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psi混凝土坍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系 趙文成所指導 江堅銘的 中低強度自充填混凝土研發及工程性質研究 (2000),提出3000psi混凝土坍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充填混凝土、配比設計、拌和順序、柏松比、充填性能、楊氏係數、握裹、潛變、乾縮、拌和時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3000psi混凝土坍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低強度自充填混凝土研發及工程性質研究

為了解決3000psi混凝土坍度的問題,作者江堅銘 這樣論述:

本研究於規劃試驗時,以生產3000~6000psi之SCC第一階段試驗,第二階段則測試SCC之長期服務性質以作為回饋設計,第三階段乃利用所得之試驗數據進行配比技術改進,以求得較經濟之SCC配比。 研究結果顯示: 01、添加適量的石灰石粉,可在高水膠比下保持自充填能力。 02、將飛灰、爐石、石灰石粉以3.5:2.1:4.4及3.5:6.5:0之比例混合為二種礦物摻料,可產製強度210~420kgf/cm2之SCC。 03、R2充填等級之SCC可以Vg=0.28~0.32m3/m3 (G/Glim=0.5~0.54)

為粗粒料用量之上下限。 04、粗粒料用量影響彈性模數及乾縮、潛變,訂定規範時應詳加需充填性及結構用途,不宜追求過高之充填性而過分降低粗粒料用量。 05、卜作嵐材料造成晚期強度適度提高,無損於結構安全。 06、SCC之彈性模數約為ACI公式建議值之70%~80%,隨粗粒料用量降低而下降,其值約為10500 ~12000 kgf/cm2。 07、就台灣地區75%之相對溼度而言,SCC承受靜載重之180天潛變約為900×10-6~1500×10-6,若應用於樓高30公尺之結構物,其變形量約為2.7~4.5cm,應特別注意

。 08、中低強度SCC之Poisson’s ratio值約介於0.12~0.18間。 09、試驗所得之SCC握裹能力與ACI建議之OBJ公式相近,設計發展長度時,適用ldb= cm之公式。 10、量產時,SCC之拌和時間可縮短至1分鐘,但須適當控制化學摻料添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