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co2濃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朝陽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系 許世興所指導 張博淳的 利用布袋蓮淨化觀賞魚缸水中的磷與鉀 (2020),提出魚缸co2濃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布袋蓮、水生植物、水質淨化、水產養殖、觀賞魚養殖、磷、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系 曾堯宣所指導 紀尚宏的 鉑改質二氧化鈦於光催化程序去除液相低濃度氨氮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鉑改質二氧化鈦、氨、光催化降解的重點而找出了 魚缸co2濃度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魚缸co2濃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布袋蓮淨化觀賞魚缸水中的磷與鉀

為了解決魚缸co2濃度的問題,作者張博淳 這樣論述:

台灣在畜牧業活動、水產養殖及觀賞魚養殖皆會產生大量廢水,而其中的磷是水體中優養化關鍵的控制因子。本研究利用布袋蓮在不同條件下對磷與鉀的去除力,期望可以增加觀賞魚飼養的循環用水並降低廢水的產生。實驗內容分成靜態測試與動態測試,靜態測試利用布袋蓮在不同的光照強度以及是否添加二氧化碳進行去除磷與鉀的測試;動態測試則是在實際養殖蓋斑鬥魚環境在相同的循環水系統與光照條件(PPFD150±5% µmol/m2s)下分成是否添加二氧化碳進行布袋蓮去除磷與鉀的測試與水中pH值與導電度的變化以及量測魚隻的生長數值。 靜態測試結果在PPFD150±5% µmol/m2s的強光環境添加二氧化碳濃度至

800ppm去除磷與鉀的效果最佳,分別可去除66.08%±2.58與91.57%±2.66。 動態測試在與對照組相比添加二氧化碳在去除水中的磷與鉀的效果最佳。在28天內可去除88.94%±3.27的總磷及在7天內可去除94.08%±1.70的鉀;且無論是否添加二氧化碳,在強光下培育布袋蓮皆可減緩pH的下降及導電度的上升。在蓋斑鬥魚飼育測試結果,其各項生長數值無論是否添加二氧化碳皆大於控制組,因此可推論在強光下種植布袋蓮可控制水質的惡化與減少魚隻生長的環境壓力。

鉑改質二氧化鈦於光催化程序去除液相低濃度氨氮之研究

為了解決魚缸co2濃度的問題,作者紀尚宏 這樣論述:

在廢水水體中,氨是一種常見的汙染物,當濃度過高時,對水中生物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一般常見的處理方式為離子交換法及氣提法,但此兩種處理方式需要將水體pH值提升,處理完氨汙染後,會造成額外的水體汙染。本研究使用鉑改質之二氧化鈦進行光催化處理程序,以高解析度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鉑顆粒在二氧化鈦表面的分布情況,以感應耦合電漿原子放射光譜儀檢測鉑擔載量。在模擬魚缸環境的反應器中,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所開發的光觸媒能有效的將低濃度(10 ppm)氨降低至魚類暴露之安全範圍內(3 ppm)。藉由離子層析儀分析進行反應的水體,得知隨著鉑含量的提升,氨降解的反應速率也隨之提升,能將NH4+/NH3完全轉化為低毒性

的NO3-。 進一步將光觸媒固定於多孔性載體上進行測試,可知此光觸媒在經過多次反應循環後會出現失活的現象。再將此光觸媒濾材置於實際魚缸系統中應用,並觀察魚類生存狀況與分析水中氨氮含量,以確認此處理程序之可行性。 實際應用於魚缸系統後,發現能有效抑制水中氨濃度上升的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當應用光觸媒系統時,其魚群數量為對照組兩倍時,其氨濃度仍低於對照組,且硝酸根的濃度隨之提升,可以推測皆由氨經光催化反應而來,並且可有效地提高魚群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