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1 股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2901 股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建龍 楊英主編寫的 企業會計明細賬核算示范大全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蔡英欣所指導 邱舒虹的 會計準則與公司法交錯下的資本與股利制度─以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心 (2017),提出2901 股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股利政策、資本制度、會計基準、債權人保護、盈餘分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 簡明哲所指導 沈鳳儀的 臺灣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折價之影響因素分析-分量迴歸之應用 (2008),提出因為有 初次上市櫃、折價、分量迴歸、贏家詛咒、熱潮假說的重點而找出了 2901 股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901 股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企業會計明細賬核算示范大全

為了解決2901 股利的問題,作者周建龍 楊英主編 這樣論述:

圍繞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結合實際業務中常用的明細賬科目,在全面介紹科目核算特點的基礎上,詳細示范了資產類科目、負債類科目、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成本類科目、損益類科目和共同類科目的核算,為企業會計明細賬核算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導。

會計準則與公司法交錯下的資本與股利制度─以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心

為了解決2901 股利的問題,作者邱舒虹 這樣論述:

股利政策是作為調和債權人與股東利害關係很重要的制度之一,亦即,藉由公司法等強行規範在資產負債表上區分「應維持的資本」與「可分派的財源」,係為防止公司資產不當流出的量尺與基準。因此,比較法上也有針對股利發放與否與金額上限設有不同的測試基準,究竟在股利政策選定上要如何設計才能發揮該制度目的以及具有保護債權人的實效,須從股利政策的本質與該基準對於公司現實資產的連結進行通盤性的檢視。 我國公司法的股份有限公司之股利制度規範於公司法第235條、241條,分別是「盈餘分派」與「公積發還」,還有2018年公司法新修法後第228條之1引進的「期中分派盈餘」制度。這些針對不同財源所設的發還限制主要還是以實收

資本為核心、公積為輔,透過法定資本與公積的保留來確保公司不會不當或過度將其資產流出於股東,對債權人造成不利益。惟這樣的股利制度設計因為與會計上對於資本的定義脫節,不但不能貼切地反映公司現實財務情形,同時,因為股利制度散布於各條文,並無統一財源的上限管制,欠缺體系上的一致性。因此,本文欲從資本的定義出發,藉由拉進會計基準與公司法上對於資本與股利制度的認識,希望能重新建構對於股利政策的實效性。 在比較法上擇取日本與歐盟法作為參考,日本法部分著重於2005年新訂公司法時放寬資本規制的背景下,如何強化並穩固既有保護債權人之手段成為一大課題,包括股利政策的改革,因此日本公司法下將牽涉到公司現實資產流出

的行為,包括盈餘分派、庫藏股買回、中間分派、實質減資等課以統一且獨立的財源規制。歐盟法則著重於股利分派基準的選定,藉由立法例與修法建議報告書中對於第二號指令下資產負債表基準的檢討,試圖擷取資產負債表與償債能力測試的優點,建構兼具適用明確性與彈性的股利政策。 對於我國未來股利政策的立法論建議,本文認為可以從「未來指向性」、「統一性財源規制」與「流動性」三個面向加以強化,並應針對會計準則與法律上在資本與股利政策的分歧加以調和,才能使股利政策的劃定更貼近公司的實際財務情形,藉以發揮該制度於保護債權人之實效。

臺灣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折價之影響因素分析-分量迴歸之應用

為了解決2901 股利的問題,作者沈鳳儀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影響台灣股票初次上市櫃(IPO)折價發行的影響因素,研究樣本包括自1998年至2007年間在台灣上市櫃的股票共586家。過去研究發現IPO的期初報酬率都有右偏的現象,因此本文應用較具有穩健性的分量迴歸進行實證研究,並以多個量化變數及虛擬變數來驗證事前不確定性、訊號發射等資訊不對稱假說,並以市場動能及波動度來驗證折價可能為市場過度反應之「熱潮假說」。實證結果發現:一、台灣的IPO市場除普遍存在折價現象平均約有11.8%的期初報酬外,也存在市場過度反應現象,投資人過度樂觀造成股價上揚,形成一時投資熱潮(fads)。二、中籤率及配售方式對於市場調整後之期初報酬率有顯著的影響,顯示「訊號發

射」理論在台灣的IPO市場是存在的,以公開申購方式或是競價拍賣方式來辦理IPO期初報酬率都小於以詢價方式;中籤率顯著為負,代表中籤率愈低,折價程度就愈高,此結果證實投資人對發行公司所做的品質調查,確實會影響次級市場的投資人行為。三、本文以發行規模、資產報酬率、承銷日至上市櫃日的天數及股利這四個變數來檢驗對折價程度的影響,結果發現台灣IPO市場確實存在事前不確定性,也就是投資人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的情形,亦即Rock(1986)所提出來的投資人間的資訊不對稱所造成「贏家詛咒」的現象是可能存在台灣IPO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