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森林人災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地理組 陳守泓所指導 李政賢的 南化水庫集水區崩塌潛勢分析與植生復育環境之研究 (2021),提出2022森林人災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集水區、潛勢分析、不安定指數法、羅吉斯迴歸、極端降雨。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班 郭其綱所指導 楊玉綺的 探討空氣負離子發射陣列於室內濃煙環境之除煙效能 (2021),提出因為有 空氣負離子、空氣負離子發射陣列、懸浮微粒、除煙效能、消防避難設備的重點而找出了 2022森林人災情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022森林人災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南化水庫集水區崩塌潛勢分析與植生復育環境之研究

為了解決2022森林人災情的問題,作者李政賢 這樣論述:

臺灣受到板塊擠壓而成狹長島嶼,具有高山多及坡度陡的地形特徵,居民生活與山地環境的關係密不可分。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不只全球降雨的強度和頻率發生改變,進一步加速了侵蝕的過程,也使集水區的崩塌風險加劇,為維護與保育水土資源,將水庫集水區劃定為特定水土保持區,惟其劃定範圍與民眾的生活範圍重疊,使得區內的民生活動增加了對地層的擾動。在極端的降雨、劇烈的地表晃動,以及人為的交互作用下, 是造成坡地崩塌的主要因素。極端降雨最著名的例子即為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由於其主要降雨中心以嘉義與高屏山區為主,所帶來的降雨量超越了臺灣的年平均雨量,造成許多坡地災害,其中以臺南縣最為嚴重,位於臺南縣南化區的南化水庫

集水區,也因為其特殊地質特性與人為的土地使用,該颱風事件後造成水庫大量的淤積。政府為其訂定特別條例與編列集水區保育經費以提升水庫集水區設施與植生復育,惟其條例與經費分別結束於2016年和2015。因此,後續對其分析崩塌潛勢,有助於面對未來的天然災害。現今多以事件崩塌目錄評估集水區內崩塌潛勢區域,若能夠利用該地區未發生重大的災害事件下的崩塌地,分析並製作崩塌潛勢圖,詳細地瞭解該地區的基礎崩塌特性,並在天然災害發生之前提前準備,減少災害事件後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為此本研究使用平日的崩塌目錄,以不安定指數法和羅吉斯迴歸分析南化水庫集水區內的基礎崩塌特性,於篩選後選定9項基礎地文因子(高程、坡度、坡

向、地質、地形粗糙度、地形濕度指數、NDVI、距水系距離、距道路距離),並增加促崩因子(0822豪雨事件與0611豪雨事件,2場降雨事件的總雨量因子)分析。經分析後,主要影響區內坡度穩定度的潛勢因子為坡度、NDVI與地形粗糙度,加入總雨量因子後,距道路距離因子上升幅度最為明顯。依據上述地文因子與促崩因子以不安定指數法與羅吉斯迴歸,製作區內1個獨立崩塌潛勢模型和2個事件型崩塌潛勢模型。於不安定指數法繪製的模型中,可發現加入降雨條件後,區內的崩塌門檻由潛勢值5至6降至潛勢值4至5的區段間,而羅吉斯迴歸所繪製的模型中,變化較為明顯地則是低潛勢區域與中低潛勢區域。以分類誤差矩陣和ROC曲線評估兩個方法

繪製的模型精度,預測崩塌的正確率皆達到50%以上,但模型總正確率則是以不安定指數繪製的模型精度較高,而ROC曲線下的面積(AUC面積)皆達到優良的鑑別力,代表可利用平日崩塌目錄評估區內的基礎崩塌特性,並用於預測南化水庫集水區的崩塌潛勢區域,也建議利用不安定指數法分析區內的潛勢區域,較能夠呈現出平日下的易崩塌區位。另為瞭解南化水庫集水區的植生復育成效,利用兩期分別是2009年與2019年衛星影像,以分析其上、中游的NDVI值,發現集水區經過10年後的NDVI值有顯著上升,顯見其植生復育的良好成效。

探討空氣負離子發射陣列於室內濃煙環境之除煙效能

為了解決2022森林人災情的問題,作者楊玉綺 這樣論述: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2022)發布的「110年全國火災統計分析」,在火場罹難的主要因素中,「濃煙阻塞」是罹難人次最高的因素。由於煙霧的傳播速度比火焰快,往往造成救援人員及逃生民眾因濃煙產生空間迷向,從而吸入有害煙霧,導致發生令人遺憾的事件。  本研究應用空氣負離子可去除煙塵的特性,於實驗中模擬火場煙霧環境,以空氣負離子檢測儀與空氣品質檢測儀量測負離子和PM2.5濃度的變化,探討高功率空氣負離子發射陣列(Negative Air Ion Emitter Array,NAIEA)在單位空間中的除煙效率及可行性,並將空氣負離子裝置配置於除煙頭盔及密閉室內空間進行實測,觀察能見度變化、空氣負離子有

效擴散距離及濃度衰減梯度。  根據文獻回顧及實測,研究結果顯示如下:1.空氣負離子發射器在每立方公尺的密閉空間中,每千伏特輸出電壓下每分鐘去除PM2.5懸浮微粒的除煙效能約為1.3g/kV.m3.minute。2.距離空氣負離子發射陣列半徑越近之偵測點負離子數越高,但隨距離增加其數量衰減相當快。3.空氣負離子發射陣列加裝風速6.5km/h的風扇輔助後,可提高負離子飄移距離,同一偵測點空氣負離子濃度可望提高1.1~1.3倍。此外,本研究建議可將空氣負離子發射陣列安裝在170公分以下的位置,以集中除煙區域、提高除煙效能,創造出空間下層的有效逃生通道。4.在除煙頭盔設計上,空氣負離子發射陣列供電方式

以交流電方式產生之空氣負離子效率較高。2組交流電負離子發射陣列的除煙效率約是1組交流電負離子發射陣列的1.5倍。5.由於空氣負離子除煙頭盔除落之煙霧粉塵會吸附於頭盔護目罩上,經由RGB數值能見度分析,發現頭盔內能見度於除煙之後僅能回覆至初始83%,因此本研究建議未來可讓使用者配戴靜電消除器以去除空氣負離子發射陣列對於頭盔以及身體所產生的靜電效應。  本研究展望未來能配置高功率空氣負離子發射陣列於建築物的結構中或搜救人員之頭盔上,使救難人員和逃生民眾在煙霧瀰漫的環境中能夠獲得更乾淨的空氣並增加黃金救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