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澤中醫清冠一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風澤中醫清冠一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大華【全套5冊不分售】 和李家雄的 圖解內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秀威資訊 和五南所出版 。

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姚志明所指導 王乙媒的 醫療告知說明義務之研究 (2021),提出風澤中醫清冠一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醫病關係、醫療契約、告知說明義務、從給付義務、附隨義務、病患自主決定。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王偉霖所指導 丁慧姍的 醫院外醫療機構之法定責任與實務問題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醫療糾紛、護理機構、全人醫療、醫事人員責任、責任保險的重點而找出了 風澤中醫清冠一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風澤中醫清冠一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華【全套5冊不分售】

為了解決風澤中醫清冠一號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本套書為《大華》雜誌五十五期完整復刻精裝版,套書分五冊,第一冊為《大華》第一期到第十一期、第二冊為《大華》第十二期到第二十二期、第三冊為《大華》第二十三期到第三十二期、第四冊為《大華》第三十三期到第四十二期、第五冊為《大華》第四十三期到第五十五期|   《大華》雜誌為高伯雨在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五日所創辦,原為半月刊,出到第四十期起改為月刊,出至一九六八年二月十日的第四十二期停刊;休刊兩年後,至一九七○年七月一日復刊,改為月刊,稱一卷一期,但又寫總四十三期,表示延續前四十二期。又出到一九七一年七月的第二卷一期,前後共五十五期。   《大華》的內容非常豐富,依性質可分為

:掌故、人物、藝術戲劇、政海軼聞、生活回憶、文物、詩聯和雜文等類。收錄的文章如陶拙庵的〈「皇二子」袁克文〉、南山燕的〈半生矛盾的周作人〉、省齋的〈憶知堂老人〉、如冰的〈胡適抗戰時的日記〉、醇廬的〈銀行外史〉、李輝英的〈文學革命第一個十年中的散文〉、容甫的〈哀香港〉、林熙的〈洪深大鬧大光明〉和〈丙午談往〉都是擲地有聲的鴻文。而〈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花隨人聖庵摭憶〉、〈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等文章不僅廣徵博引,雜採時人文集、筆記、日記、書札、公牘、密電,對晚清以迄民國,近百年間的諸多大事,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洋務運動、洪憲稱帝、張勳復辟均有涉及,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本次在絕版五十年後重新彙齊

復刻出版,以供研究。 本書特色   1.《大華》雜誌原書五十五期,今完整復刻,整合為五冊,穿線精裝,絕版五十年後重新集結出版。   2.保留晚清迄民國,近百年間諸多掌故、名人軼事、史實和秘聞,刊載大量珍貴的文章與史料。  

醫療告知說明義務之研究

為了解決風澤中醫清冠一號的問題,作者王乙媒 這樣論述:

醫療糾紛近年來因病人自主權意識提高,而有漸增之趨勢,法院針對醫療案件因此增加醫療專庭。而醫師在診治時除負有正確診斷之義務外,亦負有告知病患及其家屬說明病患病況之義務。然而,何謂醫療上之告知說明義務?該義務所應承擔之責任為何?均未有明確劃分,而值得探究。因此,本文藉由討論現行法制規定下所認定之告知說明義務為何,再從判決案例中進行分析、檢視,觀察我國現行實務對於醫療告知說明義務之運作情形,進而探討現況下是否已有醫療上告知說明義務之具體範圍、內容等,並以此進行觀察告知說明義務之定性係屬於從給付義務,或附隨義務、其與注意義務間之關係為何,及若在不同醫療風險下應盡之告知說明義務有無不同,希能透過此種觀

察,具體出告知說明義務之範圍、內容等,使醫療機構、醫師間之責任歸屬或能更為明確,期望醫療機構、醫師及求醫者在未來或可能達到醫病平衡之關係。

圖解內經

為了解決風澤中醫清冠一號的問題,作者李家雄 這樣論述:

★《內經》是中國最早又最完備的醫學理論著作,最珍貴的是人體臟腑經絡穴道與天地自然之間的互動生命訊息。 ★《圖解內經》讓讀者了解穴道的真髓再三品讀,就能實用於日常生活中。 ★本書巧妙地將每一個單元分為兩頁,一頁文一頁圖,左右兩頁互為參照化、互補化與系統化,將文字、圖表等生動活潑的視覺元素加以有效整合。   本書是從陰陽五行學說到養生學說,讓不了解《內經》的人瞭解《內經》的精神,熟悉《內經》的人靈活運用《內經》的要領。   本書從《內經》原文以古論今,從現代常見「天災、人禍」入門,再由「逢凶化吉」得道,讓人簡易了解《內經》所論及不只是疾病本身,還包括生活習慣、環境、氣象、住家風水……等。如書中

「北海道冬季中風死亡人數比率比本州以南來的低,最主要是住宅結構不同,1953年日本施行北海道防寒性住宅建設促建化,二重窗及集中暖房……」,都是人體與天地之間的互動,妙趣無窮。 作者簡介 李家雄醫師   1951年生,1980年中醫特考及格,現為李家雄中醫診所所長及負責人,台北市體會總會鐵人三項協會理事長。   經歷: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內科醫師、中醫研所針灸推拿指導老師、各大報章雜誌養生專欄執筆、廣播節目主講、日本、新加坡各地巡迴演講中醫、養生操、從臉看病等健康主題。   著作:   《幸福素女經》、《妙用經穴養生DIY》、《從氣色看病》、《經絡診治》、《關節診治》、《十二種要你命

的病》、《從臉看男人女人》……等超過一百本著作,目前仍每日持續不斷寫作中。 推薦序 序 第1章 陰陽五行學說 金匱真言論(素問4) 1-1 動脈陽剛,靜脈陰柔 1-2 養精蓄銳的時機 陰陽應象大論(素問5) 1-3 味形氣精化人生 1-4 心肝寶貝巨闕穴與期門穴 1-5 暮春者與心血管石灰化 陰陽離合論(素問6) 1-6 厲鬼兌現 陰陽別論(素問7) 1-7 崑崙山高歌一曲 陰陽清濁(靈樞40) 1-8 清者自清―太淵穴,濁者自濁―足三里 陰陽繫日月(靈樞41) 1-9 橫膈膜吸氣,盆隔膜呼氣 第2章 臟象學說 靈蘭秘典論(素問8) 2-1 動脈上揚頭面榮耀,靜脈手腳歸心

似箭 六節臟象論(素問9) 2-2 輸出動脈防治風寒與中風 2-3 春暖花開在頸項 2-4 肝腸寸寸斷斷 五臟別論(素問11) 2-5 消化看衝陽,呼吸看太淵 經脈別論(素問21) 2-6 火燒心要勞宮 太陰陽明篇(素問29) 2-7 血海脾氣、梁丘胃口 本輸篇(靈樞2) 2-8 大陵情緒,神門心情 2-9 妻子風腑,丈夫大椎 本神篇(靈樞8) 2-10 養益肝門靜脈七募穴 海論(靈樞33) 2-11 太衝、行間最養益肝門靜脈 決氣篇(靈樞30) 2-12 後腦五穴,養護腦筋 五癃津液別(靈樞36) 2-13 天池、天溪、淵液,診治體內脂肪 本臟篇、陰陽二十五人篇、通天篇 2-14 膻中、巨闕

養益氣血,維護血肉 2-15 太衝、太白、太谿、太淵、大陵五大穴治慢性痼疾 2-16 陰陽怪氣時時可見 天年(靈樞54) 2-17 風腑看大頭,長強八髎看小頭 五味(靈樞56) 2-18 鼻頭看飲食消化與生死 2-19 暴飲暴食,傷損橫膈膜 第3章 經絡學說 經脈篇(靈樞10) 3-1 動脈要穴診治臟腑 3-2 手臂循環不良是肺、心有礙 3-3 小腿循環不良是腸胃老化 3-4 天容、天突順暢咽喉 3-5 手腳末端治胃癌與腸癌 3-6 迎香、天樞、上巨虛最益1.5公尺大腸 3-7 飯前魚際、飯後手三里勝神化 3-8 氣戶看肺病,三里看胃病 3-9 睛明治內眥痛,瞳子髎、絲竹空治外眥痛 3-10

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嗽 3-11 手三里暢呼吸,手五里利咽喉 3-12 乳根、天池診內臟脂肪,肩貞、膈俞診體內脂肪 3-13 生命訊息全在指趾縫間 3-14 列缺七魄自在,蠡溝三魂安然 3-15 腳看外(丘、陽)交關係,手看偏(歷、支)正理念 營氣(靈樞16) 3-16 營養身心靈之氣 九針論(靈樞78)與血氣形志(素問24) 3-17 性交死的急救穴――環跳 3-18 第一方醫王湯 3-19 養益肝腦胃風湯 背腧論(靈樞51) 3-20 背部十俞生活情趣妙用穴 刺熱篇(素問32) 3-21 脊椎五臟俞治急症 3-22 臉色之千變萬化 3-23 發燒五十九妙穴 血氣形志(素問24) 3-24

五臟之俞的生命樂曲 骨空論(素問60) 3-25 陰谷、委中、委陽窩心或窩臟禍心 3-26 譆令人笑嘻嘻 3-27 生動活潑的血脈 3-28 二十九出氣孔 水熱穴論(素問61) 3-29 尻上五行靠得住 3-30 頭上五行更牢靠 逆順肥瘦(靈樞38) 3-31 肥胖營養過剩,羸瘦營養不足 3-32 開鬼門關 脈度(靈樞17) 3-33 腦心血管一路好走 3-34 視深深,必伴見頭傾斜 3-35 隱隱約約申脈、照海 寒熱病篇(靈樞21) 3-36 然谷、太谿胸腔息,太谿、築賓腹腔氣 3-37 可汗不可汗 3-38 三面金鋼面面觀 營衛生會(靈樞18) 3-39七竅二陰找二竅陰 邪客(靈樞71)

3-40 少商開胸利膈,中衝安神魂 3-41 尺澤、俠白靜脈凸顯關心血不足或肺氣不充 大惑(靈樞80) 3-42 巔頂十六穴看生命之惑 3-43 四穴水平線上看排泄,下看吸收 第4章 病因病機學說 生氣通天論(素問3) 4-1 絕骨、衝陽易怒易煩,太衝、太谿容易疲憊 4-2 大頭多喜舒爽,小頭多喜溫暖 4-3 西瓜苦瓜退火,龍眼芝麻上火 五變(靈樞46) 4-4 頭頂上星、腦空戶 4-5 日本之醫學氣象預報與氣喘、疼痛症 4-6 日本、德國之焚風觀 百病始生(靈樞66) 4-7 身體氣候區域與風雨寒濕 4-8 德國醫學氣象預報 賊風論(靈樞58) 4-9 季節病年曆表與常見疾病 4-10 中

風之於氣溫與鹽分 舉痛論(素問4) 4-11 疼痛之於神經、血管? 4-12 大搞明堂 至真要大論(素問74) 4-13 謹候氣宜無失病機 4-14 伸出手便知有沒有 4-15 肝腦塗地與肝腸寸斷 4-16 五味之養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靈樞44) 4-17 不良於行 4-18 睡得甜美 4-19 心臟與心痛 玉機真臟論(素問19) 4-20 體溫、氣溫之臨界溫 4-21 五臟之風水 4-22 陽關道之懸殊(樞) 第5章 病證、診斷、治療 熱論(素問31) 5-1 腎臟與肺臟的協調 5-2 風腑、風池與生理調節 評熱病論(素問33) 5-3 壓力營養與陰陽交 5-4 眼腫與臉腫 五禁(靈樞61

) 5-5 營養不良與五奪、五逆 咳論(素問38) 5-6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 舉痛論(素問39) 5-7 脊髓要穴與寒氣之客 5-8 屍體與身體之九穴 論痛(靈樞53) 5-9 腹部疼痛 風論(素問42) 5-10 風邪與腸胃黏膜 5-11 中風與食鹽 痺論(素問43) 5-12 行痺、痛痺、著痺試試三痺湯 5-13 日本人的骨頭與五臟身之強 周痺(靈樞27) 5-14 虛勞成痺 5-15 腦脊髓液與胸痛 痿論(素問44) 5-16 五樞、維道―性敏感區 5-17 動脈上的妙穴 厥論(素問45) 5-18 手肘曲伸之穴群 5-19 六陽經的朝聖路徑 5-20 氣魄穴群 水脹(靈樞57)

5-21 太衝、行間一路好走 湯液醪醴論(素問14) 5-22 過勞三寶 5-23 二天肝動脈,二門肝門靜脈 奇病論(素問47) 5-24 安胎神地倉迎香,養胎氣太衝行間 5-25 上門靜脈太谿崑崙,下門靜脈曲池曲澤 癲狂(靈樞22) 5-26 精神疾病必然是先快不樂 5-27 擺尾動長強 5-28 睡不好找陽關、吃不下找曲池 5-29 三合穴,流汗、放血及補腎 病能論(素問46) 5-30 胃表情(結構)手三里,胃心情(功能)足三里 5-31 手冰冷太淵經渠,腳冰冷太衝太谿 5-32 衝陽比人迎,更具診治效益 5-33 肺癌 癰疽(靈樞81) 5-34 上星、前庭觀腦下垂體 玉版論(靈樞60

) 5-35 頭顱骨與老化 5-36 頭顱骨是精神堡壘 師傳篇(靈樞29) 5-37 條口、魚際、陽交、外丘、飛揚五穴分楚漢 5-38 TIA暫時性腦缺血與PAD四肢靜脈栓塞 5-39 三陽關診治脊椎正歪 第6章 養生學說 上古天真論(素問1) 6-1 最終糖化蛋白AGE 6-2 淡鹽飲食長壽之道 四氣調神大論(素問2) 6-3 日本海水浴與德國森林浴 玉版論(素問15) 6-4 勾踐化學脫胎,班超物理換骨 6-5 面有微塵,面塵脫色 繆刺論(素問63) 6-6 看人之「穴」與「空」 6-7 德國病患泡溫泉 6-8 臀部的最高學問――尻 調經論(素問62) 6-9 風門、風腑推而上之 6-1

0 空氣之於肺癌、肝癌 6-11 膝與小腿的要穴 診要經終論(素問16) 6-12十二月之人氣不同? 宣明五氣 6-13 五行之於人體傳化 6-14 夢境的診斷 經筋(靈樞14) 6-15 經筋與素女經 6-16 導引按蹻―帛書四十四式之鸇 6-17 導引按蹻―帛書四十四式之引痺痛 〈後記一〉 〈後記二〉 序   《圖解內經》讓我有機會更仔細研讀《內經》。本書的第一篇是上古天真論,最後一篇是癰疽論,癰疽就是癌症腫瘤,而現代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癌症,其重要性由此可知;另外,從「上古天真」到「癰疽」最令人矚目的章節是「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與「九宮八風」,內容談論天文地理及氣象醫學。在第二次世界

大戰後,德國才有氣象醫學報告,相對之下,《內經》「資源」豐富不在話下。   《圖解內經》分6大章:一、陰陽五行學說;二、臟象學說;三、經絡學說;四、病因病機學說;五、病證、診斷、治療;六、養生學說。   《圖解內經》提醒人們,知道而忽略的「生命」點滴。《內經》共162篇,本人《內經》臨床30多年,加上參考日耳曼民族近代的氣象醫學報告、大和民族的考古學、人類學趣味部分,來考證中華民族數千年的醫學文化資源,其中,最珍貴的漢朝馬王堆出土一號、三號漢墓,養生資料彌足珍貴,這些是西元前1到200年 的實物,也有近代人所皆知的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相關的導引、帛書44式,《圖解內經》是我研讀《內經》、

《身體觀察》、《骨科實習手冊》、《用氣象讀身體》、《呼吸器學》、《日本人の骨》、《傷寒論》、《醫方集解》、《本草備要》,再三淬鍊的心得點滴。一年寫了30萬字,刪掉14萬字。   從國考內經考情分析看到「內經出題的方向,就是要你重點原文背超熟」,我背《內經》30多年,每天清晨必背全書篇名,例如:經脈篇……。兩方的交集是,歷年考題在全書162篇中占51篇(素問32篇,靈樞19篇),目前,大部分考生已經多準備到63篇,因為基礎題部分出題範圍涵蓋越來越廣,雖然有背誦有分數,理解不夠也是難以得分。臨床變化題,趨向要拿到分數,一定要原文背誦很熟,才有能力推敲。從目前《內經》市場的需求,看到不爭的事實:《

內經》確實有些部分混淆不清,或是不合乎時代潮流,因此它的內容需要越來越實用化、現代化。   我用了30多年背誦《內經》經文,除了經脈篇實用外,五色篇、五閱五使篇、陰陽25人篇、逆順肥瘦篇、本臟篇、瘦夭剛柔論、通天篇、師傳篇、方盛衰論、淫邪發夢篇、論疾診尺篇……,幾乎是不會出考題的,至少以前幾乎都沒有出題。(除了本臟篇)   欬論、痿論、厥論、痺論、風論、熱論、水熱穴論、骨空論……是考題必然出現的臨床篇章,也是最具實用價值的,但有些內容必須去蕪存菁,所以我精挑篇章細選經文來精雕細鑿。   我試著要求自己,想著讀者對《內經》的需求,來寫《圖解內經》。我分析《內經》的精神有二個面向:   (

一)對外:覽觀雜學(分而論之)及於比類(參而合之)通合道理(素問76示從容論)──博學、審問、慎思、明辦、篤行,各篇章獨立,又互相交流融合。   (二)對內:臟之臟腑,每旦讀之(素問19 玉機真臟論)──趁每天早上,我們思路最清楚的時候,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好好下功夫背誦。   我撰寫《圖解內經》,是從中醫師國考的立場出發,薪傳之際,更是點滴在心頭。因為有了馬光亞老師的「八蝦」與「深入靈素」(時年75歲)的啟發,讓我在這20多年來,和妻子郭月英老師(郭老師養生料理創辦人)不敢絲毫忘懷。因為有馬老師的舉一隅,才有我們今日的三隅反,所以至今仍銘感五內。 《冰鑑》全書只有一千五百字左右

,是清朝曾國藩,民國蔣中正、蔣經國父子,看人與用人的參考要書之一。其中第一篇〈神骨〉篇,以人的頭顱骨「額骨、顳骨、枕骨、眉稜骨、額骨突」來看生命的活力,一好則不窮,二好則不賤,三好則貴,四好則心想事成,五好幾近完美少之又少。額骨與顳骨構成冠狀縫,矢狀縫兩旁有顳骨,人字縫下面是枕骨,眉稜骨與顴骨突,其他頭顱骨成一體以上頷骨,和下頷骨(下腦)的關節互動來影響結構發展,人誕生之後,食飲咀嚼言語的動作,促成腦和下顎的對抗局面,使得腦頭顱骨和顏面頭顱形成對抗成長的一整體的生命功能體,中國命相學中的五嶽就在表現咀嚼對功能為主(咬合的顳肌、咀嚼肌、翼內肌、開口的翼外肌、二腹肌及舌骨肌群等),額骨、顳骨、枕骨

是頭顱骨的基底骨和脊椎及四肢一樣是軟骨生長,巔頂骨與顏面骨則是以結締組織來生長,軟骨生長與肝經脈的關係密切,結締組織成長則與肺經脈關係密切。中國命相「前突金」,就是表示額骨豐盈,「後突銀」則是表示枕骨飽滿,它們需要巔頂骨與顳骨的支持。大腦額葉與思想關係密切,大腦枕葉則與判斷、執行攸關。《冰鑑》第七篇〈氣色〉篇,最重要的是陰騭紋與功名紋,陰騭紋在顳骨與顳肌區,與情緒關係較大,以頭維(胃經脈)及和髎(三焦經脈)為展示區,此區的顳靜脈凸顯,顏面靜脈及回頸外靜脈的循環不良,女人都會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青筋越突顯的越嚴重,功名紋在額骨與額肌區,直接反應腦下垂體與下視丘,與脾氣及氣魄關係較大,以攅竹(膀胱

經脈)和禾髎(大腸經脈)為展示區;男人如果此區色澤不佳,脾氣必然不好,而眼靜脈回流頸外靜脈的循環必然不良。《內經》記載皮脈肉筋骨,對應肺心脾肝腎,有一定的制式運作,十二經脈聯絡臟腑與肢節,結構上是相互聯結(connection),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都可以看出端倪,《內經》經脈篇膽經脈是動病「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肝經脈是動病「甚則嗌乾面塵脫色」胃經脈是動病「顏面黑」,至於膀胱、腎經脈、心包經脈、心經脈、小腸經脈、大腸經脈等六經脈循環不順暢,都會出現「眼睛黃濁」,從身體的疾病變化來看命相變化,必然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扁骨(肋骨)無髓孔,長骨(胸廓及骨盆,肱骨及大腿骨近端擁有造血的

骨髓)的胸骨及髖骨的腸陵骨常是抽取骨髓檢查的部位。

醫院外醫療機構之法定責任與實務問題研究

為了解決風澤中醫清冠一號的問題,作者丁慧姍 這樣論述:

於我國醫療機構民事、刑事責任之訴訟實務觀察,醫療事故常常會衍生出醫 療糾紛,又因為醫療與護理之高度專業性,糾紛發生時醫事人員和病患之缺乏溝 通,常常會使得醫病關係破裂。多數病患於起訴時多先主張實際為診療、手術之 個別醫事人員,於醫療或照護行為上過錯,而負不法侵權責任。 除了個別醫事人員外,其所隸屬醫療機構,依民法第 188 條第 1 項、或刑法 過失致傷致死罪,規定與該醫師負連帶賠償責任。就醫療或護理機構部分,另請 求依民法第 227 條規定請求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並與民法第 188 條第 1 項之 侵權責任處於競合關係;而為減輕醫事人員與所屬醫療機構之執業風險,本文建 議應事

前納保「專業職人執業責任保險」與「醫療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可轉嫁 醫事人員的執業風險、與醫療機構的營業風險。 但醫療與照護契約,與一般消費者契約不相同的是,是醫護有其特殊專業性 與個案特殊性;所謂的專斷醫療照護,是指醫事人員雖未獲得病人或家屬之同意 ,但仍本於醫療與護理專業,實施了符合醫學適應性與技術正當性的醫療與護理 行為。專斷醫療照護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為順應臨床醫療照護場合的瞬息萬變, 醫事人員應避免受到過度苛責。原則上,為謀取病人最佳利益,病人自主、家屬 意見,與醫事人員裁量彼此間的消長,就猶如鐘擺,呈現相互擺盪的流動態勢。 個案之中,應傾向何方,並非透過概括性法律規定,或各不同學說

各執一詞的所 謂「醫療常規」的遵循,就能輕易解決。 本文之觀點認為,未來醫療糾紛訴訟之認定上,原則上除了仍須回到病人整 體最善利益(best interest)的立場,檢視醫事人員是否有善盡說明義務,程序上 是否有給病人充分合理的自主空間、容許程序,以及有無達到尊重生命法益的基 本要求,亦須同時兼顧不可就醫事人員專業之外之業務,進行過多苛責與追責, 帶給醫事人員於其專業以外的無端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