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5 led光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農藝學研究所 王淑珍所指導 邵恪玄的 探討誘導水稻幼苗波動狀種子根發生之光質因子與接受體 (2014),提出2835 led光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光、水稻、波動狀種子根、品種差異、光接受體、光質、固著力。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835 led光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探討誘導水稻幼苗波動狀種子根發生之光質因子與接受體

為了解決2835 led光譜的問題,作者邵恪玄 這樣論述:

光除了是植物重要之能量來源外,亦是影響植物外觀型態之重要環境因子。本實驗室先前研究發現白光下秈型稻臺中在來一號 (Oryza sativa L. cv. Taichung Native 1;TCN1) 之幼苗種子根會呈現波動狀外觀;稉型稻臺農六十七號 (Oryza sativa L. cv. Tainung 67;TNG67) 之幼苗種子根於白光下則發展為直根型態。另外,我們亦發現一氧化氮、脂氧化物 (oxylipins)、乙烯、生長素依序參與在光照下誘導波動根發生之訊息傳遞途徑中。本研究利用此訊息傳遞途徑探討造成品種間種子根光型態差異可能之原因,發現TCN1對光照刺激及其下游訊息傳遞物較為

敏感, 其種子根延長受光照抑制之程度、OsHY5基因表現受光照誘導倍率、訊息分子生合成受光照誘導倍率皆較TNG67高。除此之外,我們發現部分光接受體 (OsPHYs、OsPHOT1a、OsPHOT1b) 於光照及黑暗下之基因表現趨勢符合品種間根部外觀之趨勢。進一步以單光試驗及複合光試驗探討何種光質因子調控波動根發生之分析中,我們發現紅藍綠混光及藍綠混光可模擬出TCN1於白光下之波動根型態,且OsPHOT1a、OsPHOT1b基因表現趨勢符合不同光質下根部外觀型態之趨勢。然而在探討品種間種子根型態差異之生態意義上,我們在固著力試驗結果中發現TCN1植株之固著能力於黑暗或光照下兩者無差別,反之光照

下TNG67植株之固著能力明顯低於黑暗處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