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社活盆地預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之旅」 - 活盆地套裝行程也說明:若於每年四至五月的螢火蟲季入住「日月潭活盆地景觀渡假山莊山頂玻璃屋私房菜」,主人還會親自帶您去覓尋螢火舞動的所在喔~. 服務項目:日月潭住宿、日月潭民宿、 ...

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馮永敏所指導 蘇漢堃的 九○年代後臺灣散文中的臺北-以九歌年度散文選(1990~2010)為主 (2019),提出頭社活盆地預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城市散文、空間書寫、地方、文學地景。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景觀設計系 張淑貞所指導 陳進棠的 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遊學課程之遊客體驗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在地遊學、觀光教育、遊憩體驗、校園閒置再利用的重點而找出了 頭社活盆地預約的解答。

最後網站頭社羊角村獨木舟則補充:頭社羊角村獨木舟- 頭社活盆地>預約表單頭社活盆地 · 禾洋台版荷蘭羊角村趣味獨木舟運河生態體驗1日遊:: 禾洋旅遊 · 羊角村土地整理与规划有何特色?_自然>全球最美乡村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頭社活盆地預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九○年代後臺灣散文中的臺北-以九歌年度散文選(1990~2010)為主

為了解決頭社活盆地預約的問題,作者蘇漢堃 這樣論述:

臺灣散文中,沿著八○年代都市文學發展的餘緒,城市散文為現代文學重要的次文類,由於城市理論的體系發展與空間書寫的結合,成為城市散文探討的基礎之一,因此以人文地理學的空間與地方和都市學中的都市意象理論為基礎,進行探討九○年代後散文中的臺北,聚焦於人與城市的互動,進一步了解作家臺北書寫中呈現出來的空間與生活樣貌,共構出怎樣的空間形塑及人文要素。本論文先以城市學、人文地理學及都市文學進行爬梳,也整理相關臺北研究的相關主體,作為研究的背景脈絡及研究架構,以時間與空間為座標,分成三個時期爬梳臺北的複雜身世,區分成三個階段敘述臺北的書寫發展概況,以年度散文為材料,梳理城市散文脈絡,討論編選觀點與典律形成對

散文選集的影響。臺北是全臺灣的政經文化中心,也是文學的中心。文本的研究中,首先以透視臺北的空間為主體進行探究,將臺北的都市意象分成街道、地景、邊界主題進行分析,以空間與地方書寫進行研究,期待透過文學書寫及分析,獲得文字中的對城市空間產生的特殊地方感。其次以凝視臺北的生活為主要,九○年代後的散文描述生活層面豐富,區分為鄉愁、旅行、消費、飲食層面,透過文學的表達,結合城市特質4C及文化區、區域性格等論述,從文化與地景變遷的描述,探究此時期多元的臺北樣貌。透過本論文的研究主體,能夠釐清九○年代以來城市散文,在臺北書寫的特色與內涵,從空間地景變化與文化內涵不同,來探求作家的城市經驗與城市意識,以呼應九

○年代後,散文中的臺北所呈現的不同風貌。

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遊學課程之遊客體驗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研究

為了解決頭社活盆地預約的問題,作者陳進棠 這樣論述:

「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是將閒置的光明國小再利用成為一個整合在地生態、文化、景觀、遊憩等資源的特色中心,其是透過導覽解說及活動體驗的方式,將日月潭國家景區內之觀光與教育結合的一種新興旅遊模式。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係由日月潭國家風景處委託民間企業經營管理,自2011年7月5日開學後,即推出各種不同的主題和天數的遊學課程;以遊憩經營的角度,一定之遊客量是永續發展的基礎,而遊客的體驗滿意度通常與重遊或推薦意願息息相關。鑑此,本研究將以參與人次較多的一日遊學課程為探討範疇,以瞭解參與者之個人基本特性及其對各遊學課程的滿意度,探究哪些遊學課程會影響其整體滿意度,以及整體滿意度和重遊、推薦意願之相關性,並分

析參與者的個人基本特性不同是否會影響其對各課程和整體的滿意度,此外,本研究也將調查參與者對未來擬推出的體驗活動之參與興趣。 一日遊學課程之行程可分為:遊客中心報到、頭社活盆地生態體驗、日月潭湖泊文化之旅、活力補給(午餐)、探索主題(自力造筏、獨木舟、自行車、攀岩,四擇一)等五個項目。本研究受訪者以預約團體為主,問卷調查方法是在遊客參加所有課程後,將遊客引導至遊學中心簡報室進行問卷填寫,正式問卷調查時間為103年3~5月,有效問卷共568份。本研究結果顯示:(1)受訪者個人特性部分,男性與女性人數差不多;年齡以「13~15歲」最多,其次是「16-18歲」,共佔82.9%,此與遊學課程主推對

象為青少年之目標相同;來自中部地區者最多,佔86.1%,居住環境為鄉村型者居多,佔66%;喜歡從事戶外活動者居多,佔79.8%。(2)在共同課程中,受訪者對「日月潭湖泊文化之旅」之滿意度最高(平均4.15),「活力補給(午餐)」之滿意度最低(平均3.39);探索主題課程中以「攀岩」之滿意度最高(平均4.41),其餘之獨木舟、自力造筏、自行車之滿意度也均達4分以上。(3)受訪者之遊學課程整體滿意度平均值為4.07,重遊意願3.97,推薦意願3.92,整體滿意分別與重遊意願、推薦意願有顯著高度正相關(r=0.717、0.686),可見滿意度與重遊、推薦意願息息相關,故如何提高遊客滿意度將是永續經營

重要的課題。(4)受訪者之五項分項體驗滿意度均顯著正向影響其整體滿意度,其中以「探索主題」影響力最大,此項目也是分項課程中平均滿意度最高的,由此可知,業者所推出的探索主題課程有達到讓遊客滿意之效益,另「活力補給(午餐)」的影響力位居第三,由於受訪者對活力補給(午餐)的滿意度是最差的,可見要提升遊客滿意度,午餐改善將是業者首要面對的課題。(5)受訪者之「性別」、「居住區位」對整體、分項滿意度大多無顯著差異,而「年齡」、「居住類型」、「是否喜歡戶外活動」則對整體、分項滿意度大多有顯著差異,並顯示年紀越大、居住都市環境、喜歡戶外活動者,其對整體、分項滿意度顯著高於年紀越輕、居住在鄉村環境、不喜歡戶外

活動者;本研究進一步發現年紀較輕、居住在鄉村地區者較不喜歡戶外活動,前者可能與青少年偏愛3C產品有關,後者則可能是鄉村地區已有自然環境氛圍有關。(6)在對未來擬推出的體驗活動之參與興趣部分,受訪者對「走入田園在頭社社區田園爌窯烤地瓜」最感興趣(平均3.92),最不感興趣則是「走入田園摘採絲瓜或摘採金針花」(平均3.55),且也呈現年紀越輕、居住在鄉村環境、不喜歡戶外活動者對擬新增的活動參與興趣較低。本研究將依前述分析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經營管理者參考,包括:午餐改善、如何提升青少年和居住在鄉村地區者對本遊學課程的滿意度、行銷推廣企業或家庭團體參與本課程,以及再評估未來擬新增活動項目和體驗內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