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和阿拉斯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高銘和阿拉斯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ConradAnker寫的 聖母峰:探索世界第一高峰的歷史、科學與未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研究所 陳文山所指導 馮瀚亭的 蘇澳-南澳地區變質岩鋯石鈾鉛定年研究—探討地層年代 (2010),提出高銘和阿拉斯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南澳片岩、鋯石、鈾鉛定年。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銘和阿拉斯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聖母峰:探索世界第一高峰的歷史、科學與未來

為了解決高銘和阿拉斯加的問題,作者ConradAnker 這樣論述:

這三個字,代表的不僅是地表高度的極限,也是人類冒險精神的極致。 這三個字,喚起的除了挑戰極限的欲望,還有保護當地脆弱生態系的熱情。     美國聖母峰遠征隊在國家地理學會的贊助下,於1963年前往喜馬拉雅山,登上岩石和冰雪組成的8850公尺巨峰,成為第一支成功登上聖母峰的美國登山隊。其中兩名隊員從地勢險惡的西稜路線登頂,創下世界首例。     為了紀念美國遠征成功50周年,國家地理學會精心製作《聖母峰》一書,以最完整的資料和圖片,探索這座世界第一高峰的歷史、科學和未來。全書共304頁,集結動人故事、詳盡地圖、精采的插畫,和從未出版過的檔案照片,編輯成這一部豪華鉅作。     序言作者湯

瑪斯‧洪賓醫師是1963年遠征隊成員,曾從西稜登頂聖母峰。這條路線必經的一處雪溝就是以他為名。本書提綱挈領的第一章,由康拉德‧安克執筆;安克是2012國家地理學會與The North Face贊助的紀念遠征隊隊長,率隊重訪1963年的歷史性路線。全書文字和照片由數十位聖母峰專家提供;他們攀登、研究、拍攝這座世界最著名的山峰,通過了聖母峰的諸般考驗,探求站上世界之顛的深遠意涵。這些專家訴說令人心馳神往的精采故事,記述驚人的地質作用如何將聖母峰推上全球最高點,介紹聖母峰的三個壁面與形形色色的人文地理景觀,見證當地雪巴人堅毅的精神,以及遠征任務的成功與哀愁。     作者群以細膩深刻的筆觸敘述個人切

身體驗,與先進的科學研究成果,搭配國家地理學會攝影師一張張令人屏息的照片,聖母峰的萬變與不變盡在眼前,展現出永恆的驚人魅力。 本書特色   ★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4.5顆星評價   ★不論你是想了解聖母峰的歷史故事、科學知識、今昔之比,還是研究它的傳統與現代登山路線,本書都是你全面認識這座全球最知名山峰的唯一必備讀物。   ★彙集了大量資料、精采故事、詳實地圖和珍貴照片,帶領讀者充分探索這座宏偉山峰的永恆魅力。   ★細數聖母峰的人文與民族、地質與氣候,歷年來的登山數據與豐功偉績,以及各種悲慘遭遇。 名人推薦   江秀真  全華人女性首位完成聖母峰南北兩側路線登頂    高銘和 

1996臺灣聖母峰遠征隊領隊

蘇澳-南澳地區變質岩鋯石鈾鉛定年研究—探討地層年代

為了解決高銘和阿拉斯加的問題,作者馮瀚亭 這樣論述:

大南澳片岩出露於中央山脈東部,為台灣最古老的岩層,由原本的沉積岩和火成岩經過變質作用而成的各種片岩與大理岩組成,夾有角閃岩、蛇紋岩以及花崗片麻岩體。因本區變質岩受多次變質與變形作用,岩層分布與接觸關係頗為複雜,且化石與同位素定年資料不足,使得層位上下關係不易判斷。 碎屑鋯石年代反映沉積岩層其沉積物來源之原岩年代,沉積岩中最年輕的鋯石年齡則可能與沉積年代相近或較老,本研究嘗試利用此方法討論各岩層的沉積年代。討論地層包括蘇澳層、南蘇澳層、東澳片岩、南澳嶺片岩、武塔片岩、飯包尖山片麻岩等地層,採樣之岩石種類包括:變質砂岩、石英雲母片岩、綠色片岩、片麻岩、角閃岩、變質火山碎屑岩。各地層

最年輕碎屑鋯石鈾鉛定年年代如下:蘇澳層為28.3±1 Ma;南蘇澳層為26.4±1 Ma;東澳片岩為89±4 Ma(綠色片岩)與74±2 Ma(石英雲母片岩);南澳嶺片岩為143±3 Ma(綠色片岩)與87±2 Ma(石英雲母片岩);武塔片岩為113±2 Ma(綠色片岩)與166±4 Ma(變質火山碎屑岩);飯包尖山片麻岩為92±2 Ma。由結果推測蘇澳層至少為漸新世,南蘇澳層至少為漸新世,東澳片岩與飯包尖山片麻岩至少為白堊紀晚期,武塔片岩至少為侏儸紀中期至白堊紀早期,本研究並將南澳嶺片岩分別歸於東澳片岩與武塔片岩。 從可能地層年代探討地質演化,武塔片岩於侏儸紀中期開始堆積,與楓樹山角閃

岩可能為不整合或斷層接觸。白堊紀晚期飯包尖山片麻岩(花崗岩)與源頭山片麻岩(花崗岩)侵入武塔片岩,之後東澳片岩可能整合沉積於武塔片岩之上。 東澳片岩沉積之後(≦74±2 Ma),台灣地區進入南澳造山運動,中生代岩層產生變質作用形成大南澳片岩;新生代以來,第三紀沉積岩層(南蘇澳層、蘇澳層)不整合堆積於大南澳片岩之上,並於中新世晚期受到蓬萊造山運動作用,形成輕度變質的板岩與變質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