多的土地公廟,但卻未見有專書介紹此一重要的有型文化資產,因此藉由此次調查研究與出版專案之施行,及時搶救訪問耆老口述片段歷史及記錄各土地公廟之肇建因緣,將可為鶯歌區民留下許多屬於在第的

珍貴史料,更能延續自2011年出版《福氣興中和:中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福氣旺板橋:板橋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福氣祐新莊:新莊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福氣臨土城:土城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後之第五本同類型叢書,為新北市鄉土教學教材提供更完整記錄土地公廟之資料,是本調查研究與出版專案施行之最主要目的。 作者簡介 呂江銘   簡歷   1. 2013擔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大台南宗教服務職業工會舉辦「民俗藝陣培訓班」八家將類別學科講師   2. 2013擔任新北市三重社區大學舉辦「2013三重藝文祭全國神將創藝大賽」評審   3. 2012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

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8)   4. 2011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7)   5. 2010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6)   6. 2009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5)   7. 2008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4)   8. 2008擔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辦「台灣陣頭藝術─官將首匯演」活動副主持人兼執行總監   9. 2007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3)   10. 2

006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大百科網路版詞條撰寫計畫─民俗類」諮詢委員   11. 2006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2)   12. 2006擔任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舉辦台北藝陣嘉年華系列活動協同主持人   13. 2005承辦「總統府地方文化展─臺北縣文化展」蘆洲神將展演活動   14. 2005擔任行政院體委會主辦青少年活力擂台賽─民俗文化體育創意競賽評審   15. 2005協助台北縣政府文化局舉辦台北縣宗教藝術節「文采昌茂魁星高照」活動   16. 2004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1)   17. 2003協助台北

縣政府文化局舉辦台北縣宗教藝術節「昭忠褒義讚關帝」活動   18. 2002協助台北縣政府文化局舉辦台北縣宗教藝術節「法鼓雷音媽祖情」活動   19. 2001協助台北縣政府文化局舉辦台北縣宗教藝術節「新莊大熱鬧─天將神兵」活動   20. 1999台北永和社區大學「廟會文化與藝陣研究」民俗課程講師   21. 1995台北縣中和市舉辦家將研習營   22. 1989十月成立【采風民俗學會】   23. 1967出生於台北縣中和鄉   ☆ 主持研究計劃專案   1. 2016.07~2016.12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市艋舺青山宮八將團之研究」   2. 2016.05~2016.

12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福氣爚鶯歌─鶯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3. 2015.05~2015.11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福氣臨土城─土城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4. 2014.05~2015.04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南市麻豆區八家將團及其衍派調查研究」   5. 2014.05~2014.11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福氣祐新莊─新莊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6. 2014.01~2014.12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市艋舺青山宮八將團之研究」   7. 2013.05~2014.04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南佳里吉和堂八

家將團及其衍派調查研究」   8. 2013.05~2013.11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福氣旺板橋─板橋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9. 2012.05~2013.04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灣家將團種類之調查研究」   10. 2011.05~2012.05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大溪神將之調查研究─以桃園縣大溪鎮地區為範疇」   11. 2011.05~2011.11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福氣興中和─中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12. 2009.05~2010.04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灣家將臉譜藝術─官將首卷之調查研究與出版

」   13. 2008.05~2008.11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台灣家將臉譜藝術─八家將卷之調查研究與出版」   14. 2008.05~2009.03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蘭陽神將之調查研究─以溪北地區五鄉鎮為範疇」   15. 2006.05~2007.04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蘭陽神將之調查研究─以溪南地區六鄉鎮為主」   16. 2006.05~2006.12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冠友一家之調查研究─以三重冠友忠義堂及冠友一家交誼境廟之發展脈絡為主」   17. 2004.05~2005.09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八將之調

查研究─以台北市鯤溟八將團和萬華青山宮八將團及其繁衍之陣團為主」   18. 2004.05~2004.12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蘆洲神將之調查研究」   19. 2002.01~2002.12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新莊官將首研究」   20. 2000.07~2001.06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灣家將陣團傳系之調查研究─以嘉南地區重要傳系為主」   ☆ 出版著作─圖書作品:   1. 2016 《福氣爚鶯歌─鶯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 978-986-81870-9-2   2. 2015 《福氣臨土城─土城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台

北:石渠出版社ISBN 978-986-81870-8-5   3. 2014 《福氣祐新莊─新莊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 978-986-81870-7-8   4. 2013 《福氣旺板橋─板橋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 978-986-81870-6-1   5. 2011 《福氣興中和─中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4-7   6. 2010 《台灣家將臉譜藝術─官將首卷》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3-0   7. 2008 《台灣家將臉譜藝術─八家將卷》 台

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2-3   8. 2006c《冠友一家》─下冊 冠友交誼境廟卷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1-6   9. 2006b《冠友一家》─上冊 冠友忠義本堂卷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1-6        10. 2006a《板橋慈惠宮媽祖廟慶祝建廟一五一週年嘉年華紀念專輯》 台北:板橋慈惠宮媽祖廟第五屆管委會  ISBN-957-41-3435-0        11. 2005 《八將》 台北:石渠出版社  ISBN-986-81870-0-1        12. 2004b《蘆洲神將

》─下冊 神將藝術賞析卷 台北:唐山出版社ISBN-986-7748-69-7   13. 2004a《蘆洲神將》─上冊 神將文化閱覽卷 台北:唐山出版社ISBN-986-7748-68-9        14. 2002 《官將首》─唯一發源於台北縣的家將藝陣 台北:唐山出版社 ISBN-986-7748-00-X   15. 2002 《家將》─嘉義地區重要傳系之調查與分析 台北:財團法人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編印ISBN-986-80203-0-1   ☆ 出版著作─文章發表:   1. 2016「臺北鼓亭藝陣薪傳者-陳金來」《臺灣學通訊》第92期(頁:8~9)新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   

2. 2016「新式陣頭-以官將首為例」《臺灣學通訊》第91期(頁:20~21)新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   3. 2016「侍衛神祗-將爺與扮神」《臺灣學通訊》第91期(頁:12~14)新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   4. 2015「東港家將對於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的影響」《104年無形文化資產國際論壇-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研習課程講義》(頁:12~31)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5. 2014「臺灣家將文化概述」《藝陣發展交流論壇》(頁:12~28)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6. 2013「臺灣陣頭文化-以新竹市為例」《臺灣源流》第62/63期(頁:103~113)新竹:臺灣省姓氏研究學會   7.

2012「家將概說-淺談東港家將」《臺灣民俗儀式祭典-東港迎王平安祭》(頁:61~105)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8. 2011「台灣與虎信仰相關之藝陣」《新虎相傳2011─新港導覽解說營》(頁:22~58)嘉義 :財團法人臺灣省嘉義縣新港奉天宮   9. 2010「台灣廟會文化面面觀」《新廟會祭拜論壇》(頁:71~101)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10. 2010「台灣家將臉譜下的奧秘」《刺青極限》5月號(頁:14~23)台北:聚絡創意先行有限公司 ISSN4-712558-51001-1   11. 2008「侍衛神祇信仰-以台北霞海城隍廟為例」《心鏡宗教季刊》第1

9期(頁:354~36)台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ISSN-1812-5344   12. 2007「神將工藝藝術」《北縣文化》第96期(頁:57~71)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13. 2007「神將的故鄉『蘆洲神將』文化淺釋」《北縣文化》第93期(頁:53~63)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14. 2007「中和烘爐地土地公信仰探尋」《北縣文化》第92期(頁:87~93)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15. 2007「冠友一家 藝陣大家庭」《道教月刊》第14期〈頁:48~49〉台北:樓關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6. 2007「民俗藝陣領航員-『冠友一家』王文冠」《傳藝》雙月刋 第68期(頁

:43~46)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ISSN-1680-1490   17. 2006「八將陣頭藝術」《心鏡宗教季刊》第8期(頁:24~32)台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ISSN-1812-5344   18. 2005「驅邪除煞話家將-消災解厄的宗教陣頭」《心鏡宗教季刊》第5期(頁:18~20)台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ISSN-1812-5344   19. 2004「爭奇鬥豔展神氣-台灣家將服飾」《傳統藝術》第49期(頁:43~46)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ISSN-1680-1490-49   20. 2003「寺廟內寶藏─民間家將服飾配件的收藏」《傳統藝術》第30期(頁:36~39)宜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ISSN-1680-1490-30   21. 2003「民間藝陣表演團隊介紹」、「武舞、武術表演團隊介紹」、《昭忠褒義讚關帝/2003台北縣宗教藝術節》(頁:90~133、148~149)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22. 2002「領令上馬,護駕綏境─台灣嘉義地區家將之舞」《傳統藝術》第22期(頁:11~13)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ISSN-1680-1490-22   23. 2002「媽祖作客祈褔活動參與宮、廟介紹」、「媽祖文物展」、「民間陣頭隊介紹」《法鼓雷音媽祖情/2002台北縣宗教藝術節》(頁:39~65、86~92、100~121)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24. 2002「關渡花燈慶元宵」第22期(頁: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5. 2001「艋舺迎青山王記實」第20期(頁: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6. 2001「盂蘭濟施話中元」第16期(頁: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7. 2001「大稻埕霞海城隍祭」第13期(頁: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8. 2001「神秘與威嚴」《新莊大熱鬧/2001台北縣宗教藝術節》(頁:21~105)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29. 2001「台灣傳統藝陣-家將概論」《北縣文化》第69期(頁:68~87)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30. 1999「淺談官將首」《話說新港-88年解說新

港活動手冊》(頁:29~36)嘉義: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   31. 1996「將神人欽四方名-淺談官將首」《北縣文化》第48期(頁:42~52)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 重要作品─摺頁:   1. 2012(台北紫微天后宮)沿革簡介 台北:台北紫微天后宮發行 文化局長序……2 推薦序……3 自序……4 作者簡介……5 目錄……10 板橋土地公廟的信仰概況……12 埔墘庄……16 1. 九如里  埔墘福德宮……18 2. 雙玉里  聚靈公附屬土地公廟……26 深坵庄……30 3. 深丘里  深丘福德宮……32 4. 香丘里  板橋北巡福安宮……36 港子嘴庄……

40 5. 港嘴里  板橋市港仔嘴福德宮……42 6. 光復里  承德福德宮……46 7. 光復里  光復福德宮……50 8. 振興里  振興里福德宮……54 板橋街……58 9. 留侯里  西門福德宮……60 10. 黃石里  板橋市北門福德宮……64 湳子庄……68 11. 湳興里  福興宮……70 社後庄……74 12. 社後里  大埕福德宮……76 13. 香社里  番社福德宮……80 14. 港尾里  港尾福德宮……84 新埔庄……88 15. 文德里  新埔福德宮……90 16. 漢生里  崁頭厝福德宮……94 17. 新民里  新民福德宮……98 18. 新埔里  板橋市正聖福德

宮……102 19. 陽明里  陽明福安宮……106 江子翠庄……110 20. 懷翠里  中洲福德宮……112 21. 溪頭里  農村福德宮……116 22. 德翠里  新海福德宮……120 下深坵庄……124 23. 華江里  埤墘福德宮……126 後埔庄……130 24. 後埔里  板橋後埔福德宮……132 25. 廣德里  板橋區大井頭福德祠……136 四汴頭庄……140 26. 信義里  板橋廣厚宮……142 27. 和平里  廣和福德宮……146 番子園庄……150 28. 聚安里  歡圓宮……152 29. 歡園里  歡子園福德宮……156 30. 華中里  華中福德宮……160

31. 僑中里  僑中福德祠……164 32. 大安里  浮洲福德宮……168 33. 福安里  三抱竹聚安宮……172 沙崙庄……176 34. 成和里  潤德宮……178 35. 成和里  福星宮……182 溪洲庄……186 36. 溪北里  福安宮……188 37. 堂春里  溪北福德宮……192 參考書目……196 版權頁……198 自序   新北市是我的故鄉,生於斯、長於斯,讓我對故鄉有一定程度的依戀,在業餘的寫作生涯中,除了醉心於台灣家將文化的研究創作之外,也為成長的故鄉新北市撰寫了《福氣興中和》、《福氣旺板橋》、《福氣祐新莊》、《福氣臨土城》等四本與土地公信仰相關的系列叢

書,今年則以鶯歌區為標地,期以普查鶯歌區所有土地公廟的田野調查記錄來詮釋鶯歌區民敬天法祖的純樸情懷,並以《福氣爚鶯歌──鶯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新書作為田調結束後的成果報告。   鶯歌區原是龜崙社原住民的居住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呂阿南及呂阿四昆仲率先入墾今建德里山區,開啟了拓墾鶯歌區之濫觴。依據《鶯歌鎮志》記載:「1834 建中湖里福德爺」,此條對於鶯歌區最早之土地公信仰的記錄即表示 : 清乾隆14年(1834)在大湖舊庄頭內之中湖金包珠聚落就已創建了「中湖鎮湖宮」,迄今已有一百八十餘年歷史,其後在現今的二十個行政里內亦因早期農業發達可見田頭田尾土地公廟林立,全區境內共建築有七十

六座土地公廟,其密度之高在新北市眾多行政區可謂名列前矛。   本書能在半年的調查研究後順利出版首先得感謝新北市文化局的指導,同時也感謝鶯歌區所有里、鄰長與好友陳柏安和「鶯歌龍德宮」宮主許成全,以及眾多報導人在調查研究期間的協助與引路,匆忙付梓,謬誤難免,尚祈各界賢達不吝指正,是所至禱。

青山宮八將團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青山宮八將團」的歷史,由於文獻記載的較少,口述歷史較多,因而衍伸出許多說法。根據林團長表示,「青山宮八將團」的歷史超過80年,但正式的編制是在60多年前所奠定,一開始只是向「靈安尊王」還願的將腳,大約4到8人不等。
「青山宮八將團」正式成軍後的傳承,大多是父傳子、地緣關係所組成,但要進八將團,最重要的還是「品德」。林團長表示,由於「青山宮八將團」並非職業陣頭,大家都是自願為「靈安尊王」服務,再加上幾乎是「一年一次」的限定版,所以對八將團內的成員都會嚴格要求,大家出軍時可以開心,但不能隨便,因為團內成員都有共識,所以八將團內幾乎沒有鬧事或者與其他陣頭起衝突的紀錄。

「如果頭人(負責人)或團長肯出來約束,大家和和氣氣,都是為神明服務,就可以減少很多問題。」這是去年林團長接受訪問時說過的話,也因為「青山宮八將團」確實的恪守紀律,讓八將團成為名副其實的「將中之將」。

在團中除了開臉的「將軍」與「顧將」的團員,另有一位「面師」以及一位「法師」。八將團的「面師」就是保庇NOW曾專訪過的林自賢師父,專門替出軍的「將軍」打面開臉;「法師」則負責在出軍時為每一位「將軍」淨身。
艋舺青山宮的歷史與艋舺發展史脫不了關係,相傳在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艋舺一帶發生瘟疫,泉州惠安籍的移民回原鄉奉請祖廟的靈安尊王到艋舺驅瘟,由大溪口(今第一水門附近)登岸,行經舊街(今西園路一帶)時神轎突然加重,無法抬起,信眾就焚香請示神意,尊王指示不必再往前行,信眾就在神轎駐蹕之處建一小祠供奉靈安尊王。

靈安尊王進入艋舺後,許多來參拜的信眾都在這場瘟疫中安然無恙,其後瘟疫果然逐漸消失,一時間神威遠播,也奠定了青山宮往後的信眾基礎。在靈安尊王進入艋舺的兩年後,當地信眾覺得供奉靈安尊王的小祠無法容納更多信眾,因而於現址(貴陽街)建立新廟,歷時三年完工,就是現在的青山宮雛形。日治昭和十三年(1938年)重修過一次。青山宮後殿原為舊式建築,因年久失修,民國六十八年時拆除重建,就是現在後殿的三層樓建築。
廟內主神為靈安尊王,但有許多信眾稱呼祂青山王、青山王公,也有人稱呼祂為「張老闆」,因為靈安尊王本名張梱,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將軍,奉孫權之命治理福建一帶,因任內政績顯著,往生後被當地百姓奉為神明,稱「青山王」。
故老相傳,張梱的聖號原本只有「青山王」,在宋朝時,曾顯靈救駕宋朝皇帝,因而被封為「靈安尊王」,又因為是受宋朝皇帝敕封,所以在「靈安尊王」的儀仗隊中有一面執事牌寫著「大宋明臣」,在青山宮廟門之上也有「敕封大宋明神」的字樣。

青山宮內的靈安尊王金身有很多尊,大家最熟悉的,也就是每年「暗訪」期間負責坐上神轎的是「二祖」。「老祖」,也就是一百六十多年前由先民帶過來的那一尊目前由廟方妥善收藏。吳克東先生表示,當年要渡過黑水溝是不容易的事,所以「老祖」並不大尊,再加上屬於歷史文物也不適合出巡,所以廟中事務大多由「二祖」為主。由於「二祖」負責在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二日出巡且僅限於艋舺地區,所以如果青山王要出巡外地,則是由「三祖」負責。

密室逃脫遊戲策略體驗模組之應用研究

為了解決青山宮八將團的問題,作者林佳頤 這樣論述:

隨著近年體驗行銷的發展,體驗的應用在市場上逐漸成為行銷的趨勢;要如何精準地刺激顧客的體驗成為了決策者的課題。密室逃脫是近年來開始在臺灣興起的體驗型產業,透過故事劇情設計、機關設計及場景設計讓玩家沉浸在解謎的劇情與氛圍之中,因此密室逃脫業者在體驗的設計上具有龐大的發揮空間與優勢。本研究以策略體驗模組為研究架構,以兩家密室逃脫工作室為研究對象,探討個案如何運用策略體驗模組之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五大體驗行銷構面於遊戲設計,以吸引玩家在密室中享受解謎與逃脫的體驗。研究結果顯示密室逃脫個案以單一構面或多構面形式進行體驗行銷,以及策略體驗模組之架構符合實際的應用性,可提供需要設計體驗的策略體驗設

計者有可依循之設計架構。業者參考上述架構,計畫性地將體驗目標結合密室逃脫遊戲設計,進而創造良好體驗以提升玩家滿意度。最後本研究提出實務意涵與未來研究建議,以供相關業者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福氣臨土城:土城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為了解決青山宮八將團的問題,作者呂江銘 這樣論述:

  介紹新北市土城區75間土地公廟 作者簡介 呂江銘   1. 2013擔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大台南宗教服務職業工會舉辦「民俗藝陣培訓班」八家將類別學科講師   2. 2013擔任新北市三重社區大學舉辦「2013三重藝文祭全國神將創藝大賽」評審   3. 2012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8)   4. 2011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7)   5. 2010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6)   6. 2009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

5)   7. 2008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4)   8. 2008擔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辦「台灣陣頭藝術—官將首匯演」活動副主持人兼執行總監   9. 2007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3)   10. 2006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大百科網路版詞條撰寫計畫—民俗類」諮詢委員   11. 2006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2)   12. 2006擔任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舉辦台北藝陣嘉年華系列活動協同主持人   13. 2005承辦「總統府地方文化展---臺

北縣文化展」蘆洲神將展演活動   14. 2005擔任行政院體委會主辦青少年活力擂台賽---民俗文化體育創意競賽評審   15. 2005協助台北縣政府文化局舉辦台北縣宗教藝術節「文采昌茂魁星高照」活動   16. 2004擔任屏東慈鳳宮主辦阿猴媽祖文化季八家將、官將首觀摩比賽裁判長(1)   17. 2003協助台北縣政府文化局舉辦台北縣宗教藝術節「昭忠褒義讚關帝」活動   18. 2002協助台北縣政府文化局舉辦台北縣宗教藝術節「法鼓雷音媽祖情」活動   19. 2001協助台北縣政府文化局舉辦台北縣宗教藝術節「新莊大熱鬧—天將神兵」活動   20. 1999台北永和社區大學「廟會文化與藝

陣研究」民俗課程講師   21. 1995台北縣中和市舉辦家將研習營   22. 1989十月成立【采風民俗學會】   23. 1967出生於台北縣中和鄉   ☆ 主持研究計劃專案   1. 2013.5~2014.4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南佳里吉和堂八家將團及其衍派調查研究》   2. 2013.5~2013.11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福氣旺板橋──板橋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3. 2012.5~2013.4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灣家將團種類之調查研究》   4. 2011.5~2012.5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大溪神將之調查研

究──以桃園縣大溪鎮地區為範疇》   5. 2011.5~2011.11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福氣興中和──中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6. 2009.5~2010.4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灣家將臉譜藝術──官將首卷之調查研究與出版》   7. 2008.5~2008.11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台灣家將臉譜藝術──八家將卷之調查研究與出版》   8. 2008.5~2009.3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蘭陽神將之調查研究──以溪北地區五鄉鎮為範疇》   9. 2006.5~2007.4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蘭陽神將之調查研究──以溪南地區

六鄉鎮為主》   10. 2006.5~2006.12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冠友一家之調查研究──以三重冠友忠義堂及冠友一家交誼進廟之發展脈絡為主》   11. 2004.5~2005.9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八將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鯤溟八將團和萬華青山宮八將團及其繁衍之陣團為主》   12. 2004.5~2004.12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蘆洲神將之調查研究》   13. 2002.1~2002.12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新莊官將首研究》   14. 2000.7~2001.6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灣家將陣團傳系之調查研究──以嘉南地區重要傳系為

主》   ☆ 出版著作---圖書作品:   1. 2013 《福氣旺板橋—板橋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 978-986-81870-6-1   2. 2011 《福氣興中和—中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4-7   3. 2010 《台灣家將臉譜藝術—官將首卷》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3-0   4. 2008 《台灣家將臉譜藝術—八家將卷》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2-3   5. 2006c《冠友一家》─下冊 冠友交誼境廟卷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

978-986-81870-1-6   6. 2006b《冠友一家》─上冊 冠友忠義本堂卷 台北:石渠出版社ISBN-978-986-81870-1-6        7. 2006a《板橋慈惠宮媽祖廟慶祝建廟一五一週年嘉年華紀念專輯》 台北:板橋慈惠宮媽祖廟第五屆管委會  ISBN-957-41-3435-0        8. 2005 《八將》 台北:石渠出版社  ISBN-986-81870-0-1        9. 2004b《蘆洲神將》─下冊 神將藝術賞析卷 台北:唐山出版社ISBN-986-7748-69-7   10. 2004a《蘆洲神將》─上冊 神將文化閱覽卷 台北:唐山

出版社ISBN-986-7748-68-9        11. 2002 《官將首》─唯一發源於台北縣的家將藝陣 台北:唐山出版社           ISBN-986-7748-00-X   12. 2002 《家將》─嘉義地區重要傳系之調查與分析 台北:財團法人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編印ISBN-986-80203-0-1   ☆ 出版著作---文章發表:   1. 2013「臺灣陣頭文化-以新竹市為例」《臺灣源流》第62/63期(頁:103~113)新竹:臺灣省姓氏研究學會   2. 2012「家將概說-淺談東港家將」《臺灣民俗儀式祭典-東港迎王平安祭》(頁:61~105)臺北:國立臺北

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3. 2011「台灣與虎信仰相關之藝陣」《新虎相傳2011─新港導覽解說營》(頁:22~58)嘉義:財團法人臺灣省嘉義縣新港奉天宮   4. 2010「台灣廟會文化面面觀」《新廟會祭拜論壇》(頁:71~101)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5. 2010「台灣家將臉譜下的奧秘」《刺青極限》5月號(頁:14~23)台北:聚絡創意先行有限公司 ISSN4-712558-51001-1   6. 2008「侍衛神祇信仰-以台北霞海城隍廟為例」《心鏡宗教季刊》第19期(頁:354~36)台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ISSN-1812-5344   7. 2007「神將工藝藝術」

《北縣文化》第96期(頁:57~71)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8. 2007「神將的故鄉『蘆洲神將』文化淺釋」《北縣文化》第93期(頁:53~63)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9. 2007「中和烘爐地土地公信仰探尋」《北縣文化》第92期(頁:87~93)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10. 2007「冠友一家 藝陣大家庭」《道教月刊》第14期〈頁:48~49〉台北:樓關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 2007「民俗藝陣領航員-『冠友一家』王文冠」《傳藝》雙月刋 第68期(頁:43~46)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ISSN-1680-1490   12. 2006「八將陣頭藝術」《心鏡宗教季刊

》第8期(頁:24~32)台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ISSN-1812-5344   13. 2005「驅邪除煞話家將-消災解厄的宗教陣頭」《心鏡宗教季刊》第5期(頁:18~20)台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ISSN-1812-5344   14. 2004「爭奇鬥豔展神氣-台灣家將服飾」《傳統藝術》第49期(頁:43~46)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ISSN-1680-1490-49   15. 2003「寺廟內寶藏─民間家將服飾配件的收藏」《傳統藝術》第30期(頁:36~39)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ISSN-1680-1490-30   16. 2003「民間藝陣表演團隊介紹」、「武舞、武術表演

團隊介紹」、《昭忠褒義讚關帝/2003台北縣宗教藝術節》(頁:90~133、148~149)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17. 2002「領令上馬,護駕綏境─台灣嘉義地區家將之舞」《傳統藝術》第22期(頁:11~13)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ISSN-1680-1490-22   18. 2002「媽祖作客祈褔活動參與宮、廟介紹」、「媽祖文物展」、「民間陣頭隊介紹」《法鼓雷音媽祖情/2002台北縣宗教藝術節》(頁:39~65、86~92、100~121)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19. 2002「關渡花燈慶元宵」第22期(頁: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0. 2001「艋舺迎青山王記實」

第20期(頁: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1. 2001「盂蘭濟施話中元」第16期(頁: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2. 2001「大稻埕霞海城隍祭」第13期(頁:14)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23. 2001「神秘與威嚴」《新莊大熱鬧/2001台北縣宗教藝術節》(頁:21~105)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24. 2001「台灣傳統藝陣-家將概論」《北縣文化》第69期(頁:68~87)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25. 1999「淺談官將首」《話說新港-88年解說新港活動手冊》(頁:29~36)嘉義: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   26. 1996「將神人欽四方名---淺談官將首」《

北縣文化》第48期(頁:42~52)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 重要作品---摺頁:   1. 2012(台北紫微天后宮)沿革簡介 台北:台北紫微天后宮發行 文化局長序……………………………………………………………………………2 推薦序…………………………………………………………………………………3 自序……………………………………………………………………………………4 作者簡介………………………………………………………………………………5 目錄…………………………………………………………………………………10 板橋土地公廟的信仰概況……………………………………………

……………12 埔墘庄………………………………………………………………………………16 1. 九如里  埔墘福德宮…………………………………………………………18 2. 雙玉里  聚靈公附屬土地公廟………………………………………………26 深坵庄………………………………………………………………………………30 3. 深丘里  深丘福德宮…………………………………………………………32 4. 香丘里  板橋北巡福安宮……………………………………………………36 港子嘴庄……………………………………………………………………………40 5. 港嘴里  板橋市港仔嘴福德宮………………………………………

………42 6. 光復里  承德福德宮…………………………………………………………46 7. 光復里  光復福德宮…………………………………………………………50 8. 振興里  振興里福德宮………………………………………………………54 板橋街………………………………………………………………………………58 9. 留侯里  西門福德宮…………………………………………………………60 10. 黃石里  板橋市北門福德宮…………………………………………………64 湳子庄………………………………………………………………………………68 11. 湳興里  福興宮…………………………………………………

……………70 社後庄………………………………………………………………………………74 12. 社後里  大埕福德宮…………………………………………………………76 13. 香社里  番社福德宮…………………………………………………………80 14. 港尾里  港尾福德宮…………………………………………………………84 新埔庄………………………………………………………………………………88 15. 文德里  新埔福德宮…………………………………………………………90 16. 漢生里  崁頭厝福德宮………………………………………………………94 17. 新民里  新民福德宮……………………………

……………………………98 18. 新埔里  板橋市正聖福德宮…………………………………………………102 19. 陽明里  陽明福安宮…………………………………………………………106 江子翠庄……………………………………………………………………………110 20. 懷翠里  中洲福德宮…………………………………………………………112 21. 溪頭里  農村福德宮………………………………………………………116 22. 德翠里  新海福德宮…………………………………………………………120 下深坵庄……………………………………………………………………………124 23. 華江里  埤墘福德

宮…………………………………………………………126 後埔庄………………………………………………………………………………130 24. 後埔里  板橋後埔福德宮…………………………………………………132 25. 廣德里  板橋區大井頭福德祠……………………………………………136 四汴頭庄……………………………………………………………………………140 26. 信義里  板橋廣厚宮………………………………………………………142 27. 和平里  廣和福德宮………………………………………………………146 番子園庄……………………………………………………………………………150 28. 聚安

里  歡圓宮……………………………………………………………152 29. 歡園里  歡子園福德宮……………………………………………………156 30. 華中里  華中福德宮………………………………………………………160 31. 僑中里  僑中福德祠………………………………………………………164 32. 大安里  浮洲福德宮………………………………………………………168 33. 福安里  三抱竹聚安宮……………………………………………………172 沙崙庄………………………………………………………………………………176 34. 成和里  潤德宮………………………………………………………17

8 35. 成和里  福星宮……………………………………………………………182 溪洲庄………………………………………………………………………………186 36. 溪北里  福安宮……………………………………………………………188 37. 堂春里  溪北福德宮………………………………………………………192 參考書目……………………………………………………………………………196 版權頁………………………………………………………………………………198 自序   新北市土城區於清乾隆年間即已創建了「大安寮晉安宮福德祠」以及「柑林埤廣厚宮」……等庄頭土地公廟。由此可知「福德正神」信仰在土

城區傳承已有兩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根據本次調查研究所得全土城區共有七十五個土地公廟及祭祀處所,其數量之豐及密度之高在新北市二十九格行政區之中應已名列前茅,此亦突顯出土城區民敬天法祖的純樸善良性格。   田頭田尾土地公信仰一直是筆者很感興趣的研究議題之一,能為生長故鄉新北市各行政區的土地公廟作調查研究及出版的工作更是樂此不疲,因此本書是繼《福氣興中和─中和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福氣旺板橋─板橋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福氣祐新莊─新莊地區土地公廟訪查實錄》之後第四本創作的「新北市土地公信仰」叢書,希望能為新北市土地公信仰再添新頁。   本書能在半年的調查研究後順利出版首先得感謝新北市文化局

以及新北市土城區福林宮的指導,再則清化里前里長廖三興、祖田里里長呂惠美、埤塘里里長邱顯俊及其堂兄邱顯民在調查研究期間的多次引路探訪之功亦銘感五內,此外93耆壽之書畫家師韋逸丞老師亦爰例為本書封面題字,以及劉能明兄(大明)專程為封面及土城福林宮拍攝照片亦得一併申謝,匆忙付梓,謬誤難免,尚祈各界賢達不吝指正,是所至禱。

臺灣美術、設計與包浩斯的交會-以顏水龍的創作和教學為例

為了解決青山宮八將團的問題,作者葉思佑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顏水龍(1903-1997)的創作與教學為例,從中考察其作品風格與教 育理念中吸收包浩斯元素與理念的過程。由於顏水龍個人的藝術學習歷程較為複 雜,地域上,觸及臺灣、日本,與法國;時間軸上,橫跨戰前的日治時期到戰後 臺灣,這期間臺灣的美術教育也產生轉變,從日治時期的圖案畫課程,僅以圖像 方法學為導向;到戰後專門美術科系的成立,以培育藝術家為導向,體現出臺灣 美術教育的流變。在 1950 年代美援的協助下,中國生產力中心以及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等機 構成立後,諸多的外國學者專家前往臺灣,他們帶來美術設計、工業設計等新知, 促使藝術家開始注意到設計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亦孕育著臺灣在 1960

年代, 設計科系的作興,以及相關刊物的出版。此階段可謂美術領域跨度到設計領域的 轉換期,基於這個轉換,筆者以包浩斯在臺灣的影響作為角度,進行探討,觀看 包浩斯在此時期與臺灣美術、設計的交會。其中,以顏水龍作為包浩斯的導入者之一,作為整個研究架構的核心,有別 於建築史,而是加入美術史的角度,整理包浩斯何時,且如何傳入臺灣,以及 1960 年代前後,臺灣的藝術界到設計界如何理解包浩斯,作為撰述脈絡。並透過戰後, 顏水龍作為畫家、廣告設計家、工藝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成為不可多得的人 才,原以純美術為目的而推廣手工藝之美的他,在戰後政策的驅動下,轉而推動 具有實業性的工藝品,此過程中,他應用包浩斯

的元素與理念,不僅在圖像作品 與產品製作中呈現,亦在課堂中教授包浩斯概念。從中可一探,顏水龍作為包浩 斯的傳布者,以及包浩斯理念在臺灣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