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闕詩聽二十四節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音闕詩聽二十四節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蓉寫的 很雜很雜的雜學 和李淳風的 天文氣象奇書乙巳占:觀天象知吉凶與未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二十四節氣_百度百科也說明:《二十四節氣》是音闕詩聽以節氣打造的音樂專輯,收錄24首歌曲及24首伴奏,發行於2020年4月4日。 ... 2019年3月讀者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中國首部大型原創24幕民俗表演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海鴿 和元神館所出版 。

最後網站音闕詩聽二十四節氣系列再出新歌《寒露》來襲戲腔驚艷全場則補充:這段時間無論是在短視頻平台,還是大街小巷,相信都能聽到一首以節氣命名的歌曲,這首歌就是由音闕詩聽工作室出品的《芒種》。歌曲發布後迅速走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音闕詩聽二十四節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很雜很雜的雜學

為了解決音闕詩聽二十四節氣的問題,作者黃蓉 這樣論述:

  三姑六婆的由來   民間經常有「三姑六婆」之說,意思是指家庭關係複雜,媳婦在婆家不好相處。其實,原意並非如此。「三姑」是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指: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   關於「三姑六婆」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有一位叫做陶宗儀的學者,他著作的《輟耕錄》第十卷有這樣的記述:「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販賣人口的婦女)、媒婆、師婆(女巫)、虔婆(鴇母)、藥婆、穩婆(接生婆)也。」清代小說家李汝珍在他的小說《鏡花緣》中有這麼一段文字:「吾聞貴地有三姑六婆,一經招引入門,婦女無知,往往為其所害,或哄騙銀錢,或拐帶衣物。」這就是「三姑六婆」的原

意。   青睞與白眼的來歷   「青睞」和「白眼」是兩個意思相對的詞語。「青睞」表示對某個人或某種事物的喜愛或重視;「白眼」則是表示輕視,是看不起人的一種表情。關於這兩個詞語,還有一段典故!魏晉時期,有一位著名詩人叫做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他有一種會使用「青白眼」的本事,對志同道合的人,用青眼(兩眼正視,眼球上黑的多)相看;對不歡迎的人,以白眼(兩眼斜視,眼球上白的多)相待。根據《晉書‧阮籍列傳》記載:阮籍母親去世的時候,嵇喜去弔喪,他以「白眼」相對,嵇喜十分難堪,不快而退。隨後,嵇康帶著酒和琴前往,他換上「青眼」,表示歡迎。至今經常用的「青睞」、「垂青」、「青盼」、「青照」詞語,就是

由此而來。   信口雌黃的由來   「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其意思是:有些人不顧事實,隨便亂說。「信口」二字人們容易明白,是隨口說話,但是為何與一個礦物名字——雌黃連在一起?雌黃是一種礦物,其成分為三硫化二砷,檸檬黃色,多為細粒狀、片狀、柱塊狀,也有為腎狀者,多為珍珠光澤。古人寫字的時候用的是黃紙,如果把字寫錯了,用這種礦物塗抹,就可以重寫,所以成語的原由出自於此。   經常與雌黃共生在一起的還有一種礦物叫做雄黃,其成分為硫化砷,橘紅色,多為粒狀或緊密塊狀,也有皮殼狀者,晶面反射光線很強,經常為金剛光澤,這種礦物的另一個名字叫做雞冠石。   十惡不赦的來歷   「十惡不赦」的說法,初見

於唐朝。根據唐律的規定,十惡大罪的具體內容如下:一曰謀反,即以各種手段反對以專制君主為代表的封建國家統治的行為。二曰謀大逆,即預謀毀壞宗廟山陵及宮闕的行為。三曰謀叛,主要是指本朝官吏背叛朝廷而投奔外國或投降偽政權的行為。四曰惡逆,主要是指毆打和謀殺尊親屬的行為。五曰不道,是指殺死無罪者或殺人以後而肢解的行為。六曰大不敬,凡是對專制君主的人身及尊嚴有所侵犯之行為,都認為是大不敬。七曰不孝,就是子女不事父母者。八曰不睦,即親族之間互相侵犯的行為。九曰不義,就是卑下侵犯非血緣尊長的行為。十曰內亂,即家族之間犯姦的行為。   破天荒的來歷   唐代科舉制度規定,凡是考進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入試。當

時,荊州南部地區四五十年竟然沒有一個考中。於是,人們稱荊南地區為「天荒」,意思是混沌未開的原始狀態,或是荒遠落後的地區,譏笑那裡幾十年沒有考上一個進士。唐宣宗大中四年,在荊南應試的考生中,有一個考中進士,總算破「天荒」。因此,古代文人經常用「破天荒」來表示突然得志揚名,現在用來指從未有過或第一次出現的新奇事情。 本書特色   ■雜學——21世紀,最有競爭力的一門學問!   雜學知識,是一種「另類知識」,是指瑣碎而龐雜的知識,它們具有濃厚的趣味,隨時充斥在我們的生活裡,但是卻很少人會去注意。其實,它們不僅非常有用,而且相當吸引人。這些知識看似稀奇古怪,卻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和開闊視野,進而引發

我們強烈的求知欲。不要看這些知識好像對我們的生活無關緊要,絕大多數的人際高手都會為它們著迷,這是為什麼?原因就是:它們可以成為人們在交際聯誼的最佳話題。!   ■提升關係,製造話題,訓練「三頭六臂」的跨界能力!   本書集結關於事物由來、稱謂探究、地名考辨、字詞本義等方面的雜學知識,有些知識簡單而有趣,有些知識生動而精彩,有些知識深刻而難忘,是一本以趣味性和知識性為主的雜學合集。這些雜學問題充滿教學知識而且具有豐富意涵,讓我們可以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在快樂閱讀中獲得徹底放鬆。只要掌握豐富的雜學知識,我們就可以展現自己的博學多聞和幽默風趣,成為一個真正的知識達人,使自己的人際關係在輕鬆和諧的氛

圍中獲得提升。   ■隨著自己的喜好和興趣來學習,因為學習有更多元而未知的可能!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有些人因為瞭解許多雜學知識而大受歡迎。每當他們說出新奇而且不為人知的故事或是解開看似簡單其實具有深刻含義的謎團,總是會引來其他人的崇拜與親近,這就是雜學知識可以帶給我們的最大好處。翻開這本書之後,你一定會愛不釋手,進而透過閱讀這本書,在短時間之內變得博學而風趣,成為社交圈中的「閃亮焦點」。 作者簡介 黃蓉   旅遊雜誌特約作家,曾經遊歷許多國家,對於地方風俗民情的差異性有深刻的瞭解,有感於此,著手編輯此書,並且以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觀點出發,耗費多時,終於

完成此書。 前言:21世紀,最有競爭力的一門學問! 關於生意的那些事   關於生意的那些事 市場的由來 商人的由來 商標的由來 招牌的由來 保險名稱的由來 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由來 銀行為什麼不叫做「金行」? 第三產業的由來 什麼是「泡沫經濟」?  音樂‧舞蹈 搖籃曲的由來 圓舞曲的由來 月光曲的由來 世界九大交響樂團 名曲《音樂的奉獻》 舒伯特的小夜曲 藍色多瑙河 美國國歌 馬賽曲 搖擺音樂的由來 靡靡之音的由來 交響曲的由來 關於比賽的那些事 裁判哨子的由來 體育獎盃的由來 湯姆斯杯和優霸杯賽的由來 金牌是金的嗎? 黑馬的由來 摔角的由來 麻將牌名稱的由來 十八般武

藝的來歷 中國象棋的由來 運動員犯規舉左手 橋牌的由來 楚河漢界的由來  事物由來 農曆「正月」的來歷 時間為何稱為「光陰」? 臘月掃塵之由來 二十四節氣歌 西元的來歷 九九重陽 開齋節的由來 何謂民國紀年? 情人節的由來 愚人節的由來 過生日為什麼習慣吃麵線? 百姓原本指貴族 寺有哪些別名? 佛門為何吃素? 禮炮鳴二十一響的由來 閉門羹 耍獅子的由來 碑的由來 過年與守歲的由來 戒指戴法五信號 煙囪的由來 關羽由人到神 犯人的來歷 指紋偵破 戴黑紗的由來 十字架的由來 公堂上打屁股的由來 希特勒為什麼要屠殺猶太人? 世紀的由來 相聲的由來 蟬聯的由來 幼稚園的由來 謬見‧禁忌 孕婦為什麼

愛吃酸? 午睡時間多久為宜?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坐飛機為什麼要發一些食品? 人體哪些部位容易發胖? 女人比男人更怕冷 為什麼拔鬍子不好? 為什麼老人記得過去,卻忘記現在? 血型的由來 糖為什麼是甜的? 用藥的「黃金時間」與療效 請你每天喝十杯水 男左女右的由來 為什麼人類的眉毛長不到頭髮那樣長? 字詞本義 誰是「聖人」? 古代的「夫人」 男子漢的來歷 太太自何來? 千金原本指男子 西施名字的由來 姑奶奶小考 江郎並非才盡 豬八戒形象的由來 且說「不管三七二十一」 公主的由來 尼姑一詞的由來 臨時抱佛腳的由來 鍾馗的由來 印度國名是唐朝玄奘翻譯的 什麼是「反串」? 八的本意 為什麼把失敗

稱為「敗北」? 什麼是「龍套」? 老鼠何時稱為「耗子」? 何謂「無恙」? 無恙是如何而來? 哈囉的由來 青樓原本指帝王之居 傻瓜的由來 世界的本義 關於中國的那些事 古今長江的稱謂 六大古都是哪些城市? 北京是歷史名稱最多的城市 中國歷史上南京有五個 城市古今名稱 中國古代方位的代稱 楚河漢界在哪裡? 中國南北方分界線在哪裡? 關東、關西、關中 五嶽之高誰為冠? 為何名山多寺廟? 四大金剛 石獅子的由來 漫話「如意」 頤和園三字為誰所寫? 四美女別稱根據何在? 梁祝並非同時代人 寺的演變 法的由來 第一個女宰相 刑的由來 監獄的由來 四書是什麼書? 萬貫是多少? 烏紗帽 什麼是二十四史?

趣聞雜談 鈔票上的格言 智商一詞的由來 無冕王一詞的由來 蛋捲冰淇淋的由來 遮羞布的由來 世界十大語言 霓虹燈的由來 乾杯一詞的由來 日本「浪人」的由來 不鏽鋼的由來 聯合國大會如何安排座次? 鮮為人知的聯合國國歌 關於人權宣言 聯合國費用如何分攤? 聯合國秘書長是什麼職務? 子彈頭為什麼是用鉛灌的? 圓周為何分為三百六十度? 手槍的由來 步槍的由來 潛艇的由來 依靠指紋破案的由來 機關槍的由來 元素符號的由來 核按鈕是怎樣控制的? 黑盒子為何可以查明失事飛機的原因? 麻雀為什麼電不死? 香水的由來 飯店的星級是如何確定的? 天文地理 地球最厚處不是在赤道 聽過「太陽黑子」不黑嗎? 銀河美稱

的由來 星星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顏色? 你知道黑洞嗎? 宇宙工廠     地球有多重? 死海名稱的由來 太陽什麼時候距離我們近? 月球上有什麼? 一天等於「兩年」的水星 一年只有「兩天」的金星 天河在哪裡? 郵政的故事 信封的由來 郵票小史 郵筒的由來 郵票的早期稱呼 郵票有多少種? 郵票齒孔的來歷 漫話軍郵 郵戳小史 集郵溯源 票中票史話 生肖郵票史話 首日封史話 明信片的來歷 關於國家的那些事 漫話國家 沙皇稱謂的由來 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國王、親王、王儲、首相 美國總統的屆、任、位 世界上的各種王國 日本內閣中的省 何謂「兩院制」? 九大行星的國際名稱 印度婦女額上的紅印 美國

婦女的稱呼 三個聯合國城 各國的三大姓 日本的年號 西方國家≠西方的國家 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別名 中東和遠東是指哪些地區? 與國名相同的首都 名城因何得雅號? 國家與地區名稱代碼 英國國名的由來 世界五大宮殿 外國人姓氏趣談 新加坡國名的由來 唐人街的由來  幾百年以前的那些事 歷史一詞的由來 為什麼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 上古、中古、三古 春秋、戰國 王位世襲始於何時? 中國一詞的由來 百家姓、千家姓、萬家姓 皇帝一詞的由來 太上皇的由來 廟號與諡號 明清兩代六部的職能 巡撫、總督 垂簾聽政始於何時? 何謂「凌遲」? 何謂「刺配」? 清代皇族女兒「格格」 簽字畫押的由來 清代七大藏書閣 百家姓

為何以「趙錢孫李」開頭? 清代宮廷中的一些稱呼 世襲制小考 古代官服的顏色 皇宮為何又稱為「紫禁城」? 退休小考 何謂「三宮六院」? 秘書溯源 萬歲的來歷 何謂「頂戴花翎」? 鳴禮炮的由來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三綱、五常 三寶殿 古代兵器的「三革」與「五兵」 中國歷史上的「六聖」 與日子有關的那些事 太初曆 何謂干支紀年法? 星期、禮拜 何謂晚清、前清? 古人如何計時? 何謂民國紀年? 一週從星期幾開始? 元旦並非都是一月一日 哈雷彗星的由來 節氣的由來 元旦、春節 春節與西曆的關係 春天的劃分 元宵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 寒食節、清明節 重陽節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的意義 除夕何解? 與說話

有關的那些事 標點符號的來歷 連中三元的「三元」是什麼意思? 問號的來歷 轅門的來歷 科學家一詞的由來 老先生的由來 何謂「社稷」? 為何稱物件為「東西」? 大夫的來歷 夢見周公的由來 名單為什麼稱為「花名冊」? 信口雌黃的原義 在《紅樓夢》裡,沒有「她」 一字千金的由來 三姑六婆的由來 望梅止渴小考 世界上有多少種語言? 青睞與白眼的來歷 天長地久的由來 喬遷之喜的來歷 解鈴繫鈴溯源 巾幗英雄的由來 滿城風雨的來歷 信口雌黃的由來 百花齊放的由來 東窗事發的由來 兩袖清風小考 五花八門小考 永垂不朽溯源 君子之交淡如水 暗渡陳倉的來歷 目不識丁的由來 十惡不赦的來歷 開卷有益的由來 葉落歸根

溯源 捉刀與斧正 七十二行的由來 破天荒的來歷 千里送鵝毛的由來 露馬腳的來歷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新聞一詞的由來 學富五車與才高八斗 三隻手的來歷 消息的由來 與文學有關的那些事 詩歌何時稱為「首」? 漫話《紅樓夢》 什麼是「采風」? 別裁是什麼意思? 七——中國古代的一種文體 什麼是傳記文體? 什麼是「演義」? 歷史與演義的區別 什麼是「小品」? 什麼是「無題詩」? 三種「詩三百」 什麼樣的作品稱為「處女作」? 全集、選集、文集 如何區分長篇、中篇、短篇小說? 國際安徒生文學獎的由來 三個托爾斯泰 中國書籍裝幀的演變 什麼是軼事、佚文、掌故? 什麼是「序」和「跋」? 何謂「年鑑」?

人物傳記的種類 什麼是「毛邊書」? 什麼是「索引」? 中國古籍「第一部」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和喜劇 什麼是「四書」和「五經」? 紅學一詞的由來 何謂「十才子書」? 何謂「經典作家」? 什麼是「叢書」? 文摘的起源 回憶錄的由來 圖書的由來 方志學的由來 中國的「四部分類法」 中國史學八大家 竹林七賢是哪些人? 筆之十八種 小學一詞的由來 詩人的五個別稱 史丹佛大學的由來 一千零一夜為什麼又譯作天方夜譚? 什麼是「二十四史」與「二十五史」? 學校一詞的由來 老師名稱的由來 師範一詞的由來 先生一詞的由來 桃李的由來 舌耕的由來 留學生一詞的由來 什麼是「伊甸園」? 學習小考 文學泰斗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幾種尊稱 古人寫作的體例 書店的來歷 什麼是珍本、抄本、孤本? 古籍名稱的由來 袖珍本的來歷 十二位名人奮鬥時間表 關於妻子的各種稱呼 

音闕詩聽二十四節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編曲:喬凡三 演唱:趙方婧
今年六月由音闕詩聽音樂社發行的歌曲,輕快的樂風,主唱迷幻的高音,立刻風靡抖音界,年輕朋友們金尬意
難得下午空檔,順錄個Cover玩一下😄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
國曆六月六或七日、太陽過黃經七十五度、稻穀成穗是為『芒種』;有芒作物開始成熟,此時亦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適當時期,黃河流域的稻麥此時皆已吐穗結實、長出細芒,節日因此命名。

#老實說還是喜歡有年代的經典歌兒
#聽說水星又要逆行大家愛珠意
#秋天容易感傷還好有音樂可以寄託
#古箏一日工作坊報起來
https://cisumspace.com/product/guzhengworkshop

天文氣象奇書乙巳占:觀天象知吉凶與未來

為了解決音闕詩聽二十四節氣的問題,作者李淳風 這樣論述:

日月或暈或蝕,五星及其與月之對應, 甚至雲之形狀與顏色、風之方向與緩急…, 凡宇宙中一切天文氣象無不可占: 一望即知國運、戰陣、家宅與個人吉凶。   您也可像劉伯溫、諸葛亮一樣未卜先知   此為天象家李淳風繼《推背圖》之後,另一本震古鑠今的巨作。   書中詳列日、月、五星(太白、歲星、辰星、熒惑、填星,即金、木、水、火、土星,以及流星)與風、氣(雲)、霧、影,甚至五音、六屬、陰陽的觀測、占卜吉凶法。在上可推斷王侯將相、后妃、朝堂的盛衰存亡,戰陣之宜攻宜守、兵將之勝敗存亡,以至個人的吉凶禍福,並以史實證明其近乎神奇的準確性。   例如《隋唐嘉話》記載,李太史與張文收陪皇帝出遊,適有

暴風自南而至;李淳風推斷「南五里當有哭者」。左右馳馬觀之,果然係送葬者之鼓吹。又如唐太宗要《推背圖》作者推斷「河邊赤馬和黑馬何者先入河?」等,結果無一不準確,可見其價值。   天文氣象學雖然有點深奧,但其變化隨時可見,只要仔細研讀、體會,相信您也可以像劉伯溫、諸葛亮一樣「未卜先知」。 作者簡介 神算與預言家/李淳風   李淳風自稱為「朝議郎行秘門郎中護軍昌樂縣開國男」,頭銜很長,這些究竟代表甚麼意義?簡介如下:   朝議郎:文散官名。隋文帝開皇六年(公元五八六年)置,為八郎之首(餘七郎為通議、朝請、朝散、給事、承奉、儒林、文林),秩正六品上,煬帝時罷。唐為文官第十四階,正六品上。宋廢

。   秘門郎中:「秘門郎中」,原鈔本誤植為「秘閣郎中」。唐高宗武德五年壬午年(公元六二二年),李淳風擔任「秘門郎中」,奏請編新曆。唐太宗貞觀十八年甲辰(六四四年)編成《甲子元曆》。   護軍﹑中護軍:官名。原名「護軍」,與中領軍同為重要軍事長官。護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軍事長官的官名,其中中護軍、中領軍、中都護等職位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   護軍官名最早出現是在秦朝時所設置的護軍都尉,漢朝則延用秦制。到兩漢、魏晉時期發展到重要性的頂峰。   漢末,曹操改中護軍,韓浩充此職。另曾任中護軍者有趙雲、陳到、周瑜、李嚴、蔣濟、夏侯玄、司馬師、費禕等。   唐朝時則置有上護軍

、護軍,不過多為勳官,後來設置護軍中尉及中護軍以掌管禁軍,並多以宦官擔任。唐末,神策軍亦置中護軍,位次於護軍中尉,由宦官充任。宋以後逐漸消失。   昌樂縣:即山東省中部濰坊市下轄的縣。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九五年),封從兄劉澤為營陵侯,從此稱營陵。   隋開皇十六年(五九六年)置濰州,轄縣營陵改稱「營丘」。宋建隆三年(公元九六二年)始置昌樂縣。境內有齊國故都營丘遺址。還有古火山口。   開國男:爵位名晉始置,地位在男之下,鄉侯之上。南朝宋之制與晉同。南齊之制不詳。梁、陳亦置「開國男」,秩六品,唐沿其制。   隋文帝仁壽二年(公元六○二年)生於岐州雍(今陝西省岐山縣)長安城(今陝西西安)

,世居長安,曾任隋朝(隋煬帝)司監官、唐朝議大夫行太史令上輕車都尉。曾師承至元道長,於南坨山修煉。注釋有《算經十書》、《張邱建算經》,其代表作為《推背圖》、《乙巳占》。卒於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六七○年),享壽六十八歲。   其父親李播(公元七八九年生),曾任隋高唐尉,後為道士,道號「黃冠子」,為唐代著名詩人。著有《天文大象賦》(《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方技》)。   李淳風早年學道於天台山,通曉天文星象,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   劉餗的《隋唐嘉話》記載李淳風能預測日蝕,唐太宗(公元五九八年|六四九年,五十二歲)頗不信其言。淳風道:「有如不蝕,則臣請死之」。一日,唐太宗等不至

日蝕,於是對李淳風道:「賜你回家與妻兒告別。」李聞言,於牆上劃一標記,並云:「尚早一刻。待日光至此即日食。」後來果「如言而蝕,不差毫髮」。   劉餗《隋唐嘉話》卷中:「李太史(淳風)與張文收率更坐,有暴風自南而至,李以南五里當有哭者,張以為有音樂。左右馳馬觀之,則遇送葬者,有鼓吹焉。」《太平廣記》卷第七十六方士一記載:「李以為南五里當有哭者,張以為有音樂。左右馳馬觀之,則遇送葬者。」   貞觀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任太史丞,撰《法象志》。貞觀廿二年(六四八年)任太史令,奉詔註釋《算經十書》。《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九十五‧方技》記載:唐太宗得一秘讖,上云「唐中弱,有女武代王」。淳風預言武后將亂

政。時太宗正當錦帳歡娛,鴛枕取樂,怎肯將武氏貶殺,便道:卿既能知未來天意,可曉得今科狀元為誰?…李淳風奏道:臣見天榜名姓,乃火犬二人之傑…。至放榜日,首名狀元果姓狄,名仁傑(狄仁傑,公元六三○年|七○○年,武周時著名宰相,享壽七十一歲)。於是放逐武才人為尼。豈料天有定數,高宗後武則天(公元六二四年|七○五年,享壽八十一歲)果於六八四年稱帝。   唐高宗(六二八年|六八三年,五十六歲)時,李淳風指出《戊寅元曆》有誤,遂以劉焯《皇極曆》為據,新編《麟德曆》,麟德二年(六六五年)改用。   《舊唐書‧曆志一》記載:「高宗時太史奏舊曆加時寖差,宜有改定。乃詔李淳風造《麟德曆》」。謝肇淛《五雜俎‧天

部二》亦云:「李淳風最精占候,其造《麟德曆》,自謂應洛下閎後八百年之語,似極精且密矣,然至開元二年,僅四十年,而緯晷漸差,不亦近兒戲乎」?   李淳風編撰有《推背圖》、《典章文物志》、《秘閣錄》、《乙巳占》等書。《舊唐書》、《新唐書》皆記載李淳風曾研製「三重環」渾天儀。   李淳風與袁天罡(生卒年不詳,唐初任火山令,著名相士)隨唐太宗出遊,太宗見河畔有赤、黑毛二馬,遂要兩人推算何者先入河。袁天罡占得離卦,離為火,斷赤馬先入水。而李淳風認為,鑽木取火,先見煙才見火,應黑馬為先。後果如淳風之言。   《新唐書‧天文志》載:「貞觀中,淳風撰《法象志》,因《漢書》十二次度數,始以唐之州縣配焉。而

一行以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 校勘序:只做初步解釋以拋磚引玉……黃家騁  003    已研究天文氣象數十載    重新刊行本書足以光大星學 《乙巳占》原序……014 原作者簡介:神算與預言家李淳風……050 陸氏《十萬卷樓叢書》原序……056 前 言:《乙巳占》具有文化史和科學史價值……064   何謂曆元、天正冬至曆元?   四計甲子曆元:曆元的四種算法   上古曆元值年月日不可信   乙巳占係古星學代表作   黃帝元年並非甲子年   確實具有文化史和科學史價值 導 讀:第一本最完整正確的正體版星象書……072    原鈔究竟是九卷、十卷或十二卷    《乙巳占》至少

具有三大貢獻    還有五大特色:點斷糾誤且重作校勘,力求正確    一、重作校勘、點斷糾誤    二、以現代科學詳說古天文知識    三、改正誤植章節與缺漏    四、其他誤植部分亦做更正    五、只做部分解讀 乙巳占 卷第一……108 天象第一  天數第二  天占第三  日占第四  日月旁氣占第五  日蝕占第六 乙巳占 卷第二……152 月占第七  月與五星相干犯占第八  月干犯列宿占第九 月干犯中外官占第十  月暈占第十一  月暈五星及列宿中外官占第十二   月蝕占第十三  月蝕五星及列宿中外官占第十四 乙巳占 卷第三……205 分野第十五  占例第十六  日辰占第十七  占期第十八

修德第十九  辨惑第二十(篇元闕)  史司第二十一 乙巳占 卷第四……243 五星占第二十二  星官占第二十三  五星干犯中外官占第二十四 歲星占第二十五  歲星入列宿占第二十六  歲星干犯中外官占第二十七 乙巳占 卷第五……267 熒惑占第二十八  熒惑入列宿占第二十九  熒惑干犯中外官占第三十 填星占第三十一  填星入列宿占第三十二  填星干犯中外官占第三十三 乙巳占 卷第六……294 太白占第三十四  太白入列宿占第三十五  太白入中外官占第三十六 辰星占第三十七  辰星入列宿占第三十八  辰星入中外官占第三十九 乙巳占 卷第七……323 流星占第四十  流星犯日月占第四十一  流星與

五星相犯占第四十二 流星入列宿占第四十三  流星犯中外官占第四十四 客星干犯列宿占第四十五  客星犯中外官占第四十六 乙巳占 卷第八……355 彗孛占第四十七  彗孛入列宿占第四十八  彗孛入中外官占第四十九 雜星祆星占第五十  氣候占第五十一  雲占第五十二 乙巳占 卷第九……381 帝王氣象占第五十三  將軍氣象占第五十四  軍勝氣象占第五十五 軍敗氣象占第五十六  城勝氣象占第五十七  屠城氣象占第五十八 伏兵氣象占第五十九  暴兵氣象占第六十  戰陣氣象占第六十一 圖謀氣象占第六十二  吉凶氣象占第六十三  九土異氣象占第六十四 雲氣入列宿占第六十五  雲氣入中外官占第六十六 雲氣入外

官占第六十七 乙巳占 卷第十……420 候風法第六十八  占風遠近法第六十九  推風聲五音法第七十 五音所主占第七十一  五音風占第七十二  論五音六屬第七十三 五音受正朔日占第七十四  五音相動風占第七十五 五音鳴條已上卒起宮宅中占第七十六  推歲月日時干德刑殺法第七十七 論六情法第七十八  陰陽六情五音立成第七十九 五音刑德日辰所屬立成第八十  六情風鳥所起加時占第八十一 八方暴風占第八十二  行道宮宅中占第八十三  十二辰風占第八十四 諸解兵風占第八十五  諸陷城風第八十六  占入兵營風第八十七 五音客主法第八十八  四方夷狄侵郡國風占第八十九 占官遷免罪法第九十  候詔書第九十一  候

赦贖書第九十二 候大兵將起第九十三  候大兵且解散第九十四  候火災第九十五 候諸公貴客第九十六  候大兵攻城並勝負候賊占第九十七 候喪疾第九十八  候四夷入中國第九十九 雜占王侯公卿二千石出入第一百 附錄一:天文氣象奇書—《乙巳占》原序全文……488 附錄二: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493    家世:學道與努力,終成不朽人物    以星學推測聞名    觀星與星算不能混為一談    兼習易理推算更準確 後 記:比《推背圖》更實用 —仔細觀察日、月、星與風、雲變化,既能知吉凶,更可知進退。……502 校勘序 只做初步解釋以拋磚引玉   余自幼即對易經、天文、曆法、氣象等中西星學甚感

興趣,常有涉獵。加上舅家本係旅日華僑第二代,三舅鄭國駒從知名的關西學院畢業後,即隨家父(中央特派「行政長官公署」專員)來臺,各處視察,隨後任職於「臺北測候所」;該所原係日本官署,接收後升格為臺灣省氣象局,後來再升格為國立中央氣象局。個人因此得以接觸天文、氣象、颱風、地震、水文、地質等科學資訊,加上家學《易經》、洪範、天文、星學、曆算等傳承,後來又就讀圖書資料科系、環境科學與生命生化醫學等專業學科,有機會蒐集、研讀諸多星學、氣象線裝古籍,埋首其中數十載,自認頗有收獲。   已研究天文氣象數十載   之後決志以《易經》的天文、星象、曆算與數學為基礎,深研天地人三才之學,融匯貫通天文星學知識,對

曆算之考據與推演用功尤深。因此當一九八七年夏天,中央氣象局天文站站長與某高層專程前來拜訪,求證一九八八年農曆七月一日究係陽曆八月一日或二日時;余當即回覆是「八月二日」,舉座深感訝異,不解為何速度如此之快。   來客聲稱,因中央政府需要一份一九八八年的行事曆,且有農曆、陽曆對照者才行。但他們遍訪各研究單位之教授、學者,均無法確定;當時多數學者專家都主張係八月一日,不過中國大陸與香港星象界認為八月二日較正確。之所以有此「一日之差」,是因國內所用的萬年曆乃沿用清朝的時憲曆書,繼續推算至今,致有誤差。而本人早對「置閏」問題研究多年,並且推算、校正了西元前五千年至西元後三千年間,前後數千年的「閏月」與

交年「正朔」、「節氣」換月問題,發現大約七、八成的「閏月」有誤,而「月朔」的錯誤較少,僅約一兩成,以致推算出來的月份有偏差。但中央氣象局沒有編曆單位與專才,以致官方曆法與民間通書出現錯誤。而我已演算、完成正確的星曆表數十年,只要翻出陰陽曆對照表,即知確係「八月二日」無誤。為了方便官方以後校正行事曆之需,本人當下允諾提供一份編校完成的萬年曆以供參考。在座官員聽了甚為折服,聲稱應聘我為中央氣象局局長或最高顧問,當然這是玩笑話。   時隔七年之後,一九九五年十月三日,義美公司舉辦「廿一世紀有幾次閏八月」專題座談會,特邀中央氣象局天文站鄭秀能站長參加,鄭站長則請余作陪,並代表中央氣象局提出曆算研究之

專題報告。主持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天文學博士黃一農,與其他六位貴賓均十分認同本人所提出的數據與報告內容,黃博士還說,我所提出的研究數據可能要用超級電腦才能複驗。而古人不用現代計算器,更無超級電腦,卻能精確推算天象、日月蝕、曆算、置閏等極為複雜的問題,令人佩服。   重新刊行本書足以光大星學   兩年多前,元神館出版社林社長邀余重新校刊、詮釋《乙巳占》,以傳統正體字出版,讓廣大的華人社會得以一窺古星象、天文學與曆算之奧妙,同時彌補至今未見現代版《乙巳占》的缺憾。   「如能因此讓有心人學得一招半式,也能像諸葛亮、劉伯溫等古星象家一樣夜觀天象而知吉凶,甚至得窺天下分合大勢與因應原則

,豈不大妙!」   林先生有心弘揚星學,令人感佩,更值得讚許與支持;因此毫不考慮就答應了。開始動筆之後才深感責任重大,甚至有點擔心無法順利完成。因為該書作者李淳風不僅通曉天文、星象、曆算與數學、氣象等專門知識,而且引用了諸多《易經》內容與典故,雖然余自認有這些方面的根基與修為,真正投入解讀時才發現不是那麼簡單;文字之古樸深奧只是其中之一,如何以現代科學知識做輔助說明更是難處。即使以現代的電腦機具輔助計算,也難以補救知識與觀測上的不足。加上近年來身體不適,很容易疲累,無法像以前一樣長時間研究、寫作,為了避免耽誤出版社的進度與對讀者的承諾,決定先從詮釋與考據著手。   本書以珍藏之九卷原鈔為藍

本(應係清初之前的稿鈔),再參考被陸心源收錄於《十萬卷樓叢書》的光緒三年丁丑版後刊本,以及坊間流傳之十卷百節《乙巳占》,仔細校勘,誤鈔、闕文、衍文均予更正。但後兩者(復刊本與十卷百節版)之訛誤、竄亂甚多,未敢採用,仍以九卷原鈔為主。此外,亦添補李淳風「後序」、陸心源收錄於《十萬卷樓叢書》之後刊本「敘」,加上校勘者序、前言與 導讀,先行出版。其中只有李淳風原序與部分內容稍做註釋,其餘盡量保持原貌,請讀者多加體會。   對研究學者而言,本書之格式應是一項新的認識與方向,是為序。 黃家騁謹識於經世書苑 二○一五年十月十日 前言:《乙巳占》具有文化史和科學史價值《乙巳占》是一部綜合性的古星

學著作,為唐代李淳風(六○二|六七○)所撰,其成書年代有兩種說法:一說成書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歲次乙巳,故名。該書共分十卷,係將唐代以前數十種星占書分類匯鈔而成;包括九卷原鈔(雖說原鈔,其實亦為後鈔本,年代無考,推測應為清初前後)。主要內容除星占外,還有天文、氣象等;其中最特出者,為根據風力對樹林的影響和破壞程度,將風力分為八級:一級葉動,二級條鳴,三級振枝,四級墮葉,五級折小枝,六級折大枝,七級折木、飛沙石,八級拔樹及根,這是為世界最早的風力分級系統。書中還保存了作者李淳風早年所撰的《乙巳元曆》、天文儀器專著《法象志》等方面的若干資料,包括其所發展而成的「渾儀」等,後人藉由這

些傳世著作,才得以認識、理解古代的天文學名詞,作為進一步研究的依據。另一說為撰成於唐高宗顯慶元年(西元六五六年),即丙辰年或稍後,至於書名為何採六十甲子的「乙巳」,名為《乙巳占》?清代藏書家陸心源的解釋是:「上元乙巳之歲,十一月甲子朔,冬至夜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故以為名。」他(陸心源)認為李淳風準確推算出該「曆元」為「乙巳之歲」,卻未詳加說明。這是因為「曆元」多採上元冬至值歲,或採冬至值月干支(月朔)之故;當然也有人採冬至值日干支(日朔)。但此說有值得討論之處,古云「上古天正冬至甲子夜半朔旦,月建甲子,七政齊元,五星連珠、日月合璧」,乃訂曆元,此即「天正冬至曆元」。可見「曆元」多採「四

計甲子」,絕少採乙巳或其他值歲干支,因此陸心源之說未必真確,姑予保留。(請參考前文所附之『陸氏《十萬卷樓叢書》原序』)那麼何謂「曆元」?什麼是「四計甲子曆元」?何謂曆元、天正冬至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