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發動機組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飛機發動機組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兆書寫的 民航維修概論:成為航空器維修工程師的第一步 和葉國華等的 UG NX12中文版完全自學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揚智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 魏志平、鄭滄祥所指導 朱文雄的 運用資料探勘技術於直升機發動機性能衰降預測 (2005),提出飛機發動機組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燃氣渦輪機、資料探勘、性能衰降、健康檢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飛機發動機組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民航維修概論:成為航空器維修工程師的第一步

為了解決飛機發動機組件的問題,作者郭兆書 這樣論述:

  修飛機經常被視為等同於黑手的工作,無法像空勤組員那般顯露光鮮亮麗的一面。然而,飛機維修是民航產業極為關鍵的一環,若無法妥善地維修民航機,將會對飛航安全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從事這個行業需要的不僅是體力,更要有腦力。每位稱職的民航維修工作者,如同醫師和護理師一般,能夠以高度專業的方式來細心照顧飛機的健康,並且讓許許多多搭乘飛機往來國內外的旅客,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本書內容主要包含七個部分:與民航維修工作有關的飛航事故案例說明、人為因素學的基本理念如何應用在民航維修產業、航空器維修工程師和維修員的法定條件和養成之路、民航維修事務的運作如何落實適航規定、常見工具

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維修部門各單位的業務職掌,以及對於維修手冊和文件的介紹。   目前國內缺乏從最根本的基礎講起的民航維修教材,作者有鑑於此,遂由過去在航空公司和民航局累積廿年的實務經驗出發,引用國際民航組織和歐美民航先進國家的官方資料,撰寫一本適合技職院校相關科系的實用書籍。期望能讓對民航維修感興趣但完全無經驗的讀者,藉由本書瞭解民航維修的全貌,並在未來進入民航產業時學以致用,為民航維修產業的未來一起努力!  

飛機發動機組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昨天其實是中國的海軍節,傳統上這天中國都會舉行大規模的海上軍演來展現軍容,但今年恐怕就有些尷尬了,遼寧號至今還深陷在南海,不只被美國全程監控,連海上自衛隊都貼到遼寧號旁邊,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

隨著遼寧號在南海越困越多天,大家也開始質疑中國的航母到底有沒有戰力?先不論航母本身的載台大小,光是飛機恐怕就有很大的問題。美國的軍機巨頭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發了一張圖片,酸中國的FC-31根本是抄襲F-35,甚至FC-31的定位也跟F-35有很大的重疊,同樣要作為航母艦載機,並且跟殲20形成高低配置,就如同F-22跟F-35一樣。

遼寧號現在所使用的艦載機是殲15,其實就是當年從烏克蘭買來的蘇愷33仿製而成。中國國產的飛機一直有一個致命傷:發動機。前陣子中國想要透過烏克蘭買發動機工廠,被俄羅斯強力施壓擋下來,就是因為中國自己國產的「渦扇」系列發動機一直沒辦法取得突破,因此至今主力戰機還是只能使用俄製發動機。

FC-31作為下一代的艦載機,發動機性能一直是他的硬傷,美國的F-35可以做到在數百公尺內短場起降,發動機佔了很大原因。雖然中國宣稱正在研發中的003號航母已經有彈射器,但FC-31的發動機問題沒有解決的話,恐怕還是只能繼續使用仿造的殲15,戰力也大打折扣。

中國的許多自製軍武雖然看起來很強大,但其中關鍵組件還是掌握在外國供應商手中,這是一個多年以來都沒辦法解決的硬傷,又要如何跟人對抗?自己發發文章嚇唬人還可以,但只要一出海,馬上就被人看破手腳!

運用資料探勘技術於直升機發動機性能衰降預測

為了解決飛機發動機組件的問題,作者朱文雄 這樣論述:

以燃氣渦輪(Gas Turbine)發動機做為基本動力機械裝置平台,已廣泛應用於輕工業、重工業、航空、航海等動力裝備。我國先進之國防武器中,許多戰機均使用這類機械裝置做為動力來源,機上也安裝多種的偵測器隨時監測發動機的運作狀態。此類發動機的維修方式多採用定期檢測與維修方式進行,但對於長時間處在高溫與高機械應力操作環境下的發動機而言,定期檢修的方式對於因組件傷害的累積所造成的發動機性能衰降,無法提供有效的性能預測藉以提高使用此類發動機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因此,本研究蒐集此類發動機相關的維修與飛行操作紀錄,嘗試運用資料探勘技術建立一個具有最低成本的發動機失效即時預測模式,提供維修人員發動機失效的預

警,進而規劃適切之維修計畫,用以降低維修零組件的庫存與人力需求。本研究利用發動機性能衰降的歷史紀錄以及四種資料探勘技術建立預測模式,用以預測發動機性能衰降後之剩餘可用時間。本研究比較四種預測模式的良窳,提供建立發動機性能衰降預測模式的建立架構,期能讓傳統的定期維修升級為預兆式的維修管理,以提供良好的發動機使用安全。

UG NX12中文版完全自學手冊

為了解決飛機發動機組件的問題,作者葉國華等 這樣論述:

本書以UG NX12版本為演示平臺,系統地講解了UG NX12的全部知識。全書共6篇,分為25章,第1篇介紹UG NX12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巧;第2篇結合一系列實踐案例介紹實體建模;第3章介紹曲面造型的設計與實現;第4篇介紹工程圖的設計方法與技巧;第5篇介紹鈑金設計中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步驟;第6篇介紹高級分析中用到的各種核心技能。 在講解的過程中,作者根據多年的經驗,給出了全面的總結和相關提示,以幫助讀者快捷地掌握所學知識。全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語言簡潔、思路清晰。為了方便廣大讀者更加形象直觀地學習此書,隨書配贈豐富的數字資源,其中包含了全書所有實例的原始檔案和操作過程的視頻檔。 本書既可作

為UG NX初學者的入門教程,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工具書。 第1篇 基礎知識 第1章 UG NX12入門 1.1 UG NX12的啟動 1.2 工作環境 1.2.1 標題列 1.2.2 菜單 1.2.3 快速訪問工具列 1.2.4 功能區 1.2.5 上邊框條 1.2.6 工作區 1.2.7 坐標系 1.2.8 資源條 1.2.9 狀態列 1.2.10 全屏按鈕 1.3 滑鼠+鍵盤 1.4 功能區的定制 1.5 檔操作 1.5.1 新建文件 1.5.2 打開文件 1.5.3 保存檔 1.5.4 另存文件 1.5.5 關閉部件文件 1.5.6 導入部件文件 1.5.7

裝配載入選項 1.5.8 保存選項 第2章 基本操作 2.1 選擇物件的方法 2.1.1 “類選擇”對話方塊 2.1.2 上邊框條 2.1.3 “快速選取”對話方塊 2.1.4 部件導航器 2.2 物件操作 2.2.1 觀察對象 2.2.2 隱藏物件 2.2.3 編輯物件顯示方式 2.2.4 對象變換 2.2.5 移動對象 2.3 坐標系 2.4 佈局 2.5 圖層操作 2.5.1 圖層的分類 2.5.2 圖層的設置 2.5.3 圖層的其他操作 2.6 常用工具 2.6.1 點工具 2.6.2 平面工具 2.6.3 向量工具 2.6.4 坐標系工具 2.7 運算式 2.8 布耳運算 2.8.1

合併 2.8.2 求差 2.8.3 相交 第3章 測量、分析和查詢 3.1 測量 3.1.1 測量距離 3.1.2 測量角度 3.1.3 測量長度 3.1.4 測量面 3.1.5 測量體 3.2 偏差 3.2.1 偏差檢查 3.2.2 相鄰邊偏差 3.2.3 偏差度量 3.3 幾何物件檢查 3.4 曲線分析 3.5 曲面分析 3.5.1 半徑分析 3.5.2 反射分析 3.5.3 斜率分析 3.6 資訊查詢 3.6.1 物件資訊 3.6.2 點信息 3.6.3 樣條分析 3.6.4 B曲面分析 3.6.5 運算式信息 3.6.6 其他資訊 第2篇 實體建模 第4章 草圖設計 4.1 進入草

圖環境 4.2 草圖繪製 4.2.1 輪廓 4.2.2 直線 4.2.3 圓弧 4.2.4 圓 4.2.5 圓角 4.2.6 倒斜角 4.2.7 矩形 4.2.8 多邊形 4.2.9 橢圓 4.2.10 擬合曲線 4.2.11 藝術樣條 4.2.12 二次曲線 4.3 草圖編輯 4.3.1 快速修剪 4.3.2 快速延伸 4.3.3 鏡像曲線 4.3.4 偏置曲線 4.3.5 陣列曲線 4.3.6 交點 4.3.7 派生直線 4.3.8 添加現有曲線 4.3.9 投影曲線 4.3.10 相交曲線 4.4 草圖約束 4.4.1 建立尺寸約束 4.4.2 建立幾何約束 4.4.3 建立自動約束 4

.4.4 動畫演示尺寸 4.4.5 轉換至/自參考對象 4.5 綜合實例——撥叉草圖 第5章 特徵建模 5.1 通過草圖創建特徵 5.1.1 拉伸 5.1.2 實例——連杆1 5.1.3 旋轉 5.1.4 沿導線掃掠 5.1.5 管 5.2 創建簡單特徵 5.2.1 長方體 5.2.2 圓柱 5.2.3 實例——滑塊 5.2.4 圓錐 5.2.5 球 5.2.6 實例——球擺 5.3 創建設計特徵 5.3.1 孔 5.3.2 實例——法蘭盤 5.3.3 凸台 5.3.4 實例——支架 5.3.5 腔 5.3.6 墊塊 5.3.7 鍵槽 5.3.8 槽 5.3.9 實例——頂杆帽 5.3.10

三角形加強筋 5.3.11 螺紋 第6章 特徵操作 6.1 偏置/縮放特徵 6.1.1 抽殼 6.1.2 實例——漏斗 6.1.3 偏置面 6.1.4 縮放體 6.2 細節特徵 6.2.1 邊倒圓 6.2.2 實例——連杆2 6.2.3 倒斜角 6.2.4 實例——M12螺栓 6.2.5 球形拐角 6.2.6 拔模 6.2.7 實例——剃鬚刀蓋 6.2.8 面倒圓 6.3 關聯複製特徵 6.3.1 陣列特徵 6.3.2 鏡像特徵 6.3.3 實例——剃鬚刀 6.3.4 鏡像幾何體 6.3.5 抽取幾何特徵 6.4 修剪 6.4.1 修剪體 6.4.2 拆分體 6.4.3 分割面 6.5 綜合實

例——機蓋 第7章 同步建模與GC工具箱 7.1 修改面 7.1.1 拉出面 7.1.2 調整面大小 7.1.3 偏置區域 7.1.4 替換面 7.1.5 移動面 7.2 細節特徵 7.2.1 調整圓角大小 7.2.2 圓角重新排序 7.2.3 調整倒斜角大小 7.2.4 標記為倒斜角 7.3 重用 7.3.1 複製面 7.3.2 剪切面 7.3.3 鏡像面 7.4 GC工具箱 7.4.1 圓柱齒輪建模 7.4.2 實例——大齒輪 7.4.3 圓柱壓縮彈簧 7.4.4 實例——彈簧 第8章 特徵編輯 8.1 編輯特徵參數 8.2 實例——連杆3 8.3 特徵尺寸 8.4 實例——連杆4 8.5

編輯位置 8.6 移動特徵 8.7 特徵重排序 8.8 抑制特徵 8.9 由運算式抑制 8.10 移除參數 8.11 編輯實體密度 8.12 特徵重播 第9章 裝配建模 9.1 裝配建模 9.1.1 進入裝配環境 9.1.2 相關術語和概念 9.2 裝配導航器 9.2.1 功能概述 9.2.2 預覽面板和依附性面板 9.3 引用集 9.4 組件 9.4.1 添加組件 9.4.2 新建組件 9.4.3 替換元件 9.4.4 陣列組件 9.5 組件裝配 9.5.1 移除組件 9.5.2 組件的裝配約束 9.5.3 顯示和隱藏約束 9.5.4 實例——球擺裝配 9.6 裝配爆炸圖 9.6.1 新建

爆炸 9.6.2 自動爆炸組件 9.6.3 編輯爆炸 9.7 物件干涉檢查 9.8 部件族 9.9 裝配序列化 9.10 綜合實例——連杆運動機構裝配 第10章 手壓閥設計綜合實例 10.1 底座 10.2 膠墊 10.3 彈簧 10.4 閥杆 10.5 膠木球 10.6 銷軸 10.7 壓緊螺母 10.8 手把 10.9 閥體 10.10 裝配 第3篇 曲面造型 第11章 曲線功能 11.1 曲線 11.1.1 基本曲線 11.1.2 直線 11.1.3 圓弧/圓 11.1.4 倒斜角 11.1.5 多邊形 11.1.6 橢圓 11.1.7 抛物線 11.1.8 雙曲線 11.1.9 規律

曲線 11.1.10 螺旋線 11.2 派生曲線 11.2.1 偏置曲線 11.2.2 在面上偏置曲線 11.2.3 橋接曲線 11.2.4 簡化曲線 11.2.5 連接曲線 11.2.6 投影 11.2.7 組合投影 11.2.8 纏繞/展開 11.2.9 圓形圓角曲線 11.2.10 鏡像曲線 11.2.11 抽取 11.2.12 抽取虛擬曲線 11.2.13 相交曲線 11.2.14 等參數曲線 11.2.15 截面曲線 11.3 曲線編輯 11.3.1 編輯曲線參數 11.3.2 修剪曲線 11.3.3 修剪拐角 11.3.4 分割曲線 11.3.5 編輯圓角 11.3.6 拉長曲線

11.3.7 曲線長度 11.3.8 光順樣條 11.4 綜合實例——花瓣 第12章 曲面功能 12.1 簡單曲面 12.1.1 通過點生成曲面 12.1.2 擬合曲面 12.1.3 四點曲面 12.1.4 過渡 12.1.5 修補開口 12.1.6 直紋面 12.1.7 通過曲線組 12.1.8 實例——葉輪 12.1.9 通過曲線網格 12.1.10 剖切曲面 12.1.11 藝術曲面 12.1.12 N邊曲面 12.2 複雜曲面 12.2.1 延伸曲面 12.2.2 規律延伸 12.2.3 輪轂線彎邊 12.2.4 掃掠 12.2.5 實例——手柄 12.2.6 變化掃掠 第13章 曲面

操作和編輯 13.1 曲面操作 13.1.1 偏置曲面 13.1.2 大致偏置 13.1.3 可變偏置 13.1.4 修剪片體 13.1.5 縫合 13.1.6 加厚 13.1.7 片體到實體助理 13.1.8 實例——吧台椅 13.2 曲面編輯 13.2.1 X型 13.2.2 I型 13.2.3 擴大 13.2.4 更改次數 13.2.5 改變剛度 13.2.6 法向反向 13.2.7 光順極點 13.3 綜合實例——飲料瓶 第14章 飛機造型綜合實例 14.1 機身 14.2 機翼 14.3 尾翼 14.4 發動機 第4篇 工程圖設計 第15章 工程圖 15.1 進入工程圖環境 15.

2 圖紙管理 15.2.1 新建工程圖 15.2.2 編輯工程圖 15.3 視圖管理 15.3.1 基本視圖 15.3.2 投影視圖 15.3.3 局部放大圖 15.3.4 局部剖視圖 15.3.5 斷開視圖 15.3.6 截面線 15.3.6 剖視圖 15.4 視圖編輯 15.4.1 視圖編輯功能表 15.4.1 視圖對齊 15.4.3 視圖相關編輯 15.4.4 移動/複製視圖 15.4.5 視圖邊界 15.4.6 更新視圖 15.5 綜合實例——創建機蓋視圖 第16章 尺寸標注 16.1 符號 16.1.1 基準特徵符號 16.1.2 基準目標 16.1.3 符號標示 16.1.4 特徵

控制框 16.1.5 焊接符號 16.1.6 表面粗糙度符號 16.1.7 目標點符號 16.1.8 相交符號 16.1.9 剖面線 16.1.10 注釋 16.2 中心線 16.2.1 中心標記 16.2.2 螺栓圓中心線 16.2.3 圓形中心線 16.2.4 對稱中心線 16.2.5 2D中心線 16.2.6 3D中心線 16.3 表格 16.3.1 表格注釋 16.3.2 表格標籤 16.3.3 零件明細表 16.3.4 自動符號標注 16.4 尺寸 16.5 綜合實例——標注機蓋尺寸 第17章 手壓閥工程圖綜合實例 17.1 閥體工程圖 17.2 手壓閥裝配工程圖 第5篇 鈑金設計

第18章 鈑金基本特徵 18.1 進入鈑金環境 18.2 鈑金概述 18.2.1 鈑金設計流程 18.2.2 鈑金首選項 18.3 鈑金基本特徵 18.3.1 突出塊 18.3.2 彎邊 18.3.3 輪廓彎邊 18.3.4 實例——提手 18.3.5 放樣彎邊 18.3.6 折邊彎邊 18.3.7 實例——基座 18.3.8 二次折彎 18.3.9 折彎 18.3.10 法向開孔 18.4 綜合實例——前後側板 第19章 鈑金高級特徵 19.1 衝壓開孔 19.2 衝壓特徵 19.2.1 凹坑 19.2.2 實例——電鍋蓋 19.2.3 實體衝壓 19.2.4 筋 19.2.5 百葉窗 1

9.3 轉換特徵 19.3.1 撕邊 19.3.2 轉換為鈑金 19.4 拐角特徵 19.4.1 封閉拐角 19.4.2 倒角 19.4.3 展平實體 19.5 綜合實例——投影機底盒 第20章 電腦主機殼設計綜合實例 20.1 主機殼頂板 20.2 主機殼左右板 第6篇 高級分析 第21章 建立有限元模型 21.1 分析模組簡介 21.2 有限元模型和模擬模型的建立 21.3 求解器和分析類型 21.3.1 求解器 21.3.2 分析類型 21.4 模型準備 21.4.1 理想化幾何體 21.4.2 移除幾何特徵 21.5 材料屬性 21.6 添加載荷 21.6.1 載荷類型 21.6.2

載荷添加方案 21.7 邊界條件的載入 21.7.1 邊界條件類型 21.7.2 約束類型 21.8 劃分網格 21.8.1 網格類型 21.8.2 零維網格 21.8.3 一維網格 21.8.4 二維網格 21.8.5 三維四面體網格 21.8.6 三維掃描網格 21.8.7 接觸網格 21.8.8 面接觸網格 21.9 創建解法 21.9.1 解算方案 21.9.2 步驟-子工況 第22章 模型編輯與後處理 22.1 節點和單元操作 22.1.1 拆分殼 22.1.2 合併三角形 22.1.3 移動節點 22.1.4 刪除單元 22.1.5 單元創建 22.1.6 單元拉伸 22.1.7

單元旋轉 22.1.8 單元複製和平移 22.1.9 單元複製和投影 22.1.10 單元複製和反射 22.2 節點/單元資訊 22.3 分析 22.3.1 求解 22.3.2 分析作業監視器 22.4 後處理控制 22.4.1 後處理視圖 22.4.2 標識 22.4.3 動畫 22.5 綜合實例——柱塞有限元分析 第23章 機構分析基礎 23.1 機構分析的基本概念 23.1.1 機構的組成 23.1.2 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23.2 模擬模型 23.3 機構分析的一般步驟 23.4 運動分析首選項 23.5 連杆及運動副 23.5.1 連杆 23.5.2 運動副 23.5.3 齒輪齒條副

23.5.4 齒輪耦合副 23.5.5 線纜副 23.5.6 點線上上副 23.5.7 線線上上副 23.5.8 點在面上副 23.6 連接器和載荷 23.6.1 彈簧 23.6.2 阻尼 23.6.3 標量力 23.6.4 向量力 23.6.5 標量扭矩 23.6.6 向量扭矩 23.6.7 彈性襯套 23.6.8 3D接觸 23.6.9 2D接觸 第24章 模型準備與運動分析 24.1 模型編輯 24.1.1 主模型尺寸編輯 24.1.2 編輯運動物件 24.2 標記和智慧點 24.2.1 標記 24.2.2 智能點 24.3 封裝 24.3.1 測量 24.3.2 追蹤 24.3.3

干涉 24.4 解算方案的創建和求解 24.4.1 解算方案的創建 24.4.2 求解 24.5 運動分析 24.5.1 動畫 24.5.2 XY結果視圖 24.5.3 運行試算表 24.5.4 載荷傳遞 第25章 運動分析實例 25.1 三連杆運動機構 25.1.1 創建連杆 25.1.2 創建運動副 25.1.3 動畫分析 25.2 活塞 25.2.1 創建連杆 25.2.2 創建運動副 25.2.2 動畫分析 25.3 汽車發動機氣門 25.3.1 創建連杆 25.3.2 運動運動副 25.3.3 創建約束 25.3.4 創建汽車發動機氣門動畫 25.4 剪式千斤頂 25.4.1 運動要

求及分析思路 25.4.2 創建連杆 25.4.3 創建剪式機構運動副 25.4.4 創建螺杆機構運動副 25.4.5 干涉檢查 25.4.6 創建螺杆轉速圖和頂起速度圖 25.4.7 測量最大頂起高度 25.5 球擺 25.5.1 運動分析 25.5.2 結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