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中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1989年中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韋安仕寫的 逆天抗命: 香港如何對世界上最大的獨裁者說不 和李今庸李琳的 難經注疏與語譯靈樞經選篇語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國經濟衰退釀倒閉潮北京、上海一片蕭條 -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也說明:在3年疫情衝擊及 中國 經濟衰退下,被稱為「 中國 矽谷」的北京中關村,許多辦公室及店面人去樓空,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也一片蕭條,很多企業倒閉或關停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左岸文化 和學苑所出版 。

國防大學 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 李亞明所指導 李冠樺的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共軍對民眾政治工作之研究 -以三大戰役為例 (2021),提出1989年中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政治工作、第二次國共內戰、民眾、軍隊政治工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葉高樹所指導 許惠婷的 明清政權轉移之際的孔有德 (2021),提出因為有 孔有德、吳橋兵變、耿仲明、尚可喜、貳臣、歷史評價、皇太極的重點而找出了 1989年中國的解答。

最後網站30多年前,中国第一场现代艺术大展則補充:Hello,我是污彦祖(Liu) 随便聊点艺术▽ 1989 年2 月5 日至19 日,“中国现代艺术展”在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前卫艺术首次得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989年中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逆天抗命: 香港如何對世界上最大的獨裁者說不

為了解決1989年中國的問題,作者韋安仕 這樣論述:

為什麼一場群眾運動,竟然成為香港人、北京政權甚至世界秩序的生存危機?   這是一個關於威武不能屈的故事:香港人膽敢在習近平的權力達到巔峰的時候挑戰中國共產黨的權威。然而,習近平治下的中國真的像外表那樣堅不可摧嗎?中國在香港的真正利益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不再奏效?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人又該何去何從?   本書清楚剖析港中關係以及這個關係放在更大脈絡之下——2019年的政治紛亂、新冠肺炎所引發的全球危機,2020-2021年的政治打壓——究竟呈現出何種意義。   作者生動地描述街頭爆發的紛亂是如何發生?又為什麼會發生?還有發生之後全世界所產生的共振。如今國際社會已經開始重

新檢視與中國的關係,因為香港的反叛與中共政權對疫情的處理暴露了它的弱點。香港、中國與世界,該如何面對這場生存危機? 推薦序   羅冠聰,香港眾志創黨主席、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2018~19年擔任香港《端傳媒》總編輯,親歷反修例運動。 各界推薦記錄   這本書詳細記錄香港在打壓下的抗爭。任何關心香港、關心中國的朋友,都肯定會同意開卷有益。——黃之鋒,在囚香港民主運動領袖   這本上乘之作,說明北京政權如何透過令人扼腕的殘暴,亟力摧毁香港的自由、侵蝕香港的法治、以至貶損這個自由社會的身分認同。韋安仕這位勇敢而傑出的記者,於書中訴說這個偉大的國際都會,如何遭受中

國政權的政治凌虐之悲慘故事。——彭定康,香港最後一任總督   這本書訴說的故事,正好是當代抵抗威權政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個案。通過香港的掙扎認識中國,是理解這個國家的最佳方法。——羅冠聰,流亡海外的自決派立法會議員  

1989年中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LIVE直播-fb新鮮事 經典電影 #大河戀

一個關於自然,生命、信仰,藝術與愛的故事,從回憶的河流中划過,影片的英文名,「A River Runs Through It」淡淡地帶人我與自然的融合,與出生命中不可之承受之重在時間與自然的的流逝中終將被療癒,記錄在文字裡。

主持人: 李基銘
主持人: 陳乙緁 Claire Chen

來賓:王志榮 Julian Wang

~將介紹在美國電影背景地點留學時,當地的人文歷史與環境~

來賓學經歷:
1989年獲美國U., of Montana微生物學碩士,1995年獲Johns Hopkins U., 電腦科學碩士。1989年移居美國馬里蘭州,在Life Technologies Inc.,(LTI)工作, 1998年進入甲骨文(Oracle)工作,2011年進入聯邦政府財政部成為公務員至今。 2015-2017年擔任華府輔大校友會會長,現為華府華文作家恊會會長。以筆名九里安西王在臺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中華日報副刊、金門日報副刊、聯合報繽紛版、人間福報副刊、美國世界日報家園版、世界周刊、華府新聞日報以及達拉斯新聞副刊等發表文章。2017年起兼任美國世界日報華府通訊記者,以及華府新聞日報「華府過客」和「人在洋邦」專欄作家、記者及自由撰稿人,著有〈走過零下四十度〉散文集。

👇以下主持人、來賓粉絲頁,歡迎追蹤按讚👇
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
粉絲頁: Claire Chen 陳乙緁
粉絲頁: 九里安西王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共軍對民眾政治工作之研究 -以三大戰役為例

為了解決1989年中國的問題,作者李冠樺 這樣論述:

中共認為「軍隊政治工作」,是一項必須以實際實踐而獲取經驗的科學理論,在中共建軍之初歷史的驗證之下,軍隊政治工作配合軍事任務的執行,其成效已經在戰場上獲得了很大的驗證,是總結所有戰場經驗而得來的知識理論,且認為是能夠加強並推動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關鍵影響力。本論文研究,主要以第二次國共內戰為研究背景,探討共軍軍隊政治工作運用和對人民群眾之影響,透過史料和戰史研究,了解是如何與軍事任務配合運用,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大戰果。本論文研究係以「文獻分析法」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從史料研究中探討政治工作源起背景,以及共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遼西、徐蚌及平津三大會戰,對於軍隊政治工作在戰時的運用

做為,是如何的影響戰爭的勝負,對於戰爭有何助益和經驗,從而影響戰爭的勝負成敗。透過文獻分析,提供中共對軍隊政治工作之指導,以及軍隊是如何以政治工作擔任支援軍事任務執行的重要作為,來獲取戰爭優勢的經驗,並以此做為研究的論述。關鍵詞:政治工作、第二次國共內戰、民眾、軍隊政治工作

難經注疏與語譯靈樞經選篇語譯

為了解決1989年中國的問題,作者李今庸李琳 這樣論述:

本書分為《難經》注疏與語譯、《靈樞經》選篇語譯兩部分,作者採用通俗的文字分別對《難經》《靈樞經》進行了白話文譯解。在《難經》注疏與語譯部分,作者按照清代吳澄的分類方法,將《難經》全書分為六篇,即第一篇脈學篇,第二篇經絡篇,第三篇臟腑篇,第四篇疾病篇,第五篇腧穴篇,第六篇針法篇。在《靈樞經》選篇語譯部分,作者選譯《靈樞經》卷第七卷至第十二卷,即第四十一篇至第八十一篇,並按照《靈樞經》原文卷號、篇號順序排序。   全書在每一篇首冠以概述,簡要總結本篇主要內容。概述之後為原文,原文之後附以注釋,將原文中較為難解的詞進行重點闡釋。注釋之後為譯文,譯文部分選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式,語譯段落、句子標點均

與原文保持一致。 李今庸,男,1925年出生,湖北棗陽市人。   第二屆國醫大師,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全國第一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老師,全國著名中醫泰斗。現任湖北中醫藥大學資深教授,並兼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長春中醫學院客座教授、《新中醫》顧問、《中醫藥學刊》顧問、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全國李時珍學術研究會名譽主委、全國類風濕關節炎醫療中心網路及協作委員會高級顧問,中央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醫藏》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   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傳統醫學卷編輯委員會委員、《中華本草》編輯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中醫藥科學

技術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二屆常務理事、第三屆顧問、終身理事;全國李時珍學術研究會名譽會長;湖北省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委員、第五、第六、第七屆常務委員暨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委員、第三、第四屆常務委員,湖北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第二、第三屆副理事長、 湖北省中醫藥學會理事長等職務。 難經注疏與語譯/ 編譯說明/ 序/ 難經注疏/   第一篇脈學/ 第一難/ 第二難/ 第三難/ 第四難/ 第五難/ 第六難/ 第七難/ 第八難/ 第九難/ 第十難/ 第十一難/ 第十二難/ 第十三難/ 第十四難/ 第十五難/ 第十六難/ 第十七難/

第十八難/ 第十九難/ 第二十難/ 第二十一難/ 第二十二難/   第二篇經絡/ 第二十三難/ 第二十四難/ 第二十五難/ 第二十六難/ 第二十七難/ 第二十八難/ 第二十九難/   第三篇臟腑/ 第三十難/ 第三十一難/ 第三十二難/ 第三十三難/ 第三十四難/ 第三十五難/ 第三十六難/ 第三十七難/ 第三十八難/ 第三十九難/ 第四十難/ 第四十一難/ 第四十二難/ 第四十三難/ 第四十四難/ 第四十五難/ 第四十六難/ 第四十七難/   第四篇疾病/ 第四十八難/ 第四十九難/ 第五十難/ 第五十一難/ 第五十二難/ 第五十三難/ 第五十四難/ 第五十五難/ 第五十六難/ 第五十七難/

第五十八難/ 第五十九難/ 第六十難/ 第六十一難/   第五篇腧穴/ 第六十二難/ 第六十三難/ 第六十四難/ 第六十五難/ 第六十六難/ 第六十七難/ 第六十八難/   第六篇針法/ 第六十九難/ 第七十難/ 第七十一難/ 第七十二難/ 第七十三難/ 第七十四難/ 第七十五難/ 第七十六難/ 第七十七難/ 第七十八難/ 第七十九難/ 第八十難/ 第八十一難/   靈樞經選篇語譯/ 卷第七/ 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傳第四十二/ 淫邪發夢第四十三/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變第四十六/ 本髒第四十七/   卷第八/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論勇第五十/ 背腧第

五十一/ 衛氣第五十二/ 論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順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卷第九/ 水脹第五十七/ 賊風第五十八/ 衛氣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動輸第六十二/ 五味論第六十三/ 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第十/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針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憂恚無言第六十九/ 寒熱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卷第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論疾診尺第七十四/ 刺節真邪第七十五/ 衛氣行第七十六/ 九宮八風第七十七/   卷第十二/ 九針論第七十八/ 歲露論第七十九/ 大惑論第八十/ 癰疽第八十一/

通古博今研岐黃精勤不倦育桃李   (代總序)   李今庸先生,字昨非,1925年出生於湖北省棗陽市唐家店鎮一個世醫之家。今庸之名取自《三字經》:“中不偏,庸不易。”意為立定志向,矢志不移,永不改易。昨非,語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含有不斷修正自己錯誤認識的意思。書齋曰蓮花書屋,義出周敦頤《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李今庸先生平生行止,誠如斯言。《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他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   李今庸先生從醫80載,執教62年,在漫長的醫教研生涯中積累了寶貴的治學經驗。其治學之道,建造了弟子成才的

階梯,是後學登堂入室的通途。聽其教、守其道、恭其行者,多能登堂入室,攀登高峰。   博學強志醫教研優   李今庸先生7歲入私塾讀書,開始攻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禮記》等儒家經典,他博聞強志,日記千言,常過目成誦。1938年隨父學醫,兼修文學,先後研讀《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脈經》《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神農本草經》等,隨後其父又命其繼續攻讀歷代各家論著和各科著作,並指導他閱讀《毛詩序》《周易》《尚書》等書。對於《黃帝內經》,他大約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即將其內容爛熟於心。現在只要提到《黃帝內經》的某一內容,他都能不假思索明

確無誤地給你指出,本段內容是在《素問》或《靈樞》的某一篇,所以被人們譽為“《內經》王”“活字典”。   1961年,時任湖北中醫學院副院長的蔣立庵先生,將一本《江漢論壇》雜誌給了李今庸先生。他認真閱讀後,敏銳地意識到蔣老是希望他掌握校勘訓詁學的知識,以便有效地研究整理古典醫籍。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他先後閱讀了大量有關古代小學類書籍。通過認真閱讀《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說文通訓定聲》《說文解字義證》《說文解字注箋》等,他對許學相當熟悉,又廣泛閱讀了雅學、韻書以及與小學有關的書籍。從此,他掌握了治學之道,並以此助推醫教之道。   一般而言,做學問應具備三個條件:一為深厚的家學,二為名師指

點,三為個人勤奮。這三點李今庸先生都具備了,所以先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李今庸先生在1987年到1999年間,先後被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部、張仲景國醫大學、長春中醫學院(現長春中醫藥大學)等單位聘為客座教授和臨床教授,為這些單位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做出了貢獻。1991年5月被確認為第一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同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全國十大“國醫楷模”稱號;2002年獲“中醫藥學術最高成就獎”;2006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11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專案專家;2

013年1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首批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為國家培養中醫藥高層次人才。   校勘醫典著作等身   李今庸先生在治學上鍥而不捨,勇攀高峰,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在20世紀60年代就步入了校勘醫典這條漫長而又崎嶇的治學之路。在這方面他著力最勤,費神最深,幾乎是舉畢生之力。他曾說道:首先要善於發現古書中的問題,然後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考證,並搜集大量的古代文獻加以證實。當寫成文章時,又必須考慮所選用文獻的排列先後,使層次分明,說明透徹,讓人易於讀懂。如此每寫一篇文章,頭痛數日不已,然而他仍樂此不疲。雖是辛苦,然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經一番整理後,不僅

使這些古籍中的文字義理暢達,而且其醫學理論也明白易曉,從而使千百年的疑竇渙然冰釋,實有功於後學。   李今庸先生首創以治經學方法研究古典醫籍。他將清朝乾嘉時期所興起的治經學方法,引入到古醫籍的研究整理之中。他依據訓詁學、校勘學、音韻學、古文字學的基本原理,以及方言學、歷史學、古文獻學、考古學和歷代避諱規律等相關知識,結合中醫藥學理論和臨床實際經驗,對古醫書中的疑難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對古醫書中有問題的內容,則採用多者刈之、脫者補之、隱者彰之、錯者正之、難者考之、疑者存之的方法,細心疏爬。他治學態度嚴謹,一言之取捨必有據,一說之棄留必合理。其研究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如《素問》《靈樞》《難經》《

甲乙經》《太素》《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肘後方》《新修本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馬王堆漢墓帛書》以及周秦兩漢典籍中有關醫學的內容。每有得則筆之以文,其研究的千古疑難問題多達數百處。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現在,他發表了諸如“析疑”“揭疑”“考釋”“考義”類文章200多篇。2008年,他在外地休養的時候,憑記憶又搜集了古醫書中疑難之處88條;同時,還從《呂氏春秋》高誘訓解的文字中,總結出聲轉可通的文字121例,其中部分內容現已整理成文,由此可見先生對古醫籍疏爬之勤。   設帳杏壇傳道授業   李今庸先生執教已62個春秋,在中醫教育學上,開創和建立了兩門中醫經典學科(《黃帝內經》

《金匱要略》)。他先後長期系統性地給師資班、西學中班、本科生、研究生等各類不同層次學生講授《金匱要略》《黃帝內經》《難經》及《中醫學基礎》等課程。自1978年開始,又在全國中醫界率先開展《內經》專業研究生教育。同時,李今庸先生還擔任北京中醫兩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中醫學院)研究生班《金匱要略》授課老師。1973年起,李今庸先生受邀赴原北京中醫學院、原上海中醫學院講授《中醫學基礎》;1978年起,並先後赴遼寧、廣西、上海等地的中醫藥院校講授《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等經典課程。   李今庸先生非常重視教材建設。1958年,他首先在原湖北中醫學院籌建金匱(內科)教研組,並擔任組長,其間獨立編寫了《

金匱講義》,作為本院本科專業使用。1963年獨立編寫了全國中醫學院第二版試用教材《金匱要略講義》,從而將《金匱》這一學科推向了全國;1973年,為適應社會上的需求,對該書稍作潤色,作為全國中醫學院第三版試用教材再版發行。1960年,獨立編寫了《醫經選講義》《內經講義》,供湖北中醫學院本科專業使用;1961年,獨立編寫了《難經選讀》《黃帝內經素問講義》,供湖北中醫學院本科專業、西醫學習中醫班使用;1962年,獨立編寫了中醫學院講義《內經》(藍本);1963年,赴江西廬山參加了全國中醫學院第二版試用教材《內經講義》的審稿定稿。1974年協編全國中醫學院教材《中醫學基礎》;1979年,主編《內經選讀

》,作為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研究生班前期課程中的《內經》試用教材,並亦供中醫本科專業使用,該教材受到全國《內經》教師的好評;1978年,參與編著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參考叢書《內經》;1982年主編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兩用教材《黃帝內經選讀》,1987年為光明中醫函授大學編寫出版了《金匱要略講解》。幾十年來,李今庸先生為中醫藥院校教材建設,傾注了滿腔心血。   李今庸先生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先生在主持原湖北中醫學院內經教研室工作時,非常重視對教師的培養。1981年,他在教研室提出了“知識非博不能返約,非深不能至精”的思想。他要求教師養成“讀書習慣和寫作習慣”。為配合教師讀書方便,他在教研室創建

了圖書資料室,收藏各類圖書800餘冊,並隨時對教師的學習情況進行督促檢查。1983年,他組織主持教研室教師編寫刊印了《黃帝內經索引》;同時,他又組織主持教研室教師編寫了《新編黃帝內經綱目》,作為本院及部分兄弟院校《內經》專業研究生學位使用教材。通過編輯書籍及教學參考資料,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在對教師的使用上,儘量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通過十幾年堅持不懈努力,現已培養出一批較高素質的中醫藥教師隊伍。   在半個多世紀的中醫藥教學生涯中,先生主張擇人而教、因材施教,注重傳授真知和問答教學。他要求學生學習中醫時必須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維方式,將不同時代形成的醫學著作和理論體系置於特定歷

史時代背景中研究,重視經典著作教學和學生臨床實踐。1962年,先生輔導高級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集體寫作《從藏府學說看祖國醫學的理論體系》一文,全文刊登於《光明日報》,並被《人民日報》摘要登載、《中醫雜誌》全文收載,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   紮根一線累起沉屙   李今庸先生在80年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醫療風格、完整的臨床醫學思想,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其一,形成了完整的臨床醫學指導思想,即堅持辯證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指導下的“辨證論治”;其二,獨創個人的臨床醫療經驗病證證型治療分類約580餘種,著有《李今庸臨床經驗輯要》《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李今庸》《李今庸醫案醫論精華》等臨床著作。

  李今庸先生通曉中醫內外婦兒及五官各科,尤長於治療內科和婦科疾病。在80年的臨床實踐中,他在內傷雜病的補瀉運用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即瀉重痰瘀,補主脾腎。脾腎兩藏,一為後天之本,一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精氣的主要來源。二藏榮則一身俱榮,二藏損則一身俱損。因此,在治虛損證時,補主脾腎。在臨床運用中,具體又有所側重,小兒重脾胃,老人重脾腎,婦女重肝腎。慢性久病,津血易滯,痰瘀易生,痰瘀互結互病,易成窠囊。他對於此類病證的治療是瀉重痰瘀,或治其痰,或瀉其瘀,或痰瘀同治。他臨床經驗豐富,辨證準確,用藥精良,常出奇兵以制勝,其經驗可見於《國醫大師李今庸醫學全集》中。   李今庸先生非常強調臨床實踐對理論

的依賴性,他常說:“治病如同打仗一樣,沒有一定的醫學理論做指導,就不可能進行正確的醫療活動。”如1954年長江流域發大水,遭受特大洪澇災害之時,奔赴一線的李今庸“抗洪搶險防病治病”工作隊,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中藥枯礬等,成功控制住了即將暴發的急性傳染性消化道疾病;再如一壯年男子,突發前陰上縮,疼痛難忍,呼叫不已,李今庸先生據《素問·厥論》“前陰者,宗筋之所聚”,《素問·痿論》“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潤宗筋”的理論,為之針刺足陽明經之歸來穴,留針10分鐘,病癒,後數十年未再發,此案正印證了其善於以經典理論對臨床的指導運用。李老常言:“方不在大,對證則效;藥不在貴,中病即靈。”   從1976

年起,李老應邀赴北京、上海、南京、南寧、福州、香港、韓國大田等多地講學,傳授臨床經驗,深入開展中外學術交流。   振興中醫奔走疾呼   李今庸先生作為一代中醫藥思想家,從未停止過對中醫藥學理論、臨床、教育的反復深入思考。1982年、1984年,他兩次同全國十餘名中醫藥專家聯名上書黨中央、國務院,建議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總局,加強黨對中醫藥事業的領導,受到中央領導重視和採納。1986年國務院批示,198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掛牌成立。其後,又積極支持組建中醫藥專業出版社。1989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成立。2003年,向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寫信陳述中醫藥學優越性和東方醫學特色,建議制定保護和發展中醫藥

的法規,同年,國務院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   李老在擔任湖北省政協常委及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期間,深入基層考察調研,寫了大量提案及信函建議。在湖北省第五屆政協會議上,提出“請求省委、省政府批准和積極籌建‘湖北省中醫管理局’,以振興我省中醫藥事業”等提案。2006年,湖北省中醫藥管理局成立。   1980年、1983年等分別向省委、省政府致信建議召開李時珍學術會議,成立李時珍研究會,開展相關研究,為在全國範圍內形成紀念李時珍學術活動氛圍奠定了堅實根基。   1986年李老當選為湖北省中醫藥學會理事長。此後,主持湖北省中醫藥學會工作長達二十餘年。組織舉行“鄂港澳臺國際學術交流大會”

“國際傳統醫學大會”等各種大型中醫藥學術研討會和國際學術交流會議。期間,連續數年主編有《湖北中醫藥資訊》《中醫藥文化有關資料選編》等。   近年來,李老對中醫藥學術發展方向繼續進行深入思考與研究。認為中西醫學不能互相取代,只能在發展的基礎上取長補短,必須努力促使西醫中國化、中醫現代化,先後撰寫和發表了《論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構成和意義》《發揚中醫藥學特色和優勢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試論“天人合一”思想的產生及中醫藥文化的思想特徵》《中醫藥學應以東方文化的面貌走向現代化》《關於中西醫結合與中醫藥現代化的思考》《略論中醫學史和發展前景》等文章。   今將李今庸先生歷年寫作刊印、出版和未出版的各種

學術著作,集中起來編輯整理,勒成一部總集,定名為《國醫大師李今庸醫學全集》,予以出版,一則是彰顯李老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醫藥學術上所取得的具有系統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成就,二則是為中醫藥學的傳承留下一份豐厚的學術遺產。     李今庸先生歷年寫作並刊印和出版的各種著作數十部,附列如下(以年代先後為序):   《金匱講義》,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59年,內部油印。   《內科學講義》,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59年,內部刊印。   《中醫學概論》,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59年,內部刊印。   《醫經選講義》,李今

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0年,內部刊印。   《內經講義》,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0年,內部刊印。   《難經選讀》,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1年,內部刊印。   《黃帝內經素問講義》,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高級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用教材,1961年,內部刊印。   《內經》(藍本),李今庸編著,原中醫學院講義,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2年4月,內部刊印。   《金匱要略講義》(藍本),李今庸編著,原中醫學院講義,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3年4月,內部刊印。   《金匱要略講義》

,李今庸編著,全國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第二版統一教材。1963年9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中醫概論》,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5年9月,內部刊印。   《中醫學基礎》,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用教材。1971年,內部鉛印。   《金匱要略釋義》,李今庸編著,中醫臨床參考叢書,全國中醫學院西醫學習中醫者、中醫專業用第三版統一教材。1973年9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內經選編》,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用教材,1973年,內部刊印。   《內經選編》,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77年,內部刊印。

  《內經選讀》,李今庸主編,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79年5月,內部刊印。   《黃帝內經選讀》,李今庸主編,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兩用教材。1982年,內部刊印。   《內經函授輔導資料》,李今庸主編,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函授輔導教材。1983年,內部刊印。   《讀醫心得》,李今庸著,研究中醫古典著作中理論部分的學術專著。1982年4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中醫學辯證法簡論》,李今庸主編,全國中醫院校教學教材參考用書。1983年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黃帝內經索引》,李今庸主編,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內經》專業教學參考用書。1983年

12月,內部刊印。   《讀古醫書隨筆》,李今庸著,運用考據學知識和方法研究古典醫籍的學術專著。1984年6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金匱要略講解》,李今庸著,全國高等中醫函授教材。1987年5月,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後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於2008年更名為《李今庸金匱要略講稿》再版。   《新編黃帝內經綱目》,李今庸主編,中醫內經專業研究生學位教材,以及西醫學習中醫者教學參考用書。1988年11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奇治外用方》,李今庸編著,運用現代思想和通俗語言,對中醫藥古今奇治外用方治給予整理的專著。1993年1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湖北醫學史稿》,李今庸主編

,是整理和研究湖北地方醫學史事的專門著作。1993年5月,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臨床經驗輯要》,李今庸著,作者集數十年臨床醫療實踐之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的總結專著。1998年1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古代醫事編注》,李今庸編著,選錄了古代著名典籍筆記中關於中醫藥醫事史料文獻而編注的人文著作。1999年,內部手稿。   《中華自然療法圖解》,李今庸主編,刮痧療法、按摩療法、針灸療法和天然藥食療法等中醫自然療法治病圖解的專著。2001年1月,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李今庸》,李今庸著,作者集多年臨床學術經驗之專著。2002年4月,中國中

醫藥出版社出版。   《中醫藥學發展方向研究》,李今庸著,研究中醫藥學發展方向的專著。2002年9月,內部刊印。   《古醫書研究》,李今庸著,繼《讀古醫書隨筆》之後,再以校勘學、訓詁學、音韻學、古文字學、方言學、歷史學以及古代避諱知識等,研究考證中醫古典著作的學術專著。2003年4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中醫藥治療非典型傳染性肺炎》,李今庸編著,選用報刊上有關中醫藥治療“非典”(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內容,集而成冊。2003年8月,內部刊印。   《漢字、教育、中醫藥文化資料選編》(1-6編),李今庸編著,選用報刊上發表的有關文字文化、教育和中醫藥文化資料而彙編的專門集冊。2003

—2009年,內部刊印。   《舌耕餘話》,李今庸著,作者在兼任政協等多項社會職務期間,從事中醫藥事業的醫政醫事專門著作。2004年10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古籍錄語》,李今庸編著,選錄古代典籍中關於啟迪思想,予人智慧,為人道德之錦句名言而編著的人文專著。2006年8月,內部刊印。   《李今庸醫案醫論精華》,李今庸著,作者臨床驗案精選和中醫學術問題研究的專著。2009年4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中醫科學理論研究》,李今庸著,中醫科學基礎理論體系和基本學術思想研究的專著。2015年1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黃帝內經考義》,李今庸著,作者曆半個世紀對

《黃帝內經》疑難問題研究的學術專著。2015年1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臨床用方集粹》,李今庸著,是收集薈萃作者數十年臨床醫療經驗用方的專著。2015年1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讀古醫書劄記》,李今庸著,輯作者歷年來在全國各地刊物上發表的關於古典醫籍和古典文獻的考釋、考義、揭疑、析疑類文章的學術著作。2015年4月,科學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特色療法》,李今庸主編,整理和總結了具有中醫學特色的穴敷療法、艾灸療法、拔罐療法、耳穴貼壓法等治療病證的專著。2015年4月,科學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經典醫教與臨床研究》,李今庸著,作者集中醫經典教學和經典性臨床研

究的教研專著。2016年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醫惑辨識與經典講析》,李今庸著,對有關經典醫籍、醫學疑問的解疑辨惑及經典著作課堂講解分析的學術專著。2016年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臨床醫論醫話》,李今庸著,作者關於中醫臨床的醫學論述和醫語醫話的學術專著。2017年3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中醫思考·讀醫心得》,李今庸著,作者獨立思考中醫藥學實質和中醫藥學術發展方向性研究的學術專著。2018年3月,學苑出版社出版。   《續古醫書研究》,李今庸著,為《古醫書研究》續筆,再以開創性的中醫治經學方法繼續研究中醫古典著作之學術力作。   另有待出版著作(略)。

  李琳湖北中醫藥大學2018年5月1日   〖2〗   出版說明   本書分為《難經》注疏與語譯、《靈樞經》選篇語譯兩部分,作者採用通俗的文字分別對《難經》《靈樞經》進行了白話文譯解。《難經》以商務印書館1955年5月初版的《難經集注》為底本,《靈樞經》以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年4月初版的《靈樞經》為底本。其中《難經》注疏與語譯為李今庸編寫,《靈樞經》選篇語譯為李琳編寫。   在《難經》注疏與語譯部分,作者按照清代吳澄的分類方法,將《難經》全書分為六篇,即第一篇脈學篇,第二篇經絡篇,第三篇臟腑篇,第四篇疾病篇,第五篇腧穴篇,第六篇針法篇。在《靈樞經》選篇語譯部分,作者選譯《靈樞經》卷第七卷

至第十二卷,即第四十一篇至第八十一篇,並按照《靈樞經》原文卷號、篇號順序排序。   全書在每一篇首冠以概述,簡要總結本篇主要內容。概述之後為原文,原文之後附以注釋,將原文中較為難解的詞進行重點闡釋。注釋之後為譯文,譯文部分選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式,語譯段落、句子標點均與原文保持一致。

明清政權轉移之際的孔有德

為了解決1989年中國的問題,作者許惠婷 這樣論述:

晚明宮廷與政治鬥爭頻繁,隨著努爾哈齊崛起帶來龐大的軍事壓力,遼東邊防亦成官員間的角力場,終至守邊大將陸續求去或遭遇不測。特別是在皮島,以毛文龍個人關係構築起的邊防網,在其遭斬殺後瞬即崩解;而其養孫孔有德以其極重義理、勇於任事的人格特質逐漸嶄露頭角。吳橋兵變是孔有德一生關鍵轉捩點,在窮途末路之際歸降金國,從此對金國竭盡所能,鞠躬盡瘁,與皇太極的互動隨處可見其拳拳之心,其砲兵部隊亦成為金(清)政權重要的軍事力量。孔有德與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並列漢人藩王,更是清朝第一位掛帥出征的漢人將領,在桂林城破時選擇殉國,與其叛明形象大相逕庭,亦充分展現其重視知遇之恩的面向。近年來,重視將歷史人物或事件放入

歷史脈絡中的歷史記憶研究頗為盛行,本文亦將孔有德放回當時的歷史脈絡中重新審視,梳理其叛眀降金的過程,並討論清朝官方對其評價的轉變。同時,試圖跳脫傳統道德觀,從時代的脈絡中,重新檢視孔有德,或從時代的需要中塑造孔有德的再認識,能夠較完整的建構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