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6股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會計學系 陳明進所指導 郭忻瑩的 所得稅制優化方案對企業投資之影響 (2021),提出1316股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所得稅制優化方案、投資決策、營利事業所得稅、未分配盈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財務金融技術學系 張元、林淑惠所指導 黃昱傑的 企業社會責任與避稅關聯性的探討 (2018),提出因為有 企業社會責任、避稅、公司治理、社會貢獻值的重點而找出了 1316股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316股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所得稅制優化方案對企業投資之影響

為了解決1316股利的問題,作者郭忻瑩 這樣論述:

本研究藉由固定效果模型實證方法,檢測我國 2018 年實施「所得稅制優化方案」對上市櫃公司研究發展投資與實體資產投資之影響。實證結果如下:一、綜合營所稅稅率由 17% 提高至 20% 與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稅率由 10% 降低至 5% 之影響,研究發現 2018 年稅改之施行對公司的研究發展投資有正向影響,使其提高研發支出意願,且達統計上的顯著性。然而,實體資產投資方面則因所需花費時程長,須經完整可行性評估後才得以進行,使短期內未發現其顯著改變。二、2018 年稅改後,未分配盈餘比率相較稅改前上升 16.69%,顯示公司受益於未分配盈餘稅率下降,保留盈餘的成本減少,而出現提高保留盈餘比率之情

形;亦發現稅改實施後未分配盈餘比率高的公司,顯著地較實施前增加了實體資產投資。三、高科技產業之研究發展投資與實體資產投資皆在 2018 年稅改後顯著地減少,顯示其受到法定所得稅率提高的負面衝擊遠大於研發費用與折舊費用的稅盾利益。四、規模較大的公司須持續地進行資本投資以維持市場領先地位,其研究發展投資與實體資產投資皆在 2018 年稅改後增加,然而僅有研發投資部分達顯著水準。

企業社會責任與避稅關聯性的探討

為了解決1316股利的問題,作者黃昱傑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利用2005至2017年臺灣上市上櫃非金融產業公司的資料,探討公司在社會責任投入對避稅行為之影響。本研究透過遠見、天下雜誌及上海證交所建構社會責任指數─社會貢獻值來衡量社會責任的投入,本文所採用的社會責任衡量方式是有別於相關避稅議題的既有研究,避稅行為的衡量則是採用有效稅率的方式。本研究還進一步探討企業規模、企業槓桿比率、存貨占資產比例、市場帳面價值比、不動產占資產比例、無形資產占資產比例、機構持股變量、股息支付、研究發展費用占比及考慮產業效果是否會避稅行為的多寡。實證結果顯示,企業社會責任投入的愈多,企業避稅行為則會愈低。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將有助於企業在思考是否應投入更多社會責任,投資

人在投資時也可多考慮有投入社會責任的企業,並可了解社會責任企業在遵守法治上比起非社會責任企業較為誠實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