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練習場開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高爾夫練習場開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丹‧華希本寫的 高爾夫與中國夢:禁忌的「綠色鴉片」經濟 和馬玉山的 築冠以德:馬玉山的奮鬥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墾丁景點推薦】墾丁好玩景點&行程建議,最夯墾丁好去處 ...也說明:開放 時間:9月~3月09:00~18:30;4月~8月09:00~19:00 ... 健身房,戶外還有漆彈場、高爾夫練習場超豐富,就算一整天都懶洋洋窩在飯店裡也不會無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劉育津所指導 王彥智的 探索資料視覺化網路課程與求職職缺需求技能之比較- 以 Coursera, Indeed, Monster, SimplyHired 為例 (2020),提出高爾夫練習場開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料視覺化、網路課程、工作機會。

而第二篇論文開南大學 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陳桓敦所指導 李釗慈的 民眾對於運動中心的消費體驗、滿意度及再購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蘆竹國民運動中心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消費體驗、顧客滿意度、顧客再購意願、蘆竹區國民運動中心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爾夫練習場開放的解答。

最後網站夜間練小白球正在流行中!P.62 - 今周刊則補充:位於景美河堤外的青鳥碧瑤高爾夫球場,便有心將原本到凌晨一點的營業時間,調整為二十四小時全天候開放,讓球友有更多選擇的時段。因球道較長、受到球客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爾夫練習場開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爾夫與中國夢:禁忌的「綠色鴉片」經濟

為了解決高爾夫練習場開放的問題,作者丹‧華希本 這樣論述:

中國觀察家華希本一竿進洞,直擊真相! 揭露「禁忌運動」如何體現中國夢     從國家禁忌到資本市場   高爾夫在中國的興起和成長,反映追尋「中國夢」的矛盾與弔詭     在中國,被禁止的事物不表示就不能蓬勃發展   高爾夫在中國的興起和成長,就是這種變遷和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的氣壓計,它也象徵一個不浪漫的現實,這國家從開發中邁向已開發時笨拙而艱辛的演進過程:中央與地方政府表裡不一、貪腐、環境汙染、農村土地權的爭議,以及貧富間不斷擴大的差距。     高爾夫在中國被視為「有錢人的運動」,並且被列為禁忌。蓋高爾夫球場仍屬違法,但過去十年來卻有數百座新球場開張,高爾夫在中國仍蓬勃發展。多少人為了追逐「

中國夢」,甘冒犯「禁忌的運動」之大不韙。     曾獲得許多獎項的新聞記者華希本,透過三位與高爾夫球的故事,在《高爾夫與中國夢》這本書裡,追蹤他們通往新中國夢的路徑,以豐富而別具趣味的書寫方式,揭露這個充滿矛盾的國家。   國際名人、媒體推薦   暢銷書 《中國共產黨不可說的祕密》作者馬利德   《富強之路》作者夏偉、《野心時代》作者歐逸文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德米克、《午夜北平》作者法蘭奇   熱情強力推薦   《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新政治家》《文學評論》《高爾夫文摘》   《讀者的書意識》《南華早報》《TIMEOUT上海》《旁觀者》《洛杉磯書評》

爭相報導!   在這本觀察入微和充滿機智的新書中,華希本揭露一則沒有人聽過的故事:毛主席口中的「百萬富翁的運動」如何激發廣大農民與軍人的夢想,吸引外國的拓荒者,以及激起中國當局的壓制。這是一則有關高爾夫球的傳奇故事,足以與《奔騰年代》傳述的賽馬傳奇媲美……生動、令人驚奇,也充滿人道精神。——歐逸文(Evan Osnos),《紐約客》資深撰稿人、《野心時代》(Age of Ambition)作者     作者華希本聰明地找到一種被低估的方式:高爾夫球現象,來傳述中國令人稱奇的崛起故事,一種飽受壓制的運動如何繁榮興旺。高爾夫球的故事道盡中國從荒野偏鄉的球場開發到黑道政治的精采報導。——馬利德(R

ichard McGregor),《中國共產黨不可說的祕密》(The Party)作者、《金融時報》華盛頓辦事處主任     華希本透過帶領我們瀏覽中國高爾夫奇特蓬勃發展的過程,不僅揭露一個極為具體的生活面向,還栩栩如生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崛起」種種矛盾現象。——夏偉(Orville Schell),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富強之路》(Wealth and Power)作者之一     高爾夫球從中國共產黨貶斥的資產階級休閒活動,變成了新中國夢的化身。這本書揭露有關中國改變的大量訊息。——德米克(Barbara Demick),《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     為解讀「中國夢」開啟全新

的窗。華希本透過本書,把高爾夫運動視為中國當前最引人關切問題的氣壓計:經濟成長、社會和諧、貪腐、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書中最引人入勝的、至少有一名中國人勇於夢想更美好未來的渴盼。——法蘭奇(Paul French),暢銷書《午夜北平》作者     《高爾夫與中國夢》敘說在艱苦困頓環境中力爭上游的故事,書中的人物也許不完美,但他們是可查證的真實人物。就像典型的美國夢,只是背景在中國。——葛瑞瑟(Brian Grazer),奧斯卡最佳電影《美麗境界》製作人     當我展書閱讀,很快就被其中鮮活角色的夢想、失望和成就深深吸引。這是一齣豐富且令人著迷的戲劇,也是中國現階段成長與混亂的精采刻畫。——

法羅斯(James Fallows),《Postcards from Tomorrow Square and China Airborne》作者     《高爾夫與中國夢》深刻探索中國歷經巨大變遷的詳實紀錄,也是鮮活生動、感人肺腑的奮鬥刻畫。這是一本很棒的書!——范德比爾特(Tom Vanderbilt),暢銷書《Trafiic and Survival City》作者     透過詳細記述興起的高爾夫在中國帶來的騷動與快樂。作者深入刻畫出讓中國在混亂崛起成為本世紀最動人故事的根本原因。如此豐富、觀察入微和充滿人性的書,是今日罕見巨作。值得閱讀,珍藏。——科伊爾納(Brendan I. Koe

rner),《天空屬於我們的》作者     引領我們深入中國的祕密高爾夫文化,華希本鮮活地描寫這個獨特的國家在順應現代化中的種種矛盾與困頓,以及一群本土成長的傑出高爾夫球員為中國職業選手的崛起舖路。——席普納克(Alan Shipnuck),《運動畫刊》資深撰稿人     揭露中國與美國高爾夫發展驚人的差異,尤其在土地取得、環保爭議和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矛盾作法。——《高爾夫文摘》(Golf Digest)     生動、深刻和發人深省,華希本的記敘以專業觀點刻劃這「富人的運動」如何變成實現中國夢的力量。——《TIMEOUT上海》四顆星書評     在報導中國貪腐這主題上,沒發現超越《高爾夫與中國

夢》的記述…鮮活而令人深思。——《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華希本的深入研究,和他輕快的記者文風,使這本深具洞察力的書既有教育性,且讀來充滿趣味。——《讀者的書意識》(Shelf Awareness for Readers)     精采!一本生動而有趣記述中國高爾夫運動興起的書。──《金融時報》     極具原創性……是一則現代中國的故事。──《華爾街日報》     探討許多重大議題…鮮活報導中國的動態…吸引人且充滿洞見。──《經濟學人》     華希本透過高爾夫,深入探究中國成長的真實面。──《南華早報》 作者簡介 丹‧華希本(Dan Washburn)

  一位常得獎的新聞記者,也是《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總編輯。   文章散見《金融時報週末雜誌》、《大西洋月刊》、《經濟學人》、《外交政策》、《高爾夫文摘》、《高爾夫世界》、《南華早報》、《板岩》(Slate)、ESPN.com等刊物上。   廣受閱讀的網站Shanghaiist.com創始編輯,該網站專門報導中國相關內容。曾住在中國十多年,現與妻子許鈺明(Bliss Khaw)以及兩隻愛犬住紐約布魯克林。   danwashburn.com. 譯者簡介 吳國卿   政大新聞系畢業,資深新聞從業員,從事翻譯工作十多年。   譯作有:《震撼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

《下一個榮景:當經濟遇上政治》、《碳交易:氣候變遷的市場解決方案》、《誰劫走了全球經濟》、《衰退危機下的 6大價值型投資》、《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跛腳的巨人:中國即將爆發的危機》、《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等。 序言  禁忌的運動 第一章  打地基 第二章  第一個球會 第三章  克服萬難向前行 第四章  參加比賽 第五章  沒有別的選擇 第六章  天高皇帝遠 第七章  刮骨頭和乾杯 第八章  土地補償金 第九章  歸鄉 第十章  打黑 第十一章  高爾夫警察 第十二章  步上坦途 第十三章  追逐下個夢   後記  用心工作,就能實現夢想 感謝 序言 禁忌的運動

  周訓書還不到三十二歲時,就已達成他在中國貴州省西南偏遠的齊心村孩提時代最大的夢想。但超越兒時夢想已不再能滿足他,他還要更多。   他十幾歲時唯一的夢想,是離開齊心村。也許是在最靠近齊心村的縣級城市畢節市找個公務員工作。如果運氣好,他可能到省會貴陽市找工作。對周訓書來說,貴州以外的世界並不存在,至少沒有他容身之地。   但這是在周訓書發現高爾夫球以前的事。   在二十出頭歲時,周訓書執意離開貴州,在廣州市一個他從未聽說過的地方,找到一座高爾夫球場的警衛工作,而廣州正是現代中國高爾夫球的誕生地。經過八年祕密練習這種外國人的運動後,周訓書的技術已經好到可以在一家高爾夫練習場擔任主管的職務

。   在這裡工作並未讓他致富,甚至連邊都還沾不上。不過這個工作成了一扇他通往新生活的門。他每天周旋的人都是一種他寒微的出身難以接觸的階層。當然,嚴格說來,他只是為他們工作,但光是與他們朝夕相處就讓周訓書感覺,他總有一天也能過著和他們一樣的生活。   也許有一天他能夠自己買房子,把父母從鄉下接來住。也許現在他終於可以考慮找個妻子,共同組織自己的家庭。他相信,高爾夫是他通往美好生活的門票,是他一圓「中國夢」的鑰匙。   但中國夢究竟是什麼?從國家主席習近平二○一二年秋季上台,並把中國夢用來當作他的主要政治口號之一後,到處都有人嘴裡掛著這個詞。習近平第一次以主席身分對全國演講時,再三提到中國

夢:「我們必須再接再厲、勇往直前,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往前推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雖然習近平說他的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它似乎主要是一個中國全球地位的願景,顯然與集體主義有關,多過於個人主義。不過,問中國人中國夢這個問題,你不太可能聽到很多有關軍事力量、國際影響力或國家團結的回答。他們的期待和渴望較為具體、立即,而且—聽在西方人耳裡—出乎意料的熟悉。   真正的中國夢與美國夢有許多共通處,而美國夢的代表則是透過辛勤工作與堅忍不拔的信念,每個人不管社會地位如何,都有潛力過更好的生活。雖然許多中國人仍有理由相信人生本來就不公平,但真的有比以前更多的中國人不僅可

以夢想,而且有能力期待他們的夢想可能實現。對某個階層的人來說,這個夢想是總有一天他們能買一棟房子或一輛汽車。對其他階層的人而言,可能是為子女提供高等教育。也有人的夢想是,將來他們能生活在一個空氣乾淨、法律系統不貪腐、不必在農場工作的地方。通常這些夢想並不複雜,人們只想為家人、為自己和為後代子孫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兩個世代前的中國,夢想只是人們逃避艱苦現實的方法。那就是周訓書父母輩過的生活,夢幻與現實生活間沒有關聯,夢想是遠離現實的慰藉。現在,中國和中國人發現自己正快速奔向一個大不相同的新未來。   高爾夫在中國的興起和成長,就是這種變遷和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的氣壓計,但它也象徵一個並不浪漫

的現實,也就是這個國家從開發中邁向已開發時笨拙而艱辛的演進過程:貪腐、環境汙染、農村土地權的爭議,以及貧富間不斷擴大的差距。高爾夫運動和圍繞它的複雜世界,提供一個獨特的窗口,讓我們一窺這個新高爾夫球場既被禁建、同時又蓬勃發展的國家。   二○○五年我初次為ESPN.com報導比賽時,對於高爾夫在中國許多敏感的事所知極少。雖然我初次的報導牽涉伍茲(Tiger Woods)、艾爾斯(Ernie Els)、唐諾德(Luke Donald)和斯科特(Adam Scott)等球員,但我很快轉向以中國剛興起的職業高爾夫巡迴賽為重心,如參賽者都是像周訓書這類鮮為人知球員的歐米茄中國巡迴賽(Omega Ch

ina Tour)。周訓書和他的同儕絕對是中國的第一代藍領職業高爾夫球員,是一群來自各種背景的新職業運動員,他們的個人歷史是當代西方高爾夫界聞所未聞的。他們曾經是農民、壽司廚師、特技摩托車手、功夫專家,和人民解放軍的士兵,但全都偶然地闖進大多數人之前未見過的一種運動。現在高爾夫是他們可以實現各自較僕實的中國夢的手段。   直到不久前,這還是不可能的事。一九四九年毛澤東和共產黨取得政權後,被視為帶有濃重資產階級意味的高爾夫球在中國一直被禁止,一些西方新聞記者甚至形容它為「綠色鴉片」—據說是中國領導人認為會帶來墮落的危險進口物。直到一九八○年代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高爾夫才在中國有立足之

地。但在當時,高爾夫大體上被認為是吸引外國投資的方法之一,在政治上仍是禁忌,且直到現今仍是如此。高爾夫背負著精英主義、耗用大量土地與水、使用殺蟲劑和化學劑等惡名,與中國政府理應代表的事物相衝突。在中國打高爾夫球極其昂貴,是名符其實的「富人運動」,因此在許多平民眼中與貪腐有關,一般人認為有錢打高爾夫的公務員一定是貪官,而共產黨也警告黨員不得打高爾夫球。儘管如此,不少中國政府官員喜愛高爾夫,甚至傳聞習近平在長期任職福建省時就熱中這種運動,只是他們絕少公開參與這種資本主義活動。打高爾夫球可能斷送仕途,因此許多政治人物在高爾夫球場登記假名。   我開始認識高爾夫的歷史後,很快就了解中國的高爾夫發展實

際上與高爾夫本身沒有多大關係。我必須暗中進行大部分研究工作,我的談話有許多不能列入紀錄,特別是我在調查中國高爾夫球場營建業的黑暗世界—我認識馬丁‧摩爾(Martin Moore)的世界時。馬丁對於在中國興建高爾夫球場必須用盡心機非常不喜歡—承包商總是想欺騙他,地方政府的本位主義,以及大多數中國工人對高爾夫球場應該像什麼毫無概念—但他沒有別的選擇。在過去十年大部分時候,中國支撐了馬丁逐漸沒落的行業。中國興建的高爾夫球場數量超過世界任何地方。近來馬丁的同事常說,如果你不是在中國工作,就沒有工作可做。   過去十年中國確實是世界上唯一稱得上經歷高爾夫球場榮景的國家。雖然疲弱的全球經濟讓許多地方的球

場關門,在中國卻有數百座新球場開張。從二○○五年到二○一○年,中國的高爾夫球場增加三倍到超過六百座。這是驚人的成長,尤其是考慮到從至少二○○四年開始在中國興建新球場在理論上是違法的。不過,在中國總有變通的方法,而沒有人比馬丁更了解這一點,他監督建造的高爾夫球場比任何人都多。   馬丁在現今可能被視為拓荒先鋒,但在他的事業剛創立的一九八○年代,他從未想過中國這個國家。他對那裡一無所知,然而一九九四年他在因緣際會下來到中國,當他決定把事業重心放在這裡時,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他故鄉美國的市場仍然蒸蒸日上,而且談到高爾夫,共產中國是人們最後想到的地方。現在,在這個眾人都在尋覓長才的產業中,馬丁幾乎是

所有人想延聘的第一人選。   穿著工作靴、高爾夫衫和棒球帽的馬丁,看起來可能不像在中國的外國企業主管,但很少人像他這麼嫻熟中國錯綜複雜的市場環境。在法規一片混沌的高爾夫球場營建界工作能讓你很快學會許多事。他知道如何與地方政府官員協商,讓他們願意解釋北京的規定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他也知道如何管理目中無人的業主,他們對薄酒萊(Beaujolais)和賓特利(Bentleys)懂得可能很多,但對興建高爾夫球場卻一竅不通。他知道如何把工作做好,同時隨時留意「北京的高爾夫警察」。在佛羅里達長大的馬丁並不想學會這些事,但他也從沒想過會在中國追尋自己的夢想。 想計算中國有多少高爾夫人口幾乎不可能。估計的

人數從數十萬到數百萬不等,而實際數字可能介於兩者之間。不管實際有多少人,有一點很明確:根據統計,全國人口只有○%打高爾夫球。不過,無疑的是,高爾夫在中國正日漸成長。但要說高爾夫熱潮席捲全國則是言過其實。中國是以農民占多數的國家,約有七億農民,而且中國有近十億人每天所得不到五美元。簡單的說,大多數中國人可能不知道高爾夫是什麼。他們打不起高爾夫球。   有趣的是,這些人也是受到高爾夫球場擴張影響最大的人。在此我應該說明,中國農村土地開發的問題比高爾夫的問題大得多。事實上,高爾夫相關的成長只占商業、工業和住宅開發計畫的微小部分,而後者正不斷改變中國鄉下的面貌。但高爾夫卻占據新聞的版面,因為高爾夫球

場往往蓋在貧窮的農村地區,豪宅可能與破陋的棚屋隔著小溪相望。兩個極不相同的世界碰撞,高爾夫仍保有富人運動的惡名。   近日的調查顯示,中國農村地區由政府批准的土地掠奪數量,從二○○五年以來顯著增加,全國幾乎近半數的農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二○一○年中國報告的大規模示威事件達十八萬七千件,其中六五%與土地爭議有關。據估計,中國每年有四百萬農村居民的土地遭政府接管,而他們獲得的補償則遠低於市價。政府平均支付農民每英畝一萬七千八百五十美元,然後轉手以七十萬四千美元的價格出售這些土地給開發商。這導致民怨升高。   這就是故事談到中國熱帶海南島的荔枝農王立波的時候。在王立波古老的村子美秋村,大多數人

仍住有著泥土地板的平房,而且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如此。但在二○○七年,他們遺世獨立的生活方式永遠改變了。一座高度機密的綜合休閒高爾夫球場就在村子邊開張,規模是截至當時世界最大的,而且計畫中包括使用過去長期由美秋村居民管理的土地。部分村民很高興有賺錢的機會,部分村民則抗議要求更多錢,而幾乎所有人都擔心,一旦家族土地的一大部分落到外人手中,他們的後代子孫會過什麼樣的生活。   美秋村居民,包括村子的領導人,都沒有處理許多錢的經驗,所以錢的湧進造成村子分崩離析。中傷和內鬥此起彼落,撩撥起已被遺忘的家族宿怨。但嘗試從爭吵理出頭緒的王立波,看出這個不確定情勢裡的大好機會。他在二○○七年前從未聽過高爾夫,但

他家人的前途無可逃避地全取決於毗鄰的這家龐大的高爾夫球俱樂部。   本書談論三個人—兩個出生在中國,另一個從未想過他會落腳在這個國家—他們發現自己不知是偶爾或命中注定,都捲入高爾夫球運動東移這件事。王立波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接受他家後院的高爾夫球開發商。馬丁只是想盡可能把握產業的榮景,愈久愈好。而這一切的核心則是周訓書,他從農民變身安全警衛、然後職業高爾夫球員的故事,是絕佳的拍電影題材。   周訓書在二○○六年夏季進入我的生命,當時他是我在歐米茄中國巡迴賽上海站訪問的幾位中國高爾夫球員之一。他精采的故事以及他敘說的熱烈方式吸引了我,所以就在那年冬季我問他是否願意讓我整個冬天跟隨他。很快的,我

發現自己和他在中國各地高爾夫球場附近的鄉下城鎮,合住廉價的旅館房間。在中國巡迴賽的其他高爾夫球員認識我之前,他們都以為我是周訓書的教練,雖然整個巡迴賽中沒有任何高爾夫球員請得起教練,像周訓書這樣出身寒微的球員就更不用說了。剛開始,每當被問到我的角色,周訓書總是故作神祕介紹我是「我的美國朋友」。   而且真的是,那就是我後來變成的角色。我得承認,我違反了報導的基本守則—開始在乎誰贏誰輸。我愈深入認識周訓書,就愈難不為他加油。所以我在那個球季之後很久還一直跟隨他,甚至我在他的婚禮上還用我彆腳的中國話舉杯恭喜他。   周訓書就像平常人一樣,他喝酒、會咒罵,他有個人的缺點,但他也辛勤工作,而且誠實

正直。和現代中國一樣,周訓書充滿矛盾。他很好強,但也容易相處;他不愛張揚,但有話直說;充滿信心,卻又很謙遜。自尊心強到不願開口要錢,太心直口快而不會討好贊助商,所以周訓書在中國巡迴賽一路都自己支付費用。他贏過比賽嗎?也許有,也許這並不重要。對我來說,不管贏或輸,他是真正中國夢的體現。 雖然北京下令禁建高爾夫球場,一些大開發商仍然展現出與地方政府周旋和打關係的驚人能力。如果沒有打好關係,絕不可能進行像建高爾夫球場這種規模的新計畫,而周旋和打關係往往牽涉很具體的東西。熟悉某家公司的消息來源透露,在廣東進行一項大型高爾夫球場營建計畫前,那家開發商捐給當地警察局一批新摩托車。在海南島,據說

這家公司在磋商另一座大型的高爾夫相關開發案期間,為縣級單位蓋了一座嶄新的政府機關建築。後來那個土地開發案未通過,但那棟建築(至少空屋子)還留著。「它就荒廢在那裡,像是大而無當的累贅。」一個當地人士說:「這就是中國開發案的作法。」 大多數成功的開發商會至少有一個人(或者一個三、四人的團隊)專責與地方官員維持良好關係的工作,不管北京的命令如何,地方官員可以決定開發計畫的許多事項,開發商甚至不惜訴諸賄賂的手段。這些負責打關係的人自稱「CEO」—娛樂長(chief entertainment officer),因為他們總是搶著支付到地方卡拉OK餐廳吃飯、喝酒以及搭車的帳單(「引誘長」〔chief en

ticement office〕可能是更貼切的頭銜)。第一關是計畫申請核准,再來是轉手的錢,然後是工程避免被勒令停止的錢。「要讓卡車通行無阻,不讓村民攔路阻擋,還要取得土地。」一名消息來源說:「一件接著一件,沒完沒了。」 在大陸有一項工程的業主沒有與地方政府打好關係,旁觀者從一開始就可以看出,「這個計畫永遠沒辦法完成」。與村民協商相對細瑣的土地問題卻一直解決不了,因為業主「小氣得要命」,或者「總是討價還價到不必花錢」。所以業主想要的東西「總是一拖再拖,永遠辦不成」,消息來源說:「他會碰上沒完沒了的問題。」 反觀一些成功的開發商碰到問題不怕撒錢。他們知道現在花大錢可能為日後省下更昂貴的工程延誤。

「總結起來,他們的方法是正確的—在中國是如此。」消息來源說:「他們得考慮召募人員到這裡的損失,還有延誤工程的所有成本。你知道,他們都做過這種事,有經驗,他們已經是專家。」

高爾夫練習場開放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賽馬會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英語:Hong Kong Jockey Club Kau Sai Chau Public Golf Club)是香港唯一一個向公眾開放的高爾夫球場,位於新界西貢區滘西洲,由香港賽馬會撥款5億港元興建,於1995年12月落成啟用,供一般香港市民租用。高爾夫球場面積250公頃(啟用初期為158公頃),共設有三個標準十八洞球場(啟用初期為兩個),一個擁有60條球道、分上下兩層的練習場,和兩個練習用的果嶺。座落於風景怡人、起伏不平的海岸線上,分別是由著名的Gary Player設計的南、北場和由Nelson and Haworth設計的極具挑戰性而又同時擁有西貢及南中國海優美景觀的東場。滘西洲位處於西貢半島範圍,已成為一處自然生態天堂。高球員在打球時與眾多動物及雀鳥如麻鷹、白鷺、蒼鷺以及赤麂等一同分享這二佰五十公頃的球場。此外,球場亦致力於環境保育工作,成功取得「Certified Audubon Co-operative Sanctuary for Wildlife」的榮譽。
除了三個高爾夫球場外,滘西洲亦提供高質素的高爾夫球訓練課程,而其完善的設施包括: 設有泛光照明的練習球道、短距離揮球練習場、高爾夫球專門店以及環境優美的餐飲設施,是公司或社團舉辦活動的理想地點。
星期一至六供應半自助午餐(不包星期日),另星期六/日及假期加設包船票之下午茶(比午餐便宜)

探索資料視覺化網路課程與求職職缺需求技能之比較- 以 Coursera, Indeed, Monster, SimplyHired 為例

為了解決高爾夫練習場開放的問題,作者王彥智 這樣論述:

資料視覺化是數據可視化的表現,透過圖像、圖形、圖表呈現資訊,經由視覺更好的傳遞資訊,讓閱讀者獲得資訊,協助作出決策。資料視覺化的實現可以借助便捷的工具與套件,如程式語言或商用視覺化軟體都能有效達成資料視覺化。資料視覺化是一門嶄新且仍在發展的學問,為了知悉當前主流的資料視覺化技術與工具,本研究分析Coursera平台上現有資料視覺化課程,了解課程教學內容,接著分析Indeed,Monster,SimplyHired等求職網站對應資料視覺化的職缺,最終列出課程所教授的技能與職缺所開出的應徵條件,兩相比較後得出業界與學術界的差異,了解業界對資料視覺化的需求,並對現有的課程作出建議。

築冠以德:馬玉山的奮鬥故事

為了解決高爾夫練習場開放的問題,作者馬玉山 這樣論述:

  堅持「誠信、品質、服務、創新」的創業家,從軍職、公職到經商,始終秉持「客戶至上」的信念,近年更致力於推動閱讀,期望台灣成為美好社會。 名人推薦   這本傳記的每一個故事,每一項經歷,都充滿了率真、奮鬥、執著。馬董事長的一生就是他家鄉山東平度的烙印:純樸與勤奮;表現在讀書、為人、做事上的,就是不打折扣的「誠信」與「認真」。——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高希均     從閱讀這本書中,我們在人海波逐中更能認清善良人性之可貴,在急速變動時代中更能明瞭唯有自身不懈的努力,才是唯一可以倚靠的憑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朗潤講座教授、人力資本與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巫和懋     綜

觀本書,雖然多為自傳性的回憶故事及心得,而非學者式的架構整理。但也因此更真實的展現馬董從「專業執行」進入「管理整合」再進入「領導變革」的三段成長過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郭瑞祥     冠德為何可以一步一腳印,從零走到現在的規模?沒有祖產,更無天上掉下來的彩金,但一路走來一直鞭策自己努力再努力,努力服務客戶,努力蓋更好的房子以及提供更多元的服務。我們老闆的經歷及故事,正點出公司的一點成功,是來自於大家的努力及他的超人意志。——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馬銘嬭   作者簡介 馬玉山   冠德企業集團董事長。   一九三六年生於山東平度。幼年時期適逢中日戰爭,少年時期,又遭遇國共

內戰,被迫離鄉背井,於一九五○年隨部隊來台。在台灣接受陸軍官校教育,並取得淡江大學工商管理學系學士學位、台大EMBA學位。   進入工商界以前,曾任軍職與公職。一九七九年,正式創立「冠漢實業」。初期以買賣建材為主,後轉型為建設公司,並更名為「冠德建設」。 冠德建設以正派經營、卓越品質立足於建築業。除了堅持建設品質,還提出獨步業界的「永久售後服務」,原工務部後來獨立出去,成立「根基營造」。二○○二年,更跨足服務業,成立環球購物中心 。   馬玉山非常好學,酷愛閱讀,對提升社會人文氣息深懷使命感,二○一四年,成立「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以推廣閱讀與建築教育為宗旨,期盼能盡企業社會責任,讓他鍾愛

的第二個故鄉──台灣,成為更優雅有禮的美好地方。 採訪整理者簡介 李翠卿   台大政治系、政大新聞研究所。曾任職財經雜誌多年,現為專職文字工作者,有書籍作品若干,企業傳記作品《信任帶來新幸福―信義房屋的故事》曾獲金書獎肯定。 推薦序 「誠信」是「冠德」每一幢大樓的基石 高希均 歷久彌新的啟發 巫和懋 好的領導者,就是公司最好的示範 郭瑞祥 這一個超人爸爸 馬銘嬭 自序 痛苦都是日後的養分   楔子   第一章 烽火童年 在我的性格中,有一種樂觀的特質,支撐我面對人生任何變局,從不懷憂喪志。 在最惡劣的處境中,我依然沒有絕望喪志過。 我總是有種信念,就算眼下艱難一點,將來總有一天會

好轉的。   第二章 上了船,就是一生 面對部屬,要「做之君,做之師,做之親」。 「做之君」的意思是要懂得如何指揮部屬, 「做之師」則是要懂得如何教導部屬, 而「做之親」則是要懂得愛護部屬,如此才能帶人帶心。   第三章 卸下軍職,轉戰企業界 我的初衷很單純:從客戶的立場出發,為他們著想,如此而已。 如果不能讓客戶滿意,我們就拿不到佣金,而要讓客戶滿意,就必須滿足一些條件。 我所做的,就是把這些條件跟可能問題通通都分析出來,一一攻克。   第四章 整頓老廠,重返榮耀 員工有好行為,就應該要予以表揚,如此便能激發大家的榮譽心, 而且讓節省成本變成每個人都願意努力去做的目標。 我常告訴員工,你一定

要先自信、自強,人家才會尊重你,如此才能有對等的關係。   第五章 公事國事,責無旁貸 不管銷售什麼產品,我都抱持同樣的理念:客戶購買我們的產品,我們理應提供他最好的服務。 國家在風雨飄搖時,愈是有能力的人,愈不能慌張棄船; 相反地,應該要挺身而出,共體時艱才對。   第六章 危機四伏,興建首座智慧大樓 我從商以來,一直秉持「誠信」的信念。在積極賺取利潤、達成企業使命的同時, 也不能剝削生意夥伴或傷害到其他相關人士的利益,這才是做生意的道義。   第七章 創業維艱,擇善固執 只要嚴格要求品質,從源頭把關做好, 之後就不太可能會有什麼傷筋動骨的麻煩。 客戶的需求,多半是對「細節」的講究,或是基於

個人生活習慣想要的調整, 我們做為建商,本來就應該滿足他們。   第八章 從公司走向企業 旁人的笑語,正是激發鬥志的一種動力, 別人愈是不看好,我們就要更奮發自強。 我始終相信,「人才」是維持公司永續的關鍵, 我對所有買我房子的人,提供兩項保障:第一是安全,第二則是服務。   第九章 風雨同舟,勇度難關 我的決定是:堅持下去。保留下來,可以是無限大,而放棄,就只是零。 一家企業,絕不能只是在順遂時拚命衝鋒, 還要未雨綢繆,為時局反轉時預做準備。 變局絕非壞事,只是另一堂珍貴的課程,會讓我們更堅強。   第十章 跨足服務業,打造環球購物中心 我肯花大錢買know how,是因為我寧願一次把該花的

「學費」繳完, 也不要年復一年無頭蒼蠅似地虧錢,到最後進退維谷,收也不是,做也不是,陷入惡性循環。   第十一章 三次轉型,三次提升 建商在社區中蓋房子,不是光用法律硬碰硬就可以解決問題, 必須能對社區營造產生價值、對社區有回饋,才能建立和諧共生的關係。 我這一輩子,有個終身不變的執著,那就是對「知識」的渴望, 努力把握每一個能夠讀書、求學的機會 推薦序 「誠信」是「冠德」每一幢大樓的基石 高希均   (一)人生三部曲:童年、軍旅、商界      《天下文化》又出版了一本對的好書,說服了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寫下他一生的經歷。萬一有讀者問:傳主是誰?看了這本書,你就會發現:自己真有些孤

陋寡聞,民間有這樣傑出的典範,怎麼沒有留心?      這是一本精采的傳記,讀完這本書,人人可以得益。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誠信」真的是人生最好的座右銘。傳主一生以「誠信」貫穿他的為人、處世、立家、交友、以及拓展事業。他克服了艱苦的童年,經歷過嚴格的軍旅生涯,接受了轉業與創業的奮鬥。他早已從營建業的「模範生」,變成「標竿企業」,進而成為備受尊敬的企業領袖。      一九三六年出生於山東平度,就立刻被抗日戰爭家破人散的戰亂吞噬。我在同一年出生,生在南京,次年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我們對日本軍閥有著同樣的悲憤,但理性告訴我們:不能讓這段歷史變成腦海中永遠仇恨的種子。書中第一章「烽火童年」

的故事及受苦的細節,引起了我痛苦的追憶,我的兩個弟弟都不到五歲就在逃難中夭折。書中感人之處,可以媲美齊邦媛教授、星雲大師、莫言先生等對戰爭殘酷的敘述。      馬玉山十四歲隻身隨軍隊來台,再也沒見過家鄉親人,直到四十年後。太湊巧的是我自己在一九四九年三月在上海坐的是海張輪來台,他在一九五○年在海南島來台坐的也是海張輪。      他引用《大江大海》的一句話:「上了船,就是一生。」我要痛苦地補上一句:「打了仗,就是永別。」因此在今年五月十日總統府前廣場上慶祝母親節與佛誕節時,面對多位在場的政治領袖,我突然講出:「送給母親最好的禮物就是和平。」我欣賞美國的民主開放,但不能原諒它參與越南、阿富汗、

伊拉克等地的戰爭,所帶來的家破人亡。      一九五三年,馬玉山十七歲進入陸軍官校,男兒報國,立志要做「將軍」。他報國的志氣及英挺的身材,在官校成績優異名列前茅,受到長官器重;並且遴選赴美砲兵飛彈學校受訓。隨著他長官(砲兵學校校長張國疆將軍)轉調台北市警務處處長,一定要帶他去擔任機要助理。後來發現,這是公務員,不是軍職,就這樣竟然錯失了「將軍夢」。      一九六四年從軍中退伍,十一年優秀的軍中表現累積了不少記功與嘉獎,退休時還多發了兩千元獎金。      然後因緣際會進入商界,服務於嘉新水泥,在張敏鈺及張東平兩位企業家那裡,學習到前所不熟悉的經營才能。     (二)以誠信創設事業   

  一九七九年,馬玉山四十三歲,正是猛虎出柙,獨創事業的成熟時刻。戰亂中他學到了「求生」,逃難中他學到了「磨練」,軍旅中他學到了「紀律」與「使命」,他更從企業界學到了「經營」與「創業」,更自一九六六年結婚娶得了一位美麗與賢淑的台灣姑娘。他告訴自己不僅要善盡家庭責任,此刻也要事業「輝煌」,使族群聯姻增添佳話。      三十六年前,他以一百萬元創辦了「冠漢實業」,這是他個人與社會雙贏的開始。「將軍夢」已遠離,「創業夢」再也擋不住,先做建材,後做建築,再進而建設,一幢又一幢的冠德大廈及搶購潮出現。他一路走來,「誠信」是他個人的原則,也是冠德的商標。      這本傳記的每一個故事,每一項經歷,都

充滿了率真、奮鬥、執著。馬董事長的一生就是他家鄉山東平度的烙印:純樸與勤奮;表現在讀書、為人、做事上的,就是不打折扣的「誠信」與「認真」。孔子的故鄉就孕育出這麼多令人尊敬的山東性格的才子。我很幸運地認識了一些學術界的友人如于宗先、孫震、剛去世的漢寶德等等。      在當前台灣政商大環境中,講誠信者太少。為了權力與財富,誠與信兩者皆可拋;這真是個人的悲劇。      年輕的創業者不要只看到別人的事業版圖,忽略了最核心的決策思維:誠信。傳主「誠信」的大小例子散見在本書。      我的一位親戚二十多年前在木柵買了冠德大廈中的一戶,到今天還稱讚它們的「永久售後服務」。另有兩位朋友住進有圖書館的冠德

大廈說:他們孩子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樓下有幾千冊藏書的寬敞亮麗的圖書館。一個動人的故事,就是一位因喜愛圖書館的高中生(洪瑀)而能去MIT深造,因為品學兼優,MIT把一顆行星以她為名(參閱《星星女孩遇見MIT》)。三十年前一位丹麥教授就告訴我:「在丹麥,『窮人』是指錢不多的人;『貧民窟』是指那些家裡沒有書的家庭。」入住「冠德」大廈,永遠告別「貧民窟」。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近年大力推廣閱讀及文化活動,將來也會有可觀的成績。      「冠德」三十餘年來能夠在良莠不齊的營建業中,建立擁有千人以上的公司,大家稱道的聲譽,當然得來不易。這完全要歸功於創辦人對顧客滿意及品質要求的高標準執行。在節省成本與堅持承

諾的天秤上,馬玉山永遠只有「誠信」這個選項。      是「誠信」創建了「冠德」在建築業中的標竿;是「冠德」成就了馬玉山事業 上的抱負。   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   推薦序 歷久彌新的啟發 巫和懋      我認識的馬董事長是從他到了台大EMBA讀書開始,轉眼已經十六年了。雖然有一段時候了,但我還記得很清楚,馬董事長是那屆年齡最長的同學,同時也是最用功的同學之一。上課、下課都把握機會問我很多問題。也是因為這樣的機緣,我和他逐漸的熟識起來。      馬董事長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真誠,不論是在校讀書還是相處交往,都能感受他的真實誠懇。在他擔任台大EMBA基金會第三屆董事長

,及台大EMBA商學會創始會長期間,我多次受邀參與,都感受到他對服務公眾的投入。   十年前我去北京大學任教後,每年回台灣都會與他相聚,在縱談兩岸政治經濟發展情勢之際,我更能體會到他由真誠出發而產生深刻的真知灼見,讓我獲益良多。      這本書真誠地記錄了大時代中一個平常人白手起家的奮鬥史,跟著馬董事長,我們也見識到戰爭的殘酷,體會到祖蔭的不可倚靠。從閱讀這本書中,我們在人海波逐中更能認清善良人性之可貴,在急速變動時代中更能明瞭唯有自身不懈的努力,才是唯一可以倚靠的憑藉。      這本書給我另一個深刻的感受是從馬董事長身上,我們看到「企業家精神」。不論是重整岡山廠還是自行創業,在面對各種

挑戰時,他都能以不斷的創新和不懈的努力來應對挑戰。當代經濟學從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開始,就探討如何能      有效率的創造國民財富,也就是要把餅做大;到哈佛大學經濟學大師熊彼得更強調「創新」是經濟成長的源泉。熊彼得指出企業家能夠重新組合生產要素,擺脫利潤遞減的困境,是市場經濟賴以成長的主要因素。熊彼得又提出「創造性的破壞」,認定是經濟體得以去舊納新的主要機制,而推動者就是企業家。   當代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就大力推薦熊彼得的學理,強調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家」比「資本家」重要。我們檢視中國大陸這三十年的快速發展,可以看到其主導思想也是強調「發展是硬道理」。市場經濟想要發展,就必須推動鼓

勵企業家發揮創新精神。在當前台灣經濟面對緊縮與下行的困境時,我們更需不斷的創新。      讀這本書,讓我們更能體會到創新必須要有智慧,也必須要有勇氣去付諸實施。讀這本書也讓我們想起《易經》教導我們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本書帶給我們諸多歷久彌新的啟發,引導我們探索如何向前邁進的策略。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朗潤講座教授   人力資本與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推薦序 好的領導者,就是公司最好的示範 郭瑞祥      認識馬董事長超過十五年了,從當初他來唸台大EMBA,是當時最資深的學生,而我是最年輕的菜鳥教授,到如今他仍在企業打拚,我也在學校變成資深教授

、行政主管,這中間師生情緣的互動,是我這一生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我教管理,也擔任管理職,深知管理結合了專業與藝術的成分,既要做中學,也要學中做。做事的技巧,人際的溝通或許可以慢慢磨練出來,但是人格特質與價值觀就難了,而這也正是區分一個好的管理者與好的領導者最大的差別。多年來我本以為這是我獨特的心得,但是看了馬董事長的自傳,才發覺他才是一個典範,做事如此用心,對人如此謙虛,眼光如此獨到,理想如此堅持,學習如此專注,做人如此誠信,這一切都跟他成長背景與歷練習習相關。      看了他的自傳,才知道他幼年來台前坎坷的身世。在那個動亂的世代,是我們生在台灣的人很難想像的。我父親跟馬董事長有幾

乎一樣的經歷,在十六歲從山東隨學校逃難來台,進入陸軍官校二十四期,而後一生軍旅身涯,官拜將軍退役。雖然馬董事長後來因緣際會下提早退役,但他與我父親一樣,在年輕時代軍中的練,培養了他們堅持、誠信、紀律、專業的個性與價值觀。馬董事長的人生第一個階段就是專業性格的養成。      馬董事長人生第二個階段應該是他進入嘉新水泥,成為經理人的時期。由他的自傳中我們看到他在不同任務中如何腳踏實地完成每一項專案。也在這些歷練中認識貴人,幫助同仁,體恤下屬,有效整合人、事、物。在這個階段,奠定了他管理的能力,也拓展了他的視野,真的從一位專業執行者進入管理整合者的階段。      馬董事長人生的第三階段,就是他自

行創業,建立了冠德企業至今的心路歷程。在這個階段,他領導的特質,特別是遠見與變革開始突顯。好的領導者自己就是公司最好的示範,因此他所建立的企業文化也是馬董事長個人的價值觀展現。在企業需要不斷創新的當下,他也持續變革進步,從營建、營造、再跨足購物中心,以及在中國布局。      綜觀本書,雖然多為自傳性的回憶故事及心得,而非學者式的架構整理。但也因此更真實的展現馬董從「專業執行」進入「管理整合」再進入「領導變革」的三段成長過程。      這十五年來,我有幸跟馬董交流成長,從他擔任台大EMBA基金會董事長,以及創立台大EMBA商學會,捐贈「冠德講堂」個案教室等等事蹟,都可看出他經常心存感恩,回饋

母校。這樣的企業家真的是我們學習的對象,也期待讀者在本書中領會到他的智慧。想一想,我真應該請他回來學校演講,再多多分享他的「人生管理學」。 作者為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推薦序 這一個超人爸爸 馬銘嬭     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有一個偉大的超人爸爸,要如何形容自己的爸爸其實是挺糾結的事。當大家都在讚美他時,一個隱藏版的爸爸就悄悄躍上心頭。      他是一個超人爸爸,因為他上班的時間真的很長。在我的記憶中家裡晚上開飯時間幾乎都是七點半到八點,週六爸爸上班到下午六點,週日也去辦公室看公文。沒看他在家的時間,多半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途上。      他是一個要求成績的爸爸,他從來不管理

我們功課,因為媽媽已經把扮演罵人的角色發揮到淋漓盡致。他曾說:「我們可以比別人沒錢,但是小孩成績不能比別人差」,所以他總是默默的在帶著分數的考卷上簽名。我們可以從他臉上肌肉線條的細微移動,知道他應該是在乎小孩的在校表現:通常面無表情或嘴角向下代表他對考卷上的數字不太滿意,但是不到罵人的程度;嘴角微微向上揚代表「小子還不錯的表現嘛」。他的表情變化僅到此為止,當然他也不會因為我們成績優秀或表現好有什麼稱讚,因為「行百里路半九十」,好還要更好,永遠追求突破及進步的可能性。      他是一個正直的爸爸,記得我和姊姊小學時,有一次圓山動物園的校外教學,要到動物園門口集合,當時爸爸已經調回台北,公司配有

司機伯伯。他上班地點離動物園真的不遠,大概開車再過幾個紅綠燈就到,媽媽問爸爸是否可以載我們一程,他只回答:「公務車怎可用來載小孩校外教學?」後來我們姊妹是從家附近搭公車到台北火車站,再轉搭別的公車到圓山動物園。      他是一個認真的爸爸,大家都知道他念EMBA的事,我就不覆述這段大齡求學的故事。我想說的是,他練高爾夫的過程,他真的非常認真每天早上和媽媽去青年公園練習場練習揮桿。他總是一邊流汗一邊揮桿,可媲美納爾遜將軍的上課精神;無論晴雨寒暑他都會去練習,練到扭傷貼膏藥還照常去練習,回家後叫我們幫忙撕膏藥,貼上新膏藥,明天繼續練。      他是一個不擅修理東西的爸爸,家中電器或馬桶壞掉,都

是由媽媽負責,因為我的爸爸在工作。有一次適逢一個大颱風,因為氣象報導說得很恐怖,於是那天我們爸爸終於在家避颱風。但不知為何公寓梯間的燈壞了,他看到媽媽搬了椅子叫我們小孩扶穩椅子四周,好讓她站穩上去修理,爸爸當仁不讓要幫媽媽修電燈。媽媽一邊教他如何打開燈罩,一邊叫我們在下面不要吵架好好扶住椅子;突然間匡噹一聲,燈罩不知為何破了,我們偉大爸爸的額頭掛彩了,接著燈罩就不用修了,因為爸爸去急診了。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修東西的樣子,自此,也沒人讓他修東西了。      他也是一個鄉愁的爸爸,我們小時候覺得好奇,他脖子上那條淡淡的痕跡打那兒來的,他總是模糊以對或說胎記或說開刀痕跡,但總帶著略略落寞的表情,

那是不能解的鄉愁及記憶。      山東人以麵食為主,我們家週日的團康活動,就是包水餃。媽媽負責準備餡料,我們小孩負責打雜,遞沾水碗,煮水,順便在旁邊學包水餃及煮水餃。此時爸爸上場了,他真的很厲害,水餃到他手上輕輕一捏,就變成一個個扎實美麗的花苞,我們始終學不會。問他打那兒學的,也是一抹輕輕的微笑,說是小時候學的,那也是一個不能解的鄉愁及記憶。      媽媽煮什麼爸爸從不挑食,因為他深切了解服從家中最高權威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家永遠是台式料理。只是有時可能不合口味吧,他就會走到廚房拿一顆生大蒜配著吃,我們都知道那代表他不太歡喜那頓晚餐,可是那顆大蒜,也代表著他的鄉愁。      小時候偶爾聽到

他哼歌,但是不常,因為唱兩句就被我們嫌棄沒音準也不動聽,但是隱約聽到啥咪橋……彩虹……媽媽說那是爸爸婚前女友的名字,這也是他的思鄉與淡淡的愁啊!      本來想寫暗黑版的爸爸,寫完才發現他真的是我們心目中的超人。      冠德為何可以一步一腳印,從零走到現在的規模?沒有祖產,更無天上掉下來的彩金,但一路走來一直鞭策自己努力再努力,努力服務客戶,努力蓋更好的房子以及提供更多元的服務。我們老闆的經歷及故事,正點出公司的一點成功,是來自於大家的努力及他的超人意志。      是的,他真的很超人! 作者為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自序 痛苦都是日後的養分     我有兩個故鄉,一個是

山東,一個則是台灣。      我在山東平度出生,但十幾歲就跟著部隊來到台灣。山東是我的根,而台灣,則是真正滋養我、讓我成家立業的地方。      所有我接受過的正規教育,都是在台灣完成的。小時候,中國大陸北方連年在打仗,後來逃難時又顛沛流離,根本沒辦法好好上課,學習非常克難,一直到了台灣以後,才開始穩定下來好好讀書。      我太太是道地的台灣小姐,我們冠德是台灣的上市公司,我在台灣建立家庭、建立事業,對這片土地,有著極深厚的感情,我確確實實覺得自己是一個台灣人。這幾年,常到中國大陸訪問,雖然我閩南語講得不好,可是我到大陸時,不時就會想要講兩句閩南語,或許,這就是一種「想家」的

心情吧。當人身在外地時,才會意識到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台灣對我來說,早就是家鄉,若不是這片土地給我的滋養,我不會有今天。      雖然因為歷史的因素,台灣早年存在族群問題,現在也仍常陷於藍綠紛爭,但是,從我自己數十年來的觀察,我覺得台灣的文化有很強的包容性,百姓工作勤勞努力、性格溫暖好客,願意接納認真奮鬥的人。      我到台灣來時,只是一個失去雙親庇護、一無所有的孩子,但我現在卻創辦了一個擁有上千人團隊的企業集團,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台灣社會提供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讓有抱負又願意耕耘的人,都能得到發展機會。   我先是受陸軍官校教育,後來,我去考了淡大夜間部,半工半讀完

成大學學業;一九九九年,事業略有小成之際,我又去考台大EMBA,取得碩士學位。在台灣,只要你真的有心想讀書,不愁沒有受教機會。      我做的是建築業,過去,這個產業的本土色彩很濃厚,以所謂的「本省人」居大宗,在工會裡,只有我是「外省人」,可是同業們也不會覺得我是「外省人」就結黨刻意排擠我,我們都是好朋友,大家在生意場上,公平地各憑本事競爭。     路逢貴人,得道多助      在我這一生中,有太多需要感謝的貴人。      童年時,因為對日抗戰,我幾乎失去所有親人,要不是有我母親陪嫁彩虹姐與我二嫂的接濟收容,我可能已經死在戰亂中。她們與我並沒有血緣關係,純粹只是因為憐憫我孤

苦無依,所以幫助我,在那個自身難保的非常時期,只有無比善良的人,才能做出那樣的決定。      少年時,戰火未歇。先是有我二哥袍澤宋隊長一家人庇護供養我,後來戰事白熱化,我隨軍隊逃出青島,過程中也險象環生,但因為劉安祺上將以及許多軍人的保護,我才能毫髮無傷地來到台灣。      在那種時代,個人是很渺小的,無數人命就像是泡沫一樣,毫無價值地消失了,我真的很幸運,遇到許多好人,得以苟全性命於亂世。這些人不但是我的救命恩人,他們的人格對我的影響亦很深遠,他們讓我知道什麼叫做慈悲、什麼叫做「重然諾」,一個人無論在何種困境中,還是可以選擇做一個溫柔善良、正直磊落的人。      我在台灣一

開始受的是陸軍官校教育,原本,我是以「當將軍」為生涯目標,但卻誤打誤撞進入了企業界。      我在警務處的長官張國疆張處長,對我十分照顧提拔,他當初把我從部隊拉去當公務員,雖然斷了我的「將軍夢」,但如今回想,說不定這才是最好的結果。我在嘉新水泥時,曾與老長官在休士頓碰面過,他非常以我為榮,再三勉勵我:「玉山,你做專業經理人也做得這麼好,將來也要走得穩穩當當啊。」我連忙說:「這都是老長官教育得好。」我這句話可不是客套話,是真心的感謝。想當年我二十多歲的年紀,多虧張處長和他官家小姐出身的夫人細心調教,我才能通曉這許多應對進退、人際關係的技巧。      進入企業界以後,嘉新水泥張敏鈺董事

長,還有他的公子張東平副董事長,對我非常信任授權,我所做的決策他們都完全支持,放手讓我去做,給我很大的發揮舞台。在嘉新水泥或其相關事業那幾年經手的任務,無論是做岡山廠廠長或是擔任專業經理人,乃至於負責蓋IBM大樓,這些經驗,都對我後來創業產生極大的效益。他們的知遇之恩,我深深感激。      在這段期間,我也結交了不少知心的好朋友,當時在《經濟日報》任職、主跑水泥業的媒體朋友李紀台就是其一。他很欣賞我,一直說服我要出來創業,也不吝於介紹他的人脈給我認識,我與有「經營之神」美稱的前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先生結緣,就是透過李紀台的引介。      王永慶先生曾經多次問我是否願意到台塑任職,甚至提

議說可以創立一間公司讓我當總經理,能夠蒙他賞識,我甚感光榮。每一次跟王永慶先生見面,都能學到不少經營技巧與管理哲學。      台塑當年在花蓮有一個石灰石研磨廠,記得有一次我受邀到王永慶先生家裡吃飯,石灰廠的廠長也在,王董事長席間問那位廠長:「你生產一噸石灰石粉,要用到多少度電?」對方猶豫片刻,回答了一個數字,王永慶先生糾正他,說應該是某某度才對,後來又問到運石灰石用火車或用貨車運的成本差異,我看那位廠長這頓飯恐怕是吃得冷汗直流。王永慶先生的事業版圖這麼大,但是對成本的掌握仍如此精明,實在令我折服不已。      雖然後來我並沒有加入台塑,而是選擇創業,但我還是誠懇去請益他:「報告董事

長,我現在創了一個一點點大的事業,想請教您,該怎麼當董事長?」王永慶先生也很大方地告訴我:「當董事長第一要緊的,就是一定要實際參與經營管理,如果你沒有參與經營管理,你就不知道你團隊裡哪一個人是真正有能力的人; 第二,你的成本一定要抓得很清楚,不合理一定要馬上改善。」   我經營冠德這三十幾年來,一直莫敢或忘這二個大原則。冠德能夠走到今天,王永慶先生給我的指導,是一定要記上一筆的。      我曾經上過李四端先生的節目,他問我:「為什麼董事長什麼事都要跑到第一線?」我回答他:「在這團隊裡我最資深、最有經驗,發生重要問題,我怎麼可以往後退?」這種原則,一方面源自我受過的軍人教育,指揮官絕不

可臨陣脫逃;另一方面,則是王董事長的精闢指教。      多年來,陪著我一起打拚的冠德同仁,也是我生命中的重要貴人。      因為是自己一手創辦的事業,我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極長,對我來說,冠德建設就像是另一個家一樣,同仁們就好像家人一般,同甘共苦,榮辱與共,沒有他們的付出與承擔,冠德不會有今天。     永遠的大後方     還有一位貴人,我想特別提一下,她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貴人,就是我的太太。      跟她交往時,我在當公務員,薪水只有一點點,她一個台灣小姐,竟然願意下嫁給我這個什麼都沒有的「外省人」,勇氣可嘉。      我不管做什麼決定,我太太幾乎都支持我。當年我

本來要隻身去美國讀書,我們已經有孩子了,但她卻沒反對,只是默默買了布,幫我做了幾套褲子,想讓我帶去那裡打工時可以穿。張東平先生希望我調任到岡山廠擔任廠長,而且是隔天就要動身,我回去跟我太太講,她居然也沒有說不。我在岡山廠那三年,經常每隔兩、三個月才能回家一次,根本沒辦法分攤家裡的事,她也沒有怨言,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打理所有家務。對於一位職業婦女而言,是何其辛勞,我由衷感謝她對我的支持,以及對我們子女的教養與付出。      等到我考慮要創業時,她更是給我極大的鼓勵,即使我要把我們住的房子拿去抵押,她仍然支持。二○○○年,我個人的投資失利,公司也面臨很嚴峻的挑戰,她沒有歇斯底里找我吵架,而是

實事求是地幫我解決了所有私人財務的問題,讓我無後顧之憂去挽救公司於危機之中,她實在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女性。      我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時,太太經常給我許多鼓勵,反而是我事業做得很順時,她經常提出批評:「你要知道,這些事別人不會跟你講,只有我會跟你講,你不要得意忘形。」忠言逆耳,有些話聽起來實在不那麼舒服,但確實是我最需要的,我很慶幸自己能夠擁有這樣一位獨立、堅強而又有智慧的賢內助。     坦蕩走大路      《天下文化》的高希均教授當初邀請我出書時,我一直有點惶恐,覺得實在不敢當,我馬某人的人生,真的有什麼值得出一本書的內容嗎?      我雖是白手起家,但並不覺得自己有太多

豐功偉業可提。比規模,冠德建設是大型建商,獲利也不錯,但並不是最賺錢的建商。 雖然很努力想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但也一直很忐忑,覺得還做得不夠。      若要說有什麼可以跟讀者分享的,我想是一點做人做事的堅持吧。      《論語》裡有句話叫「行不由徑」,形容人做事正直不偏邪,這也是我給自己的期許—從以前到現在,無論是做人或做事,我一直要求自己要堂堂正正走大路,不要去走偏邪小路。我不結交不正派的朋友,做事業時,也絕不為了賺錢而昧良心。      但無論是做專業經理人或是創業,我敢說我手潔心清,從來沒有做過什麼違反法律或罔顧道義的事情。每個創業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夠飛黃騰達,我當

然也是,可是那必須在誠信經營的前提下。我們冠德建設雖然不是最大、最賺錢的建商,但我們對於品質的堅持和服務的滿意度,顧客們應該是有目共睹。      雖然過程中,經常遭遇各種危機和考驗,但我一直是很樂觀而且很有信心的人。我從沒想過要放棄,一旦放棄了,就什麼都歸零了,而且,你該怎麼跟那些全心信賴你的人們交代呢?我總是相信,只要認真踏實去做,困難一定可以解決的,就算可能要經歷一些痛苦,但只要能熬過這些痛苦,這些經驗值,都會成為日後更上層樓的養分。      特別感謝高教授的邀請,以及天下文化團隊的支援,讓我有機會能夠爬梳過去的人生。   跟諸位讀者分享這一點點經驗與心得,期盼與大家共勉勵

。 幾年前,我拜讀龍應台女士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看到這一句:「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感觸特別深。 我十一、二歲時,離開家鄉平度到青島讀了一陣子書,之後從青島上船,又從海南島搭船到基隆,之後,就一直在台灣了。 真的是「上了船,就是一生」,只是上船的當下,並不知道是如此。 八、九歲時,因為家裡已經沒有家人,有幾年的時間,我就在彩虹姐跟二嫂家輪流住。 我在彩虹姐家住的某段期間,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突然有個人跟我打招呼,那個人是我二哥以前游擊隊的部屬,姓宋。這位宋隊長跟我二哥一樣,都是滿腔熱血的青年,我二哥過世以後,就由他接任隊長,繼續抗日。 我們

寒暄了幾句,他問我:「你現在住在哪裡?」我就一五一十跟他講我的近況。他聽了以後問我:「那你願不願意到我家裡去住?」他說,如果我願意去他那裡住,只要回到當初我二哥犧牲的那個地方,問人說要找「宋隊長」,人家就會帶去見他了。 畢竟我是一個沒有生產力的小孩子,長期住在二嫂和彩虹姐家,給人家裡添麻煩,我心裡也過意不去,便先口頭答應了。 回彩虹姐家後,我跟她提到此事,她本來也認識宋隊長,便說:「那你去看一下也好,如果覺得好的話再留下來,覺得不好的話,你就趕緊回來,知道嗎?」 於是,我找一天就去了。宋隊長過去與我二哥有深厚的袍澤情誼,所以很照顧我。到了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游擊隊的戰士們都各自解甲歸田,回

老家去耕種田地或經營原本的事業,宋隊長問我:「你是要回自己家呢?還是要跟我回去?」我家宅子跟宋隊家距離只有一點五公里,但那裡已經沒有親人了,回去又如何?我便說:「我已經沒有家了,還是跟你住。」於是,就這樣在宋家住了幾年。 宋隊長家裡還有兩位夫人,但都沒有孩子,他大太太對我特別好,我都敬稱她為大姊。他們一家都是讀過書的人,對知識是十分看重的,雖然我只是個寄居的孩子,大姊仍費心安排我上學讀書,彼此情感甚是親厚。

民眾對於運動中心的消費體驗、滿意度及再購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蘆竹國民運動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高爾夫練習場開放的問題,作者李釗慈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不同背景變項之運動消費者在消費體驗、顧客滿意度及再購意願關係之差異,並進而探討消費體驗、顧客滿意度與再購意願關係之關係。採便利抽樣法,問卷調查蒐集資料,以桃園市蘆竹運動中心之運動消費者為研究對象,共發放400 份問卷,有效問卷為389份,有效問卷率為97. 25%。所得研究資料採用描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線性迴歸等方式進行分析,獲致下列幾項結論:一、不同樣本特性分析,在性別方面上男性居多;在年齡方面以 41-50歲歲的人數居多;在教育程度方面以大學居多;在每月收入方面以 50001元以上為居多;在職業方面以軍公教居多;在婚姻狀況方面以未婚居多;在使用次數以「4

次含以上」居多;在使用時段方面以下午居多;在得知訊息方面以親友介紹居多;在居住地區方面以蘆竹區居多。顧客之體驗行銷對體驗價值有正向顯著的影響。 二、顧客消費體驗之「情感體驗」構面正向程度最高;顧客滿意度之「軟 硬體設施」構面正向程度最高;顧客再購意願之「重複購買」正向程度最高。 三、不同背景運動中心顧客的消費體驗方面,不同可支配所得/月、居住地、使用次數/月使用者有顯著差異。 四、運動中心消費者之消費體驗對滿意度有正向顯著的影響。 五、運動中心消費者之滿意度對再購意願有正向顯著的影響。 本研究證實不同背景變項在消費體驗上也具顯著差異,且消費體驗、顧客滿意度與

再購意願之間有顯著影響,根據研究結論,可提供桃園蘆竹區國民運動中心對於顧客感受及後續研究之具體建議。關鍵詞:消費體驗、顧客滿意度、顧客再購意願、蘆竹區國民運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