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油漆工職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黃孫權、康輝安所指導 伍芷妤的 從藝廊到合作社-實踐共藝術合作社的反思 (2016),提出高雄油漆工職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藝術工作者、合作社、合作運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油漆工職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藝廊到合作社-實踐共藝術合作社的反思

為了解決高雄油漆工職缺的問題,作者伍芷妤 這樣論述:

近年來,台灣每年約有五千多位藝術相關科系畢業生,學院的訓練導向大多是教導學生如何創作、如何成為藝術家,但是在這五千多人裡,並非人人都有條件或足夠幸運能以專職創作維生或出國繼續深造。事實上,大多數人在畢業後面臨就業時,需要透過自主接案,或者選擇藝術產業中最廣泛的職業類別,即藝術行政相關的工作,以維持生計與創作所需的成本。然而,藝術品並非一般大眾的日常必需品,藝術產業中營利事業的銷售情況亦容易因整體經濟景氣備受影響,使相關機構在人事安排以最低聘任人數為考量,進一步使藝術行政工作者必須具備多樣的能力以勝任工作。藝術工作中原有的自由、彈性、獨立、自反身……,等特質,則在後福特主義當道

的現今,與藝術產業環境中諸多因素相互影響,促成眾人熟知且普遍存在的藝術工作者過勞、低薪資、高工時、非典型勞動等現象。面對這些現象,藝術工作者們將如何因應?除了透過工會或人民團體,將產業與勞動困境傳達至政府單位,促使政策制度的修正並呼籲保障藝術產業勞動者的基本權益外,在英國、美國亦有藝術工作者群起組織藝術合作社,以公平、民主、同舟共濟的營運模式共同面對產業困境的成功案例。那麼,台灣藝術產業環境中的青貧藝術家、低薪勞動的藝術行政工作者們以及藝文空間的經營者們,是否同樣能透過合作社營運模式共同開創較具公平、民主的生產與勞動環境? 本研究爬梳歷來具社會主義思考的組織,以及至今所有權為成員

共同擁有的合作社或合作組織,從中汲取經驗,並結合在地實踐,向政府申請立案,成立有限責任高雄市共藝術消費合作社。並以社內成員們的共同需求,以及共同關注的社會議題,籌劃並執行例如:展覽、剩食廚房、共食、工作坊、演講…等業務,透過社員們群聚的共同力量,更接近藝術工作者們所盼望的生活與勞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