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過站補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高鐵火車坐過站了怎麼辦?只要這麼操作就不用再買票補票了也說明:呼呼呼坐過站了怎麼辦怎麼過站了???坐過站需要返回,該如何操作?首先,聯繫列車乘務員,說明情況後由列車長開具客運記錄。其次,將客運 ...

國立中興大學 資訊科學與工程學系所 詹進科所指導 黃微珊的 結合電子票券驗票系統及行動應用加值服務之研究 (2012),提出高鐵過站補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列車長工作、逃票、驗(查)票、電子票券、加值服務。

而第二篇論文長榮大學 應用日語學系碩士班 劉伯雯、黃士瑩所指導 洪偉訓的 台灣鐵路局民營化之可能性―參考JR東日本事例― (2011),提出因為有 獨佔市場、經營健全化、政治干涉、政策改革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鐵過站補票的解答。

最後網站獨家/不知優惠票限制搭乘副教授補票起口角 高鐵 逃票 TVBS ...則補充:記者謝宜倫:「像我們現在買到的是下午4點半的車票,其實我在一個小時前就能進站。」 鎮明常副教授說,曾提早搭車,沒被要求過補票,但高鐵解釋優惠促銷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鐵過站補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鐵過站補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16普悠瑪自強號列車為由臺灣鐵路管理局(臺鐵)於2012年引進之傾斜式電聯車TEMU2000型開行的特快車。2013年2月6日起投入營運,初期行駛宜蘭線與北迴線,2014年7月擴展至電氣化後的臺東線,2015年3月擴展至電氣化後的部分南迴線至知本,後來到知本的車次被太魯閣號取代,因而目前開到台東為止。台鐵TEMU2000型電聯車是台鐵所引進的第二款傾斜式列車,由日本車輛製造,因其設計可讓它在彎道上較非傾斜式列車以較快的速度行駛,在多彎的宜蘭線可大幅縮短行駛時間。不過相較於太魯閣號,普悠瑪列車傾斜角度小,所以搖晃較劇烈,乘客容易暈車。本型號列車共引進19列38組計152輛車廂,每列車採8輛編成。普悠瑪列車在2014年中旬臺東線電氣部分雙線化工程完成前,先以「新自強號」名義行駛,2014年7月16日改點後,台鐵的時刻表將本車種改標示為「普悠瑪」。普悠瑪列車因過彎傾斜易使站立乘客發生危險,故實施全車強制對號入座,不發售無座票,使用電子票證或非持有該班次普悠瑪號列車的旅客(定期票、其他日期車次車種的車票者)不得搭乘,否則將依規定重新補票並加收50%票價。
臺北車站(台灣高鐵、臺北捷運稱為台北車站)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台灣高速鐵路、及臺北捷運三鐵共構的地下化鐵路車站,也是臺北捷運板南線、淡水信義線之交會車站,不僅是北臺灣首要的交通樞紐,也是臺灣建築規模與運量最大的鐵路車站,每日轉乘的旅客約50萬人次以上,總使用人次居於全球第25名。臺北車站於1891年7月5日設站,歷經多次遷移與改建後,現今站體為1989年9月2日啟用,臺鐵局本部也設於此地,隨著捷運、高鐵進駐之後,形成幅員廣闊的地下街區。車站周邊有商辦、補習班聚集的站前商圈,若再連結臺北轉運站、捷運北門站、機場捷運臺北站、華山特區等「臺北車站特定區」關聯設施,面積可達46.31公頃。另外臺北車站常被稱為「臺北火車站」,臺語則稱為「臺北火車頭」或「臺北車頭」,年輕族群則常簡稱為「北車」。車站主體為地上6層、地下4層、長149公尺、寬110公尺之建築;一樓大廳東、西、南、北各有四個出入口,二樓為微風臺北車站美食街,三樓以上樓層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本部所在。地下1樓為穿堂層,北側透過中山地下街、臺北地下街與京站時尚廣場、臺北轉運站連通;南側與誠品站前店連通。台鐵、高鐵月台層位於地下2樓,共有4個島式月台、9線軌道;原全由台鐵使用,後轉移其中的2個月台、4線軌道予高鐵使用。由於其龐大而複雜的站體結構在台灣非常少見,因此又被戲稱為「全台最大迷宮」,台鐵甚至為此研發導航APP。

結合電子票券驗票系統及行動應用加值服務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鐵過站補票的問題,作者黃微珊 這樣論述:

在搭乘鐵路運輸交通工具的時候,會在進站和出站的閘門口,檢查車票是否合法。然而因為有不同種類的鐵路運輸交通工具,或許有人利用這個漏洞來逃票。因此需要在列車上設置檢查關卡。由於電子票券的發行,進站和出站的閘門口紛紛設置驗票設備,改由機器來驗證車票的合法性。但是,列車上的查票主要還是以人工作業為主,若為了有效防止逃漏票,列車長則必須不斷的對每位乘客進行人工查票的動作。對於列車長而言,是個很重的負擔,而且也容易造成乘客的不方便,和增加鐵路運輸業者的虧損。 為了提升列車長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逃票的可能性和減少逃票所造成的損失,在不改變乘客既有的搭乘鐵路運輸模式下,本篇論文將探討如何設計一個資訊系

統來輔助列車長進行查票的工作,以及提出將列車長查票的人工作業交由系統來幫忙的機制,規劃在列車上提供M化的加值服務,融入自動查票的系統,並且實作於智慧型手機,讓乘客使用的滿意度提升,也提高自動查票的比例。 最後,為了讓研究更務實,我們進一步構思未來在列車上需要提供的加值服務,模擬其型態和操作畫面。針對防止電子票券被偽造或竄改,也使用了安全性的設計來加以保護。

台灣鐵路局民營化之可能性―參考JR東日本事例―

為了解決高鐵過站補票的問題,作者洪偉訓 這樣論述:

台鐵的歷史從1887年至今已經有123年。特別在60年代為我國最重要的經濟發展角色。從1950年至1974年間每年幾乎是盈餘的狀態,在此24年間台鐵總共繳庫新台幣14億元但是在十大國家建設「鐵路電氣化」中自籌202億元建設。但是電氣化工程完畢後不僅沒讓運輸效率提昇,加上中山高速公路的開通及近年的雪山隧道或台灣高鐵開始營運等的競爭對手出現,獨佔市場的台鐵轉陷為虧損的事業,至今政府及民經已無法承擔的虧損事業。台鐵在1978年開始出現虧損以來,至2010年為止已經累積有1400億元並且龐大的利息及人事成本,已經是幾乎不可能成為一個正常事業的營運情況。內部有財政問題,外不擇是高鐵的壓倒性的優勢,每年

虧損幾乎達到100億元。對於國家財政是一個很大的影響,而台鐵也負擔這沈重的壓力,經營上困難重重。所以要如何克服以上問題,其中政治的干涉、政策改革、體制修正等等衝突要如何突破。台鐵學習日本鐵路公司成功的經驗自行民營化,本研究將探討如何從虧損變成為盈餘的事業。關鍵字:獨占市場、經營健全化、政治干涉、政策改革、民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