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副市長分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高雄市副市長分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懿範,邱文達寫的 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世新大學 行政管理學研究所(含博、碩專班) 黃榮護所指導 劉岳泓的 新公民領導與學習型城市初探-以社區大學為視角 (2021),提出高雄市副市長分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學習型城市、新公民領導、社區大學、協力治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鄧學良所指導 張文彬的 我國高雄市執行長照法制之興革 (2018),提出因為有 長照10年計畫2.0、長期照顧服務法、長照ABC社區整體照顧模式、行政監察、行政法五大架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市副市長分工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市副市長分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

為了解決高雄市副市長分工的問題,作者王懿範,邱文達 這樣論述:

  臺北醫學大學廣邀國內外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及長照機構經營者,共計18個章節,分別由32個專家學者依各自專長,撰寫國內第一本整合照顧專書《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從各個面向深入剖析全人照顧的實質內容,以及未來可能碰到的問題,並提出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協助長照2.0最快、最有效及最有價值及高覆蓋度的落實。 名人推薦   這本書在關鍵時刻由第一線專家前瞻性地提出產政學研界在轉型過程中必需的基本概念、國內外實務經驗及政策建言,將帶動並持續臺灣的整合運動,可望繼健保亮麗成績後,再樹立世界級的全民福利模範。----衛生福利部「長期照護與醫療服務資訊整合研究計畫」主持人

‧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龔行健   此書是台灣第一本討論整合的書,集產政學研先進,以全球化的思維配合台灣政策及實務,提出臺灣因應整合所面臨的機會、挑戰與未來發展剴切的建言。----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護與醫療服務資訊整合研究計畫」協同主持人‧國立陽明大學校長梁賡義   本書主要作者都是學術界與政策、實務的領導者,有助於臺灣整合照顧基本觀念的認識及實質的運用,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書籍。----前衛生福利部部長蔣丙煌

新公民領導與學習型城市初探-以社區大學為視角

為了解決高雄市副市長分工的問題,作者劉岳泓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曾參與社區大學活動的團體或個人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社區大學作為在地終身學習機構,在地方治理中發展在地新公民領導的自覺與努力,進而成為政府推動學習型城市最有力的協力夥伴,期望從這些對象的訪談中,探索我國推動學習型城市的政策目標為何? 中央與地方的角色分工為何? 在地領導(又稱新公民領導)與學習型城市推動架構與策略的關聯為何?社區大學發展在地新公民領導的優勢與挑戰為何?社區大學以其社區充能的固有角色,成為學習型城市在地整合平台的誘因與困難之處為何?本研究採用質性之文件分析法、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針對上述的研究問題,歸納整理了學習型城市之意涵與認知、新公民領導之養塑與整合、與社區大學之定位

與政策效能等三方面的研究發現,並據此提出研究建議作為未來研究我國學習型城市、在地公民領導、與社區大學三者關係後續研究的參考。從政策建議而言,學習型城市中央獎勵地方政府推動之公共政策,地方政府應號召與整合地方之公民領袖,定期召開會議研商推動策略;從策略面而言,地方政府宜運用社區大學在地性與公共性之優勢,支持其成為在地的資源整合平台,讓社區大學藉著學習、網絡、與組織的建構,累積社會資本,達成社區充能的目標,因而成為推動學習型城市的籌碼;最後,從管裡面而言,地方政府應培養具有協力能力的公共管理者,並建立協力的管理機制。在設計良好的管理機制、運用社區大學的在地平台、以及聯合在地領導等三管齊下,應該可以

看到此模式的成效。

我國高雄市執行長照法制之興革

為了解決高雄市副市長分工的問題,作者張文彬 這樣論述:

2019年6月底止,高雄市65歲以上的人口數為42萬6,534人(總人口數277萬3,177人)。老人人口比例達15.38%,已超過14%之「高齡社會」標準。依據老人失能率12.7%計算,高雄市失能老人人數約5萬多人,未來老人人口將持續增加,長期照顧需求與日俱增。 高雄市政府依據《長期照顧服務法》及配合中央所訂之「長照10年計畫2.0」,執行「長照ABC社區整體照顧模式」時,面臨以下之問題:照顧壓力造成的社會問題、長照需求之族群差異、散亂的長期照顧相關法律、社會局與衛生局等組織分工問題、居家服務員之人力不足、長照人力之性別失衡、城鄉差距等長照問題,值得討論。 本研究以「行政法五大

架構」為基礎架構,從行政原理、行政組織、行政權限、行政救濟、行政監察的角度,檢視高雄市長照制度的問題所在,並提出解決方法。 本文總結10點建議:第1,家庭照顧者應朝向「個人看護化」。第2,發展在地長照產業,促進青年就業。第3,長照人力應為社會責任。第4,財源應採多元管道。第5,透過「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改善偏遠地區或原鄉地區。第6,規劃原住民長照政策。第7,組成長照性別主流化問題處理委員會。第8,設置「主責長照之副市長」。第9,歸納與分析「在地資料」。第10,自治立法,發展居家服務與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