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mm火星塞扭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南臺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李卓昱所指導 陳桓淵的 引擎最佳化分析與燃燒分析技術導入 (2016),提出10mm火星塞扭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四行程引擎、引擎最佳化、燃燒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黃榮芳所指導 徐偉銘的 雙火星塞機車引擎的氣流與性能:實驗與計算分析 (2012),提出因為有 雙火星塞、機車引擎的重點而找出了 10mm火星塞扭力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0mm火星塞扭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引擎最佳化分析與燃燒分析技術導入

為了解決10mm火星塞扭力的問題,作者陳桓淵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主軸為利用數值分析與實驗測試互相結合驗證提升引擎之性能與燃油經濟性,在實驗測試中導入AVL燃燒分析儀判讀引擎性能優劣性,研究前期使用Ricardo Wave引擎模擬軟體進行性能預測及優化,並針對原況引擎空氣濾清器容積、幾何壓縮比、閥門昇程等進行最佳化分析,進一步設計對策試樣並打樣安裝於對策引擎上,於引擎動力計進行量測與驗證工作,於3200轉至8800轉全負荷測試及燃燒數據測量。原況引擎評估有燃油噴束黏壁現象以及閥門彈簧預壓力有過大的問題。燃油噴嘴原始角度會產生噴油黏壁,經過噴油嘴安裝角度變更後怠速引擎轉速波動由原況正負80轉降低至正負40轉降低50%,怠速循環變異性由原況14%降低至

9.5%降低47.3%,燃油黏壁現象修正後怠速運轉更為穩定。原況閥門彈簧預壓力15.1 kgf/mm,更改為6.08 kgf/mm降低59.73%,工作荷重原況26.4 kgf/mm更改為19.1 kgf/mm降低27.65%,閥彈簧預壓力以及工作荷重降低,經由閥高速平臺測試,閥飄移及反跳現象並沒有超過測試標準0.5mm。原始壓縮比9.0修正至10.0,經由實驗測試結果全域外特性曲線平均提升1.81%,在奧圖效率的公式說明著壓縮比的提升能夠有效的提升引擎效能;空氣濾清器總容積增加,原況空氣濾清器容積僅有1.12升,總容積提升58%,在全域外特性中泵送損失平均降低7.01%,能夠有效的降低引擎負

功;優化閥門揚程改善引擎進排氣效率,全域總指示功平均上升3.57%;延伸火星塞中心位置更靠近燃燒室中心,淨指示功率全域平均提升3.23%,雖然會增加引擎泵送損失,但淨指示功還是增加,證明有提升性能的效果。

雙火星塞機車引擎的氣流與性能:實驗與計算分析

為了解決10mm火星塞扭力的問題,作者徐偉銘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實驗與計算方法於一部雙火星塞的二閥單缸四行程250 c.c.引擎,分析缸內流場與燃燒的情況,以探討兩個火星塞點火對引擎性能的影響。使用質點影像速度儀(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量測不同進氣埠阻塞比(blockage ratio)之缸內流場旋轉運動,藉由量測分析得到的面平均渦度旋轉比及循環渦度旋轉比等量化指標,評估流場旋轉運動的強度。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商用軟體STAR-CD計算缸內流場,驗證實驗量測結果。實驗量化結果顯示,當進氣埠進氣埠阻塞比提高時,亦將提升循環渦度旋轉比與紊流

強度。實驗與計算結果相比較,顯示實驗所量得的缸內流場演化過程與計算結果相類似,兩者循環渦度旋轉比皆有隨著進氣埠阻塞比增加而提升之趨勢,但是量化的結果卻有明顯的差異。在不同的當量比(equivalence ratio)及點火角度時,以數值方法計算單火星塞與雙火星塞引擎之性能,分析燃氣在汽缸內的燃燒過程。藉由比較缸內平均壓力、平均溫度、已燃質量分率(mass fraction burned)變化與壓力容積圖(P-v diagrams)之間的關係,探討單火星塞與雙火星塞引擎的性能。結果顯示,在固定的當量比及點火角時,雙火星塞引擎可產生較佳的燃燒反應速率、最大缸壓及輸出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