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大繁星11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高雄醫學大學 口腔衛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何佩珊所指導 曾明淇的 高醫大學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探討-以醫學院與口腔醫學院為例 (2014),提出高師大繁星11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學習策略、學習成效、學習動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政治研究所 詹哲裕、王文方所指導 邱啟展的 我國客家族群政策之研究-當代自由主義正義論觀點 (2011),提出因為有 當代自由主義、正義論、客家基本法、客家族群政策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師大繁星111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師大繁星11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醫大學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探討-以醫學院與口腔醫學院為例

為了解決高師大繁星111的問題,作者曾明淇 這樣論述:

目的:本研究為瞭解高雄醫學大學學生學習策略以及基本資料與學習成效之間的相關性,藉此探討學習策略與基本資料對學生學習成效的預測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為學生學習資料庫數據分析。以102學年度高雄醫學大學大學部醫學院與口腔衛生學院共4學系(醫學系、呼吸治療學系、牙醫系、口腔衛生學系),所有一、三年級在學學生共717人資料,排除未完整填寫問卷、當學期休學、退學學生資料,共有有效樣本571人(醫學系283人、牙醫系165人、呼吸治療學系78人、口腔衛生學系61人)。收集資料包括一、學生的人口學特徵,如性別、年齡、年級、學系別等基本資料;二、102學年度5月份施測的學生學習策略問卷資料。學生學習策略問卷

為高雄醫學大學教務處發展的問卷,包括學習動機、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資源經營、時間管理等主要學習策略項目;三、學期結束後,102學年度下學期的學生平均總成績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其關聯性。利用單一樣本T檢定、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評估影響學習成效之顯著變項,再使用多變項線性迴歸等統計方法檢定不同變項對學業成績間的交互作用。結果:不同學系的學業成績具統計上顯著差異,分析後學習策略並無顯著差異,故可能是不同學系教師的評分差異造成;在性別方面,女生的平均成績高於男生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年級部份,則是一年級的平均成績高於三年級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一年級各項學習策略項目的平均得分皆高於三年級平均得分

,且認知量表、資源經營量表、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與努力信念等五個項目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入學管道方面,以申請入學與繁星計畫入學的學生學業成績表現較好,且顯著優於考試入學學生,以「其他」方式入學(例如僑生/外派子女分發、轉學考試、養成計畫等)的學生成績表現則相對較低。整體學習策略在「資源經營量表」(P=0.026)、「時間管理策略」(P=0.015)與學習成效達顯著差異,而「期望成份」與學期學習成效(P=0.014)達顯著差異;但「學習策略量表」、「動機量表」、「認知量表」、「價值成份」、「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努力信念」項目與學習成效的相關係數皆未達顯著差異。以學院區分時,學習策略項

目與學習成效的相關性:醫學院分析結果僅「時間管理策略」(P=0.050)與學期學習成效達顯著差異;口腔醫學院學習策略項目僅「期望成份」與學習學習成效的相關性具有顯著差異(P=0.047)。結論:本研究顯示學生對於達成學習任務的期望愈高,或是較會時間管理,其學習成效也相對較好。不同的入學管道中,繁星計畫與申請入學的學生學業成績較考試分發入學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學校應增加繁星計畫與申請入學的學生人數,相對減少考試分發入學的學生人數。此外,教師可運用羅森塔爾效應,強化學生對學習成果的期望,並鼓勵學生適當管理時間來強化學習成效。

我國客家族群政策之研究-當代自由主義正義論觀點

為了解決高師大繁星111的問題,作者邱啟展 這樣論述:

在臺灣族群政策的研究上,過去較少從政治哲學理論方面來探討,充實此一面向的族群政策研究遂成為本研究的主要動機;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以客家族群政策的形成為研究主軸,推展出具有正義觀點為特色的客家族群政策,同時藉此說明族群政策在政治變遷壓力下的自我形塑功能,期能為未來客家族群政策開創一個新思維。 基此,本論文嘗試從當代自由主義之正義理論進路來討論臺灣客家族群政策,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四個面向來檢驗客家族群政策,期得到更清楚、更明確的答案;而此四面向在客家族群政策制定與執行的實際情形,將以作者所提出的「社會整體公平」及「個人權益自由」這二個正義模式的角度來檢視。 在研究發現方

面:一、根據Rawls 與Nozick 之正義理論,發現我國客家族群政策運用上必須融入社群主義與多文化主義的觀點才能更符合當代自由主義的正義觀;二、當代自由主義正義理論之「社會整體公平」模式與「個人權益自由」模式,對客家族群政策的評估具有效度;三、我國常在族群政策中提及社會正義概念,然而卻鮮少進一步闡明實際族群政策與社會正義概念之間的關聯與意涵,導致社會大眾不知所云,甚至客家族群亦未必心領神會,遑論以切身感受而支持政策。 在政策建議方面:一、制訂客家族群政策應徹底了解國情與客家文化歷史之間的互動脈絡;二、符合社會正義之客家族群政策的制定應提出更多的說帖及證據;三、近年來我國客家族群政策取

向常貼近選舉諾承,故應更重視並開放市場化機制之自由運作方式,而設置「客家行政法人」是一可行方式;四、我國之客家族群政策應明確定位,並與經費政策之發展方向一致,且應更加重視針對弱勢語言、文化地區的直接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