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事故後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逢甲大學 商學博士學位學程 羅芳怡、王紀軒所指導 許哲維的 臺灣國際商港經營與管理之法制研究 (2021),提出高雄港事故後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航港體制改革、政企分離、臺灣港務公司、航港法制。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景觀及都市設計系 歐聖榮所指導 盤浩彰的 從水災、風災角度探索韌性公園指標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韌性城市、韌性公園、模糊德爾菲法、網路分析程序法、韌性公園指標等級體系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港事故後續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港事故後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國際商港經營與管理之法制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港事故後續的問題,作者許哲維 這樣論述:

為健全航港管理組織並提高港埠經營效率,我國已於2012年3月1日進行航港體制改革,「政企分離」之港埠經營體制正式上路。改制之後, 國內商港及原港務局掌管的航港公權力業務,移轉航港局掌理之,航港局主要負責辦理航政與港政業務,並於四個國際商港所在地分設航務中心;另外,交通部則整合原有四個港務局,依據「國營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成立臺灣港務公司 (Taiwan International Ports Corporations,簡稱 TIPC),並於四個國際商港所在地下設基隆、臺中、高雄、花蓮四個分公司(原各港務局所在地的國際商港),各分公司再於原輔助港設營運處經營各港業務,主要負責國際

商港的規劃、建設、經營與管理,交通部則成為港務公司的主管及監督機關。 在目前諸多商港經營現存與潛在之環境風險,對於港務公司比較困擾的是航港體制依「政企分離」改革之後,港務公司在國際商港之權責定位,以及與航港局分工問題,在全球化港口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本論文將以港務公司所處的經營環境及面臨之挑戰為出發點,探討港務公司如何在兼顧法令管制與提升營收下,找出更好之發展策略。 最後,港務公司與航港局法律關係釐清劃分後,後續該如何落實經營及管理,即為一大課題,本論文擬就現行商港法及其子法、港務公司業務規章、與使用港區業者之契約或其他規範等通盤檢視研析後,提出相關修正建議供未來修法時參考,以幫助臺

灣之航港法制更加完善及具有競爭力。

從水災、風災角度探索韌性公園指標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港事故後續的問題,作者盤浩彰 這樣論述:

當前都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中匯集大量人口與資源,使城市系統出現潛在的威脅與不確定性,另外隨著各種氣候災害、全球氣候變暖等災害層出不窮,地震、颱風、洪水、乾旱、氣候變化等自然災害以及石化廠安全事故、汽爆事故等人為災害都會對城市造成威脅,影響城市的發展,於是相關學者、科學家、城市規劃者對災害進行研究探討,從而得出韌性城市、韌性景觀、防災公園等重要議題。本研究基於韌性城市的角度進行探討,由於韌性城市涵蓋面廣,大至全球的視角小至社區的視角,且涉及經濟、社會等多面向,故本文嘗試在韌性城市之框架下,以公園的尺度進行韌性指標之研究。 由於目前“韌性公園”之概念尚不明確,無法認識韌性公園的定義、

概念、韌性指標、評估方式等,因此需要探索韌性城市下關於公園的指標或者查閱關於公園韌性之相關文獻。因為自然災害對於公園所造成的危害主要為水災及風災,因此在防治水災與風災的條件下,找自然元素韌性標準的相關文獻,通過文獻中重要結論與數據提取韌性公園指標。通過模糊德爾菲法專家問卷進行指標篩選,將最終保留的指標通過網路分析程序法問卷進行指標重要性評定,求算各指標相對權重以便於後續對公園進行評分。 建立公園韌性指標評價體系後,本研究對臺中市北屯區58個公園與大里區23個公園進行公園韌性評分,再針對各公園權重後總得分藉助GIS疊圖分析,了解各公園韌性程度,整理出危險、有待改進以及急需改善共三種級別之公

園,調查結果顯示急需改善之公園數量居多,韌性程度高或安全之公園數量少。通過對公園GIS疊圖分析,對臺中市未來公園韌性改造提出相關建議與韌性公園評判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