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程架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高中課程架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丘愛鈴寫的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綜合高中課程綱要修正一覽表也說明:本課程綱要根據前述綜合高中的精神,著重下列基本理念: ... 僅規範共同必修課程的科目名稱、學分數、教學綱要,其餘課程僅作原則性界定,賦予學校本位發展及學生多元 ...

國立屏東大學 應用數學系碩士班 鄭昌源所指導 王勃智的 程式設計融入高中數學教學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程式語言python為例 (2021),提出高中課程架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Python、程式設計、高中數學、空間概念、代數運算、學習成效、學習態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陳鳳如所指導 許淑萍的 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之可行性及成效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合作學習、朗讀、閩南語、學習態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中課程架構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中職學校發展特色課程之課綱問題分析1 - 高等教育出版則補充:要中課程及學分數的調整需求,最後則提出高中職課程綱要的研修建議,包括調整. 高中職課程綱要架構、強化校本課程發展專業能力等,期能對未來高中職發展特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中課程架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為了解決高中課程架構的問題,作者丘愛鈴 這樣論述:

  2014年8月我國將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教,這是繼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來最大規模的教育改革政策,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因素在課程、教學與評量,具體指標是國中小學教學活化、優質高中職發展、以及大學多元選才引導中小學生適性學習與發展。   據此本書分為「課程革新研究:東亞課程改革趨勢對我國的啟示」、「教學革新研究:從理念到實踐」二篇,共八章論著,第一篇從課程改革的鉅觀觀點,以全國性調查問卷瞭解我國高中和大學教育人員對高中課程與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改革的建議,並探究東亞地區華人考試文化興盛的香港、新加坡、南韓高中課程改革與升學評量改革的動向與啟示。   第二篇從教學革新的微觀觀點

,解析中小學之差異化教學、能力指標轉化教學、創意課程與教學設計、大學服務學習之教學實踐行動,以達成十二年國教「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以及「厚植國家競爭力」的三大願景。  

高中課程架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優惠截止倒數中
線上課程《志祺的架構性思考:從資訊整理到觀點表達》募資中!
募資優惠方案只到1/14晚上為止,剩下最後三天,快來手刀搶購!
👉課程募資連結:http://bit.ly/buy77class
---
我們最近跟 #圖文不符上課囉 的夥伴們,
一起製作了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
在裡面會將團隊的核心思考技術:「#架構性思考 」
製成一門共150分鐘以上的完整課程。
內容包含了三大篇章,十個單元,
並且搭配大家熟悉的時事議題實際練習,
讓大家一起學會架構性思考,並且放大應用到生活的各個面向!

👉在1月14日前購課,都可以享有1,480元、
也就是原價七五折的早鳥優惠;
三人同行,一個人甚至只要1,333元就好。
誰適合這堂課?
→需要經常溝通,進行團隊工作的上班族
→想精進邏輯與表達技巧,應用在學校和家庭的學生
→對社會有使命感、想為重大議題聲援的所有人
從日常與時事開始鍛鍊思考、精進表達能力,就從《架構性思考》開始吧!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睡眠不足 #延後上課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16-02:50《圖文不符》表達課廣告
02:50 現行制度有什麼問題?
04:46 關於上課時間,曾經有哪些討論
06:15 對延後上課的正反觀點
07:54 我們的觀點:改變有可能發生嗎?
10:07 我們的觀點:關鍵可能是家長?
11:53 問題
12:07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企鵝
|腳本:企鵝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國高中9點半上課 逾8千人網路連署:https://bit.ly/3q4OUKD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 2020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9:30到5:00:https://bit.ly/3nx2F33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 2016目前臺灣高中生普遍睡眠不足,高中生上學時間應延遲:https://bit.ly/2K2i7X8
→教育部研訂高中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解決高中生延遲上學時間的議題:https://bit.ly/39fXijA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 2017高中及國中小上課時間改為9點到15點:https://bit.ly/3hZlgnj
→學生不早睡早起就是懶?台灣熱議延遲到校:https://bbc.in/3bryuHX
→民眾再連署上課「朝9晚3」,家長:留在學校才有競爭力、也不會亂跑:https://bit.ly/3btADmK
→九成青少年睡不到八小時 他們共同的心願是這個:https://bit.ly/35pOoyQ
→兒福聯盟 - 台灣學生睡眠及使用提神飲料調查報告記者會:https://bit.ly/3byq4yR
→台灣心理健康發展協會 - 【青少年 x 睡眠長度 x 生理時鐘】科學睡眠支持國高中學延後上學時間!:https://bit.ly/2LBKDzt
→台灣學生全球最血汗!上課時間最長、睡眠最少:https://bit.ly/3oCnc7B
→全球學校上課時間比一比 網一看大嘆:台灣根本血汗學生:https://bit.ly/2XvLofS
→睡飽成績才會好!9成贊成上課延後一小時:https://bit.ly/3nvyFV1


【 延伸閱讀 】

→必修變少、選修暴增 高中生上課像大學,為何升學壓力沒減輕?:https://bit.ly/2XAdcjb
→廢除早自習跟延後上學的目的:https://bit.ly/3scDNAZ
→早自習七點半開始、補習班十點下課...台灣教育的畸形現象:讓孩子從小就習慣過勞:https://bit.ly/3nxUfZ5
→孩子幾點上學?北市4所學校續辦延後到校:https://bit.ly/2K63JgE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email protected]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email protected]

程式設計融入高中數學教學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程式語言python為例

為了解決高中課程架構的問題,作者王勃智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高中二年級學生使用程式設計軟體python所設計之數學課程後,學習成效和學習意願的評估,進而探討程式設計課程融入高中課程架構的可行性。研究對象以屏東縣某縣立高中二年級為樣本,進行空間幾何課程數學教學實驗,數學課程主題為「空間概念」與「代數運算」。課程前後實施學習意願問卷量表以及數學能力測驗,取得量化資料以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及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考驗。所得研究結果如下:  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數學測驗分數後推論實驗教學對於提升數學能力成效顯著,性別、是否接觸過程式設計、3C產品與電腦使用時間等變項的學習態度沒有顯著差異,居住地區的城市設計學習態度有顯著差異

,段考排名的數學學習態度有顯著差異。  研究者認為學習成效很好,教學過程流暢,大部分學生表示有興趣、喜歡、對複習數學有效,且實施本課程不需要額外添購器材,購買軟體,而python的學習資源也很容易取得,此程式語言設計較簡單容易學習,對於學生而言學習壓力較小,未來若推廣至高中甚至是國中課程,對於數學教師的備課不會產生太大壓力。本研究將課程內容選定「空間概念」與「代數運算」主題,並不代表所有的數學課程都能適用;而教學目標是複習段考範圍,表示此實驗課程對於複習數學課程有效,尤其是需要繪圖或代數運算的課程。除此之外研究者於數學複習為主軸的實驗教學內容中加入適合的延伸課程,例如不同的解題方法,此教學內容

設計得到了很好的教學成果,課程結束後許多學生回饋表示很有趣、會沿用此學習方法、想學習更深入的知識,表示此實驗課程教學方法也可以應用於數學教學上。繪圖與計算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有推廣於數學課程成為教學內容的價值。

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之可行性及成效分析

為了解決高中課程架構的問題,作者許淑萍 這樣論述: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在國小階段,已將本土語文列入部定課程,是母語教學的重要里程碑。但由於考試領導教學,多數人仍較不重視與升學考試無關的本土語文,其中占臺灣人口比率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閩南語族群,其新生代人口中能流暢使用閩南語進行溝通表達者,更是寥寥可數。因此,如何透過有效的教學,讓學生從國小階段就能體會閩南語文的美感,進而樂於學習閩南語,是值得探討的議題。語文的教學涵蓋聽、說、讀、寫,其中朗讀為聆聽與說話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它不但可以增進學生說話的流暢性、語音的正確性、口語表達的能力,還可以擴增識字的詞彙量,更能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學習閩南語文強調輸入、互動及輸出的學習歷程,而採用合作學

習的方式就是提供此輸入、互動及輸出的溝通情境,讓學生透過小組成員間的支持及互動,活用閩南語於真實生活情境的溝通及表達,既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又能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基於上述的觀點,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的可行性及實施成效。為提高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的可行性,在正式研究前,先以行動研究進行試驗性研究,分析此教學設計的可行性,以供正式研究規劃及教學設計的參考。另因研究期程的考量,僅選用合作學習中的配對學習法、拼圖法第二代及共同學習法,三種教學策略進行試驗。試驗性研究的對象為新竹市快樂國小四年一班 26 名學生,其中男生 12 名、女生 14 名,進行為期六週、每週

一節課的教學。試驗性研究的過程中,搜集教學試驗的課室觀察、學生的學習單及訪談、研究者的省思札記等資料,以探討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可能遭遇的困難、問題及可行性。研究發現: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是可行的,唯學生間的小團體及人際關係,會造成分組及合作的困難。透過撲克牌分組的方式及有趣的學習活動,並善用獎勵的措施,學生覺得公平且有趣,而後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及教會同組成員的成就感,更樂於投入合作學習,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均表示喜歡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另外,根據研究者的課室觀察及學生訪談,發現學生平時少有聽、說、讀閩南語文的機會,加上識字量少,影響語音、聲調的掌握,所以朗讀教材調整及修正為能連

結學生生活經驗及日常生活對話的材料。歷經教學試驗的行動、反思及修正後,規劃正式的教學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的準實驗設計,以分析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的實施成效。正式研究的對象為新竹市平安國小五年級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隨機抽取該年級的兩個班級學生,再隨機分派其中一班為實驗組,另一班為控制組。其中實驗組學生有 18 名,接受每週一節、每節 40 分鐘,共進行九週的運用合作學習於閩南語朗讀教學,控制組學生有 17 名,接受一般的閩南語朗讀教學。而後以共變數分析,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閩南語朗讀能力和學習態度的差異。研究結果發現:將前測分數的影響排除後,兩組學生在朗讀能力之語音、流暢度和總分上

,均達顯著差異( F(1,32)=4.41、8.78、6.33, pM=2.17、M=2.21>M=1.82、M=8.15>M=7.29),但在聲調和聲情上,兩組學生的後測得分則無顯著差異( F(1,32)=2.73、3.02, p>.05)。至於兩組學生在閩南語朗讀的行為、情意感受、信念和整體學習態度的後測得分,都無顯著的差異( F(1,32)=1.28、2.63、2.87、2.62, p>.05 )。可見運用合作學習於閩南語的朗讀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語音、流暢度和整體朗讀能力,但對於閩南語朗讀的聲調、聲情和學習態度則無明顯的增進效果。訪談實驗組的學生,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喜歡合作學習的教學策

略,但不喜歡寫學習單、怕唸錯被笑、擔心影響期末的紙筆測驗等,這可能是前述變項未有明顯增進效果的原因,又或許這些變項的改變需要更長的教學時間,值得未來進一步的探討。關鍵詞:合作學習、朗讀、閩南語、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