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Altis 1.8 G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東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研究所 吳坤齡所指導 黃宇晨的 穩壓室與節氣門間之不同錐形氣道口徑對車輛性能與排放之影響 (2013),提出2002 Altis 1.8 G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不同錐形氣道口徑、引擎性能、燃油消耗比、廢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尤正吉所指導 張家禎的 行星齒輪機構於非獨立式懸吊系統之運用 (2012),提出因為有 行星齒輪機構、非獨立式懸吊、翻滾剛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2002 Altis 1.8 G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002 Altis 1.8 G,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穩壓室與節氣門間之不同錐形氣道口徑對車輛性能與排放之影響

為了解決2002 Altis 1.8 G的問題,作者黃宇晨 這樣論述:

於往復式引擎中進氣系統的流量受到空氣流速與進氣氣道截面口徑大小之影響為眾所周知的事實。本研究為了探討進氣氣道中空氣流速對EFI汽油引擎性能及廢氣排放之影響。遂於EFI汽油引擎進氣系統之穩壓室與節氣門間加裝四種口徑不同的錐形氣道套件,藉以改變進氣流速對車輛驅動馬力、扭力及廢氣排放之影響分別比較。實驗用車輛是採用TOYOTA廠牌ALTIS1.8之車型(搭載1800cc排氣量引擎)。經由以上的實驗條件所得之實驗結果,利用錐形套件縮小進氣口可使引擎功率及扭力的輸出提前在低轉速區域提升6%,而在廢氣排放上,對於CO、HC及NOx都有明顯的改善,HC排放總平均相差率可降低50-60%。

行星齒輪機構於非獨立式懸吊系統之運用

為了解決2002 Altis 1.8 G的問題,作者張家禎 這樣論述:

目前車用非獨立式懸吊系統大多使用簡單的四連桿機構與車身連接,以達到抗車身翻滾以及將輪軸維持水平的效果,然而有些機構所佔據的空間甚大,造成車室空間的壓縮,甚至造成車輛整體重量增加。本研究規劃以行星齒輪機構取代原有的四連桿機構,運用其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形成直線軌跡的特性,並在尺寸上作最小化的設計,發展出一新型非獨立式懸吊系統。根據車身翻滾角度對於翻滾剛性及車身重心的改變量為評估標準,再與數種不同類型的行星齒輪設計作比對,篩選出在翻滾剛性、機構尺寸及車身重心轉移上表現最佳的機構。目標使乘坐者在車輛過彎時所受到的傾斜程度降低,及將輪軸維持水平以增加輪胎對地面的接觸面積,確保行車安全性與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