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大進修部錄取名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高科大進修部錄取名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全國考訊企畫部寫的 2014 EMBA碩士在職專班.報考指南 和謝曉雲、林貞岑、李怡嬅、林慧淳的 國寶中醫養生智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雄高工轉學考也說明:110學年度高雄區公立高級中學聯合招考轉學生錄取名單14:00. 原民專班招生資訊 ... 回首頁; 高科大; 報名及查詢專區; 進修部招生109學年度高雄市高職聯合轉學考簡章.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訊 和天下生活所出版 。

中臺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班 黃良圭所指導 崔美娟的 護理科學生對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之比較 (2018),提出高科大進修部錄取名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護理科學生、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管理學系 徐郁倫所指導 王詩綾的 技專校院學生選校因素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選校因素、技專校院行銷、學校品牌、AHP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科大進修部錄取名單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南大學碩士在職專班榜單則補充:國立臺南大學教學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與進修學士班招生系統. ... 貳、錄取名單(一)正取生17名. ... 商管學院通過AACSB認證高科大招生資訊網. Menu.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科大進修部錄取名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14 EMBA碩士在職專班.報考指南

為了解決高科大進修部錄取名單的問題,作者全國考訊企畫部 這樣論述:

EMBA∕碩專班 金榜題名四部曲   有別於一般生以「筆試」掛帥,EMBA暨碩士在職專班招生方式,大多分兩階段三部份:第一階段初試(書面審查及筆試),第二階段複試(即口試)。三項成績占百分比各約30%~40%不等(各校規定不一,亦有少數例外),為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看待每一階段都必須嚴謹、用心,並錙銖必較每一分,以爭取較高的成績,達到上榜的目標。「全國考訊」依據多年輔考經驗,為準學長姐們分析金榜題名途徑:   一、各校招生取向與考生學經歷背景評估   首先根據在職考生的「背景知識」及「進修計畫」,做背景SWOT評估分析,並結合考生需求,精準篩選出最適合的校所報考,不致白忙一場。   為

提高報考效率,一試中的,「全國考訊」除提供報考指南參考之外,並免費為考生做選校落點之評估分析及建議,以利後續報考順利進行,歡迎多加利用。   二、書面資料製作   設定報考校所目標後,即可著手準備書面資料了,千萬別拖至報名截止前夕才東拼西湊、馬馬虎虎、丟三落四、交差了事,非但影響成績,還會壓縮筆試的準備時間。書面資料的製作常令許多有志進修的職場菁英傷透腦筋,有些人因工作忙碌、文件準備不及或不知如何撰寫相關內容而放棄報考的機會,實在可惜,其實只要提早準備好備審資料,在報考前便能從容完成書面資料的製作。   各校書面資料要求文件不盡相同,大致上包括:自傳、進修計畫或研究計畫、最高學歷證明文件及成績

單、在職證明書、服務年資證明、退伍令、專業領域績效文件(專案或企劃案報告)、學習知能文件(學分班課程成績單、作業報告、受訓課程結業證明)、領導成就、論文發表、專題研究、專業證照、公司簡介、公司組織圖、推薦函、身分證影本、照片…等,考生平時應陸續備齊上述文件及資料,待簡章公告,即可依照學校要求進行製作。若沒有把握製作或工作繁忙無暇顧及,也可尋求專業服務機構-「全國考訊」的協助,不但效率高,同時也可把時間省下來,專心準備筆試。   ◎經驗值最豐富、專業最純熟  ◎每一個案,配置碩士級專案祕書與助教  ◎專業分工,輕鬆贏在起跑點   三、筆試準備   筆試成績在三項考試中,表現的差距與可發揮空間最大

。在「全國考訊」眾多的輔考案例中,發現部分考生書審成績(學經歷背景)居於中下,卻能靠筆試高分挑戰成功進入較好的國立校所,因此年資淺、背景不強的考生也不必氣餒,可以靠筆試爭取上榜機會。但筆試科目的準備,往往困擾著非本科出身或忙於事業打拚的考生,當然,高效率是第一原則,自己找書看怕選錯方向,要像一般生天天趕場上課,似乎時間不允許。因此,具備多年專業輔考經驗的「全國考訊」,為不同需求的考生設計了各種準備方式:   從考前速成教材、自修課程到面授專業課程一應俱全,提供完整、專業、效率高且具彈性的準備模式,是考生最佳選擇。藉由充分的筆試準備,達到專業內化的成果,爾後面對口試專業知識的問題時,自然能夠輕鬆

過關,可謂一舉兩得。   ◎ 獨創『理論元件化』與『知識螺旋教學方法』兩大創舉;提供不同背景的學員可以快速掌握專業的竅門。   ◎ 獨創『模組化』技巧;即使面對不熟悉的問題,學員也能獲得相對高分的回答內容。   四、口試準備   進入口試名單後,就到一決勝負的關鍵時刻。各校所口試方式不盡相同,分為一關、二關、三關……等,單關時間大多為5、6分鐘,有人覺得像聊天,有人卻如坐針氈,緊張到腦袋呈現空白狀態。在此建議,若有學長姐資源要多加利用,以便事先了解做好心理建設,並勤加演練可能遇到的問題,而「全國考訊」更有針對個人背景知識做個別的模擬演練:   ◎ 獨創『口試萬用方法論』;以一個公式與方法,回應

1000種口試問題(Oral test)的竅門。   藉由專業師資的個別指導,加強心理及實務面的準備,更是金榜題名的捷徑。   全方位保證班   業界第一品牌-「全國考訊」推出多年的全方位保證班,歷年來履創佳績,100年度北部地區仍舊維持近95%的上榜率;中南部更是達到100%全數上榜的佳績;出自名校(臺大、政大、臺科大…等)、企業實務經驗皆超過25年、亦皆歷經過名校EMBA的洗禮的師資、及專業顧問群是「全國考訊」能夠年年締造佳績的最佳保證。無論個案資歷背景如何,「全國考訊」皆以獨立專案輔考,自選校評估報考建議做適才適所的專業規劃、協助書面資料製作、準備筆試教材,乃至於專業師資的面授課程與個別

指導的口試訓練,均以專業分工、無微不至的服務,協助考生能在取得入學資格前,掌握先機及優勢,猶如進入EMBA先修班,期使能從容面對每道關卡,為進修之路奠基。各位準學長姐,「全國考訊」竭誠歡迎您儘早加入我們的行列! 作者簡介 全國考訊企畫部   學經歷:學界資深經理人、專業頂尖顧問群(國內碩、博畢)

護理科學生對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之比較

為了解決高科大進修部錄取名單的問題,作者崔美娟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臺灣的護理師國家證照考試,是執行護理專業工作的首要件,具護理師證照才能有護理專業人員資格,因此護理師國家證照考試成為台灣護理學生努力的方向。進而衍生的國考證照複習輔導方式有學校複習課程、補習班複習課程、網路數位複習課程等,學生學習滿意度會影響學習成果,故了解護理科學生對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相對重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五專護理科學生不同背景因素、人格特質對國考輔導方式的選擇,及對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性及相關性。研究方法:本研究採橫斷性調查研究設計,採用方便取樣,以結構式自填性問卷調查南部某護理專科五年級應屆畢業生,共發出35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315 份,

有效問卷率87.98%。研究工具為人格特質量表及學習滿意度量表。取得資料以 SPSS 19.0 版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不同背景因素對國考輔導方式選擇,在家庭月收入60001元以上家庭的學生與選擇補習班複習課程達顯著差(χ2=5.51,=.03) 。而人格特質對國考輔導方式選擇,在親和友善與選擇學校輔導方式,亦達顯著差異(F=2.72,P=.05)。不同背景因素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對學習滿意度未達顯著差異。至於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比較,以學校複習課程以課程內容滿意度最高(M=4.43,SD=0.55 ),補習班複習課程以教師教學滿意度最高(M=4.14,SD=0.57 ),網路數

位複習課程則以學習環境滿意度最高(M=4.11,SD=0.69 )。整體滿意度以補習班複習課程最高(M=4.33,SD=0.54 )。學生人格特質若是活潑外向、經驗開放、親和友善、嚴謹自律者與學校學習滿意度呈現顯著正相關;人格特質為活潑外向、經驗開放、親和友善、嚴謹 自律者與補習班學習滿意度呈現顯著正相關;嚴謹自律者對網路數位複習課程學習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結論:研究結果可提供護理科系學校、補習班等文教機構,針對學校複習課程、補習班課程及網路數位課程,在課程內容設計、教師教學方法、學習環境方面進行修正,以提高護理科學生對國考證照輔導方式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亦可提供護理科學生依自我人格特質選擇

適合的證照輔導方式,進而順利通過護理師國家證照考試。

國寶中醫養生智慧

為了解決高科大進修部錄取名單的問題,作者謝曉雲、林貞岑、李怡嬅、林慧淳 這樣論述:

  五位行醫半世紀,年過七旬的國寶中醫師,分享他們的傳奇人生及養生智慧。並從「婦、兒、過敏、肝病」等主題切入,提出最實用貼切的養生保健方法。 .揮別過敏 姜通  101歲,過敏專家,百歲仍堅持看診,記憶力好且健談,腦力及體力均不輸年輕人。 .這樣養肝就對了 馬光亞  92歲(已逝),名震兩岸的中醫教主級人物、肝病權威,破解台灣中醫肝病治療的迷思,並提供最正確的養肝保肝方法。 .吃不胖的長壽秘訣 易權衡  88歲,製藥專家,其自製還少丸(抗老)成藥,暢銷數十年。目前仍維持20歲的標準體重且腰桿直挺,每日勤於看書、打電腦和寫書,非常有活力的老中醫。 .養出資優兒(小兒保健) 董延齡  76歲,從郵

差變中醫師的戲劇化人生,下藥如神,有國醫美稱。 .守護女性健康 巫水生  76歲,以愛妻之名,獨家研發調理女性生理機能的柔蘭錠,對女性青春期、懷孕和更年期保健有研究。   每篇有附錄 國寶中醫私房養生食譜  附錄 直擊現場 中醫大老陳立夫的百歲養生秘訣 本書特色   姜通、馬光亞、易權衡、董延齡、巫水生  台灣在地國寶中醫養生祕技、傳奇人生完整曝光   台灣有五位國寶級中醫,各個年過七十五、行醫歲月加總超過兩個世紀……   他們一網打進0-99歲的健康困擾,又特別針對困擾現代人的「過敏、肝病、腸胃、婦幼」問題一一擊破,這五位醫師大都沒有傳人,平常也鮮少曝光!   康健雜誌記者們除了挖掘醫生背景

的傳奇故事,更完整公開中醫師獨家彩色食譜及長壽的撇步,即將失傳的養生巨著,你還要與它擦身而過嗎?   ★獨家「老中醫長壽養生食譜」看過來!   康健記者們首次把老中醫的養生祕方集結成食譜,讓讀者朋友們知道養生道理之餘,更可以跟著食譜輕鬆活到百歲。 作者簡介 康健雜誌記者群-謝曉雲、林貞岑、李怡嬅、林慧淳   謝曉雲為康健雜誌召集人,著有《活力優食物》、《快樂食譜:48道美味一吃就有好心情》。   林貞岑,康健雜誌副主編,《健康開運你的家》、《愛肝好生活》。   林慧淳、李怡嬅為康健雜誌記者。 推薦序 大前言 .101歲姜通 學貫中西,全台最高壽執業中醫姜通 養生篇 百歲人瑞中醫的養生經 

活得老又活得好的祕密 健康經驗談 姜通談過敏性鼻炎 .92歲馬光亞 中醫肝病權威,奠定「辯證論治」理論基礎 養生篇 中醫養肝、治肝 按穴養身,書畫養心 健康經驗談 靜心養生顧脾胃 .88歲易權衡 製藥專家的不老祕方 養生篇 三八原則的生活方式 健康經驗談 不會發胖的青春祕密 .76歲董延齡 第一位駐診立法院的中醫師 養生篇 從娘胎就開始就開始 健康經驗談 為父母解答育兒疑難 .76歲巫水生 專治不孕,為病人一圓父母夢 養生篇 爬山強身 寫字靜心 健康經驗談 細心照顧女性健康 中醫私房食譜 .103歲陳立夫 護持中醫學建立養用制度 陳立夫的養生祕訣 有動.有靜.有節 八段錦,國寶中醫師最推薦(

奚淞 手繪八段錦圖) 特別感謝 推薦序一善用杏林瑰寶的智慧於生活保健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昭庚   健康與長壽,自古以來即為人類追求的共同願望。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大幅度改善人類的健康,亦延長國人的壽命。惟在經濟掛帥下,現代醫療已逐漸為商業所主導,在抗生素、類固醇的過度使用,已造成疾病的複雜化及抗藥性,更造成文明疾病的年輕化。   台灣社會已面臨老年化的諸多問題,儘管政府提供全民健保醫療給付;如何在不浪費醫療資源下,使老年人活得更健康,更有尊嚴,就有待政府醫療體系面對的課題。為了維護國人的健康,倡導預防保健,改善國人的飲食文化及生活品質

,確有必要深入探討。現代醫療體系已不僅是提供醫療服務者,更應提供民眾的健康照護,預防保健已成為新世紀的重要議題。   中醫藥為我國的傳統醫學,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亦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傳統醫學。中醫古籍《黃帝內經》即記載「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即有預防醫學的觀念;《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即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近年來發生SARS、禽流感以及新型流感H1N1皆威脅著國人的生命健康,尤其對抗體及免疫系統較差的族群,坊間的各種養生之術一時蔚為風潮。   《康健雜誌》為服務廣大的讀者,特推出《國寶中醫養生智慧》專書,匯輯台灣當代行醫半世紀老中醫師平日的養生之道

。本書即探討五位名老醫師,多年來在各科臨床的診治心得,將老中醫師個人的養生保健方法公諸於世,殊為難能可貴。   中醫肝病權威一代宗師馬光亞教授,生前培育中醫人才,桃李滿天下,懸壺濟世,活人無數,仁心仁術,口碑載道,視病猶親,儒醫風範,足為後輩學習典範,本書即集結其生前治病的理論,及養生原則,頗為難得。   中醫婦科大家,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二、三屆理事長巫水生醫師,為昭庚尊敬的長者,巫醫師出身醫學世家,奉獻中醫公益服務,建樹良多。在中醫婦科臨床治療獨具一格,其守護女性健康,從生理期、妊娠期至更年期保健不遺餘力。   百歲人瑞中醫師姜通道長,現一○一歲高齡養生有道,健步如飛,雖一○一歲

仍看診不輟,對過敏性疾病著手成春,享有盛譽。   中藥製藥專家易權衡中醫師,儘管八十八高齡仍勤於進修,亦手不釋卷,或打電腦或著書立言,活力充沛的老中醫師,其養生更有獨到之處。   國醫董延齡中醫師,倡導三生運動「養生、樂生、優生」,為中醫發聲,豪俠心腸,令人敬佩。對治療難症,有獨到的臨床經驗,在立法院享有盛譽為中醫之光。   五位名老中醫師除行醫濟世救人,一生立德、立功、立言,立下三不朽的事業,令人景仰及尊敬,名老中醫多年行醫經驗及養生智慧,經《康健雜誌》集結出版造福世人,提供社會大眾日常保健養生參考,亦可作為中醫師臨床應用,澤惠杏林。   期望擁有《國寶老中醫養生智慧》的讀者善加利用中醫的養

生智慧,將中醫中藥應用於生活保健中,活出更健康的人生。值本書付梓出版前夕,除向中醫長者致敬,並謹以數言以為之序。 推薦序二為中醫國寶繼絕學,發潛德之幽光長庚醫院中醫醫院副院長.張恆鴻   台灣中醫大學教育肇始於一九五八年、私立中國醫藥學院之創立,約略與大陸北京中醫學院等「老五院」(註)同時,但其後半個世紀來的發展,大抵是以中西醫結合為主要方向,在台灣西醫強勢的大環境下,傳統中醫的傳承與發展並不容易。隨著時間過去,這些珍貴的學術經驗一旦消逝,將是社會難以彌補的損失。   傳統上,中醫是愈老愈見重,經驗的淬煉與智慧的醞釀,都需要時間,其中有一定的道理。   相對於中國大陸自一九九○年開始實施之「五

○○大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台灣對老中醫之學術經驗傳承至今尚無具體政策。然而,中醫界老成凋謝,後學又受到中醫學教育型態改變的衝擊,導致台灣本土的中醫學術逐漸受到忽視。因此,如何全面整理台灣老中醫的學術經驗是刻不容緩的事。   《康健雜誌》編輯選擇五位在台灣行醫半世紀,且年逾古稀的中醫老前輩,採訪其習醫、行醫、養生保健的經驗與人生智慧,刊行於世,稱之為國寶,實不為過。   一生在醫療線上默默耕耘的這幾位老前輩,不僅在學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們的敬業精神與濟世功德,也成為台灣中醫界的楷模。本書之刊行,不僅是「發潛德之幽光」,亦將成為追尋健康養生之道者的暮鼓晨鐘。   註:老五院包括北京、

上海、廣州、成都、南京等五所中醫藥大學。 推薦序三中醫的老法子不能不信服立法委員.丁守中   聽到《康健雜誌》要推出新書「國寶中醫養生智慧」,記錄資深老中醫風範與養生保健觀念,要我寫推薦序,我深感榮幸,立即一口答應,尤其知道書中有篇當年駐立法院大國醫董延齡大夫的文章,我更是要以受惠者,來為國寶中醫的養生智慧做見證。   由於先祖父是中醫師,自幼聽到父親提到先祖在鄉里中救人活命的故事,自幼即對中醫養生之道特別信仰,對中醫師也有一份特別的情感。中、大學打球或練跆拳道受傷,也常找精於筋骨外傷的中醫師調理,效果都非常顯著。留學時,在台北的母親脊椎得嚴重骨刺,行動困難,西醫診斷後,認為只有開刀一途,但風

險極大,後來家母捨西醫而求助中醫,靠著針灸與服中藥,竟然二個多月就完全康復,行動敏捷。家母今年已八十五高齡,但仍經常與我們出國旅遊,不需特別扶持,去年跟我們去京都、大阪、神戶賞櫻,不論參觀哲學之道,還是清水寺、上坡登階,步伐都跟得上旅行團員進度。母親身體健康,其中很大部份得歸功於我從立法院當年老委員那邊學到的中醫養生之道。 立法院老委員的中醫養生之道   一九九○年,我三十五歲選上增額立委,那時老委員還未退職,國會尚未全面改選,都叫第一屆立委,有些七、八十歲老委員身體還非常硬朗,他們傳授我長壽健康之道,說中醫的老法子不能不信服,原來他們都是駐立法院大國醫董延齡大夫的信徒,董大國醫把他們都照顧得

非常好。   一九九二年,這些老委員們退職,但逢年過節仍都參加立法委員協會的活動,雖然一年少似一年,但仍有幾位至今已九十七、八歲了,還很硬朗地參加協會活動,不時跟我們聚餐,身體狀況與當年退職時沒甚大差別,綜合老委員的養生之道,可歸納為下列三項:   ■每天早上起床,空腹先喝三○○ ~ 五○○CC溫開水,可清腸滌胃。   ■每天至少練深呼吸(即中國傳統吐納)十分鍾,把肺中空氣慢慢吐光,再大口吸氣到最飽,氣沈丹田,連續做十分鐘,可強化心肺。   ■買一斤西洋蔘,半斤田七,請中藥房混合研磨成粉;每天一小匙沖泡開水,溫後服用,長期服用,通筋活血。   其中第三項我請教董延齡大夫,他說這就是古代帝王吃的

「長命丹」。   我對中醫是信服的,我接觸中醫最玄的一次,是我擔任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時,當時為輔選馬英九市長連任,有次去拜訪台北市道教會理事長王君相先生,因他也是松山奉天宮的主委,請他協助拉票。當時正好有一位大陸來的張三豐第九世孫住在廟裡,是氣功師父,還能氣功治病,王理事長說算我運氣,問我有否病痛,我當時正為五十肩所苦,沒想到那位張先生隔空運氣遊走我手臂肩膀,一忽兒熱,一忽兒冷,不到五分鐘,竟然自此痊癒,至今未再發。   我相信中、西醫各有所擅,西醫能治急症,而中醫善調理。中醫博大精深,很多有實效,但只是未經科學化實證廣為傳習。老委員們及董大國醫的養生之道,我在各種場合總是一再轉述,總希望能

帶給大家更多的健康。今《康健雜誌》推出新書,有系列地介紹「國寶中醫養生智慧」,相信對國人的養生保健一定有更大助益。 推薦序四慢活、中醫養生,古今輝應中廣主持人.蘭萱   今年冬天幾波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媽媽不止一次打電話來關照,就像天底下多數的父母一樣。她傳遞愛意的重點無非放在生活中的零零瑣瑣,而萬變不離其宗的總是這麼一段話,「中藥行到處都有啊,妳就去買些當歸、川芎、紅棗……,再到超市買隻半雞嘛,燉一燉也不花太多時間,調調血氣就不怕手腳冰冷了……。」   冬季進補,是許多長大的孩子對家庭的溫暖記憶,也是傳統中醫的養生保健觀念最深植常民生活的智慧烙印。就算忙到懶到辜負媽媽的好意叮嚀,倒也從不曾質疑

吃些燉補對養生有益的這種說法,當然,適時適量適當這些斟酌絕對需要因人而異。   不過,就像中醫的範圍不只是藥補,中醫的價值也不只是傳統的老學問而已。這些年有個全球發燒的趨勢,其實正凸顯中醫這古老寶貝的現代價值,某個角度來看,比起強調快速、療效的西醫或許更適合現代人生活型態和步調,那就是慢活!   慢活,源自義大利一個小小城鎮的生活運動,是精神上對於講究效率的現代生活節奏的一種反思,也可以說是身體對於無力承載忙亂作息暴飲暴食這類生活型態的小小抗議。有趣的是,每當我在閱讀、介紹跟慢活有關各類訊息時,譬如,放慢步調、調劑心靈、品味生活、細嚼慢嚥、當令食材……,腦中總會不經意閃過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跟中

醫強調的一些保健養生觀念不正好東西唱和古今呼應嗎!   中西醫學在醫療上的優劣論戰是段長長的歷史,我不是專家,無從置喙。但站在非醫療的庶民生活來看,有些你死我活優勝劣敗的學術爭執耗時難解也難免失衡偏廢,對於從不自我侷限在療效的浩瀚中醫醫學來說,顯得有些狹隘不公平。   本書就從人的角度、生活的關照出發,記錄多位資深中醫的故事,其中有他們行醫累積的經驗智慧,有他們生活中的養生方法和哲學,還有他們讓人念念不忘的醫心醫德。慢活,可以不假他求,就從這本書開始;養生,不要只掛在嘴上,就從二○一○年開春現在起步。 序國寶中醫,台灣的驕傲林貞岑   從食療、運動到安定心靈,中醫講求自我調理的養生靜心功夫,愈

來愈受到全世界矚目。   這些傳唱千年的養生智慧,是否合用於現代,有沒有地域或體質上的限制?《康健雜誌》找出五位在台灣執業半世紀、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為我們做解答。   這些自修自學,通過特考的國寶中醫,年輕時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在醫學啟蒙的年代,締造不少傳奇故事。尤其一九六○ ~ 八○年代,許多疾病仍無藥可治,國寶中醫秉持「致中和」的中醫基本精神和理念,大膽運用傳統方藥解決疑難雜症,令瀕死患者起死回生的故事,聽來拍案稱奇。   例如馬光亞教授用藥救醒中風昏迷的駐非大使廖仲琴;董延齡則以針灸配藥湯,讓中風癱瘓在床的立法委員李文齋,又能再度披戰袍問政。   除了守護台灣人的健康,國寶中醫在外交困頓

、西醫強勢主導的窘境中,卻仍勇敢帶著針灸和湯藥走向國際,不但打響了台灣名號,也讓外國人對傳統中醫深深折服。來自台灣高雄的巫水生醫師以治療不孕見長,患者不遠千里從日本和歐美前來,他的門診看來就像個聯合國;董延齡醫師曾被延攬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王室治病,王室成員佩服他一針就使腰痛解除的針灸功力,紛紛排隊要他「試看看」;姜通醫師的美國學生麥可,則是西雅圖小有名氣的中醫師,他因姜通醫師治好他多年鼻病困擾,遂拜師學習歧黃之術,回國發揚光大。 情誼深厚的醫病關係   儘管醫術精湛、聲名遠播,國寶中醫心心念念的,仍是患者是否安康。《康健》四位記者採訪他們時,覺得醫病之間綿密深厚的情誼和信心,最令人動容。  

 易權衡醫師用藥溫和,即使從小看到大的患者當上西醫師,也習慣找易爺爺開藥治病,因為很放心。巫水生醫師率先為不孕女性發聲。要求太太要帶先生一起來看診,然後當面曉以大義,要先生體諒太太辛苦,夫妻雙方通力合作才能成功受孕,這樣體貼的對話,讓採訪記者謝曉雲聽到眼泛淚光。   董延齡醫師不但經常為文推廣正確中醫保健知識,甚至到世界各地參訪中醫藥發展,並對政府提出建言,期盼提升我國中醫藥水準。馬光亞教授開藥後會打電話詢問患者服藥狀況,即使已過世五年,他的學生、弟子和患者,依舊常到馬家陪伴師母話家常;不少患者仍珍藏著幾十年前馬教授寫的藥單。 一次蒐齊完整、正確的養生知識   《康健》創辦迄今十二年,一直在傳

播正確的健康知識,期望記錄資深中醫的經驗和故事,能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些傳統國學、文化薰陶下出來的良醫風範,並從中學習正確的養生保健知識。本書除了國寶中醫的傳奇人生故事和養生方式,另外並將國寶中醫的個人專長分門別類,包括婦女、小兒、肝病、過敏性鼻炎和養生五大類,整理出最實用正確的保健觀念,這也是這些國寶級中醫累積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心得,首度完整而全面地被公開。   而獨家披露國寶中醫愛吃的私房食譜,更打破一般人對中醫愛吃補品的迷思。若你再碰到中醫動輒叫你花好幾萬買一帖藥方時,不妨多回想本書中醫的話。   另外也特別收錄中醫大掌櫃陳立夫先生的百歲養生法,因為若沒有這位科學人(冶礦工程師)當年獨排眾議力

挺中醫,國寶中醫恐將成絕響。   最後,再次感謝這些默默耕耘的國寶中醫們,如同喜鵲(古時稱名醫為扁鵲),他們所到之處,都為人帶來安康幸福的好消息。 101歲 姜 通(1910~)【全台最高壽執業醫師】學貫中西醫,治療鼻炎經驗豐富,累積二十七萬病例。懸壺濟世超過七十載,高齡101歲的姜通是全台最年長且仍執業的中醫師,常有親友勸他退休享清福,姜通總是揮揮手說閒不下來,不如開業看診,還可以幫助很多人解決病痛。把中醫當成終身志業,這份執著或許來自他體內流淌的血液。姜通家族代代中醫,傳到他已經是第十一代,由於世代從醫,姜家在江蘇地方上聲譽很高,族人又擁有大片田產,因此他從小生活富裕,衣食無虞。從小跟在

祖父、父親、叔叔身邊學習,姜通因此對中醫產生濃厚興趣,就讀浙江中醫專門學校畢業後,他認為中醫學問雖好,卻不夠科學,難以抵擋國人西化浪潮,因此瞞著家人報考江蘇醫學院,一直到學校公布錄取名單後,姜通以第二名高分上榜,家人才知道他考上醫學院。背離中醫改念西醫,對家族來說是個大轉變,幸好家人都未阻撓,當時曾有長輩心疼他學醫道路艱辛,建議姜通何不改做其他行業、或繼承家族產業就好,不過在母親全力支持下,成功勸服親友讓他出去闖一闖,開創自己的一片天。開中西整合醫療先河家學淵源奠定姜通的醫學基礎、加上自己勤學苦讀,姜通的成績一直很優異,他二十四歲時以第一名畢業於江蘇醫學院後,就由恩師提攜,擔任江蘇省鹽城縣立醫

院院長,兩年後和江蘇醫學院的同學合辦和濟醫院,以中西醫共治為患者治病,院內中、西醫部門分別有九位和四位醫生、十九名護士、病床五十張,開中西整合醫療先河,在當時算是頗具規模的私人醫院。1937年,中國進入戰亂年代,由於姜通一直是政府倚重的醫生,第一時間就被徵召,陸續擔任陸軍軍醫處處長及江蘇省第四區後方傷散醫院院長,抗戰後期則於國立英士大學教書,與蔣經國、陳果夫、陳立夫兄弟交情很深。1949年,姜通帶著太太隨同國軍撤退到台灣,從此離鄉背景,再也沒踏上中國大陸一步。來台後,姜通原本打算重開和濟醫院,但當時的司法行政部部長借重他的醫療長才和行政經驗,延攬他進入司法部擔任科長。當時台灣剛經歷戰亂波及,傳

染病到處蔓延,肺結核疫情尤其難以控制,有鑑於監獄內爆發群聚感染時有所聞,姜通一手成立專收肺結核受刑人的基隆病監(台灣基隆監獄前身),之後陸續擔任金門監獄典獄長、台東看守所所長,在司法系統工作將近二十年才退休。姜通任職司法體系期間仍持續鑽研醫學,並取得台大醫學院公衛研究所碩士及美國國際西北咸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曾受陳立夫之邀在中國醫學院教授中醫。現在姜通在台北縣永和市開設德全中醫診所,閒暇時寫書做研究,日子仍舊過得忙碌而充實。回顧這一生,姜通自認運氣很好,「我從來沒找過工作,都是工作來找我,」他眼睛炯炯有神。他認為,專業知識札實、且處處與人為善造就好人緣,是他多年來做事無往不利的祕訣。遵循祖訓

「醫後不昌,醫後必昌」姜通的家族個個長壽,祖父和父親都以九十多歲高齡仙逝,除了可能遺傳長壽基因之外,他更堅信,這和祖傳家訓有關。由於世代從醫,家訓訂為「醫後不昌、醫後必昌」,兩句話乍看之下矛盾,卻很有深意,意思是醫生若以賺錢為目的,不肯盡心幫助病患,有失德行,後代必定衰敗;相反地,醫生若能視病如親,就能積德造福子孫。除了行醫秉持良心,家庭教育更告訴他要關懷人群。自小姜通隨著母親買米票悄悄發給窮人,教導「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一直到現在,看診時他仍舊常常「朋友不收錢、窮人不收錢」,有時候親友看不下去,嘀咕「開門看診、買藥也要錢,這樣不敷成本啦!」他也總是一笑置之。走過一個世紀,姜通心中孜孜矻矻要

「做好事」,每逢年節不忘捐十萬元,為老人院的老人購置羊毛背心,他深信,一個好醫生除了要醫術精湛,好德行更是關鍵條件。

技專校院學生選校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科大進修部錄取名單的問題,作者王詩綾 這樣論述:

近年來,「升學」成為台灣高職學生畢業後的主要出路。然而,現今高職學生逐漸打破傳統選填志願的觀念,不再以分數落點作為升學選校考量的唯一標準;再者,少子化問題漸趨嚴重,也使大學招生不易的情況開始浮上檯面,許多技專校院陸續因學生人數過少而面臨停招的困境;有鑑於此,本研究主要探討技專校院學生選校因素,並找出各因素的重要次序。本研究以國內各技專校院的大學部學生、學生家長及高職教師為研究對象,先針對學生選校因素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萃取出個人因素、他人影響、推廣策略、學校品牌、就業優勢、生活機能六大要因及相關的二十六個要素,建立研究層級架構,藉由分析層級程序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

cess,AHP)來進行問卷設計與分析,總計發放140份問卷,實際回收有效問卷為117份,並應用Power Choice v2.5.1和Excel 2013等軟體分析問卷結果,確認學生選擇技專校院時各因素之權重關係。研究結果發現:要因部分以「個人因素」權重最高,其他依序為「就業優勢」、「學校品牌」、「他人影響」、「生活機能」與「推廣策略」。要素中權重最高的前三項分別是「個人興趣專長」、「畢業生在業界有較好的工作表現」與「個人統測分數」,而「提供國際交流機會」、「廣告推銷方式」與「以名人作為號召」最低。同時,本研究顯示技專校院採取的各種推廣策略在學校招生行銷上的成果有限,畢業後是否能具備就業優勢

反而是選校時普遍被大家重視的選校因素。除此之外,不同身份、角色所看重的選校因素也有所不同;學生、家長選擇技專校院時最優先考慮個人因素,但高職老師卻傾向選擇有良好品牌形象的技專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