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級 墊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食品級 墊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曉鈴寫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潤滑和密封設計(第二版) 和賈武的 化工設備設計與制造技術問答:菜鳥成長筆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有機高分子研究所 李文仁、蘇昭瑾所指導 黃弘均的 新型尼古丁類農藥快速檢驗試劑 (2015),提出食品級 墊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膠體金、側流試驗、亞滅培、生化法、新型尼古丁類農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成人教育研究所 楊國德 博士所指導 徐瑞志的 南部醫院醫藥人員知覺藥品行銷策略與品牌忠誠度關係之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南部醫院醫藥人員、藥品行銷策略、品牌忠誠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食品級 墊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食品級 墊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潤滑和密封設計(第二版)

為了解決食品級 墊片的問題,作者吳曉鈴 這樣論述:

一部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裝備新要求、技術先進、資料可靠的現代化機械設計工具書,從新時代機械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追求現代感,兼顧實用性、通用性,準確性,涵蓋了各種常規和通用的機械設計技術資料,貫徹了新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推薦了國內外先進、智慧、節能、通用的產品。 第17篇  潤滑 第1章 潤滑基礎 1.1潤滑劑的作用17-3 1.2潤滑狀態及分類17-3 第2章 潤滑劑 2.1潤滑劑及其物理化學性能17-6 2.1.1潤滑劑的分類17-6 2.1.2潤滑劑的物理化學性能及其分析評定方法17-7 2.1.2.1黏度17-7 2.1.2.2黏溫特性17-10 2.1

.2.3潤滑劑的其他性能分析評定17-13 2.2潤滑油添加劑的種類及功能17-14 2.2.1添加劑的分類與代號17-14 2.2.2各種添加劑的功能與作用機理17-16 2.2.2.1清淨分散劑17-16 2.2.2.2抗氧抗腐劑17-19 2.2.2.3極壓抗磨劑與油性劑17-21 2.2.2.4金屬鈍化劑17-25 2.2.2.5黏度指數改進劑17-25 2.2.2.6防銹劑17-26 2.2.2.7降凝劑17-27 2.2.2.8抗泡劑17-28 2.2.2.9乳化劑和抗乳化劑17-29 2.2.2.10其他潤滑油添加劑17-30 2.2.2.11潤滑油複合添加劑17-30 2.3潤

滑劑的類型及應用17-31 2.3.1潤滑油17-31 2.3.1.1車用潤滑油17-31 2.3.1.2工業齒輪油17-58 2.3.1.3液壓油及液力傳動油17-65 2.3.1.4汽輪機油17-84 2.3.1.5壓縮機油17-90 2.3.1.6軸承潤滑油17-97 2.3.1.7鐵路內燃機車用油17-102 2.3.2潤滑脂17-106 2.3.2.1潤滑脂的分類、代號及組成17-106 2.3.2.2潤滑脂的選用17-106 2.3.2.3潤滑脂稠度分類17-119 2.3.3合成潤滑劑17-120 2.3.4固體潤滑劑17-121 2.3.5其他潤滑材料17-123 第3章 軸

承的潤滑 3.1滾動軸承的潤滑17-124 3.1.1潤滑的作用和潤滑劑的選擇17-124 3.1.2潤滑脂潤滑17-124 3.1.2.1潤滑脂的選用17-124 3.1.2.2填脂量和換脂週期17-126 3.1.3潤滑油潤滑17-128 3.1.3.1潤滑油的選擇17-128 3.1.3.2潤滑方式的選擇17-128 3.1.3.3換油週期17-131 3.2滑動軸承的潤滑17-131 3.2.1非完全流體潤滑軸承的潤滑17-131 3.2.2液體靜壓滑動軸承17-133 第4章 齒輪傳動的潤滑 4.1齒輪潤滑基礎17-135 4.1.1齒輪潤滑的特點和作用17-135 4.1.2齒輪

傳動的潤滑狀態17-135 4.2齒輪潤滑油及添加劑17-137 4.2.1齒輪潤滑油的基礎油及添加劑17-138 4.2.1.1齒輪潤滑油的基礎油17-138 4.2.1.2齒輪潤滑油的添加劑17-139 4.2.2齒輪潤滑油的調製17-139 4.2.3齒輪潤滑油的分類17-139 4.2.3.1工業齒輪油的分類17-139 4.2.3.2車輛齒輪油的分類17-144 4.2.4齒輪潤滑油的規格標準(品質指標)17-145 4.3齒輪潤滑油的合理選用方法17-145 4.3.1工業閉式齒輪油的選用方法(包括高速齒輪的潤滑)17-147 4.3.1.1潤滑油種類的選擇17-147 4.3.1

.2潤滑油黏度的選擇17-148 4.3.1.3潤滑方式的選擇17-149 4.3.2開式工業齒輪油(脂)的選用方法17-149 4.3.3蝸輪蝸杆油的選用方法17-149 4.3.3.1蝸輪蝸杆油種類的選擇17-149 4.3.3.2蝸輪蝸杆油黏度的選擇17-150 4.3.3.3蝸杆傳動裝置潤滑方式的選擇17-151 4.3.4車輛齒輪油的選用方法17-151 4.3.4.1車輛齒輪潤滑油種類的選擇17-151 4.3.4.2車輛齒輪油黏度的選擇17-151 4.3.5儀錶齒輪傳動的潤滑17-152 4.4潤滑對齒輪傳動性能的影響17-153 4.4.1潤滑對齒面膠合的影響17-153 4

.4.2潤滑對齒面磨損的影響17-156 4.4.3潤滑對齒面疲勞點蝕的影響17-158 4.4.4潤滑對齒輪振動、雜訊的影響17-160 4.4.5潤滑對齒輪傳動效率的影響17-160 4.4.6潤滑對齒面燒傷和輪齒熱屈服的影響17-161 4.5齒輪傳動裝置的潤滑方式及潤滑系統的設計17-161 4.5.1齒輪傳動裝置的潤滑方式和潤滑裝置17-162 4.5.1.1油浴潤滑17-162 4.5.1.2迴圈噴油潤滑17-162 4.5.1.3油霧潤滑17-164 4.5.1.4離心潤滑17-165 4.5.1.5潤滑脂潤滑17-165 4.5.1.6固體潤滑和自潤滑17-166 4.5.2齒

輪傳動的冷卻17-166 4.5.2.1功率損耗與效率17-166 4.5.2.2自然冷卻17-168 4.5.2.3強制冷卻17-168 4.5.3齒輪潤滑油的過濾淨化17-170 4.6齒輪傳動裝置油液監測17-172 4.6.1油液監測的方法和分析手段17-172 4.6.2油液監測流程圖及取樣要求17-173 4.7齒輪潤滑油的更換17-173 4.7.1齒輪油使用中品質變化原因17-173 4.7.2齒輪油使用中品質變化的表現17-174 4.7.3齒輪潤滑油的換油指標17-177 4.7.4齒輪潤滑油的混用與代用17-179 4.7.4.1齒輪潤滑油的混用17-179 4.7.4.

2齒輪潤滑油的代用17-180 第5章 其他元器件的潤滑 5.1導軌的潤滑17-181 5.1.1導軌油的分類及規格17-181 5.1.2導軌潤滑油的選用17-182 5.1.3機床導軌潤滑方法的選擇17-183 5.1.4機床導軌的維護保養17-183 5.2自動變速器的潤滑17-183 5.2.1自動變速器油的特性17-183 5.2.2自動變速器油的分類和規格17-184 5.3離合器的潤滑17-186 5.4聯軸器的潤滑17-187 5.5機械無級變速器的潤滑17-188 5.5.1機械無級變速器油的分類和規格17-188 5.5.2機械無級變速器油的選用17-189 5.5.3機

械無級變速器油的合理使用17-190 5.6螺旋副的潤滑17-190 5.6.1螺紋連接的潤滑17-190 5.6.2回轉變位及微調用螺旋副的潤滑17-190 5.6.3機床螺旋傳動的潤滑17-191 5.7鋼絲繩的潤滑17-191 5.7.1鋼絲繩潤滑劑的種類及性能17-191 5.7.2鋼絲繩的合理潤滑17-192 5.8鏈傳動的潤滑17-194 5.8.1鏈傳動對潤滑劑的要求和選用17-194 5.8.2鏈條潤滑方法的選擇17-196 5.9活塞環和氣缸的潤滑17-196 5.9.1活塞環的潤滑17-196 5.9.2活塞和氣缸的潤滑17-197 5.10凸輪的潤滑17-198 5.11

彈簧的潤滑17-198 5.12鍵銷的潤滑17-199 第6章 潤滑方法及裝置的選用 6.1潤滑方法及裝置簡介17-200 6.1.1潤滑方法的分類17-200 6.1.2集中潤滑系統的分類17-202 6.1.3潤滑部件及圖形符號17-203 6.1.3.1潤滑元件17-203 6.1.3.2集中潤滑系統的分類與圖形符號17-208 6.2稀油集中潤滑系統17-209 6.2.1稀油集中潤滑系統設計的任務及步驟17-209 6.2.1.1設計任務17-209 6.2.1.2設計步驟17-209 6.2.2稀油集中潤滑系統的主要設備17-213 6.2.2.1潤滑油泵及潤滑油泵裝置17-21

3 6.2.2.2稀油潤滑裝置17-213 6.2.2.3輔助裝置及元件17-233 6.2.2.4潤滑油箱17-248 6.3幹油集中潤滑系統17-252 6.3.1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分類和組成17-252 6.3.2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設計計算17-256 6.3.2.1潤滑脂消耗量的計算17-256 6.3.2.2潤滑脂泵的選擇計算17-256 6.3.2.3系統工作壓力的確定17-257 6.3.2.4滾動軸承潤滑脂消耗量估算方法17-257 6.3.3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主要設備17-260 6.3.3.1潤滑脂泵及裝置17-260 6.3.3.2分配器與噴射閥17-272 6.3.4其

他輔助裝置及元件17-280 6.3.5幹油集中潤滑系統的管路附件17-288 6.3.5.1配管材料17-288 6.3.5.2管路附件17-288 6.4油霧潤滑17-291 6.4.1油霧潤滑工作原理、系統及裝置17-291 6.4.1.1工作原理17-291 6.4.1.2油霧潤滑系統和裝置17-291 6.4.2油霧潤滑系統的設計和計算17-293 6.4.2.1各摩擦副所需的油霧量17-293 6.4.2.2凝縮嘴尺寸的選擇17-294 6.4.2.3管道尺寸的選擇17-294 6.4.2.4空氣和油的消耗量17-294 6.4.2.5發生器的選擇17-295 6.4.2.6潤滑油

的選擇17-295 6.4.2.7凝縮嘴的佈置方法17-295 6.5油氣潤滑17-298 6.5.1油氣潤滑工作原理、系統及裝置17-298 6.5.1.1油氣潤滑裝置17-299 6.5.1.2油氣潤滑裝置17-301 6.5.2油氣混合器及油氣分配器17-303 6.5.2.1QHQ型油氣混合器17-303 6.5.2.2AHQ型雙線油氣混合器17-304 6.5.2.3MHQ型單線油氣混合器17-304 6.5.2.4AJS型、JS型油氣分配器17-305 6.5.3專用油氣潤滑裝置17-306 6.5.3.1油氣噴射潤滑裝置17-306 6.5.3.2鏈條噴射潤滑裝置17-307 6

.5.3.3行車軌道潤滑裝置17-308 6.6微量潤滑17-309 6.6.1微量潤滑工作原理、系統及裝置17-309 6.6.1.1油氣兩相微量潤滑17-309 6.6.1.2油水氣三相微量潤滑17-310 6.6.2微量潤滑裝置元件17-311 6.6.2.1精密氣動泵17-311 6.6.2.2混合閥17-311 6.6.2.3頻率發生器17-312 6.6.3微量潤滑裝置的應用17-312 6.6.4微量潤滑油17-313 第7章 典型設備的潤滑 7.1潤滑系統的換油和沖洗淨化17-314 7.1.1潤滑油的更換週期17-314 7.1.2潤滑系統的沖洗淨化17-317 7.2金屬

切削機床的潤滑17-318 7.2.1機床潤滑的特點17-318 7.2.2機床潤滑劑的選用17-318 7.2.3機床常用潤滑方法17-320 7.3內燃機的潤滑17-320 7.3.1內燃機的工作特點17-320 7.3.2內燃機油的基本性能17-321 7.3.3內燃機油的分類17-322 7.3.4內燃機油的選用17-323 7.4壓縮機的潤滑17-325 7.4.1壓縮機油的選用17-327 7.4.2壓縮機潤滑管理17-327 7.5汽輪機的潤滑17-330 7.5.1汽輪機油的作用17-330 7.5.2汽輪機油的性能17-330 7.5.3汽輪機油的選擇及使用管理17-331

7.6起重運輸機械的潤滑17-332 7.6.1起重運輸機械的潤滑特點17-332 7.6.2起重運輸機械典型零部件的潤滑17-332 7.6.3典型起重運輸機械的潤滑17-333 7.7軋鋼機的潤滑17-335 7.7.1軋鋼機對潤滑的要求17-335 7.7.2軋鋼機潤滑採用的潤滑油、脂17-335 7.7.3軋鋼機常用潤滑系統17-335 7.7.4軋鋼機常用潤滑裝置17-336 7.7.5軋鋼機常用潤滑設備的安裝維修17-337 7.8食品加工機械的潤滑17-339 7.8.1食品加工機械對潤滑的要求17-339 7.8.2食品機械潤滑劑的選用17-339 7.9鍛壓設備的潤滑17-3

42 7.9.1機械壓力機的潤滑17-342 7.9.2螺旋壓力機的潤滑17-342 7.9.3鍛錘的潤滑17-343 7.10礦山設備的潤滑17-344 7.10.1礦山機械對潤滑油的要求17-344 7.10.2礦山機械用油舉例17-344 參考文獻17-346 第18篇  密封 第1章 密封的分類及應用 1.1洩漏方式、密封方法及密封設計要求18-3 1.2靜密封的分類、特點及應用18-4 1.3動密封的分類、特點及應用18-6 第2章 墊片密封 2.1墊片類型、應用及選擇18-11 2.2法蘭密封18-12 2.2.1法蘭密封面形式18-12 2.2.2管道法蘭墊片選擇18-1

3 2.2.3法蘭密封設計18-14 2.2.4高溫法蘭防漏措施18-16 2.3高壓與自緊密封18-16 2.3.1高壓密封的特點及設計原則18-16 2.3.2高壓與自緊密封類型18-17 2.3.3高壓與自緊密封的設計和計算18-20 2.4墊片標準18-22 2.4.1管法蘭用非金屬平墊片尺寸(GB/T 9126—2008)18-22 2.4.2管法蘭用非金屬平墊片技術條件(GB/T 9129—2003)18-29 2.4.3管法蘭連接用金屬環墊技術條件(GB/T 9130—2007)18-31 2.4.4纏繞式墊片分類(GB/T 4622.1—2009)18-33 2.4.5纏繞式墊

片管法蘭用墊片(GB/T 4622.2—2008)18-34 2.4.6纏繞式墊片技術條件(GB/T 4622.3—2007)18-39 2.4.7管法蘭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墊片(GB/T 13404—2008)18-41 2.4.8管法蘭用金屬包覆墊片(GB/T 15601—2013)18-42 2.4.9柔性石墨金屬波齒複合墊片尺寸(GB/T 19066.1—2008)18-44 2.4.10柔性石墨金屬波齒複合墊片技術條件(GB/T 19066.3—2003)18-52 2.4.11鋼制管法蘭用金屬環墊尺寸(GB/T 9128—2003)18-54 第3章 密封膠及膠黏劑 3.1密封膠及膠

黏劑的特點及應用18-57 3.2密封膠的分類及特性18-57 3.3密封膠品種牌號及應用範圍18-58 3.4密封膠選用及應用18-59 3.5膠黏劑使用原則18-60 第4章 填料密封 4.1毛氈密封18-61 4.2軟填料密封18-62 4.2.1基本結構、密封原理及應用18-62 4.2.2軟填料密封的設計和計算18-62 4.2.3軟填料密封材料及選擇18-64 4.2.4軟填料密封的結構設計18-65 4.3硬填料類型18-68 4.3.1活塞環及脹圈密封18-68 4.3.1.1密封結構及應用18-68 4.3.1.2密封設計18-69 4.3.2活塞杆填料密封18-70 4.

3.3往復活塞壓縮機金屬平面填料18-72 4.3.3.1三斜口密封圈(JB/T 9102.1—2013)18-72 4.3.3.2三、六瓣密封圈(JB/T 9102.3—2013)18-74 4.3.3.3徑向切口刮油圈(JB/T 9102.4—2013)18-76 4.3.3.4密封圈和刮油圈用拉伸彈簧(JB/T 9102.5—2013)18-78 4.3.3.5密封圈和刮油圈技術條件(JB/T 9102.6—2013)18-79 第5章 成形填料密封 5.1O形密封圈18-81 5.2V形密封圈18-81 5.3Y形密封圈18-82 5.4鼓形和山形密封圈18-82 5.5J形和L形密

封圈18-83 5.6管道法蘭連接結構中的U形密封圈18-83 5.7密封件及相關標準18-84 5.7.1O形橡膠密封圈18-84 5.7.1.1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尺寸及公差(GB/T 3452.1—2005)18-84 5.7.1.2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溝槽尺寸和設計計算準則(GB/T 3452.3—2005)18-88 5.7.1.3O形橡膠密封圈用擋圈18-114 5.7.1.4液壓缸活塞和活塞杆動密封溝槽尺寸和公差(GB/T 2879—2005)18-115 5.7.1.5液壓缸活塞和活塞杆窄斷面動密封溝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2880—1981)18-120 5.7.

1.6液壓缸活塞用帶支承環密封溝槽形式、尺寸和公差(GB/T 6577—1986)18-125 5.7.1.7液壓缸活塞杆用防塵圈溝槽形式、尺寸和公差(GB/T 6578—2008)18-126 5.7.1.8不銹鋼卡壓式管件組件用O形橡膠密封圈(GB/T 19228.3—2012)18-131 5.7.2VD形橡膠密封圈(JB/T 6994—2007)18-132 5.7.3單向密封橡膠圈(GB/T 10708.1—2000)18-135 5.7.4Yx形密封圈18-144 5.7.4.1孔用Yx形密封圈(JB/ZQ 4264—2006)18-144 5.7.4.2軸用YX形密封圈(JB/Z

Q 4265—2006)18-148 5.7.5雙向密封橡膠密封圈(GB/T 10708.2—2000)18-151 5.7.6往復運動橡膠防塵密封圈(GB/T 10708.3—2000)18-154 5.7.7液壓缸活塞和活塞杆動密封裝置18-157 5.7.7.1同軸密封件尺寸系列和公差 (GB/T 15242.1—2017)18-157 5.7.7.2支承環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15242.2—2017)18-162 5.7.7.3同軸密封件安裝溝槽尺寸系列和公差  (GB/T 15242.3—1994)18-173 5.7.7.4支承環安裝溝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15242.

4—1994)18-174 5.7.8車氏組合密封18-176 5.7.8.1使用範圍18-176 5.7.8.2密封材料18-176 5.7.8.3直角滑環式組合密封18-177 5.7.8.4腳形滑環式組合密封18-178 5.7.8.5齒形滑環式組合密封18-179 5.7.8.6C形滑環式組合密封18-180 5.7.8.7TZF型組合防塵圈18-181 5.7.9氣缸用密封圈(JB/T 6657—1993)18-181 5.7.9.1氣缸活塞密封用QY型密封圈18-181 5.7.9.2氣缸活塞杆密封用QY型密封圈18-183 5.7.9.3氣缸活塞杆用J型防塵圈18-185 5.7

.9.4氣缸用QH型外露骨架橡膠緩衝密封圈18-186 5.7.10密封圈材料18-187 5.7.10.1普通液壓系統用O形橡膠密封圈材料(HG/T 2579—2008)18-187 5.7.10.2耐高溫滑油O形橡膠密封圈材料 (HG/T 2021—1991)18-189 5.7.10.3往復運動密封圈材料(HG/T 2810—2008)18-190 第6章 油封 6.1油封結構形式及特點18-192 6.2油封設計和計算18-192 6.3油封材料及選擇18-194 6.4油封相關標準18-195 6.4.1旋轉軸唇形密封圈橡膠材料(HG/T 2811—1996)18-195 6.4.

2密封元件為彈性體材料的旋轉軸唇形密封圈基本尺寸和公差(GB/T 13871.1—2007)18-196 6.4.3液壓傳動旋轉軸唇形密封圈設計規範(GB/T 9877—2008)18-197 第7章 機械密封 7.1接觸式機械密封的基本構成與工作原理18-205 7.2常用機械密封分類及適用範圍18-205 7.3機械密封的選用18-211 7.4常用機械密封材料18-213 7.4.1摩擦副用材料18-213 7.4.2輔助密封件用材料18-215 7.4.3彈性元件用材料18-216 7.4.4傳動件、緊固件用材料18-217 7.4.5不同工況下機械密封材料選擇18-218 7.5波

紋管式機械密封18-220 7.5.1波紋管式機械密封形式及應用18-220 7.5.2波紋管式機械密封端面比壓計算18-221 7.6機械密封設計及計算18-222 7.7泵用機械密封18-229 7.7.1高溫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29 7.7.2易汽化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29 7.7.3含固體顆粒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31 7.7.4腐蝕性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32 7.7.5易凝固、易結晶介質泵用機械密封18-232 7.8風機用機械密封18-233 7.9釜用機械密封18-234 7.10機械密封輔助系統18-236 7.10.1泵用機械密封輔助系統的組成和功能18-236

7.10.2泵用機械密封沖洗和冷卻輔助系統18-236 7.10.3泵用機械密封封液雜質過濾、分離器18-240 7.10.4風機用機械密封潤滑和冷卻系統18-241 7.10.5釜用機械密封的潤滑和冷卻系統18-242 7.10.6非接觸式機械密封監控系統18-245 7.11非接觸式機械密封18-245 7.11.1流體靜壓式機械密封18-245 7.11.2流體動壓式機械密封18-246 7.11.3非接觸式氣膜密封18-247 7.11.4非接觸式液膜密封18-251 7.11.5泵用非接觸式機械密封18-252 7.11.6風機用非接觸式機械密封18-253 7.11.7釜用非接觸

式機械密封18-255 7.12機械密封有關標準18-256 7.12.1機械密封的形式、主要尺寸、材料和識別標誌(GB/T 6556—2016)18-256 7.12.2機械密封技術條件(JB/T 4127.1—2013)18-260 7.12.3機械密封用O形橡膠密封圈(JB/T 7757.2—2006)18-262 7.12.4泵用機械密封(JB/T 1472—2011)18-267 7.12.5焊接金屬波紋管機械密封(JB/T 8723—2008)18-275 7.12.6耐酸泵用機械密封(JB/T 7372—2011)18-278 7.12.7耐鹼泵用機械密封(JB/T 7371—2

011)18-282 7.12.8潛水電泵用機械密封(JB/T 5966—2012)18-285 7.12.9液環式氯氣泵用機械密封(HG/T 2100—2003)18-287 7.12.10船用泵軸的機械密封(CB/T 3345—2008)18-289 7.12.11船用泵軸的變壓力機械密封(CB* 3346—1988)18-290 7.12.12機械密封迴圈保護系統(JB/T 6629—2015)18-291 7.12.13釜用機械密封技術條件18-319 7.12.14攪拌傳動裝置機械密封(HG/T 21571—1995)18-321 7.12.15搪玻璃攪拌容器用機械密封(HG/T 2

057—2017)18-325 7.12.16焊接金屬波紋管釜用機械密封技術條件18-329 7.12.17釜用機械密封輔助裝置(HG/T 2122—2003)18-330 7.12.18攪拌傳動裝置機械密封迴圈保護系統(HG/T 21572—1995)18-332 7.12.19離心泵及轉子泵軸封系統18-336 第8章 真空密封 8.1真空用橡膠密封圈18-347 8.1.1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結構形式18-347 8.1.2真空用橡膠密封圈標準18-347 8.1.2.1J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2J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壓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

.1.2.3密封墊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4JO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5JO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鎖緊彈簧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6JO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壓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7骨架型真空用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8真空用O形橡膠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9真空用O形橡膠密封圈壓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10真空用O形橡膠密封圈平墊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11真空用O形橡膠圈材料18-348 8.2真空用金屬密封圈

18-348 第9章 迷宮密封 9.1迷宮密封方式、特點、結構及應用18-349 9.2迷宮密封設計18-349 第10章 浮環密封 10.1浮環密封結構特點及應用18-351 10.2浮環密封設計18-352 10.3碳石墨浮環密封結構及應用18-354 第11章 螺旋密封 11.1螺旋密封方式、特點及應用18-355 11.2螺旋密封設計18-355 11.3矩形螺紋的螺旋密封計算18-356 第12章 磁流體密封 12.1磁流體密封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8-358 12.2提高磁流體密封能力的主要途徑18-358 12.3磁流體密封與其他密封形式的對比18-358 第13章 離心密

封 13.1離心密封結構形式18-359 13.2離心密封的計算18-359 參考文獻18-361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一版自2011年3月出版以來,贏得了機械設計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等院校專業師生廣泛的青睞和好評,榮獲了2011年全國優秀暢銷書(科技類)。同時,因其在機械設計領域重要的科學價值、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現代機械設計手冊》還榮獲200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和2012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一版出版距今已經8年,在這期間,我國的裝備製造業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尤其是2015年國家部署並頒佈了實現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十年行動綱領——中國

製造2025,發佈了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五大“工程實施指南”,為機械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國家政策號召和驅使下,我國的機械工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斷加強,一批高技術、高性能、高精尖的現代化裝備不斷湧現,各種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新產品、新方法、新技術不斷產生、發展並投入實際應用,大大提升了我國機械設計與製造的技術水準和國際競爭力。《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緊密結合“中國製造2025”國家規劃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內容上與時俱進,全面體現創新、智慧、節能、環保的主題,進一步呈現機械設計的現代感。鑒於此,《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被列入了“十三五國家重

點出版物規劃專案”。 在本版手冊的修訂過程中,我們廣泛深入機械製造企業、設計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進行調研,聽取各方面讀者的意見和建議,最終確定了《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的根本宗旨:一方面,新版手冊進一步加強機、電、液、控制技術的有機融合,以全面適應機器人等智慧化裝備系統設計開發的新要求;另一方面,隨著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和工程設計軟體的廣泛應用和普及,新版手冊繼續促進傳動設計與現代設計的有機結合,將各種新的設計技術、計算技術、設計工具全面融入傳統的機械設計實際工作中。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共6卷35篇,它是一部面向“中國製造2025”,適應智慧裝備設計開發新要求、技術先進、資料可靠、

符合現代機械設計潮流的現代化的機械設計大型工具書,涵蓋現代機械零部件及傳動設計、智慧裝備及控制設計、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及應用三部分內容,具有以下六大特色。 1.權威性。《現代機械設計手冊》陣容強大,編、審人員大都來自設計、生產、教學和科研第一線,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設計實踐經驗。他們中很多人都是所屬領域的知名專家,在業內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獲得過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發明獎和技術專利,承擔了許多機械領域國家重要的科研和攻關項目。這支專業、權威的編審隊伍確保了手冊準確、實用的內容品質。 2.現代感。追求現代感,體現現代機械設計氣氛,滿足時代要求,是《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的基本宗旨

。“現代”二字主要體現在:新標準、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產品、智慧化、現代的設計理念、現代的設計方法和現代的設計手段等幾個方面。第二版重點加強機械智慧化產品設計(3D列印、智慧零部件、節能元器件)、智慧裝備(機器人及智慧化裝備)控制及系統設計、數位化設計等內容。 (1)“零件結構設計”等篇進一步完善零部件結構設計的內容,結合目前的3D列印(增材製造)技術,增加3D列印工藝下零件結構設計的相關技術內容。 “機械工程材料”篇增加3D列印材料以及新型材料的內容。 (2)機械零部件及傳動設計各篇增加了新型智慧零部件、節能元器件及其應用技術,例如“滑動軸承”篇增加了新型的智慧軸承,“潤

滑”篇增加了微量潤滑技術等內容。 (3)全面增加了工業機器人設計及應用的內容:新增了“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篇;“智慧裝備系統設計”篇增加了工業機器人應用開發的內容;“機構”篇增加了自動化機構及機構創新的內容;“減速器、變速器”篇增加了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選用設計的內容;“帶傳動、鏈傳動”篇增加並完善了工業機器人適用的同步帶傳動設計的內容;“齒輪傳動”篇增加了RV減速器傳動設計、諧波齒輪傳動設計的內容等。 (4)“氣壓傳動與控制”“液壓傳動與控制”篇重點加強並完善了控制技術的內容,新增了氣動系統自動控制、氣動人工肌肉、液壓和氣動新型智慧元器件及新產品等內容。 (5)繼續加強第5卷機電控制系統設

計的相關內容:除增加“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篇外,原“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篇充實擴充形成“智慧裝備系統設計”篇,增加並完善了智慧裝備系統設計的相關內容,增加智慧裝備系統開發實例等。 “感測器”篇增加了機器人感測器、航空航太裝備用感測器、微機械感測器、智慧感測器、無線感測器的技術原理和產品,加強感測器應用和選用的內容。 “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單元”篇和“電動機”篇全面更新產品,重點推薦了一些新型的智慧和節能產品,並加強產品選用的內容。 (6)第6卷進一步加強現代機械設計方法應用的內容:在3D列印、數位化設計等智慧製造理念的宣導下,“逆向設計”“數位化設計”等篇全面更新,體現了“智慧工廠”的全數位

化設計的時代特徵,增加了相關設計應用實例。 增加“綠色設計”篇;“創新設計”篇進一步完善了機械創新設計原理,全面更新創新實例。 (7)在貫徹新標準方面,收錄並合理編排了目前最新頒佈的國家和行業標準。 3.實用性。新版手冊繼續加強實用性,內容的選定、深度的把握、資料的取捨和章節的編排,都堅持從設計和生產的實際需要出發:例如機械零部件資料資料主要依據最新國家和行業標準,並給出了相應的設計實例供設計人員參考;第5卷機電控制設計部分,完全站在機械設計人員的角度來編寫——注重產品如何選用,摒棄或簡化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機電系統設計,控制元器件、感測器、電動機部分注重介紹主流產品的技術參數、性能、

應用場合、選用原則,並給出了相應的設計選用實例;第6卷現代機械設計方法中簡化了煩瑣的數學推導,突出了最終的計算結果,結合具體的算例將設計方法通俗地呈現出來,便於讀者理解和掌握。 為方便廣大讀者的使用,手冊在具體內容的表述上,採用以圖表為主的編寫風格。這樣既增加了手冊的資訊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讀者的查閱使用,有利於提高設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設計速度。 為了進一步增加手冊的承載容量和時效性,本版修訂將部分篇章的內容放入二維碼中,讀者可以用手機掃描查看、下載列印或存儲在PC端進行查看和使用。二維碼內容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即將被廢止的舊標準(新標準一旦正式頒佈,會及時將二維碼內容更新為新標準

的內容);部分推薦產品及參數;其他相關內容。 4.通用性。本手冊以通用的機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設計、選用內容為主,主要包括機械設計基礎資料、機械製圖和幾何精度設計、機械工程材料、機械通用零部件設計、機械傳動系統設計、液壓和氣壓傳動系統設計、機構設計、機架設計、機械振動設計、智慧裝備系統設計、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單元等,既適用于傳統的通用機械零部件設計選用,又適用于智慧化裝備的整機系統設計開發,能夠滿足各類機械設計人員的工作需求。 5.準確性。本手冊儘量採用原始資料,公式、圖表、資料力求準確可靠,方法、工藝、技術力求成熟。所有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產品和工藝方面的標準均採用最新公佈的標準資料,對

於標準規範的編寫,手冊沒有簡單地照抄照搬,而是採取選用、摘錄、合理編排的方式,強調其科學性和準確性,儘量避免差錯和謬誤。所有設計方法、計算公式、參數選用均經過長期檢驗,設計實例、各種算例均來自工程實際。手冊中收錄通用性強、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供設計人員在瞭解企業實際生產品種、規格尺寸、技術參數,以及產品品質和使用者的實際反映後選用。 6.全面性。本手冊一方面根據機械設計人員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發展”的原則選取內容,另一方面兼顧了製造企業和大型設計院兩大群體的設計特點,即製造企業側重基礎性的設計內容,而大型的設計院、工程公司側重於產品的選用。因此,本手冊力求實現零部件設計與整機系統

開發的和諧統一,促進機械設計與控制設計的有機融合,強調產品設計與工藝技術的緊密結合,重視工藝技術與選用材料的合理搭配,宣導結構設計與造型設計的完美統一,以全面適應新時代機械新產品設計開發的需要。 經過廣大編審人員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新版《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將以嶄新的風貌和鮮明的時代氣息展現在廣大機械設計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際,謹向所有給過我們大力支持的單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主編

食品級 墊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夏天悶熱,胃口不好,
冰涼涼的果泥最受小朋友歡迎,
但是...讓寶寶自己吃簡直災難!
★美國Squeasy捏捏隨身瓶★
保證不手殘,第一口吸到最後一口
這裡買→http://lavida.me/24031

香蕉、甜瓜、布丁、果凍,
所有容易被小屁孩捏爛的食物,
都可以裝進Squeasy捏捏隨身瓶,
輕輕一捏,用吸的一樣吃的開心,
又不會弄得髒兮兮,給媽咪找麻煩。

🍀寬口徑好填充,不怕手抖倒到外面
🍀十字墊片控制流量,吸吮後空氣不回流
🍀食用級矽膠耐高溫可消毒,安全衛生
🍀環保可重複使用,內外翻轉,清洗無死角
🍀瓶蓋完全密封,防止溢漏意外

擔心食安,自己做最安全,
外出方便攜帶,在家隨手一抓,
美味就是輕鬆又簡單!
===================================
🎈快來追蹤我們的IG🎉會心一笑好紓壓
https://www.instagram.com/lavidatw/

#美國Squeasy#QQ隨身瓶#捏捏瓶

新型尼古丁類農藥快速檢驗試劑

為了解決食品級 墊片的問題,作者黃弘均 這樣論述:

目前我國對於農藥的檢驗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包含了生化法及化學法。化學法具有準確度高、偵測藥物種類多的好處,但檢驗成本較高、花費時間較久而不符合現行生鮮蔬果檢驗的時效性;生化法部份,目前以農試所推廣的乙醯膽鹼酯酶酵素法為主,能對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鹽類兩大類農藥進行快速檢驗,其他種類農藥則暫無符合市場性的快速檢驗方式。因此發展出其它種類農藥的快速檢測平台,將可對我國食品安全控管有實質性的助益。 本研究透過對新型尼古丁類農藥結構的分析,找出共同的結構單元,接著以其中的一種農藥:亞滅培作為結構設計標的,進一步設計出一系列的半抗原結構。搭配載體蛋白的接合,成功製作出抗原及免疫原材料。透過動物實驗進

行血清感度測試,找出符合的抗體原料,伴隨現今已發展完善的側流試驗方法,並利用抗原抗體間高度特異性的辨識能力,甚至於搭配膠體金明顯的呈色,逐步的發展出一快速檢測新型尼古丁類農藥平台,將推廣給各大通路及食品廠,達到初級篩驗管控,使未來農藥殘留把關能更趨完善。

化工設備設計與制造技術問答:菜鳥成長筆記

為了解決食品級 墊片的問題,作者賈武 這樣論述:

《化工設備設計與製造技術問答:菜鳥成長筆記》是作者多年工作筆記的整理總結,從化工設備的基礎知識入手,對標準條文、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常見問題進行了解答,並根據編者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了使用中需注意的問題。主要內容包括:法規和標準、壓力容器基礎知識、材料、一般容器、臥式容器、熱交換器、塔器、攪拌設備、大型儲罐、製圖、製造施工及管理、常用標準規範目錄及注意問題。 《化工設備設計與製造技術問答:菜鳥成長筆記》以大量工程實例為素材,圖文並茂,內容實用,可為石化、化工、醫藥、冶金、能源、環保、輕紡、食品、城建等領域從事化工設備相關工作的工程師提供幫助,也可供從事特種設備監察管理工作的技術人員、大中專院校相關專

業師生學習參考。 第1章 法規和標準 1.1 特種設備法規標準體系分為哪些層次? 1.2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是何時發佈的? 1.3 什麼是特種設備? 1.4 什麼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安全監察的五個體系指的是什麼?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原則是什麼? 1.5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是哪些機構? 1.6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有哪些職責? 1.7 特種設備的生產單位應當履行哪些安全品質義務? 1.8 《條例》規定了哪些法律責任? 1.9 特種設備事故是如何分類的? 1.10 什麼是壓力容器? 1.11 《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適用和不適用的範圍是什麼? 1.12

壓力容器的範圍是如何界定的? 1.13 《固容規》注14提到的氣相空間是指容器內介質液面以上的空氣空間,還是整個容器的體積?(或者問:對於氣、液兩種介質的空間,應如何考慮容積問題?) 1.14 《固容規》注14提到的氣相空間,如果一個盛水的容器,工作壓力大於0.1MPa,如何界定它是否受《固容規》管轄,充滿和不充滿是否有區別? 1.15 容器的工作壓力高於0.1 MPa,高於和低於標準沸點來界定容器是否歸《固容規》管轄有何區別? 1.16 《固容規》對壓力容器類別是如何劃分的? 1.17 帶盤管的設備在劃類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18 如何簡化《固容規》對壓力容器類別的劃分? 1.19 壓力容

器的設計許可資質如何劃分? 1.20 壓力容器的製造許可資質是如何分類的? 1.21 《固容規》3.17中提到了強滲透性介質,什麼是強滲透性介質? 1.22 《固容規》對壓力容器設計使用年限(壽命)有無規定? 1.23 什麼是簡單壓力容器?有哪些特點? 1.24 《簡單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和《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是什麼關係? 1.25 《固容規》和GB150是什麼關係?GB150在整個壓力容器標準體系中是什麼地位? 1.26 如何正確使用標準規範? 1.27 在標準執行中對例如“應該、禁止”等詞應如何理解? 1.28 請簡要介紹歐盟PED指令和EN13445。 第2章 基礎

知識 2.1 壓力容器的品種主要劃分為哪幾種? 2.2 什麼是反應容器?請舉例說明。 2.3 什麼是換熱容器?請舉例說明。 2.4 什麼是分離容器?請舉例說明。 2.5 什麼是儲存容器?請舉例說明。 2.6 什麼是公稱直徑? 2.7 什麼是公稱壓力? 2.8 什麼是最高允許工作壓力? 2.9 什麼是計算厚度? 2.10 計算厚度、設計厚度、名義厚度、有效厚度、鋼材厚度和焊後熱處理厚度是如何定義的?相互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2.11 設計壓力與計算壓力有何不同?如何確定? 2.12 什麼是設計溫度? 2.13 什麼是安全係數?確定鋼材許用應力為什麼要考慮安全係數? 2.14 什麼是彈性失穩和非

彈性失穩?用高強度鋼代替低強度鋼可否提高容器的彈性穩定性? 2.15 什麼是低溫設備? 2.16 什麼是低溫低應力? 2.17 壓力容器主要受壓元件有哪些? 2.18 什麼是一次應力、二次應力和峰值應力? 2.19 壓力容器的焊接接頭如何分類? 2.20 什麼是尿素四大件? 2.21 化工設備行業常用名詞的別稱有哪些? 第3章 材料 3.1 壓力容器常用的材料類型有哪些? 3.2 壓力容器常用鋼材的術語有哪些?是如何定義的?請舉例說明。 3.3 雙相鋼有什麼特點? 3.4 什麼是焊材的型號和牌號? 3.5 什麼是碳當量? 3.6 什麼是爐外精煉? 3.7 哪些材料需要爐外精煉? 3.8 壓力

容器用材料對使用狀態有何規定? 3.9 在什麼情況下應對材料進行複驗? 3.10 壓力容器設計過程中選材主要遵循哪些原則? 3.11 什麼是原平板?什麼是開平板? 3.12 什麼是沸騰鋼、鎮靜鋼、半鎮靜鋼? 3.13 壓力容器用鋼為何要限制磷、硫含量? 3.14 鋼材有哪些常見缺陷? 3.15 鋼板厚度的常用規格有哪些? 3.16 對壓力容器設計過程中選材有哪些建議? 3.17 使用Q245R、Q345R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3.18 哪些鋼材為高強鋼? 3.19 基層材料為碳素鋼或碳錳鋼,複層材料為奧氏體不銹鋼的複合鋼板最高使用溫度為多少? 3.20 螺栓、螺母選用時,從組合上應如何考慮? 3

.21 用於殼體的鋼板在哪些情況下需要進行100%的超聲波檢測? 3.22 為什麼有的碳素鋼板和低合金鋼板,要在正火狀態下使用? 3.23 低溫設備為何要進行低溫衝擊試驗? 3.24 壓力容器常用有色金屬有哪些? 第4章 一般容器 4.1 GB150處理問題的總體思路是怎樣的? 4.2 壓力容器在設計中應如何兼顧安全性和經濟性? 4.3 盛裝毒性程度為極度、高度危害介質的容器應注意哪些問題? 4.4 壓力容器筒體上開孔形狀有什麼要求? 4.5 高強鋼(標準抗拉強度下限值大於或等於540MPa的材料)制設備在設計、製造、檢驗等方面有何特殊要求? 4.6 容器開孔後為什麼需要補強? 4.7 試述

補強圈補強的優缺點? 4.8 壓力容器對補強圈的使用有何規定? 4.9 加工成形後不包括腐蝕裕量的鋼制壓力容器圓筒有何規定? 4.10 常見的容器封頭有哪幾種?各有何優缺點? 4.11 橢圓和碟形等封頭為什麼帶有直邊? 4.12 法蘭密封形式有哪些? 4.13 什麼是窄面法蘭和寬面法蘭? 4.14 法蘭密封面有哪幾種形式?各有何特點?各適用於哪些場合? 4.15 石棉墊片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4.16 什麼是專用級緊固件和商品級緊固件? 4.17 立式容器的支座有哪些?如何選型? 4.18 支腿的適用範圍、特點及結構形式有哪些? 4.19 支承式支座的適用範圍、特點及結構形式有哪些? 4.20

墊片性能參數y和m是如何定義的?其物理意義是什麼?使用中要注意什麼問題? 4.21 如何進行人孔和手孔結構形式的設計選型? 4.22 在什麼情況下應設置吊耳?吊耳應如何選擇? 4.23 在什麼情況下應提出對接管與殼體連接部位的圓角要求? 4.24 鋼材代用一般應考慮哪些因素? 4.25 為什麼焊接接頭是壓力容器的薄弱環節? 4.26 哪些情況需要對A、B類對接接頭進行100%的射線或超聲檢測? 4.27 在什麼情況下應進行焊後熱處理或恢復力學性能熱處理? 4.28 第Ⅲ類壓力容器在設計製造等方面要注意哪些問題? 4.29 耐壓試驗的目的是什麼?外壓容器為什麼以內壓進行耐壓試驗? 4.30 G

B150.1中4.6.1.7b)款對多腔容器的耐壓試驗中規定“如不能滿足穩定性要求,則應先進行洩漏檢查,合格後進行耐壓試驗……”,如何理解“洩漏檢查”,若多腔容器的內筒為常壓時,“洩漏檢查”如何做? 4.31 GB150.1 中4.6.2.2條“耐壓試驗壓力”中,試驗壓力“注3:[σ]t不應低於材料受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控制的許用應力最小值。”此句話該如何解釋? 4.32 管口方位應考慮哪些因素? 4.33 低溫脆性破壞的特徵有哪些? 4.34 低溫壓力容器的結構設計應考慮什麼問題? 第5章 臥式容器 5.1 臥式容器的設計計算通常應包括哪些內容? 5.2 臥式容器的鞍座設計應注意哪些問題?

5.3 在雙支座臥式容器設計中,為什麼要求A≤0.2 L,並盡可能滿足A≤0.5 Ra? 5.4 為何臥式容器多採用雙支座? 5.5 鞍座處筒體周向應力不能通過時,應如何進行結構參數的調整? 第6章 熱交換器 6.1 簡述熱交換器在化工裝置的重要性。 6.2 熱交換器有哪些分類? 6.3 管殼式換熱器有哪些類型?各有何優缺點? 6.4 管殼式換熱器如何選擇流體的流通通道? 6.5 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連接方式有哪幾種?各自的適用範圍如何? 6.6 換熱管與管板的脹接方法有哪些? 6.7 先脹後焊還是先焊後脹如何選擇? 6.8 什麼是內孔焊? 6.9 如何確定換熱管的中心距? 6.10 換熱管為

什麼可以不考慮腐蝕裕量? 6.11 換熱管有哪些特殊要求? 6.12 換熱面積如何計算? 6.13 GB151標準中換熱器殼體最小厚度由哪些因素決定? 6.14 對多管程管殼式換熱器,分程設計應如何考慮? 6.15 多管程換熱器各程之間,換熱管根數有何要求? 6.16 舉例說明換熱管的排列形式? 6.17 GB151規定管板材料必須採用鍛件的情況有哪些? 6.18 管箱平蓋的計算厚度應考慮哪些情況? 6.19 在什麼情況下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的殼程需設置膨脹節? 6.20 如何改善固定管板換熱器中換熱管作為壓杆的受力狀態? 6.21 U形管換熱器管板與管殼程連接結構有哪些? 6.22 折流板的形式

有哪些?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6.23 管殼式換熱器中折流板的佈置應遵循什麼原則? 6.24 管殼式換熱器中折流板的最小間距和最大間距為多少? 6.25 在什麼情況下,管殼式換熱器應設置支持板? 6.26 雙管板換熱器的特點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6.27 管殼式換熱器管束的組裝方式有哪些? 6.28 當管程耐壓試驗壓力高於殼程時,如何檢驗換熱管與管板焊接接頭的緻密性? 第7章 塔器 7.1 什麼是塔器? 7.2 塔器是如何分類的? 7.3 塔器的設計和製造是如何分工的? 7.4 JB/T4710規定高度和高徑比適用範圍的原因是什麼? 7.5 塔器設計中有關風和地震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7.

6 什麼是塔器的靈敏板? 7.7 什麼是液泛? 7.8 為何地腳螺栓的安全係數小於壓力容器法蘭的安全係數? 7.9 裙座為何要設置排氣孔或排氣管? 7.10 何時採用圓錐形裙座? 7.11 為什麼要對塔器頂部撓度進行控制? 7.12 填料按其堆砌方式可分為哪兩類?各有哪些常見的填料? 7.13 填料塔的附屬設備有哪些? 7.14 常用的塔盤有哪些? 7.15 塔盤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 7.16 塔器的最大吊裝品質應包含哪些內容? 第8章 攪拌設備 8.1 化工裝置中攪拌設備的作用有哪些? 8.2 攪拌設備由哪些部分組成? 8.3 攪拌設備設計和製造是如何分工的? 8.4 什麼是剛性軸?什麼是

撓性軸? 8.5 攪拌容器的底座有哪些結構形式?各有什麼特點? 8.6 夾套結構有哪些? 8.7 夾套容器內筒的設計壓力如何確定? 第9章 大型儲罐 9.1 大型立式圓筒形儲罐分為哪幾類? 9.2 什麼是大罐的弱頂結構? 9.3 什麼是罐底的邊緣板和中幅板?罐底的排板有哪兩種形式? 9.4 罐底的焊接形式分為哪兩種? 9.5 底圈罐壁板和罐底邊緣板的T形接頭設計應注意哪些問題? 9.6 什麼是大型儲罐現場組裝的倒裝法? 9.7 什麼是大型儲罐現場組裝的正裝法? 9.8 在大型儲罐的施工中,為什麼常採用倒裝法? 9.9 什麼是真空箱法? 9.10 大罐的常用附件(或配件)有哪些?作用是什麼?

第10章 製圖 10.1 什麼是專案設計規定? 10.2 什麼是工程圖? 10.3 什麼是施工圖? 10.4 壓力容器的裝配圖由哪些部分組成? 10.5 設備專業施工圖設計的一般步驟及要點有哪些? 10.6 釜式再沸器的滑道應如何表示? 10.7 壓力容器設計中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10.8 採用EXCEL編制計算書的建議有哪些? 10.9 採用CAD進行機械製圖的建議有哪些? 10.10 設計中有哪些速記法則? 第11章 製造施工及管理 11.1 為什麼承受內、外壓筒體對圓度的要求不一樣? 11.2 壓力容器組裝時為什麼不允許採用強力組裝? 11.3 簡述焊接坡口的尺寸參數對焊接接頭的影響

。 11.4 什麼是焊接性能試驗? 11.5 什麼是焊接工藝評定? 11.6 什麼是焊接工藝規程(WPS)? 11.7 什麼是焊接作業指導書(WWI)? 11.8 焊接性能試驗與焊接工藝評定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11.9 焊接工藝評定報告(PQR)與焊接工藝規程(WPS)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11.10 焊接工藝評定和焊工技能考試有何區別? 11.11 焊接工藝評定試件與產品焊接試件有何區別? 11.12 哪些壓力容器應製備產品焊接試件? 11.13 焊接工藝評定試件的無損檢測有何要求? 11.14 焊縫與焊接接頭的區別是什麼? 11.15 馬氏體(鐵素體)、奧氏體不銹鋼複合鋼的焊接注意事項有哪

些? 11.16 請簡述焊縫余高的作用和危害。 11.17 什麼是加工硬化?有何危害? 11.18 壓力容器的熱處理類型有哪些? 11.19 鋼材的熱處理類型有哪些? 11.20 什麼是後熱?有何作用? 11.21 某複合板(基層材料為碳鋼、覆層材料為不銹鋼)制壓力容器,由於介質為極度危害而且要求進行焊後熱處理,若熱處理會引起覆層材料耐腐蝕性能(晶間腐蝕)降低,是否可以取消熱處理? 11.22 無損檢測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選擇? 11.23 常用無損檢測方法的原理是什麼?有何特點? 11.24 什麼是焊材的一級庫和二級庫? 11.25 焊條藥皮的作用是什麼? 11.26 酸性焊條的特點及其使用範

圍如何? 11.27 鹼性焊條的特點及其應用範圍如何? 11.28 不銹鋼容器表面處理的種類有哪些? 11.29 設備製造中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11.30 塔類設備預埋地腳螺栓施工品質控制要點有哪些? 11.31 設備製造過程中管口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11.32 塔器吊裝施工安全控制要點有哪些? 11.33 是不是所有類別的壓力容器安裝都要辦理告知? 11.34 用裝修房子舉例說明什麼是隱蔽工程。 11.35 壓力容器監造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1.36 壓力容器的出廠檔應包含哪些內容? 11.37 壓力容器充氮保護的目的是什麼? 11.38 什麼是總承包工程(EPC)? 第12章 常

用標準規範目錄及注意問題 12.1 壓力容器的標準體系類型有哪些? 12.2 什麼是TSG規範?是如何分類的? 12.3 什麼是NB標準? 12.4 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範有哪些? 12.5 設計、製造與檢驗標準有哪些? 12.6 材料及其相關標準有哪些? 12.7 零部件及其相關標準有哪些? 12.8 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有哪些? 12.9 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有關檔有哪些? 12.10 建造過程常見問題解答。 附錄 壓力容器事故處理及設計者的自我保護 參考文獻

南部醫院醫藥人員知覺藥品行銷策略與品牌忠誠度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食品級 墊片的問題,作者徐瑞志 這樣論述:

摘 要本研究題目為「南部醫院醫藥人員知覺藥品行銷策略與品牌忠誠度關係之研究」,目的為根據調查結果提出較具體的因應策略,以供製藥廠管理階層與藥品行銷人員參考,精進藥品行銷策略,提高醫藥人員藥品品牌忠誠度。為達成研究結果,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地區醫院層級以上醫院之醫師、藥師及採購人員為調查對象。改編相關學者問卷進行施測,總計發放500份問卷,回收473份,有效問卷458份,有效回收率96.8%。所得資料使用SPSS 18.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如下:一、

醫藥人員知覺藥品行銷策略感受在中高程度,以「通路策略」較為深刻。二、醫藥人員對S藥廠品牌忠誠度感受在中等程度,以「選用」較為在意。三、根據研究發現男性、資淺、公立醫學中心及私立醫院、屏東縣的醫藥人員對S藥廠的行銷策略感受程度較高。四、根據研究發現男性、醫師、公立醫學中心、屏東縣的醫藥人員對S藥廠的品牌忠誠度感受較高。五、醫藥人員知覺藥品行銷策略感受愈高,則醫藥人員品牌忠誠度感受愈高。根據結論建議藥廠需與醫院建立夥伴關係,創造顧客滿意度,並應藉由產品說明以增加處方機會,適時與醫學會及病友會合作且遵守行銷規範,建立良好品牌印象。以上建議為供S藥廠主管、藥廠行銷業務代表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關鍵詞:

南部醫院醫藥人員、藥品行銷策略、品牌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