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德退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韋德退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傑佛瑞‧羅森寫的 「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橫跨近30年,13場關於愛、自由、人生及法律的對話 和丹‧艾瑞利傑夫‧克萊斯勒喬治.艾克羅夫羅伯.席勒的 金錢心理學+釣愚(獨家套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中臺科技大學 長期照顧碩士學位學程 洪錦墩所指導 馮若涵的 長期照顧政策認知與個人財務規劃行為關係之研究 (2021),提出韋德退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期照顧、長期照顧認知、長期照顧政策認知、個人財務規劃行為、長照金融商品及服務、認知。

而第二篇論文康寧大學 健康照護管理學系 劉瀚榆、鄭宇涵所指導 林雅婷的 中年人自覺健康狀態、生活滿意度與長期照護需求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中年人、自覺健康狀態、生活滿意度、長期照護需求的重點而找出了 韋德退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韋德退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橫跨近30年,13場關於愛、自由、人生及法律的對話

為了解決韋德退休的問題,作者傑佛瑞‧羅森 這樣論述:

她曾說: 「我不因我的性別要求特權, 我只想要我們的男性同胞把腳從我們的脖子上移開。」 她也問過許多學者: 「有哪位大法官人選是總統可以提名、參議院會通過,而且是你希望能在最高法院取代我的?」 無人能夠回答。     她是人們口中「聲名狼藉的RBG」(The Notorious R.B.G.) 也是美國最高法院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性別平權的最強推手! 本書作者傑佛瑞‧羅森與RBG相識近30年、亦是她忘年之交 藉由13篇珍貴訪談,呈現了最真實而有血有肉的RBG, 讓我們看見她不僅是高高在上的法律制定者、公平正義的捍衛者, 也是忠誠的伴侶、更是熱愛生命的自由人!   林志潔(國立陽明交

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專文導讀 尤美女(前立委,人權律師)、苗博雅(台北市議員)、顏擇雅 (作家、出版人)、賴芳玉 (律師)、張瑜鳯(臺北地院法官)、蘭萱(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熱血推薦 ◇◇不恐龍大法官RBG給世人最可貴的箴言◇◇ ▶即使作為鬥士,也不需要愁眉苦臉。 ▶為維護傳統而維護傳統,並非正當目的。 ▶只有男女雙方對養育子女負起同等責任,兩性之間才可能真正平等。 ▶為你所在乎的事而戰,但要讓他人加入你,以這樣的方式去實踐它。 ▶我不因我的性別要求特權,我只想要我們的男性同胞把腳從我們的脖子上移開。 ▶有人問我,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中,要有幾位女

大法官才算足夠,我說九位。人們對這答案表示驚訝,但當九位大法官全由男性擔任時,卻無人提出質疑。   露絲‧拜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不僅是美國史上首位民主黨兼猶太裔女性身分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最受人民歡迎的一位大法官。她在美國家喻戶曉,並因其直率敢言的作風,被年輕人暱稱為「聲名狼藉的RBG」。本書作者傑佛瑞‧羅森為美國國家憲法中心主任兼執行長,也是她的好友,藉由書中多年來一系列與金斯柏格的對談,呈現了最有血有肉的RBG,讓人一覽這位不平凡的女性平易近人且不為人知的一面,以及她在法律執行面向上無比縝密、超越時代的思索。對談從九○年代開始,延續到川普時代,金斯伯

格分享了她對各種事務的看法:她剖析「羅訴韋德案」的利弊;她笑談她與丈夫的鶼鰈情深;她分析#MeToo運動的崛起;她討論她最希望被推翻的判決;她也分享該如何保持自律,如何擁有充實又富有同理心的人生,當然,還有她對最高法院的未來展望。這部難能可貴的訪談錄展現了真實的金斯伯格,一個擁有鋼鐵般決心,以最高標準要求自我,同時竭盡畢生所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偉大人格。      ◇◇精采對話摘錄◇◇   |如何教男性大法官理解性別歧視?RBG這麼說| 羅森:在ACLU的經驗,對您擔任大法官的工作影響多大? 金斯伯格:我為ACLU女權計畫寫理由書的時候,總試著寫得深入淺出,條理分明,讓同意我的主張的大法官

,能參考我的理由書寫他的意見書。我大多數時候把自己當成老師,因為當時大家對性別歧視了解不多。社會大眾雖然已經知道種族歧視的醜惡,可是很多人以為法律中基於性別的差別待遇是善意的、是對女性有益的。所以,我的目標是一步一步讓最高法庭明白——用大法官布倫南的話來說——有些人以為是提高女性地位的措施,其實是限制她們的牢籠。 |婚姻的經營之道,RBG這麼說| 羅森:您與馬蒂第一次見面時,他哪個方面吸引您? 金斯伯格:馬蒂非常特別,他是我遇過第一個在乎我有沒有腦袋的男生。而且他一直覺得我比我自己以為得更好。 羅森: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大家都想知道怎麼彼此互動。您有什麼建議嗎?想文明互動該怎麼做?您為很多新

人證婚過,您給他們的建議很深刻……請談談您對他們講了什麼。 金斯伯格:我的婆婆,馬蒂的媽媽,是個非常好的人。……婚禮開始之前,我婆婆把我帶到一邊,說:「我要跟妳說婚姻幸福的祕密。」   我說:「嗯,我很想知道。」   她說:「親愛的,婚姻要幸福,有時候得裝聾作啞。」 |關於憲法與民主,RBG這麼說| 羅森:您講過憲法變得越來越樂於擁抱(embracive)。這是您的用字,形容得很美。您用「擁抱」的意思是? 金斯伯格:擁抱被遺漏的人,讓他們成為共同體的一部分。張開雙臂,而非不情不願。 羅森:修復民主是大工程,遠超過我們任何一個人的能力。不過,有什麼事是我們能做的呢? 金斯伯格:我想,其中很重

要的一件事是教孩子民主。 |關於權利與平等,RBG這麼說| 羅森:在您寫過的意見書裡,您認為哪一件對公民自由最有貢獻? 金斯伯格:這像是問我最喜歡四個孫子裡的哪一個一樣。太多了。嗯,如果是女權領域的話,我想是VMI案。 羅森:請告訴大家這個縮寫指的是什麼。 金斯伯格:VMI,我想你知道,是指維吉尼亞軍校(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它的經費來自國家,但不讓女生入學。所以我們的問題是:要是一間學校提供大量福利給一個性別的人,卻不給另一個性別的人,國家該不該繼續支持它?很多人質疑VMI案的理由是:欸,女生怎麼可能想進這間學校,參加那種累死人的入伍訓練?我的回答是:

「的確,我不想,我女兒也不想。你雖然是男人,但你也不想。可是有些女生有意願、有能力,也準備好要接受VMI嚴苛的訓練。為什麼她們不能有這個機會?」我對那件裁定非常滿意。 |人們如何呈現性別刻板印象?RBG這麼說| 羅森:有調查說女大法官說話時更常被打斷,您對這個現象似乎很感興趣。您有仔細想過為什麼會這樣嗎? 金斯伯格:我想我的同事也有發現這件事,以後也許會更加留意。不過,我們其實都會打斷彼此的發言,在這裡工作過的法律助理都知道。有趣的事情很多,有一次是言詞辯論的時候,歐康諾大法官講了講停了下來——她經常是第一個提問——我以為她問完了,正開口問,沒想到她說:「等一下,我還沒講完。」我午餐時向她

道歉,她對我說:「露絲,別放在心上。換成是男人,插嘴是家常便飯。」 第二天的《今日美國》出現一則報導:「粗魯露絲打斷珊卓拉」。有人找我評論,我就講了珊卓拉午餐時講的話:男人成天互相插話,只是你們沒注意而已。那個記者該給他鼓鼓掌,他又看了最高法院兩次開庭,說:「您說的沒錯,兩個男人互相插嘴的時候,我從沒注意。」 |#MeToo和性別平權運動如何崛起?RBG這麼說| 羅森:為什麼#MeToo運動是現在出現呢?是因為千禧年世代做了什麼,還是有別的原因? 金斯伯格:我認為我們可以把這個運動和同志平權運動對照:同志運動之所以能快速推展,是因為很多人願意站出來說:「這就是我,我為此自豪。」不再遮掩,也

不再偽裝。我認為#MeToo運動現在也是這樣。 羅森:您想對下一代的女性主義者說什麼?哪些目標還有待完成? 金斯伯格:消除無意識偏見,我們得非常努力才能剷除這種偏見。 ◇◇各界推薦◇◇ 「想像一下,與露絲‧拜德‧金斯伯格大法官一起喝咖啡,談論法律、最高法院、婚姻、家庭、音樂、打贏和輸掉的判決。如果你覺得似乎不太可能,這部訪談錄便是最好的替代品。」——琳達‧格林豪斯(Linda Greenhouse),普立茲獎得主,《紐約時報》前最高法院記者 「露絲‧拜德‧金斯伯格在美國法律和政治方面的成就是無與倫比的。這部訪談錄的內容涵蓋了幾十年來她作為律師、法官和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傑出職業生涯,並讓人

深入瞭解她對憲法的理解,以及憲法解釋中的利害關係。」——吉兒‧萊波爾(Jill Lepore),《真理的史詩》作者 「露絲‧拜德‧金斯伯格既是律師的開路先鋒,也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她是美國歷史上的關鍵人物。本書對於法律判例和意見書的背後推手做了迷人的觀察。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幽默、深刻的智慧和溫暖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閃耀。」 ——安妮特‧高登-里德(Annette Gordon-Reed),普立茲獎得主、哈佛法學院法學史教授 「對這位美國最多迷因的法學家,許多讀者總覺得還想瞭解更多,本書一定會吸引他們……而那些以為自己會讀到一本 RBG精采軼事大全集的讀者,最終則會有更豐富的收穫:你會感覺自

己像一個法律系學生,有幸坐在全世界最酷的法學院研討會上。」——《華盛頓郵報》 「在這部獨具慧眼的作品中……傑佛瑞‧羅森充滿幫助的註解和直截了當的採訪風格讓金斯伯格大法官非凡的法律頭腦成為焦點。許多大法官的崇拜者以及對憲法感興趣的讀者會發現這本書充滿了寶貴的見解。」——《出版人周刊》

韋德退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女兒擔綱演出|明星隊vs.熱火隊

0:11 沒人跳球 笑死人了
1:23 直接打掉了 有甜味
1:39 真內行 字母哥不擅長投三分球
1:48 喂....................韋德
2:13 兄妹鬥嘴
2:34 籃球真的很容易受傷
2:40 詭異的暫停
2:50 家中小籃框 花式灌籃
3:18 喬治和柯瑞誰最準?
3:26 柯瑞退休?
3:33 韋德蓋柯瑞火鍋
3:38 人都過來還不投
4:06 什麼是大號三分球?
1:30 哈哈 我有守到

訂閱高光:https://ppt.cc/fM9T0x

長期照顧政策認知與個人財務規劃行為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韋德退休的問題,作者馮若涵 這樣論述:

前言:臺灣目前並無全民長期照顧保險,因此老年人口的晚年的經濟生活保障及個人對於自己年老後之長期照顧與理財規劃是相當重要。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由鼓勵金融機構適度調整資源配置,提供符合長照需求之金融商品及服務。但民眾對於這些長照相關金融商品及服務是否有足夠之認知及接受度,值得進一步研究評估。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瞭解臺灣一般民眾對於政府提供之長照服務的認知、對長照金融商品及服務之認知及接受度,並分析其與財務規劃行為之關聯性。方法: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為工具研究,進行立意抽樣調查。研究資料採用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除述性統計與相關檢定外,以迴歸分析評估影響國人進行長照財務規劃行為之因素。

研究結果:受訪者以男性居多有313人佔51.3﹪,女性則有297人佔48.7﹪;年齡以66歲以上者有167人,佔27.4﹪;年收入以介於31至60萬元較多有163人,佔26.7﹪,所以自覺健康狀態皆偏向良好,且多有房產與購買商業保險。不同背景變項的民眾,其對長期照顧政策認知及其長照金融商品與個人財務規劃行為是有所差異,當民眾在「長期照顧政策與需求認知」和「長期照顧相關金融商品」認知程度越高時,對於「長期照顧相關金融商品行為」的未來財務規劃程度就會越高。結論與建議:民眾對政府長期照顧政策認知仍有5成民眾仍不清楚,讓民眾可能高估政府提供之長照服務之質與量,而忽略對未來高齡的財務規劃。另目前個人長照

財務規劃仍趨向保守,建議民眾可以選擇可接受的風險程度的長照或高齡相關的商業金融商品以彌補政府的長照政策之照護不足。

金錢心理學+釣愚(獨家套書)

為了解決韋德退休的問題,作者丹‧艾瑞利傑夫‧克萊斯勒喬治.艾克羅夫羅伯.席勒 這樣論述:

  《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     花錢是每個人天天在做的事   吃喝玩樂、交際應酬、買車買樓   為什麼花、要花多少、值不值得?   你知道自己的金錢心理嗎?     ★ Amazon.com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   ★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2017年最佳商業書   ★ 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翹楚丹・艾瑞利「吸金」力作     想想看:   你要買一雙中意許久、價值2,800元的跑鞋,店員好心告訴你,5分鐘車程外有家店在特賣,只要2,200元。你會為了節省600元,跑到那家店去嗎?     再想想看:   你要買一套家具,要價88,600元。店

員同樣好心告訴你,5分鐘車程外有家店在特賣,只要88,000元。你會為了節省600元,跑到那家店去嗎?     大多數的人都願意為了第一例跑到另一家店去,卻不願意為了第二例再跑一趟。     同樣都是節省600元,我們的選擇和行為為何不同?     本書作者丹.艾瑞利為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誰說人是理性的!》和《不理性的力量》,善於研究人類的種種不理性行為,此次攜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從律師轉行為獲獎作家的傑夫.克萊斯勒,用詼諧睿智的敘事手法,帶領我們深入人類大腦,探索左右我們對金錢選擇的隱藏性動機。     .掏錢付現令人覺得痛苦,刷卡卻會讓人買得更多、買得更

快、買到快剁手?   .有些人為了奢華度假豪擲幾萬大洋不心疼,每天卻多花20分鐘開車繞來繞去,只是為了尋找免費的停車位?(是你嗎?朋友。)   .每個月加薪3萬元或年底一次領36萬元,我們為何會把3萬元拿去繳帳單,把36萬元當成享樂基金?     生活中充滿各種金錢決策,本書廣泛探討日常議題,從規劃家庭預算、打折特賣、卡債、賭博、房屋買賣、退休儲蓄等,兩位作者揭露我們對於金錢的常見思維,以及在思考金錢時常犯的錯誤,提供具體、實用的建議和忠告,還有一些花錢的小訣竅,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     金錢並非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事,但它影響了我們對生活中其他重要事物的價值判斷,包括如何使用時間、管理職涯

、珍惜他人、發展關係、使自己快樂,以及了解周遭世界。所以,購買一本可能會讓所有事物變得更美好一點的書,是不是很值得?   真心推薦     「如果你想做出更好的財務決策,就別錯過這本書。兩位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能夠把行為經濟學這麼學術性質的主題,變成大家都能看得懂且受惠的書籍。」――《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這本書探討我們在投資理財時常見的心理障礙,很少會有一本書讓你在讀完之後,覺得自己真的變得聰明很多,還提供了很多可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小訣竅,幫助你改善花錢的習慣。」――《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本書榮獲《商業內幕》2017年最佳

商業書籍     「這是一本寶貴的指南……,生動有趣,充滿各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錢故事和忠告,深入淺出地探討一個困難的主題,教我們如何破除金錢迷思。」――《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生動剖析了何以連一些最聰明的人,也經常變成傻子,急著把錢送走……。內容好讀、筆調幽默,教我們如何更留意花錢。」――《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這是一本有關金錢決策的有趣指南,高度推薦各位讀者閱讀。」――《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釣愚》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耗時5年最新力作   這是影響你我生活最重要的經

濟學新觀點!     本書作者艾克羅夫與席勒,分別為2001年與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兩人耗時5年挖掘出真實世界影響所有人甚巨的各行各業釣愚實例,提醒自由市場的所有人們小心別上鉤!     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1776年提出,市場「猶如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操縱……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自此,現代經濟學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均衡:一旦達成經濟均衡,人人都能獲得最大利益,任何干涉只會弄巧成拙。     但這樣的結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在完全自由的市場,人們不只有很多選擇的自由,也會出現各種釣愚之人,利用人類在資訊或心理上的弱點,操縱和欺騙他人以獲致最大利益。在本書,艾

克羅夫與席勒超越目前的行為經濟學,提出「釣愚均衡」的新觀點,羅列與每個人生活最相關的各領域釣愚實例,包括:     .五花八門的廣告及行銷手法,連新聞媒體也在說故事   .投資股票、購買債券,乃至2008年金融危機的成因   .買車、買房、上健身房,以及最普通的日常刷卡購物   .選戰、金權政治與遊說   .食安問題與用藥安全,吃藥可能「致」病   .創新的危害,包含臉書   .令人上癮、無法自拔的菸酒,還有賭博問題   .企業併購、垃圾債券大王與華爾街的騙徒   .甚至,企業宣告破產也能再大賺一票!     所幸,這個世界還有一幫維護社會公義的英雄,遍布在民間、商界與政府,透過建立標準、各項

政策法規與活動的推行,為我們進行把關。     釣愚是全球自由市場的現象,這本書是為每個人所寫的,包括對經濟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各年齡層的讀者群、政策制定者、經濟學教授,以及所有想要擴展人性視野的人。   得獎紀錄     ★2016年公理商業圖書獎經濟學金書獎   ★2015年英國《獨立報》最佳經濟學書   ★2015年 LinkedIn 最佳商業書   ★2015年 BusinessInsider.com 最佳商業書   ★Amazon.com 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   強力推薦     「這是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釣愚》無疑是一本激

進的書,但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本書。」──《財星》(Fortune)雜誌     「艾克羅夫與席勒以生動絕妙的文字告訴我們,儘管因為廠商追求利益,我們才有包羅萬象的產品、生活變得更豐富,但貪圖利益不免會產生操縱與欺騙。新近的產品創新使欺騙大眾變得更容易。本書意涵既複雜又影響深遠。」──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艾克羅夫與席勒超越了目前的行為經濟學,對自由市場競爭及其弊病提供了一個更為宏觀的觀點……有如投擲出思想的手榴彈,震撼了經濟學界……兩人論道,釣愚事例的發生,不只是因為自由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縱使沒有這隻手,一樣會出現釣愚……關

於自由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作者提出極為重要的真相。」──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紐約時報》書評;《推出你的影響力》作者     「艾克羅夫與席勒提醒我們,商人有創新、提升品質、減少成本的動機。但是,在同樣的動機之下,他們也會欺騙我們。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有趣,將會使你對政府的角色完全改觀。」──羅伯.法蘭克(Robert H. Frank),《經濟自然學》作者     「本書亦莊亦諧,說明為何自由市場經常出紕漏,作者建議我們別把市場想得太美好。全書論點輔以精采、有趣的軼事加以說明,語言平易近人、非常好讀。這本書是為大眾讀者寫的,但經濟學家讀來想必相當享受。」──丹尼.羅德里克

(Dani Rodrik),《全球化矛盾》作者     「很棒的一本書!這是行為經濟學革命後最好的經濟學著作之一。」──山繆爾.鮑爾斯(Samuel Bowles),美國聖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教授     「艾克羅夫與席勒把『釣愚均衡』理論套用在金融世界,因而開創新局……席勒的粉絲對《釣愚》一書的寫作風格應該不陌生,既不用艱深的術語,全書讀來如行雲流水。兩位作者講述的一些實例,都教我看得目瞪口呆。」──羅賓.哈丁(Robin Harding),《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兩位作者合著的這本有趣新書,主要在探討欺騙在自由市場經濟的角色。

本書精闢解釋為何賣家試圖欺騙你,並且點醒我們這不是市場體系的偶發事件,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自然行為特質。《釣愚》旨在幫助我們了解人性弱點,以便我們更能有效提防被騙上鉤。」──克利夫.克魯克(Clive Crook),《彭博觀點》(Bloomberg View)專欄     「傳統市場失靈理論認為,政府或許應該在市場失靈的時候出面干預,作者延伸此一理論,指出市場失靈不只是因為我們熟悉的外部性和所得分配不公,而是因為釣愚現象已滲透到生活的每個層面。」──羅伯特.韋德(Robert H. Wade),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教授     「《釣愚》對傳統經濟

學的批判可謂一針見血,讀者從本書學到的比兩位作者的前著《動物本能》更多。」──卡洛斯.羅沙達(Carlos Lozada),《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家啟迪人心之作,既容易消化,而且有很多獨到的見解……書中提出的證據和解釋都很有信服力,也富有政治意涵……不管是政策制定者和消費者,都該好好讀讀這本書──其實,這本書太重要了,是人人必讀之作。」──奧利佛.卡姆(Oliver Kamm),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專欄作家     「這本書非常有趣、好看,發人深省。」──約翰.蘭徹斯特(John Lanchester),《倫敦書評

》(London Review of Books)     「艾克羅夫與席勒在本書列舉許多有力實證,告訴我們菸草公司、大藥廠、酒商、政客如何針對人性弱點,巧妙利用各種舌粲蓮花的說故事技巧,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彼得.路易斯(Peter Lewis),《邦諾書評》(Barnes & Noble Review)     「《釣愚》這本書捨棄了生硬艱澀的專業術語,對經濟學家、甚至一般消費大眾與政策制定者來說,都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本書應該能讓所有人好好重新思考未加拘束的自由市場模式。」──布蘭達.茱賓(Brenda Jubin),Investing.com 作者簡介   丹・艾瑞利 Dan

Ariely     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杜克大學進階後見之明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Hindsight)創辦人,論述常見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等,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著有《誰說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力量》、《誰說人是誠實的!》、《不理性敬上》、《動機背後的隱藏邏輯》。     現與妻子Sumi,以及兩個孩子Amit和Neta,定居在北卡羅來納州德罕(Durham)。     danariely.com   傑夫・克萊斯勒 Jeff Kreisler     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從律師轉行為獲獎的喜劇作家、專欄

作家、電視名嘴、行為經濟學的熱中提倡者,專長於財經、政治等主題。《紐約時報》說他「很迷人」,MSNBC當家主持人瑞秋・梅道(Rachel Maddow)說:「你會飛黃騰達,一路笑著去銀行。」他的孩子認為他「很酷」。他的第一本書是《作弊致富》(Get Rich Cheating)。   喬治・艾克羅夫George A. Akerlof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羅伯・席勒 Robert J. Shiller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作《葛林史班的非

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曾與艾克羅夫合著《動物本能》。   譯者簡介   李芳齡     譯作超過百本,包括近期的《金錢心理學》、《機器,平台,群眾》、《中國模式》、《區塊鏈革命》、《心態致勝》、《複利效應》、《小規模是趨勢》、《智能商業模式》。   廖月娟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     譯作繁多,包括《賈伯斯傳》、《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旁觀者》、《謝謝你遲到了》等數十冊。 《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

學會聰明花費》 前言 不只跟錢有關 第一部 錢為何物? 第1章 別拿來賭一把 第2章 當機會找上門 第3章 價值主張 第二部 我們評估價值的方式,經常與價值無關 第4章 凡事都是相對的 第5章 這裡分一點,那裡分一點 第6章 我們會逃避痛苦 第7章 我們太相信自己 第8章 我們會高估自己擁有的東西的價值 第9章 我們關切公平性和費力程度 第10章 我們相信語言文字和儀式的神奇力量 第11章 我們過度重視期望 第12章 我們很容易缺乏自制力 第13章 我們太側重金錢 第三部 從錯誤思維汲取教訓 第14章 用腦袋花錢 第15章 免費忠告 第16章 如何增加自制力 第17章 想一些方法,聯手對

抗 第18章 停下來,想一想 謝辭 注釋 《釣愚》 繁體中文版序 釣愚是全球現象,人人有關 序 自由市場的人們,小心別上鉤 導論 誘餌無處不在:釣愚均衡 第1部 付不完的帳單與金融危機 第1章 沿路都是誘惑 第2章 信譽透支與金融危機 第2部 真實世界的各種釣愚 第3章 精準掌握人性弱點的廣告商 第4章 買車、買房、刷卡時,為何總是感覺被剝皮? 第5章 政治釣愚 第6章 食品藥物釣愚 第7章 創新的好、壞與醜陋 第8章 令人無法抗拒的菸酒 第9章 破產圖利 第10章 垃圾債券大王 第11章 反制釣愚的英雄 第3部 結論與後記 結論 美國的新故事及其影響 後記 釣愚均衡的意義 謝辭 注釋

不只跟錢有關(《金錢心理學》前言) 由於金融世界變得更先進了,現在我們每天要思考的「錢事」更多了;我們有更複雜的房貸、各種貸款及保險;退休後,活的時間也更長了,要面對新的金融技術、更多複雜的財務選擇,以及更大的財務挑戰。 如果為了錢的事想得更多,就能做出更佳決策的話,當然很好,但事實並非如此,做出糟糕的金錢決策是人類的普遍特徵。我們非常善於搞砸財務,恭喜啊!人類。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請思考下列的問題: ・用信用卡或現金付款,有差嗎?反正金額都一樣,不是嗎?事實上,研究顯示,用信用卡付款讓我們願意花費更多,不僅消費金額更大,小費也願意支付更多。當我們用最常使用的支付方法――信用卡付款――時

,更有可能低估或忘了自己花多少。 ・哪一筆錢花得更划算:花100美元請鎖匠用兩分鐘開門;花100美元請鎖匠用一小時開門?很多人認為,花更長時間開門的交易比較划算,因為鎖匠花費較多的功夫與時間;平均來說,他的每小時費用比較低。但是,要是花費較多時間的鎖匠,其實是試了好幾次,搞壞了一堆工具才開門成功的呢?如果他要價120美元呢?令人訝異的是,儘管這位鎖匠能力不足,浪費我們一個小時的時間,多數人仍然認為他比那個只花兩分鐘的鎖匠價值高。 ・我們為退休生活存的錢夠多嗎?我們都知道(哪怕只是概略知道)自己何時會停止工作,屆時已經賺了多少、存了多少、投資成長了多少,退休後我們將繼續活多少年、花費多少嗎?不知

道?我們太害怕做退休規劃了,以至於整個社會的儲蓄不及我們實際需要的儲蓄額的10%;我們沒有信心可以存夠錢,所以認為自己必須一直工作到80歲,儘管我們的平均壽命只有78歲。我們減少退休支出的方法之一就是:絕不退休。 ・我們使用時間的方式夠明智嗎?比起花時間尋找更便宜一點的房貸方案,是不是花更多時間開車繞路找便宜一點的加油站?

中年人自覺健康狀態、生活滿意度與長期照護需求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為例

為了解決韋德退休的問題,作者林雅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年人自覺健康狀態、生活滿意度與長期照護需求的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中年人在自覺健康狀態、生活滿意度與長期照護需求的差異情形,以及探討中年人自覺健康狀態、生活滿意度對長期照護需求之預測情形。透過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問卷資料分析。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一、中年人在自覺健康狀態、生活滿意度與長期照護需求之現況皆屬於中度良好。二、背景變項中的職業、是否定期健康檢查、是否有慢性疾病、每週運動頻率,在自覺健康狀態有顯著差異。三、背景變項中的是否定期健康檢查、每週運動頻率,在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四、背景變項中的年齡、職業

、教育程度、是否定期健康檢查、每週運動頻率,在長期照護需求有顯著差異。五、中年人之自覺健康狀態、生活滿意度與長期照護需求呈現正相關。六、中年人之自覺健康狀態、生活滿意度對長期照護需求有顯著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