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領域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nnetteSimmons寫的 說故事的力量(長銷20周年增訂版):解決問題、發揮影響力的最佳工具,微軟、NASA、華府智庫爭相學習 和亞倫.巴克的 你會管人嗎?輕鬆解決主管最常見的7大困擾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樂金文化 和臉譜所出版 。

南臺科技大學 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張華城所指導 莊憬紘的 虛實平行空間的混合實境技術 - 以〈府城幻鏡館〉為例 (2020),提出領域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混合實境、擴增實境、府城幻鏡、Unity、Vuforia。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林孟彥所指導 張亞莉的 個人品牌建立:斜槓的跨域學習演藝與廚藝之綜效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斜槓、跨領域學習、個人品牌、廚藝的重點而找出了 領域定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領域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說故事的力量(長銷20周年增訂版):解決問題、發揮影響力的最佳工具,微軟、NASA、華府智庫爭相學習

為了解決領域定義的問題,作者AnnetteSimmons 這樣論述:

  【長銷20年經典之作】   第一本將故事運用在商業場域的作品   世界級故事大師安奈特.西蒙斯成名作   微軟、NASA、花旗銀行、時代雜誌、華府智庫爭相學習   一本你需要的書,也是一本全世界迫切需要的書!         很多商業書都告訴我們,只要有具體的事實、數據,就能說服別人。   但其實不然。   不相信嗎?   看看賈伯斯怎麼說:「世上最強大的人,是說故事的人。」   ──道理只能贏得辯論,故事卻能收服人心!──   本書作者安奈特.西蒙斯,是首位將「故事」概念運用於商務世界的先鋒,告訴我們如果想成功激勵、說服、影響他人,解決問題,有件很重要卻一直被忽略的事:說故事。

  說故事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技巧。   ◎為何「說故事」是解決問題、發揮影響力的最佳工具?   故事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影響力工具,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溝通技術。   一個好故事,打動的是人心,分享的是經驗,讓人不自覺被牽動。   這是任何數據或具體事情無法取代的,   更重要的是,它是每個人都學得會的技能!   ◎怎麼「說」故事?   作者認為,任何尋求影響他人的人,首先都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然後學會如何成功的說出故事。她開創性的提出商界溝通中常用的六種故事,並詳細闡述在何種情況下、如何講述這些故事。   說服別人之前,必須先設想別人怎麼看你!人們會想,「你是誰?」「你為什麼在這裡

跟我說話?」   如果要影響初次見面的人,你必須學會說關於這兩個問題的故事:   「你是誰?」故事:告訴聽眾,哪些經歷造就今天的你。   「我為什麼在這裡」故事:開誠布公,向聽眾坦承自己的意圖。        這兩個故事,重點在於「取得信任」。要影響陌生人,你需要說「取得信任」的故事。            如果你想影響身邊的人,例如同事或下屬或朋友,另外四種故事:       「願景」故事:激發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克服當下的挫折和沮喪。   「教誨」故事:啟發他人思考如何以最佳方式做一件事。   「現行價值」故事:展現你的價值觀,而不是告訴他人應該怎麼做。           「我知道你在想

什麼」故事:消除疑慮,取得信任。        以上四種故事,重點在於「激勵、啟發與引發共鳴」。要影響周遭的人,你需要說「引發共鳴」的故事。   ◎你的六種故事在哪裡?   某種意義上,故事就在你的生活之中。你每天都在講故事。   這本書舉出超過一百個包括商界和政界的成功影響人心的故事案例,無論你是一個尋求創投資金的新創業者,試圖談成一筆生意的業務,主持公司改組方案的專案經理,或是為公共議題發聲的主導人,你都必須說出一個好故事。透過這些案例,搭配你的生活或工作,找出屬於自己的六種故事。   最後作者提醒……   說故事,但不是假故事,為說好故事而捏造事實,最終會失去人心。   把故事說好

,將讓你的聽眾與你的訴求、觀念、情感產生共鳴,最後得到任何你想達成的結果。   透過故事,我們不僅可以影響別人,你也將成為一位更有效率的溝通者。   最終,最好的故事取勝。 名人推薦   故事革命創辦人  李洛克   簡報教練/懶人包設計師 林長揚   演員   連俞涵 好評推薦   「當我思索如何將故事運用在工作場域時,安奈特.西蒙斯是引導我該往何處去的星星。《說故事的力量》替我鋪路,幫助我打造說故事的社群,以及推廣說故事教育。此書是該作品的新版,安奈特再次證明她的知識和洞見不僅禁得起時間檢驗,甚至更加成熟與精闢。」——彼得.傅魯曼(Peter Frühmann),「故事袋」網站(S

torybag.nl)創辦人   「任何在工作上碰到因文化不同而對溝通有所困惑的人,《說故事的力量》一向都是必讀之作。無論未來世界如何演變,都需要每一位說故事的人去想像什麼才是對人類真正有益的事,並思考要如何運用他們的力量。我很感激安奈特這本精采作品,帶領我們面對我們所說故事中必須涉及的道德面向。我希望更多人能拿起這本書,然後照著書中提到的方法一起實踐! 」——柴克.布萊恩(Zack Bryant),「旅程團體」(Journey Group)公司藝術指導   「二十年來,我讀過每一本關於說故事的書,我認為《說故事的力量》仍舊是其中最詳盡、最啟發人心、最實用的一本。這本新版包含目前急需對說故

事的道德和責任的深度探討。《說故事的力量》不只是一本你需要的書,也是一本全世界迫切需要的書。」——麗莎.布魯姆(Lisa Bloom),「故事教練」公司(Story Coach)創辦人   「西蒙斯精準捕捉故事在解決人類問題一事上所扮演的角色。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她邀請我們擴大道德關懷圈,在關係越來越淡薄的時代賦予我們重建社會人際結構的希望。」——傑西.申圖(Jesse Scinto),哥倫比亞大學策略傳播碩士課程講師暨傅爾布萊特學者   「在聽故事、分享故事的事業裡有許多強者、高手,許多給予我們創新和有效方式去說一個好故事的人,但其中只有一位堪稱說故事的權威百科,她的名字是安奈特.西蒙斯。

」——喬.蘭伯特(Joe Lambert),「故事中心」(StoryCenter)召集人   「二十年前,安奈特.西蒙斯對於領導力,提出一項既有意思、又引起廣大迴響與討論的主張:藉由說故事方式,一位領袖或許更能施以深厚的影響力。如今她回來了,除了廣泛檢視以她建立的基礎而發展的業界,在這本新版作品裡,她所傳達的訊息比從前更深刻又急切:編織故事負有承載道德使命的義務。西蒙斯的呼籲比起從前更加平實、前瞻又令人信服。她的論點值得我們投以關注。」——大衛.哈欽斯(David Hutchens),知名溝通顧問暨暢銷作家   「重讀這本讓我忍不住折了好多頁且不斷畫記的《說故事的力量》,我情不自禁地因贊同

與受到啟發,而不斷隨著翻過書頁頻頻點頭。安奈特.西蒙斯仍然是商業應用故事界中最重要的思想家。」——賽勒.皮卡(Thaler Pekar),賽勒.皮卡法律事務所(Thaler Pekar &Partners)創辦人   「二十年前此書剛出版之際,便立刻成為經典之作,安奈特.西蒙斯也成為商業說故事先鋒之一。現在她更新並擴增這本作品的內容,提醒我們必須思索說故事的力量和隱藏的危險。在這競爭和衝突已是日常風景的時代,《說故事的力量》持續替每個想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的人指出一條可行之路。」——瑪莉.艾莉絲.亞瑟(Mary Alice Arthur),SOAR網站(www.getsoaring.c

om)故事活動家、「用故事創造未來」(Story the Future)公司共同創辦人   「在商業說故事領域裡享譽國際的安奈特.西蒙斯,再次以她的寫作、智慧及對人類精神的深刻瞭解給予我們諸多啟迪。她帶領我們踏上一段重要旅程,沿途讓我們領略說故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說出一個好故事的睿智建議與方法。假如你想成為一名更優秀的領導者或經理人,獲得更棒的商業結果,就聽從安奈特的智慧吧。你一定會十分慶幸你跟著做。」——凱倫.狄亞茲博士(Dr. Karen Dietz),《商業說故事天才班》(Business Storytelling for Dummies)作者  

領域定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近來因為疫情,各種認知作戰等假消息流竄台灣。不論是疫苗,甚至是國軍收假、防疫都有假訊息的痕跡。我希望相關單位能明確精準地處理這塊,除了充分傳達確實資訊之外,現在因為疫情,服役軍士兵的親友家屬,對國軍內部的防疫狀況似乎都不是很清楚了解,有關單位應該要讓國軍放心,也讓國軍的親友家屬安心,對於防疫的措施應調整加強,防疫的手段也該讓國軍和親屬了解,而不是讓他們在資訊不透明的狀態下,一直很焦慮。

美軍四個月內通過台灣海峽五次,我們留意美軍聲明是執行「自由航行地區的例行演練」。美國一直把台灣海峽跟南海領域,定義為「自由航行地區」,跟中共的認知有滿大差異,希望相關單位觀察美國跟中國,特別是跟台灣相關的鄰近海域,這方面的軍事戰略意義,並準備好台灣的備案。

說到海洋,就要提到台船潛艦國造,最近聽聞薪資、士氣似乎有點狀況,不少潛艦相關技術人員陸續離職,當然台船是經濟部主管,並非國防部主管,但是士氣的部分,其實跟主官有無能持續帶領的延續有很大的關係。年初的時候邵主任順利留下來了,至於黃總長未來的離開與動態,是否對潛艦國造的案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很值得留意,畢竟好不容易篳路藍縷走到這,不希望有任何的可能打擊到案子的成功!

同島一命

2021-05-19,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國防部 張哲平副部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一 14:00-15: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虛實平行空間的混合實境技術 - 以〈府城幻鏡館〉為例

為了解決領域定義的問題,作者莊憬紘 這樣論述:

混合實境技術特有的虛實互動特性,在多媒體互動技術裡始終具有其帶來的沉浸感與互動體驗優勢,但不論在虛實混合技術或是硬體設備開發方面,仍然有其困難的地方存在,隨著行動裝置的硬體開發技術逐漸增長,現已有許多開發者藉其具備的便攜性與普及性,嘗試發展操作簡單、實用且平價的混合實境互動技術。為提升現有技術上的互動體驗,本研究將擴增實境與混合實境的定義加以分析,整理出混合實境中虛實混合的核心特性,再以擴增實境的技術為基礎,應用基於Unity Shader特性的目標物輪廓保留法與Vuforia Model Target辨識技術,強化現實物件對虛擬物件的影響性,使現實中的實體模型能進一步對虛擬空間中的物體造成

阻擋、遮蔽的混合實境效果。本研究以〈府城幻鏡館〉為例,透過魔鏡般的混合實境介面,重現過去荷治、清領、日治時期的府城繁華樣貌,並以荷治時期公秤所區域為主題,實作出可透過平板看見歷史居民穿梭於3D列印歷史建築模型中的混合實境互動軟體,同時藉由場地實證與問卷調查蒐集參觀民眾的使用回饋,得出歷史還原模型結合混合實境技術能讓人更加深入感受歷史、提高參訪誘因及應用於教育用途的肯定,進一步提升使用者對歷史參觀的消費意願,提供未來開發者可依循的混合實境技術。

你會管人嗎?輕鬆解決主管最常見的7大困擾

為了解決領域定義的問題,作者亞倫.巴克 這樣論述:

最好的管理,就是讓管與被管都是一種幸福!想要成為成功的經理人,就看你如何管理人;即使你對管理一竅不通,學會管人你就一通百通。   管理者的使命就是協助員工把貢獻極大化。但是接近九成的經理人都有管人的困擾,因為人事問題是組織中最難的管理課題,如果你能真正學會管人與帶人,不但可以成功的完成組織交付的任務,還能讓工作者得到成就感,而且覺得「被管是一種幸福!」   平日你是否經常面臨以下困擾:   ◎每個人的職能都分清楚了,還是有工作上的灰色地帶該怎麼處理?  ◎不盯不做,說一步才做一步,怎麼樣才能讓員工勇於任事?  ◎員工比你厲害怎麼辦?該如何駕馭才不會讓他爬到頭上來?  ◎究竟該集權管理,一條鞭到

底,還是充分授權,民主至上?  ◎哪些事該一手掌控,追蹤管理,哪些事又該放手,任其發展?  ◎如何激勵員工,提升團隊士氣?如何協助員工成長,面對競爭?  ◎如何幫助員工面對改變,用不同的態度看問題?  ◎員工表現優異,卻不受規範,無法與人合作,怎麼辦?  ◎如何用對話做管理,聽懂員工的問題,從中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員工意見和你相左時如何處理?衝突發生時該如何管理?  ◎如何扮演成功的專案經理人,領導不同部門成員達成組織任務?  ……   《你會管人嗎?》就是一本幫你解決管人難題的實用工具書,它教你透過對話來進行管理,探討你的管理模式,以及如何進行溝通管理、員工管理、自我管理、工作管理、培

訓員工、團隊管理以及專案管理。   ◎七大實用管理技巧一次學會   溝通管理:  管理就是對話。進行有效對話,能充分溝通目標、贏得承諾、解決問題及評估進展。   員工管理:  運用員工驅動理論、行動導向領導論,建立管理模式,讓員工既有空間,主管也能有效管理。   自我管理:  做好管理的第一步是先做好自我管理。主管以身作則管理好自己的貢獻,部屬自然向上看齊。   工作管理:  雙方建立承諾,對工作內容、權責區分、成果評估有所共識,明白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與責任。   培育部屬:  人力資本是企業的重要資產。投資員工能省下營運成本,並帶來較高的投資報酬率與顧客滿意度。   團隊管理:  扁平組織的

成敗繫於員工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欠缺團隊工作的技巧,就無法扮演稱職的主管。   專案管理:  專案經理人是多功能的管理者,必須懂得專案領導的技巧,才能在有限資源下達成任務。   作者還透過常見問題、重要觀點、實用技巧、具體案例等安排,讓你快速理解管人的奧妙,通透全書技巧與思維,你將發現管人原來一點也不難! 作者簡介 亞倫.巴克(Alan Barker)   美國知名管理顧問,專精於創意及溝通技巧,著有《如何增進你的溝通技巧》、《30分鐘的腦力激盪課》、《30分鐘的會議管理課》。 譯者簡介 劉慧玉   東海大學經濟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MBA,曾任職A.C. Nielsen市場行銷顧問公司,

目前任職市場研究顧問公司(TNS)。譯有《顧客不會主動告訴你》、《服務行銷新視野》、《100種留住顧客的方法》、《六頂思考帽》等。 1.用對話,做管理對話何以走調∕對抗性談話∕對話是什麼∕改進聆聽能力∕有效對話模式 2.建立管理模式你的管理風格為何∕員工驅動理論∕行動導向的領導論 3.自我管理管理的五個面向∕定義你的貢獻∕你的個人發展∕時間管理∕壓力管理 4.工作管理工作界定∕工作描述∕設定目標∕能力評估∕成果評估∕進行評鑑 5.培養員工為何培養員工∕如何評估潛能∕如何培養員工∕如何進行授權如何進行訓練∕如何進行教練∕如何進行諮商 6.團隊管理為何要團隊合作∕團體如何運作∕團體如何發展∕團隊

的定義自發性的團隊合作∕團隊溝通∕團隊會議∕如何打造團隊 7.專案管理何謂專案?∕打開專案窗戶∕專案領導∕專案生命週期∕如何打造專案團隊 前言   管理乃透過他人之力獲取成果。在我看來,差勁的主管可分為兩種:一種藉壓榨他人謀得成果,一種則為造福他人而犧牲了成果。優秀的主管則能兩者兼顧。   你如何帶人,自然會決定你能否做個成功的主管;然而,這麼重要的管理層面,卻往往備受輕忽,甚至連那些撰寫管理書籍或自稱經理人的人也不例外。部分原因可能在於:管人顯得如此困難——其中包含了道不盡的曖昧與複雜。許多人因為專業技能突出而被擢升,而這些能幹並且努力的專才卻隨即發現:管理可不是技術專業可以應付的。單純的

技術無以闡釋管理。它不是特殊專才的工作;恰好相反,通才才是理想人選。那需要廣泛遼闊的視野與強烈直覺。   本書目的,在協助你管理所有你得直接負責的人。身為一名主管,你對許多層面的人負有責任(嚴格說來,五個層面;稍後我們將細談)。此書的探討重心在「向下管理」,但如今,專案管理也往往成為我們的責任之一,從而提高了管理他人的難度。因此,我以如何管理專案小組作為最後一章的主題。   我的假設是:你多多少少具備了一些管理背景,假設你已經帶領至少一名部屬。你已經在做了,並且想要做得更好。你思索著:   ●我可以做哪些事情來管理?  ●我瞭解自己跟別人嗎?  ●如何協助他人成長?  ●哪些因素會影響工作關係

?  ●如何影響我的團隊?  ●如何處理衝突?  ●言語之外的溝通是什麼?  ●如何讓會議成功?  ●如何影響團隊表現?  ●如何幫助他人面對改變?  ●提升他人工作品質的要素是什麼?   人,太難以預期了;他們總有辦法讓我們大吃一驚,而且經常如此。你無法將人貼上標籤,或加以明確定義;你不知道他們下一步會怎樣做。而撇開這一切,最重要的是:我相信人都想把工作做好,都希望能有所貢獻。做為他們的主管,你的使命就是協助他們把貢獻極大化。   我的計畫是對此議題進行由內而外的探索,讓你能夠立刻上手。因此,我從管理最基礎的工具開始,那就是「對話」。接著,把對話放進我所知道最成功的管理模式當中。以行動為中心

的領導,就是得盡到三方面的管理責任:把工作做好,協助個人發展及帶領團隊成長。針對這三個重要領域,分別各以一個章節的分量進行專文討論。最後,則另外添加一章,以因應專案管理的特殊需求。   我深切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你持續精進管理技能的基礎。針對這一點,我在本書最後提供了一些心得與建議。   《你會管人嗎》探討了許多實用的模型,好讓你更容易體會其間的意涵。模型簡化事實,好的模型更能夠讓事實變得無比清晰。現實繁雜,世事紛擾;當他人言行難測、當對話逐漸白熱化時,我們需要運用模型,讓我們穿越混亂,找出源頭,讓我們能充分理性地回應。書中的這些模型讓我獲益匪淺,希望它們同樣也能幫助你。 工作管理管理他人的工作

,基本上是建立一項承諾;雙方對於工作內容、權責區分、工作成果的評量,由此建立了共識。我們都需要明白自己的角色與責任。在這項承諾中,其關鍵核心乃是行動責任;也就是說,每個人對他們做的事情,負有獨一無二的責任。行動責任界定了你真正推動事情的權威,在行動責任內,你行使權力與自治;沒有獲得你的許可,他人可能無法侵入這塊領域。◎定義工作內容定義他人的行動責任不簡單,但很值得。一開始,你可以跟部屬一起,扼要討論你自己的工作,問他們對你的行動責任瞭解多少,把中間的差距填補起來。要定義他們的工作,分享這類資訊是很好的準備。你可以繼續追問,或建議部屬回去如法炮製,思考自己的工作內容,再把結論帶回。第二階段,你要

問:「你的工作要做些什麼?」答案必須坦白正確,應該要抽絲剝繭,並以強而有力的動詞表達。傳統的工作敘述――確保這個啦,控制那個啦,管理其他人――這些模稜兩可的字眼都不行;為達到確保、控制,或者管理目的,你究竟做些什麼?你的目標是獲得有力而明確的答覆。這是一個強烈的觀點。但是,你可以從這裡開始:在部屬的工作內容中,確認三大主要責任區:●技術責任;●行政責任;●人事責任。然後,你可以再分別就每一部分深究。也許,你們公司對這些責任區已有現成架構;那也許叫做主要成果區域、主要評量標準、或主要價值。重點是,別讓專有名詞模糊了焦點;不同的公司,難免會用不同的字眼來表達同樣概念。主要成果區主要成果區,乃是我們

履行行動責任的整個範圍,也是我們能在其中定義目標的區域。就任一工作而言,主要成果區的名稱,取決於工作的整體目標――亦即這工作為何存在――以及更廣泛的公司活動。照理說,你不需要用超過四到六個以上。當然,那些用來界定主要成果區的字眼本身,每個公司也可能都不一樣。重點是,你跟部屬都要完全清楚其代表的意義。緊接著,就要在每個區域指派該部屬必須履行的責任。一旦你們在某項工作看法出現歧異,立刻加以討論。也許你覺得他們誇張了某些部分,又蓄意漠視某些部分;而他們則絕對相信――理由相當充分――他們比你更瞭解這份工作。然而,這番對談的目的,是要謀求雙方對於某人行動責任、其任務優先順序、任務履行方式的共識。

個人品牌建立:斜槓的跨域學習演藝與廚藝之綜效研究

為了解決領域定義的問題,作者張亞莉 這樣論述:

網路是一個龐大資訊的載體也成了人們社交很重要的場域。這也促成許多商業模式與個人工作型態的改變。從電商平台與網紅經濟的興起,讓人們對自己的職涯規劃有了更多機會也有了更多的想像。上班族不再只滿足於從事朝九晚五領固定薪水的工作。希望透過網路成為意見領袖,經營個人品牌。更希望自己可以有多元的身份與多元的收入,成為現在最流行的斜槓青年。研究生從藝人的身份企圖轉型,花 20 年的時間跨域學習,培養了多項斜槓的條件,創造了個人品牌。從個人的經驗中得到幾點心得。一、斜槓的定義不只擁有多元工作、多元收入。斜槓的定義應該要有斜槓的心態,願意用開放的心,接觸多元事物,累積多元技能,讓工作與興趣結合,在專業的領域中

創造出多元的工作機會,這樣的斜槓才能永續經營,擁有豐富的生活成為斜槓人生。二、擁有多項的斜槓是創造個人品牌的要素之一,經營個人品牌不用太刻意討好所有人,只要找到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事做,就可以擁有鮮明的品牌個性,透過品牌定位,準確的行銷訴求,自然就能吸引同質性的受眾。三、經營個人品牌要善於利用網路社群平台,隨時觀察流量的變化,暸解受眾的喜愛。持續的與粉絲互動保持黏著度。四、要擁有無限的學習動力,保持終身學習,就能豐富品牌的內容。五、經營個人品牌需要的態度:敏銳觀察、主動積極、勤奮好學、勇於開創、樂於分享、堅持不倦。知識與技能可以複製,但態度是一種特質,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讓自己「有意識」的培養這些

特質,可以讓自己在經營個人品牌的道路上更有持續力,要創立一個品牌很容易,要能永續經營才是最大的學問,希望透過本研究可以作為想要自創個人品牌的朋友一些概括性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