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鱂魚飼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青鱂魚飼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小宮輝之寫的 把大自然帶回家系列(全9冊) 和高瑞卿,周銘泰,張瑞宗,廖竣的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蝦圖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貢寮青鱂暴缸 - 昆蟲論壇也說明:他是台灣唯一一種卵生鱂魚.野外不易發現. 體型小(最大約4cm),不可與大型魚共養. ... 不需打氣,飼育環境多種些水草即可. 母魚會產卵在水草上. 飼養上只要符合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信出版社 和晨星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農業化學研究所 陳佩貞所指導 楊景昕的 不同價態鉈之穩定性與對青鱂魚毒性機制探討 (2016),提出青鱂魚飼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一價鉈、三價鉈、青鱂魚、氧化壓力、次世代定序、一級代謝、膽固醇、皮質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農業化學研究所 陳佩貞所指導 吳柏成的 長期暴露於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汙染底泥對青鱂魚幼魚之生物效應探討 (2016),提出因為有 自動更水式全底泥試驗系統、鄰苯二甲酸酯類、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青鱂魚、慢毒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青鱂魚飼養的解答。

最後網站關於放生 - KEYDEX 部落格- 痞客邦則補充:當然不行,回顧台灣青鱂魚的發現地和生活史,我們可以發現青鱂魚適應的水溫不能太高,最適合繁殖溫度26度C,生長環境溫度18~28度C,原分布於台灣中、北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青鱂魚飼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把大自然帶回家系列(全9冊)

為了解決青鱂魚飼養的問題,作者小宮輝之 這樣論述:

把大自然帶回家系列叢書,包含《我想養只虎皮鸚鵡》《我想養只小倉鼠》《我想養只獨角仙》《我想養只小兔子》《我想養只小龍蝦》《我想養只小烏龜》《我想養些花花草草》《我想養些海洋生物》《我想養條小青鱂》共9冊。 涵蓋昆蟲、魚類、鳥類、植物、海洋生物5大領域,49種常見的動植物,不僅介紹它們的身體結構、種類劃分、地域分佈、生活習性等專業知識;還會教你如何捕捉它們,以及如何飼養、培育。 全方位瞭解相關動植物知識,在對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中,成為更有智慧的孩子。

不同價態鉈之穩定性與對青鱂魚毒性機制探討

為了解決青鱂魚飼養的問題,作者楊景昕 這樣論述:

鉈 (Thallium, Tl) 為3A族之稀有元素,其對哺乳動物具高毒性,因而被美國環保署列為優先列管毒害污染物 (Priority pollutant)。鉈於水體環境中主要以一價Tl(I)及三價Tl(III)存在,Tl(III)具有高氧化還原電位,環境中應以Tl(I)為主要價態,然而部分文獻研究則指出三價鉈為表層水中主要之價態,然而目前對於三價鉈如何穩定存在於水中的原因仍不清楚。此外,關於鉈毒性之研究目前多以一價鉈為主,對於不同價態鉈之毒性研究有限。本篇研究首先探討Tl(III)在水中之穩定性與價數之動力變化,並以青鱂魚 (Oryzias latipes) 為模式生物探討不同價態鉈之毒性

效應及致毒機制。Tl(III)在水中不穩定,24小時內多已還原成Tl(I),但< pH 5及添加DTPA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可以有效穩定Tl(III)。本研究毒性試驗除Tl(I)及Tl(III)處理外,額外增加DTPA-Tl(III)處理組比較未穩定Tl(III)及穩定化Tl(III)的毒性差異。青鱂魚七日急毒性 (30-400 μg/L) 大小依序為Tl(I) > Tl(III) > DTPA-Tl(III)。氧化壓力指標則顯示Tl(I)及Tl(III)誘發氧化壓力的機制有所不同,Tl(I)及Tl(III)抑制CAT活性;Tl(III)

及DTPA-Tl(III)抑制SOD活性;DTPA-Tl(III)則誘導MDA含量。滲透壓調節指標鈉鉀幫浦活性則是只受DTPA-Tl(III)所抑制。青鱂魚暴露14天不同鉈溶液 (15-30 μg/L) 後,生物累積性大小為Tl(I) > Tl(III) > DTPA-Tl(III),與七日急毒性具相同之趨勢。以次世代定序基因表達分析發現膽固醇生合成及一級代謝途徑相關基因表達可能會受到Tl(I) (50 μg/L) 所影響。以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進行基因表達分析 (15-30 μg/L) 則顯示一級代謝基因關cyp3a38及cyp3a40表達量顯著受到Tl(I)及Tl(III) 誘導,pxr則是

受Tl(I)及Tl(III) 抑制。CYP1A活性則是顯著受到三種鉈處理所誘導。膽固醇合成重要指標基因hmgr顯著受到三種鉈處理誘導,但魚體膽固醇含量則無受到影響。固醇激素皮質醇 (Cortisol) 合成相關基因cyp21表達量受Tl(I)及Tl(III)抑制,代謝基因hsd11b2則受誘導,但魚體固醇激素皮質醇的含量則不受影響。綜合上述結果,Tl(I)相較於Tl(III)對青鱂魚有較高之急毒性及生物累積性,且皆會造成氧化壓力及誘導一級代謝途徑,但不同鉈物種對青鱂魚的毒性機制差異仍需更進一步研究。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蝦圖鑑

為了解決青鱂魚飼養的問題,作者高瑞卿,周銘泰,張瑞宗,廖竣 這樣論述:

  本書是2011年出版《臺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的修訂新版,新版中加入了近年來學者們發表的新種與新紀錄種,並擴大淡水魚的定義,將凡是能進入河口區的海魚都編列進來,除此之外,更增列淡水蝦類的介紹。物種主要以科名英文字母依序介紹,講解關於其活動環境、生活習性、形態特徵、防禦方式及攝食種類,並於側欄標註物種的鹽度耐受度等資訊;至於常見外來種魚蝦部分則編列於書後以附錄方式簡介。     臺灣島上遍布溪流,除了大、小型溪流外,野塘池沼、水田溝渠、湖泊水庫或是河口汽水域都有機會觀察到淡水魚蝦的蹤跡,而淡水魚蝦是臺灣溪流生態中最重要的成員,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淡水魚蝦之美,本書收錄了420餘種淡

水及河口魚類及40種原生淡水蝦類,透過作者們將多年來對於淡水魚蝦觀察的發現及心得分享,引導您進入多彩多姿的淡水魚蝦世界。   本書特色     ●精美生態圖片,清楚掌握淡水魚形態特徵   透過600餘幅清晰的活體生態照,讓您發現臺灣淡水及河口魚深具生命力的美感。     ●收錄臺灣常見40種原生種淡水蝦類   詳介臺灣常見40種原生淡水蝦類,並針對外來魚蝦物種另闢專章歸納介紹,以增加讀者對原生物種的認識與保護意識。

長期暴露於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汙染底泥對青鱂魚幼魚之生物效應探討

為了解決青鱂魚飼養的問題,作者吳柏成 這樣論述:

鄰苯二甲酸酯類 (Phthalate esters, PAEs) 為常見的人造化合物,常被添加於塑膠產品以增強其彈性、強度及耐久性,其中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 為全世界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塑化劑,在世界各地皆有觀察到DEHP的流布。由於DEHP的水溶解度低,容易會被水中黏土礦物或有機物質等基質所吸附而沉降至底泥,使得底泥成為DEHP主要的蓄積庫。被吸附在底泥中的DEHP可能會因自然、人為或生物擾動而再度的移動到水體中,進而提高水中生物之暴露風險及危害效應。然而DEHP為生物急毒性低的新興汙染物,且目前臺灣對於底泥新興

汙染物毒性評估的檢測方法較少,底泥中塑化劑汙染對水生生物的長期毒性效應所知有限。因此,本研究先以青鱂魚幼魚進行自動更水式底泥暴露系統干擾因子測試,選定275 mL燒杯中有100 mL飽和底泥,上層含有175 mL覆蓋水並每24小時更換一次水作後續暴露條件。再將DEHP添加的人造底泥進行21天青鱂魚幼魚毒性暴露試驗,並觀察底泥的DEHP汙染對於青鱂魚幼魚之生物毒性;最後利用擋網的有無 (隔絕青鱂魚直接接觸底泥) 來比較青鱂魚攝入汙染物的途徑差異,並觀察底泥DEHP對幼魚之生物毒性效應。結果顯示,DEHP底泥 (250、500、1000 mg/kg) 處理組其存活率與控制組間沒有明顯差異,但其幼魚

的體長與體重隨底泥DEHP濃度升高而有降低的趨勢。此外,氧化壓力方面,暴露高濃度DEHP底泥 (500、1000 mg/kg) 顯著降低魚體GST酵素 (Gultathione S-transferases) 活性。底泥中DEHP在暴露前後約減少35-41 %,表層水於暴露期間皆無檢測到DEHP殘留。由暴露途徑實驗結果顯示,處理組幼魚存活率與控制組間沒有明顯差異,但隨著擋網隔絕幼魚直接接觸底泥,體長與體重減少的狀況有抑制的情形,氧化壓力酵素測定結果中,與控制組相比底泥暴露高濃度DEHP (500 mg/kg) 的幼魚體內GST酵素活性顯著降低。魚體中DEHP累積結果顯示,以擋網隔絕底泥也會減少

青鱂魚對於DEHP之累積。底泥中DEHP在暴露前後約減少28-53 %,表層水也無檢測到DEHP含量,但發現表層水中懸浮物質中DEHP含量與底泥相近,表示底泥中的DEHP會隨著擾動而帶到水體中因而增加對於生物體暴露DEHP的風險。綜上所述,青鱂魚幼魚會透過直接攝入底泥而增加底泥汙染物的暴露途徑。青鱂魚幼魚長期暴露於受DEHP汙染之底泥中不會造成顯著之死亡效應,但會抑制GST酵素活性及幼魚成長情形 (體長及體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