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大111-1行事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吳育臻所指導 李宜修的 一貫道發一崇德高雄道場學界伙食團與公共佛堂之空間擴展與區位要素(1973-2019) (2018),提出高師大111-1行事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一貫道發一崇德、伙食團、公共佛堂、空間擴展、區位要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李三榮所指導 李淑禎的 高雄歌劇團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高雄歌劇團、高雄師範大學歌仔戲研究社、歌仔戲、汪志勇、李三榮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師大111-1行事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師大111-1行事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貫道發一崇德高雄道場學界伙食團與公共佛堂之空間擴展與區位要素(1973-2019)

為了解決高師大111-1行事曆的問題,作者李宜修 這樣論述:

摘 要一貫道分為眾多組線與單位,其中發一組崇德單位,藉著由學生組成的「學界伙食團」吸引許多學生人才,是培育年輕學子最具規模的道場。本文選取崇德單位中之高雄道場「學界」進行探討,以史料文獻與訪談為研究方式,藉由探討「學界」發展上類似學生社團性質的「伙食團」,以及為了引渡社會人士而設立的「公共佛堂」之空間分布與擴展過程,解析其空間擴展之區位要素,可以見到高雄道場對於學生人才培育的運作與變遷,也反映了高雄、屏東與臺東專科學校及大學院校在大環境下之轉變歷程。高雄道場「學界」的空間分布與擴展過程,本研究將時間軸分為初步開創期(民國62至69年)、重新開創期(民國70至84年)、道務轉型期(民國85至

93年)、穩定發展期(民國94至103年)與固本圖強期(民國104年起)五個時期,以了解高雄道場學界不同時期的運作狀況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並發現其空間擴展,受到外部教育政策轉變與信徒人數增減的影響。高雄道場「學界」的設點變動分為遷移相關、停止運作與設立佛堂等變動狀況,影響其變動的因素可以分為人數增減、房東租賃、空間環境、距離因素、學校政策與道場因素等六種影響因素。遷移相關以人數增減影響最大,而租賃因素影響則次之。此外學校政策的限制,可能導致停止運作的情形。而道場因素是影響設立公共佛堂的主要原因。高雄道場「學界」選址的區位要素,可以分為距離與房屋所在地兩種,而其他選址要素也會影響其設立地點的選擇。

以距離而言,伙食團與公共佛堂的選址區位,以鄰近信徒居住地為主,初期運作的伙食團以鄰近學生信徒居住的學校為主;設立公共佛堂後,其區位選址會逐漸納入社會人士的成全考量,而有遠離學校的情形;與一貫道其他宗教據點的距離,也會影響到部分伙食團的區位選址。以房屋類型來看,伙食團在選址上多盡可能選擇空間較大之透天厝,但市區與郊區的房屋分布狀況也會影響其區位選擇;為了能有更大的活動空間,部分伙食團會集資建造大型房屋。此外其他選址要素包含經濟能力、房東信仰、宗教力量三種,也會影響伙食團與公共佛堂的選址;近年隨著各伙食團購買房屋的情形增加,設點變動的情形已逐漸減少。

高雄歌劇團研究

為了解決高師大111-1行事曆的問題,作者李淑禎 這樣論述:

摘 要高雄市劇藝協會於民國八十一年開始針對高雄市中、小學學校老師,舉辦暑期歌仔戲研習營,學員反應熱烈希望繼續學習歌仔戲。於是於民國八十二年,成立業餘性質的高雄歌劇團,首任團長為陳秀琴女士。研習成果發表演出《雪梅訓子》,後因演員、經費、劇本種種問題,無法演出整齣戲,而所演出的折子戲《機房訓子》已由高雄師範大學歌仔戲研究社學員支援演出。高雄師範大學歌仔戲研究社創社於民國八十三年,聘請汪志勇教授為社團指導老師,經一學期觀察,八十四年高雄師範大學歌仔戲研究社正式成立。八十五年高雄歌劇團與高雄師範大學歌仔戲研究社合併,對內稱為高雄師範大學歌仔戲研究社,對外稱為高雄歌劇團,團長為汪智勇教授,合併後

的劇團此時期工作為校園推廣。汪教授於九十三年去世後,由國文系教授李三榮教授繼任為團長,九十八年提出退社申請,高雄歌劇團再由學校社團蛻變為社區業餘劇團。筆者於九十六年加入高雄師範大學歌仔戲研究社,深感劇團由八十二年成立迄今已有十八年之久,先後兩位國文系教授為社團付出及貢獻,劇團由業餘社團轉為學生社團,再由學生社團蛻變為社區業餘社團。劇團的轉變及延革、團員結構的轉變、劇本整理與收集、唱腔曲牌的多元性、……等均無通盤的整理與研究。論文共分為四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介紹高雄歌劇團,將高雄歌劇團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再論高雄歌劇團的組織與經營,將劇團的組織結構以及經營方式做一介紹。第三章探討高雄歌劇團的特

色,即本論文研究重點,共分為七節,分別將高雄歌劇團及高雄師範大學歌仔戲研究社之團員結構作一討論;劇本方面則為劇本編纂、劇目分析及去華語化;再論身段、唱腔、展演及經費。第四章結論與建議期望透過此論文的研究與觀察對高雄歌劇團未來的經營提出幾點建議,亦希望政府能扶植社區業餘劇團,讓傳統戲曲不但能在校園扎根、更能在社區成長,更期望高雄歌劇團能不停的成長及茁壯。教授、老師、團員們對劇團的愛護之心對傳統戲曲的熱愛及無私奉獻,能讓劇團再邁向下個十年。關鍵詞:高雄歌劇團、高雄師範大學歌仔戲研究社、歌仔戲、汪志勇、李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