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特利債券2049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高特利債券2049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廣宇寫的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發展轉型 和王廣宇的 負利率世界:全球貨幣經濟的困惑與未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特利集團公司債也說明:上市公司债转股是利好还是利空不能一概而论。 8%2039高特利集團美元公司債; 發行人. Altria Gp Inc. 最終母公司. Altria Group, Inc. 最終母公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對外翻譯 和大寫出版所出版 。

東海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王凱立、郭一棟所指導 吳鈺翎的 金融市場動差傳導途徑之研究:以脆弱國家為例 (2019),提出高特利債券2049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期限利差、偏態、脆弱國家、EGB2、ARCD、DCC-GARCH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杜怡靜所指導 林彥宏的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制立法模式之檢討-兼行為經濟分析 (2017),提出因為有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行為經濟學、心理學、經濟學、不當銷售防止、行銷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特利債券2049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特利集團公司債則補充:可以看出,力高集团离岸债券融资成本较高,其存续美元债票面利率最高达13%,且公司债券价格一路下跌,短期内债务集中到期,公司面临的偿债压力不小。 日前,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特利債券2049,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發展轉型

為了解決高特利債券2049的問題,作者王廣宇 這樣論述:

中國確立了“2030 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發展目標,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的里程碑。作為發展中大國, 中國計畫僅用 30 年的時間減少排放,實現從達峰到中和任重道遠。在這一目標指引下,社會經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發生深刻變革。消費、市場、監管、投資等領域該如何應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部門需要做出哪些改變?《零碳金融》一書嘗試回答這些新問題。 本書聚焦碳中和實現的金融驅動力和經濟分析,結合金融投資的一線實踐,提出金融支持綠色轉型主要有三個作用域:綠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轉型金融——尤其是後者,在雙碳目標落實中將發揮關鍵作用。本書還對碳金融、碳足跡、碳資產管理、碳交易監管等前

沿問題深入分析,提出要完善綠色金融及碳金融體制機制,著重發揮轉型金融在孵化突破技術和驅動產業“轉綠”方面的作用。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靠政策、市場、技術三者合力完成。本書另外從數位化減排、有為政府以及新實體企業行動等角度,梳理綠色轉型的綜合路徑。現代企業實施“減碳為零”戰略,更多企業家抱著“重做一遍” 的精神躬身入局,吸引更多長期金融資本,投向低碳零碳科技,提高能源效率,實現規模化綠色產品和服務,才是全社會實現碳中和願景的通途。   王廣宇 華軟資本創始人、董事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理事長,國務院僑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董,吉林大學校董,長江商學院金融

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校友會會長。 王博士于 2008 年創立的華軟資本是國內領先的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機構,主導項目曾多次獲評業界優秀案例。他在金融科技、上市與投資並購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曾多次榮膺中國最受尊敬企業家、中國優秀股權和創業投資家突出成就獎、中國 TMT 產業十佳投資人物、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傑出青年投資家、中國傑出並購人物、金牛股權投資精英、卓越金融科技領袖等榮譽。 王博士著有《負利率:銷金時代與貨幣狂潮》《新實體經濟》《先鋒:股權投資在中國》《2049 智慧崛起》《知識管理:衝擊與改進戰略研究》等多部作品。   第一章 碳中和金融分析

一、雙碳目標與新發展框架 / 003 (一)低碳轉型是未來發展路徑 / 003 (二)減排要依靠市場機制 / 004 二、綠色溢價 / 009 (一)平價碳成本 / 010 (二)綠色溢價與碳價 / 011 三、碳產權與外部性 / 012 (一)氣候變化的外部性 / 012 (二)碳產權 / 012 (三)碳配額與碳信用 / 016 四、便利收益 / 017 (一)便利收益與風險溢價 / 017 (二)碳便利收益的期權特性 / 018 五、風險管理 / 018 (一)非市場風險 / 019 (二)市場基礎、運行和濫用風險 / 021 第二章 綠色消費與碳足跡 一、碳足跡與碳資訊披露 / 02

7 (一)碳標籤 / 027 (二)消費源頭減排 / 029 (三)碳資訊披露 / 030 二、綠色消費引導綠色供給 / 032 (一)綠色戰略頂層設計 / 033 (二)執行新型消費計畫 / 035 (三)增加創新綠色供給 / 036 三、綠色行為與個人激勵 / 037 (一)觀念機制更新 / 037 (二)環保行為干預 / 041 第三章 零碳金融 一、金融:零碳化調整 / 047 (一)實現碳中和的三大金融域 / 047 (二)發展零碳金融至關重要 / 054 二、氣候金融 / 056 (一)內涵與實踐 / 057 (二)氣候金融體系 / 059 三、權益與包容性金融 / 063 (一

)權益金融和投資基金 / 063 (二)普惠與包容性金融 / 066 四、可持續金融 / 067 五、零碳金融應重視發輾轉型 / 069 (一)完善綠色標準 / 069 (二)披露環境資訊 / 070 (三)激勵低碳投融資 / 070 第四章 碳金融 一、碳排放權交易 / 075 (一)交易標的 / 075 (二)商品與金融屬性 / 077 二、主要規則 / 078 (一)交易制度 / 078 (二)市場主體 / 081 三、碳產品 / 082 (一)碳現貨:新征程 / 082 (二)碳期貨:大未來 / 084 (三)碳金融衍生品 / 086 四、碳基金投資 / 090 第五章 綠色金融

一、綠色信貸 / 101 (一)界定與概述 / 101 (二)綠色信貸制度 / 105 (三)銀行綠色信貸管理 / 107 二、綠色證券 / 109 (一)界定與概述 / 110 (二)制度與指數 / 113 (三)ESG與資訊披露 / 116 三、綠色債券 / 120 (一)界定與概述 / 120 (二)標準與實踐 / 121 (三)發行條件與流程 / 127 四、綠色保險 / 131 (一)界定與概述 / 131 (二)制度與實踐 / 133 (三)發展與保障 / 136 五、完善中國綠色金融政策框架 / 140 (一)優化綠色金融標準 / 141 (二)強化能力完善認證 / 142 (三

)創新產品鼓勵披露 / 143 第六章 轉型投資 一、能源清潔和可再生 / 147 (一)清潔發電和可再生能源 / 149 (二)生物質開發利用(非電力) / 151 二、能源密集型製造業 / 152 (一)製造端是主要排放源 / 152 (二)製造業升級與減排 / 153 三、交通和居住產業 / 154 (一)新能源汽車 / 154 (二)節能建築 / 156 四、農業現代化與科技化 / 157 (一)動植物資源與現代育種科技 / 158 (二)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科技 / 161 (三)農業現代化設施與資訊化 / 161 (四)林業科技與森林碳匯 / 165 五、突破性前沿科技 / 165

(一)碳減排技術 / 165 (二)零碳與負碳技術 / 168 第七章 有為政府 一、碳政策組合 / 175 二、碳稅與碳邊境稅 / 178 (一)碳稅的討論 / 178 (二)碳邊境稅與碳洩漏 / 180 (三)碳關稅對中國的挑戰 / 182 三、碳監管 / 183 (一)國外碳市場的監管經驗 / 184 (二)構建公平有效監管體系 / 185 (三)強化市場監管手段 / 186 (四)全程監管:從排放行為到配額交易 / 187 四、完善法制體系 / 188 (一)提高層級配套細則 / 189 (二)完善法制內在邏輯 / 190 五、消除非市場壁壘 / 193 (一)規範各行業減排技術標準

/ 193 (二)構建碳排放核查體系 / 193 第八章 國際借鑒 一、美國:自主碳減排交易 / 197 二、歐盟:完備碳市場嘗試 / 199 三、日本:碳排放總量交易 / 202 四、印度:探索碳期貨和碳融資 / 205 第九章 數位化減排 一、數位化浪潮:推動減碳 / 211 二、數位化生活與居民減排 / 213 三、數位化轉型與企業減排 / 214 (一)數字產業發展優先減排 / 216 (二)數位化轉型加速製造業減排 / 219 四、能源互聯網驅動減排 / 220 (一)釋放數位化潛力提效 / 220 (二)能源與工業互聯網脫碳 / 221 五、數位化減排的新空間 / 224 (

一)發揮大型科技公司的優勢 / 224 (二)助力城市管理和運行減碳 / 227 第十章 新實體企業:重做一遍 一、實現碳中和,企業是主力軍 / 231 (一)明確雙碳戰略 / 231 (二)培育低碳新模式 / 232 (三)內部碳資產管理 / 233 二、零碳金融:支援新實體 / 235 (一)服務之上更應支援轉型 / 235 (二)傳統金融加速“點綠成金” / 237 三、企業家精神:實現碳中和的關鍵 / 238 四、應對氣候危機:中國企業在行動 / 241 參考文獻 / 247 後 記 / 255 附 錄 / 257  

金融市場動差傳導途徑之研究:以脆弱國家為例

為了解決高特利債券2049的問題,作者吳鈺翎 這樣論述:

本文考量美國債券期限利差、股市與匯率三者之動態關聯,除了探討彼此報酬與風險的傳導機制外,亦探討三市場之三階偏態資訊是否提供市場預測能力。本文實證使用三元DCC-GARCH模型,針對(A)金融危機、(B)量化寬鬆、(C)聯準會升息和(D)聯準會降息等不同經濟結構時期作探討,並於歐洲、亞洲、非洲和中南美洲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新興脆弱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其分別為土耳其、印尼、巴西和南非,分析代表全球市場景氣展望之美國國債期限利差及脆弱國家之股、匯市場之交互動態關聯,更進一步分析偏態風險是否有助於預測不同市場間的動態行為。實證結果如下:(1)期限利差之一階報酬及三階偏態於(A)金融危機時期對於股市普遍存在

顯著估計,說明在金融動盪時期期限利差對於脆弱國家股市之偏態傳導機制。(2)實證顯示期限利差偏態對於脆弱國家匯率具解釋功能,說明透過期限利差偏態可提供額外資訊預測脆弱國家匯率之變動。(3)匯率對股市大多呈現顯著影響,說明脆弱國家資金進出對於股市的重要影響;且脆弱國家匯率對於股市之一階報酬及三階偏態特性於(D)聯準會降息時期皆呈現負向顯著估計。(4)股市對匯率不論是一階報酬或三階偏態皆於(D)聯準會降息時期之景氣衰退時期呈現高度交互之影響,說明投資人於景氣下行之際更應審慎掌握兩者之動態關聯。比較脆弱國家股匯市之傳導機制發現,脆弱國家匯率對股市影響相對高於股市對匯率影響,說明脆弱國家的外匯市場扮演著

更加明顯訊息發動角色。(5)實證顯示股市偏態對股市之影響在(A)金融危機及(D)聯準會降息時期多呈現正向關係,說明在金融動盪及景氣衰退時期,股市偏態可提供股市變動的指標性功能。最後,匯率偏態對匯率於(A)金融危機及(D)聯準會降息時期呈現正向顯著關係,說明在景氣衰退時期之匯率偏態與後續匯率間呈現持續性的正向影響。

負利率世界:全球貨幣經濟的困惑與未來

為了解決高特利債券2049的問題,作者王廣宇 這樣論述:

  它是一場顛覆常識的金融創新,還是被迫出場的實驗政策?   ※ 以歷史數據圖表呈現「負利率」政策的前因與影響   ※ 用金融與經濟理論爬梳貨幣的本質與效應   創投銀行家深入研究、完整解讀:   負利率的真正意義為何?   負利率對下一階段的全球經濟形勢會帶來哪些新的不確定?   隨著資訊技術和互聯網發展,貨幣及其價值傳遞方式又將出現什麼根本性的轉變?   2009年8月,瑞典中央銀行對銀行存款首次突破「零利率」下限,實施名義負利率後,「從此進入了一片未知領域」……   2014年,丹麥與瑞士央行先後跟進實施負利率;   2016年初,日本央行以5:4的多數票贊成通過了負利率政策,「

負利率」經濟體已接近全球經濟總量的1/4。   「負利率」經濟眼下已涉及全球幾十億人口,它不再是一場「小實驗」:以全球範圍觀察,當前主要工業化國家也整體性出現了負利率趨勢,這一大規模現象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經濟挑戰。   本書主張:在脆弱的企業和悲觀的消費者眼前,負利率絕非解決困境的最終手段。長期來看,社會只有找到真正的內生動力,企業只有專注於生產的效率革新,才能在低迷的環境下突圍,負利率不過是為這場突圍爭取多一點的時間和空間。   這種看似違背常識的實踐,已列入不少國家貨幣政策考慮範圍之中。   負利率這種新型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對於現在全球低增長經濟究竟是挑戰還是機遇?   古

典經濟學家們從未設想「負利率」會在自然經濟中存在。   作為貨幣資金價格的「利率」一旦為負,借出資金就意味著要被扣除本金,直接挑戰佔用資金便要支付利息的經濟活動常識。「存款越豐所獲越細、借債越多應償越少。」本書作者從2015年起關注和研究負利率,他總結負利率時代的「怪現狀」指出:「就連黃金的價值也會自我消減。」   在本書出版前夕,全球債務總額已高達225億美元,各國的財政赤字常態化、這些紛紛陷入巨債泥沼的經濟體很容易將負利率視為「救星」。   例如,日本這種陷入到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停滯之中的經濟體,負利率作為央行的極端貨幣手段,成為了挽救實體經濟黔驢技窮時最後的猛藥。   負利率

的總體經濟環境究竟有沒有未來?每一位企業家、金融專業人士等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都可以結合巨額債務、通貨膨脹和低增長的形勢區進行理解和思考,在貨幣狂潮之前,選好自己的策略和避險之道。   對負利率做「好」或「壞」的簡單評價目前為時過早,但對金融從業者來說,理解負利率政策及實施細節,分析其邏輯,觀察其利弊,有助於啟發我們對形勢做出客觀判斷;對政策制定者來說,追蹤負利率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考量利率正負之間的調整變化,提高決策和調控能力,更需要對此問題加以重視和研究。   本書將通過貨幣政策和金融分析,對負利率的本質與未來試圖做答。全書結合理論和實踐,分別研究了負利率對於儲蓄、增長、消費、資產、投資、

匯率、社會平等問題的影響和作用機制,長期來看,社會只有找到真正的內生動力,企業只有專注於生產的效率革新,才能在低迷的環境下突圍,負利率不過是為這場突圍爭取多一點的時間和空間。同時,這也為下一種人類貨幣的技術革命埋頭了伏筆。   本書將以更客觀的方式研究負利率,讓我們對負利率這個新鮮事物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書中包含了巨額債務、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等現實問題,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出發,分別介紹了負利率對於儲蓄、消費、資產、投資、匯率方面的影響機制和作用關係,同時對未來的全球經濟環境做出了預判。 專業推介書評   洪琦(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   超低利率和負利率現象正蔓延全世界。負利率拓寬了傳統

貨幣政策的邊界,在刺激經濟增長、控制通縮等方面也有作用。本書分析了理論及政策實踐,探討負利率對中國大陸改革發展的啟示,值得投資者、決策者和所有對未來感興趣的人閱讀。   賀青國(國泰君安證券公司董事長):   負利率是一個全新的金融時代,對於信貸、投資等金融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中對負利率的各類影響及應對明晰論述,權衡利弊以取捨優化……,對於金融職場人士和企業經營者都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何剛(《哈佛商業評論》簡體中文版主編):   全球經濟好不容易走出2008年金融危機的陰影,但又陸續進入一個罕見的負利率時代。這對於正在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經濟、金融和企業界分別意味著什麼?王廣宇博

士在本書所做的研究分析,鞭辟入裡,值得一讀並借鑑於實踐。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制立法模式之檢討-兼行為經濟分析

為了解決高特利債券2049的問題,作者林彥宏 這樣論述:

我國傳統的消費者保護法制比較注重在事後紛爭處理,例如引進無過失責任,因果關係的推定等等,在事前的紛爭預防上面,會倚重在主管機關要求的資訊公開、消費者教育與行政管制上 。後來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則加強了事前的紛爭預防機制,但學者們還是會比較注重在事後紛爭解決,比方商品出現問題,法院判決如何、責任是否太重、損害賠償性質等等,或者某些業者沒有確實盡到說明義務與適合度原則,法院判決如何 等等。本文認為相當可惜。本文一直認為事前的預防比起事後損害填補來的更有效率 ,因為一個消費紛爭的發生對於消費者來說付出的成本相當大,比方心理壓力、財務壓力、訴訟壓力,而得到的不一定是完整的賠償,如果我們可以在事

前就阻擋掉這種紛爭,消費者、政府、業者是不是就不用再多花這些不必要的成本,去處理一個已經造成的傷害,可以把資源放在更多美好的事物上。 因此本文決定在既有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規定上,聚焦討論事前的紛爭預防機制,除了傳統的文獻分析、比較法分析外,另外搭配比方經濟學、行銷學、行為經濟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的看法,期待可以更全面的討論這個問題。並在論文的最後綜合前述的看法,提出本文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