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頻譜分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音頻頻譜分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淨修寫的 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含甲、乙級技能檢定學科試題(第八版) 和陳俊海的 現代音響錄音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中國輕工業所出版 。

大葉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陳雍宗所指導 劉天霖的 應用 DNN-LSTM 學習框架於智慧平台即時 語言及文字辨識之研究 (2020),提出音頻頻譜分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深度神經網絡-長短期記憶、機器學習、雙聲道、丟棄、機器平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電機與控制工程系 胡竹生所指導 伍漢維的 即時之八度音程頻帶數位訊號分析與合成 (1998),提出因為有 即時、八度音程頻帶、數位音頻頻譜分析儀、數位音樂合成器、濾波器組、數位濾波器設計、量化效應、數位弦波產生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音頻頻譜分析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音頻頻譜分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含甲、乙級技能檢定學科試題(第八版)

為了解決音頻頻譜分析的問題,作者陳淨修 這樣論述:

  本書為針對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證照考試所撰寫之專用書籍,各章皆附有相關考題,書末收錄歷屆試題可供練習並掌握命題趨勢,同時附有解答,方便自學讀者研讀應考。   全書共九章,第一章為物理性作業相關法規,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紹溫濕環境認知、量測儀器評估方法及控制,第五章至第七章介紹噪音之量測儀器、評估方法及控制,第八章至第九章則特別針對通風監測及照度監測,分別介紹其基本概念、實驗步驟及結果討論。   物理性危害因子為職場中普遍存在之危害,包括極端溫濕環境、噪音、振動、採光照明、輻射、異常氣壓等,尤其是高溫危害及噪音危害更常見於勞工之職業病中。為改善物理性作業環境,政府規定該等作

業環境需定期委由持有甲級或乙級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證照人員實施量測,以作為診斷、評估、改善作業環境之依據,確保勞工之身體健康;因此,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相關證照考試,長久以來一直是炙手可熱的證照之一,對於求職或升職,皆有極大的加分效果。   第八版除了更新資訊及勘誤修正外,主要增加109~110年度相關證照考題,想要事半功倍、順利取得證照的人,本書絕對是您最佳的選擇。  

音頻頻譜分析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0小時white noise https://youtu.be/jRyp5SvXjpI
10小時pink noise https://youtu.be/OS931VC09Ww
Elena Polyanskaya 的「音頻頻譜分析儀」 https://itunes.apple.com/hk/app/%E9%9F%B3%E9%A0%BB%E9%A0%BB%E8%AD%9C%E5%88%86%E6%9E%90%E5%84%80/id1281873790?mt=8

專業測量軟件 FuzzMeasure https://www.rodetest.com/

----

like 埋 feversound FB 專頁未呀?未就請賜個 like 啦
https://www.facebook.com/feversound1/
https://www.instagram.com/feversound1/
http://www.feversound.com/

#粵語YouTuber #HiFi #HongKong

應用 DNN-LSTM 學習框架於智慧平台即時 語言及文字辨識之研究

為了解決音頻頻譜分析的問題,作者劉天霖 這樣論述:

本文中使用深度神經網絡-長短期記憶(Deep Neural Network-Long-Short Term Memory, DNN-LSTM) 框架作為控制的指揮訓練者,對機器平台實施了語音控制訓練的評估。基於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能,將通過訓練後所建立的框架可嵌入到機器平台的原型中。也就是說,本文正在使用 DNN-LSTM 框架和自收集命令集,進行開發和實現的語音鑑別器模型。此外控制命令是在有限的學習環境下設計的,其中約束單聲道(Single Track , ST)和雙聲道(Double Track , DT)的語音收集,包括 4 個中文語音命令“前”、“後”、“左

”、“右”和 4 個英文指令”A”, “B”, “C”, “D”。語音收集了 8 個簡單的語音用於數據訓練,對準確比率的實驗在 3 個人訓練工作中進行,每個訓練工作分別為 400 、 1000 、 2500 、 5000次。只有含括三個參數是完整語音控制機器平台的性能評估的主導因素。在測試的過程中可以看出, DNN 模型在訓練步驟的過程中,使用丟棄(Dropout)調整比例後準確度可以從 0.3339 提升置 0.9696 ,丟失率(Loss Rate)也可以從 1.09984 降至 0.19298 ,由此可以得知丟棄(Dropout) 的比率亦主導了準確率和丟失率。經上述之語音模型訓練後。使

用 Ai2 (App Inventor 2) 開發可用於藍芽傳送指令的 APP ,並且透過藍芽裝置、 Arduino 、 樹莓派等裝置,可使用簡單指令在遠距離操控機器平台,讓機器平台做出前進、後退、左轉、右轉等動作。團隊未來之研究,可以將訓練和開發的語音命令集模型,上傳並嵌入機器平台微控制器,並且配合藍芽 APP ,作為遠距離語音遙控實測。

現代音響錄音技術

為了解決音頻頻譜分析的問題,作者陳俊海 這樣論述:

本書包括四個部分,分別為基礎知識、音響技術、錄音技術及實戰技巧。首先從音響錄音技術需必備的基礎知識為出發點,介紹了本專業需瞭解和掌握的聲學基礎、電學基礎,音響錄音設備的功能原理及話筒技術等;接著介紹了音響技術中音響系統的配接、調音技巧、聲學類比工程軟體EASE及聲學測量軟體Smart的應用;然後介紹了錄音技術中錄音系統的配接、數位音訊工作站Nuendo/Cubase、錄音的方法及混音技術;最後通過實例講解音響錄音技術的實戰技巧,為使讀者能學以致用及鞏固書本知識。 本書力求深入淺出地講解音響錄音技術的知識要點,知識內容的編寫以系統、專業、實用為原則。   本書可作為有志於從事音響、錄音行業人員

的自學教程,也可以作為全國各類高等院校及高職高專音響、錄音、影視、傳媒、廣告、遊戲及舞臺藝術等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陳俊海,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學士,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工程碩士,高級技師、工程師。長期從事於影視錄音與音效製作以及音源軟體的技術開發。公開發表專業論文多篇,著有《音樂基礎》、《音樂的奧妙》、《動畫音效製作教程》、《聲音製作基礎》、《音樂製作手冊》等。現就職於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動畫學院,影視製作專業教師,全國高職高專師資培訓班講師。 第1部分 基礎知識   第1章 聲學基礎 1.1 聲音的產生 1.2 聲波的特性 1.2.1 聲速、頻率、週期與波

長 1.2.2 振幅 1.2.3 聲壓與聲壓級 1.2.4 相位與相移 1.2.5 音色與諧波 1.2.6 波形包絡 1.3 聲波傳播的方式 1.3.1 反射、散射與繞射 1.3.2 衰減、吸收與干涉 1.4 波形的類型 1.4.1 正弦波 1.4.2 鋸齒波 1.4.3 方波 1.4.4 三角波 1.5 人耳的聽覺特性 1.5.1 聽覺的感知 1.5.2 人耳對頻率的感知範圍 1.5.3 聽閾與痛閾 1.5.4 雙耳效應 1.5.5 哈茲效應 1.5.6 聲音加倍 1.6 聲學環境 1.6.1 室內聲場 1.6.2 聲染色 1.6.3 聲波的控制 1.6.4 吸聲與隔聲 1.6.5 場館聲學

環境 1.6.6 舞臺聲學環境   第2章 電學基礎 2.1 電子元器件 2.2 電流、電壓與阻抗 2.3 電源與電路 2.4 分貝(dB)與信號電平 2.4.1 分貝的定義 2.4.2 信號電平 2.5 線纜與介面 2.5.1 線纜 2.5.2 介面 2.6 音響錄音設備的主要性能指標 2.7 數位音訊 2.7.1 數位音訊概述 2.7.2 數位音訊的品質參數 2.7.3 數位音訊的檔案格式 2.8 身歷聲   第3章 設備 3.1 話筒 3.1.1 話筒的分類與工作原理 3.1.2 話筒的特性 3.1.3 話筒的選用 3.1.4 話筒的附件 3.2 功放 3.2.1 功放的分類與工作原理

3.2.2 功放的特性 3.3 音箱 3.3.1 音箱的分類 3.3.2 音箱的擺放 3.3.3 音箱疊加的計算方法 3.4 調音台 3.4.1 調音台的基本功能與組成 3.4.2 調音台的分類 3.5 聲音處理設備 3.5.1 等化器 3.5.2 壓限器 3.5.3 擴展器與雜訊門 3.5.4 混響器 3.5.5 延時器 3.5.6 多功能效果處理器 3.6 分頻器 3.7 數位音訊矩陣處理器 3.8 錄音放音設備 3.8.1 數位答錄機 3.8.2 雷射唱機與唱片 3.8.3 DVD與藍光 3.8.4 媒體播放機 3.9 DI盒 3.10 數位音訊工作站   第4章 話筒技術 4.1 話筒

的聲學特性 4.2 話筒擺放的原則 4.3 話筒擺放的距離 4.3.1 通用距離 4.3.2 聽覺試驗距離 4.3.3 遠距離拾音 4.3.4 近距離拾音 4.4 樂器拾音的話筒擺放 4.4.1 電聲樂器的拾音 4.4.2 鼓組的拾音 4.4.3 打擊樂器的拾音 4.4.3 原聲樂器的拾音 4.5 人聲拾音的話筒擺放 4.5.1 獨唱的拾音 4.5.2 伴唱的拾音 4.5.3 合唱的拾音 4.5.4 語聲的拾音   第2部分 音響技術   第5章 音響系統 5.1 系統組態方案 5.1.1 音響系統的意義與作用 5.1.2 各種類型音響系統的配置 5.1.3 音響系統連接的意義與要求 5.2

系統電平匹配與調試 5.2.1 電平的概念 5.2.2 電平匹配的意義 5.2.3 分貝值的種類與計算 5.2.4 系統電平的調試 5.3 系統相位與聲像檢測 5.3.1 聲像與相位的概念 5.3.2 相位的檢查與解決方法 5.4 功率放大器與揚聲器的配接 5.4.1 功放與音箱的配接 5.4.2 功率放大器輸出方式 5.4.3 音箱串並聯計算 5.5 網路音訊系統 5.5.1 網路音訊的特點 5.5.2 Cobra Net工作原理與特點 5.5.3 AVB工作原理與特點 5.5.4 Dante工作原理與特點 5.5.5 MADI的特點   第6章 調音技巧 6.1 模擬調音台的使用 6.1.

1 類比調音台輸入輸出介面 6.1.2 模擬調音台調試技巧 6.2 數字調音台的使用 6.2.1 數字調音台的特點 6.2.2 數字調音台舉例 6.2.3 數字調音台使用流程 6.3 等化器的使用 6.3.1 等化器作用 6.3.2 頻段與主觀感受 6.3.3 濾波器的種類與選擇 6.3.4 圖示等化器與動態等化器 6.3.5 等化器的應用技巧 6.3.6 針對不同音源的均衡處理 6.4 壓限器的使用 6.4.1 壓限器面板參數調整 6.4.2 壓限器使用技巧 6.4.3 多段壓縮 6.5 雜訊門的使用 6.6 其他動態處理設備 6.7 混響延時器的使用 6.7.1 混響延時器常用參數 6.7

.2 使用混響器與延時器的目的 6.8 分頻器的使用 6.9 現場混音的技巧 6.9.1 混音的搭建 6.9.2 混音的融合 6.9.3 創造聲音動態 6.9.4 有效地使用混響器   第7章 聲學類比軟體EASE的應用 7.1 廳堂設計的一般要求 7.1.1 聲學設計軟體概述 7.1.2 廳堂音質設計的一般要求 7.2 EASE軟體的應用——建模 7.2.1 建模流程 7.2.2 基本畫法 7.2.3 複製與拉伸 7.2.4 漏洞的產生與修復 7.2.5 建立聽聲面和聽音點 7.3 EASE軟體的應用——吸聲材料 7.3.1 添加吸聲材料的原則與方法 7.3.2 查看與優化混響時間 7.4

EASE軟體的應用——揚聲器 7.4.1 添加揚聲器文件 7.4.2 創建揚聲器簇 7.5 EASE軟體的應用——聲學類比 7.5.1 聲壓級的模擬與分析 7.5.2 C系列測量 7.5.3 L系列測量 7.5.4 輔音清晰度損失與快速語言指數測量 7.5.5 聲線追蹤模擬 7.5.6 直達聲預聽   第8章 聲學測量軟體Smaart 的應用 8.1 聲學測量軟體Smaart V7介紹 8.1.1 聲學測量軟體Smaart V7概述 8.1.2 Smaart V7功能 8.1.3 Smaart V7硬體設定與連接 8.2 Smaart V7測量 8.2.1 即時頻譜分析 8.2.2 傳遞函數測

量 8.3 多通路聲學測量 8.3.1 多通路測量配置與連接 8.3.2 測量前配置 8.3.3 系統延時的測量與調整 8.3.4 多通路頻譜測量與優化   第3部分 錄音技術   第9章 錄音系統 9.1 錄音空間概述 9.1.1 錄音棚與控制室 9.1.2 小型工作室與可擕式工作站 9.1.3 影視製作錄音棚與動效棚 9.2 硬體設定 9.2.1 音訊錄音常用硬體 9.2.2 MIDI錄音常用硬體 9.3 軟體配置 9.3.1 工作站軟體 9.3.2 外掛程式 9.4 系統連接 9.4.1 音訊設備的連接 9.4.2 MIDI設備的連接   第10章 數位音訊工作站 Nuendo/Cuba

se 10.1 系統設置 10.1.1 音訊設置 10.1.2 視頻設置 10.2 新建工程檔 10.2.1 選擇工程範本 10.2.2 選擇工程資料夾 10.2.3 保存工程檔 10.2.4 設置工程檔 10.3 音訊檔的操作 10.3.1 導入音訊檔 10.3.2 導入音訊CD 10.3.3 匯出OMF文件 10.3.4 匯出MIDI文件 10.3.5 匯出混音 10.4 音軌類型 10.5 工程視窗介面詳解 10.5.1 功能表列、工具列、資訊欄、尺規欄 10.5.2 音軌欄、音軌屬性欄 10.5.3 走帶控制台 10.5.4 通道設置視窗 10.5.5 調音台窗口 10.6 音訊錄音

10.6.1 節拍與節拍器 10.6.2 監聽的設置 10.6.3 錄音操作 10.6.4 錄音模式 10.6.5 聽濕錄幹 10.7 音訊編輯 10.7.1 音訊事件條的操作 10.7.2 改變音訊波形的長度 10.7.3 音訊波形的音量控制 10.7.4 音訊波形的音高調節 10.7.5 參數自動控制 10.8 音訊效果器的使用 10.8.1 插入法 10.8.2 發送法 10.8.3 處理法   第11章 錄音的方法 11.1 基本錄音方法 11.2 基本拾音方法 11.3 單聲道錄音與分軌錄音 11.4 身歷聲錄音 11.4.1 概述 11.4.2 時間差拾音方法 11.4.3 強度差

拾音方法 11.4.4 “混合”拾音方法 11.5 多軌錄音 11.6 環繞聲錄音 11.7 各種節目形式的錄音方法 11.7.1 古典音樂的錄音 11.7.2 流行音樂的錄音 11.7.3 戲曲節目的錄音 11.7.4 語言節目的錄音 11.7.5 廣播劇的錄音   第12章 混音技術 12.1 監聽 12.1.1 監聽的音量 12.1.2 監聽的配置 12.1.3 監聽電平的控制 12.1.4 監聽的方式 12.1.5 頻譜參考 12.2 混音的要點 12.2.1 聲像定位 12.2.2 音量平衡 12.2.3 音色調整 12.2.4 動態控制 12.2.5 聲場塑造 12.2.5 個性表

現 12.3 混音的流程 12.3.1 前期準備 12.3.2 試聽與粗混 12.3.3 混音計畫 12.3.4 混音環節 12.3.5 混音順序 12.3.5 音訊處理順序 12.3.6 反復加工 12.3.8 輸出與母帶處理 12.4 音訊處理 12.4.1 通用效果 12.4.2 底鼓 12.4.3 基礎節奏 12.4.4 貝司 12.4.5 旋律吉他 12.4.5 鍵盤 12.4.6 人聲 12.4.8 獨奏樂器 12.4.9 整體處理   第4部分 實戰技巧   第13章 音響技術實戰 13.1 現場演出擴聲流程 13.1.1 演出前的電聲設計與模擬 13.1.2 演出前的準備與彩排

13.1.3 現場系統搭建 13.1.4 音響系統調整與檢測 13.1.5 現場演出 13.2 音響工程設計實例 13.2.1 聲場分析與設計依據 13.2.2 擴聲形式的選擇 13.2.3 主揚聲器聲壓級的計算 13.2.4 聲音清晰度及聲回饋的控制 13.2.5 聲壓均勻度的設計與系統傳輸方式的選擇 13.2.6 系統的可靠性與雜訊的控制 13.2.7 擴聲系統的構建 13.2.8 主要設備的選型 13.2.9 擴聲系統設計模擬驗證 13.2.10 本例主要設備清單 13.3 音響系統故障處理 13.3.1 音響系統故障處理原則 13.3.2 音響系統故障處理方法 13.3.3 故障處理

常見問題解答   第14章 錄音技術實戰 14.1 錄音棚錄音流程 14.1.1 準備 14.1.2 錄音 14.1.3 補錄 14.1.4 疊錄 14.1.5 縮混 14.1.6 母帶製作 14.2 綜藝節目同期錄音實例 14.2.1 設計音訊系統 14.2.2 音訊系統的搭建 14.2.3 人員分工與配置 14.2.4 現場錄製 14.2.5 後期混音 14.3 混音實例 14.3.1 鼓組 14.3.2 貝司 14.3.3 風琴 14.3.4 弦樂 14.3.5 電鋼琴 14.3.6 吉他 14.3.7 色彩樂器 14.3.8 人聲 14.3.9 輸出   第15章 環繞聲的製作 15.

1 關於環繞聲 15.2 環繞聲錄音與監聽 15.2.1 環繞聲混錄設備 15.2.2 環繞聲音箱的佈置 15.2.3 環繞聲監聽系統的設置 15.2.4 環繞聲錄音連接 15.3 在Nuendo中的環繞聲操作 15.3.1 匯流排配置 15.3.2 將音訊軌路由到環繞聲通道 15.3.3 環繞聲面板操作 15.3.4 匯出環繞聲音訊檔 15.4 環繞聲混音實例   【附錄】 1. 音符與頻率對應關係表 2. 常用樂器與人聲的基音頻率範圍表 3. 常用樂器與人聲的重要頻段特性表

即時之八度音程頻帶數位訊號分析與合成

為了解決音頻頻譜分析的問題,作者伍漢維 這樣論述:

本論文利用數位訊號處理晶片,在同一系統中,以48kHz、24kHz、12kHz、…等2的除頻為採樣頻率,構成八度音程濾波器組的多率系統架構。從分析方向去考慮,把八度音程濾波器組設計成特定數位頻帶的帶通濾波器,探討在窄頻寬之下的帶通濾波器之量化誤差情形以及研究即時計算訊號能量的方法,實作即時八度音程音頻頻譜分析儀,並驗證其結果和精準度;而將系統架構從合成方向去考慮,把八度音程濾波器組設計成八度音程內十二個主音的單頻產生器,探討在整個系統中泛音的組合和遞減振幅的處理,以鋼琴聲音特色為目標,實作音樂合成器,將其結果與真實音樂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