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 健康檢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32歲 健康檢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白澤卓二寫的 日本抗老名醫教你如何打造「健康不老的身體」 和福田千晶的 女7男8:關鍵年齡的34種黃金療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人才管理聖經(增訂版): 向財星五百大學習最佳實務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但人力資源經理蓓卡發現,公司平均年齡只有 32歲,高規格體檢不見得符合年紀輕的同仁需求,這項福利叫好不叫座。蓓卡覺得,員工在不同年齡、個人健康或家庭狀態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春天 和健行所出版 。

東海大學 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 黃欽印所指導 曾崇芳的 基層小兒科診所之經營分析 (2011),提出32歲 健康檢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小兒科、經營管理、醫療行為調查、問卷。

最後網站「團圓行動」桂林警方助失散32年家庭團圓 - 中國熱點則補充:60歲後要注意健康檢查,提醒:別被騙!你真正需要的是這6類檢查. 2021-12-27 14:06:19.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32歲 健康檢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抗老名醫教你如何打造「健康不老的身體」

為了解決32歲 健康檢查的問題,作者白澤卓二 這樣論述:

  永遠保持健康年輕的正確習慣   ~我的字典裡沒有「退休」和「老後」~   在男女平均壽命都超過八十歲的現代,40、50歲不過是人生的中途站。倘若在這時候就對自己的健康失去信心,往後的人生不就得隨時提心吊膽、鬱鬱寡歡而過了嗎?   醫學博士︱日本抗老名醫  白澤卓二   年紀57歲,身體年齡32歲!體脂肪率13%!   25年維持西裝尺寸從未改變!   常保年輕的4大秘訣大公開!   1.健康管理習慣   維持固定體重與身材   2.飲食習慣   決定吃東西的順序   3.工作習慣   「追上」工作進度   4.思考習慣   隨時享受生活,不把年齡當成放棄的藉口   作者簡

介 白澤卓二   醫學博士,白澤抗老醫學研究所所長、御茶水健康長壽診所院長。   1958年生於神奈川縣。1982年自千葉大學醫學部畢業,曾任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老化基因組生物標記研究團隊召集人,2007年至2015年擔任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抗老醫學講座教授。   專長為長壽基因的分子遺傳學、阿茲海默症的分子生物學等。在電視節目、雜誌和書籍中以淺顯易懂的醫學解說博得好評。近期著作有《アルツハイマー病 真実と終焉》、《アルツハイマー病が革命的に改善する33の方法》、《Dr.白澤のアルツハイマー革命 ボケた脳がよみがえる》等。著作及監修書籍超過300本。   前

言 正確的習慣可以打造「年輕」 序章  我的字典裡沒有「退休」和「老後」 第1章  健康管理習慣  以服裝作為維持身材的指標! 概論  維持固定體重與身材,達到保持年輕的目標 範例1  以既成西裝作為維持身材的指標 範例2  穿合腳的鞋,盡可能大步走 範例3  以北歐式健走解決運動量不足的問題 範例4  以脊椎螺旋運動鍛鍊體幹 範例5  「睡前3小時」對優質睡眠的重要性 範例6  油漱法預防蛀牙 範例7  每天曬太陽15分鐘 範例8  預防癌症從平時做起 範例9  掌握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 範例10  「多動手」促進大腦健康 COLUMN 1  浪凡服飾店長的證詞 第2章  飲食習慣 

不挑食,外食以綜合便當或日式定食為首選 概論  決定吃東西的順序 範例1  早上的一杯蔬果汁攝取植化素 範例2  外食選擇綜合便當或日式定食,不要挑食,什麼都吃 範例3  挑選食材時留意「色彩豐富」 範例4  減少醣質攝取就能獲得健康與年輕 範例5  「白色」醣質會引發中毒,最好改選擇「咖啡色」 範例6  晚餐決定老化程度,太晚吃飯就避免碳水化合物 範例7  拒吃相當於「麻醉劑」的垃圾食物 範例8  喝酒以2杯紅酒為限 範例9  還有食慾就先暫停5分鐘 範例10  每天吃擁有「健康長壽」神祕力量的納豆 範例11  多吃堅硬的東西 範例12 選擇堅果或蘋果作為點心 範例13 以黑巧克力擊退體內

的活性氧! 範例14  咖哩是預防老化的超級食物 範例15  以椰子油提升工作能力! 範例16  以Omega-3脂肪酸維持血管年輕 範例17  烤肉選擇菲力部位,烹調方式半熟即可 範例18  用大量蔬菜水果預防癌症 範例19  以低碳水化合物瘦身法快速解決肥胖問題 範例20  午餐攝取大量有機蔬菜 COLUMN 2  十大「健康年輕」食材 第3章  工作習慣  自己決定工作的最後期限! 概論  「追上」時間進度 範例1  用批號管理記事本和電腦 範例2  信件一定在兩個小時內回覆 範例3  自己設定工作期限,做不到的工作絕對不接 範例4  將書籍銷售量當成自我社會貢獻程度的指標 範例5 

藉由「早晨活動」提高工作與念書的專注力 範例6  5分鐘內掌握對方,將對談轉換成自己的步調 範例7  慎選工作對象也很重要 範例8  創造可以發揮自我的工作環境 範例9  把握搭電車與飛機的移動時間 範例10  出差時住的飯店,以適合工作為首選 範例11  對國外出差時的交通工具與住宿要多加講究 24小時貼身採訪!  白澤卓二的一天。時間超級活用術! COLUMN 3  白澤卓二整理術 第4章  思考習慣  讓自己忙碌而充實 概論  隨時享受生活,不把年齡當成放棄的藉口 範例1  認識工作上以外的朋友可以預防老化?! 範例2  不要在意年紀,也不必擔心三分鐘熱度,去做就對了 範例3  列出相

處愉悅的20人名單 範例4  保持好奇心與持續學習的態度 範例5  從書本中找到值得學習的生活態度 範例6  隨時保持笑容與正面的說話態度 範例7  以雀躍的心情隨時抱持夢想與目標 範例8  實現夢想的計畫可以讓忙碌變得更充實 範例9  學習女性面對新事物的彈性,提升自我行動力 範例10  「笑容」可以帶來幸福,提高免疫力 範例11  利用激動的心情活化大腦 範例12  每個月一次讓自己休息重新再出發 範例13  改變髮型,留意自己的外在印象 COLUMN 4  5本推薦好書 結語  我今後的任務是導正醫學教科書的觀念   前言 正確的習慣可以打造「年輕」   年紀上了40歲之後

,所有人不分男女,罹患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癌症、心臟病、腦中風等「生活習慣病」的人會一下子增加許多。也有愈來愈多人雖然沒有明顯疾病,但總覺得身體不舒服,累得快卻恢復得慢,晚上難入睡,早上爬不起來等。這些身體上的變化可能都讓許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年齡」。   不過請大家先想一想,在男女平均壽命都超過八十歲的現代,40、50歲不過是人生的中途站。倘若在這時候就對自己的健康失去信心,往後的人生不就得隨時提心吊膽、鬱鬱寡歡而過了嗎?   為此,本書將告訴各位,現在的你能做些什麼,好讓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可以過得健康而充滿活力。我將透過以下內容向各位分享我個人的經驗與實踐,以及我在多年研究中發現打造

「健康不老」的方法。   話說回來,各位現在的健康狀況如何呢?   有人或許會告訴我「我的定期健康檢查報告都沒有問題,應該很健康」,或是「我的膽固醇偏高,但現在已經在接受治療了,應該沒問題」等。不過,有一點我必須清楚告訴大家,一旦到了40、50歲,用這種思考方式來審視自己的「健康」並不正確。   身為站在醫療第一線的醫生,以下我所說的或許會嚇到各位,但我現在可以肯定地告訴各位:   「健康檢查一點意義也沒有,完全沒有做的必要。」   日本健康檢查學會(Japan Society of Ningen Dock)與健康保險組合連合會在二○一四年更改了日本現行健康檢查中的各項標準,包括血壓、

血糖、BMI、膽固醇等生活習慣病的判斷標準數值。也就是說,許多過去在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罹患「生活習慣病」和「代謝症候群」的人,以更新後的最新標準來看,各項數據都屬於「正常」範圍。換言之,實際上很多人都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療及用藥。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也提出建議在二○一五年內廢除膽固醇攝取標準。關於這一項改變,日本方面也不排除將跟進。   因為以目前的醫療現狀來看,不容否認的是:   「健康標準將導致疾病發生。」   「健康檢查會讓病人愈來愈多。」   既然過去的健康標準已不再可信,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維持健康?   答案簡單來說,就是「預防」,必須消除所有會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物質、環境與生活因素

。換言之就是從「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開始著手。   我認為針對這兩點傳達民眾正確知識,才是今後醫療所應該具備的作用,也是醫生的責任。   我長年一直以「抗老醫學」為課題,以自己為實驗對象,研究如何「保持年輕」。   本書內容是我過去所有研究的成果,也包括我自己正在實踐的「常保健康年輕的習慣」。   各位可以從中選擇一兩項自己做得到的內容,落實在生活中。我相信養成「習慣」之後,一定可以讓各位達到永保年輕的目標。  

32歲 健康檢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韓國瑜官方頻道EP3【狗菩薩運將 暖載浪浪20年】

這次訪談有「狗菩薩」之稱的尤河清先生,得知他32歲時開起計程車,卻終日沈溺賭博,直到41歲那年,他偶然載到一群救援流浪狗的老師們,載著載著、就這麼載出情感,從此戒掉賭博惡習,投入載送狗狗的善心行動。年過60歲的他,長年協助路邊被遺棄的毛孩,其中更包含因主人去世遺留下來的無依狗兒,如此做了數十年寵物友善司機,尤河清載送浪浪的善行還在持續著。

尤先生在行善期間,多次協助一名護理師載送狗狗,護理師見他長期咳嗽不斷,便請他去健康檢查,不料竟是甲狀腺癌初期,尤先生火速動了手術,幸好恢復良好,救浪浪的同時也意外的救了自己。

「如果我不做載送狗狗的工作,可能就癌症死掉了也不一定!」尤先生感慨地說,因此他常鼓勵大家要心存善念、行善喜樂。直到今日,他仍把罹癌的保險補貼拿來持續做救援毛孩的愛心,難怪有人稱他為「狗菩薩」!

請大家按下訂閱集氣,分享良善的微光,開起關注的門鈴,跟著韓先生一起來敲門!

特別注意!
未經著作權人事先書面同意,請勿將內容擅自再製,也請勿用於商業性質之分享、連結。

#韓先生來敲門
#莫忘世上苦人多
#狗菩薩運將尤河清

基層小兒科診所之經營分析

為了解決32歲 健康檢查的問題,作者曾崇芳 這樣論述:

大環境的改變、少子化的關係、兒童用藥安全的議題、中部基層診所實施科總額及月休四日的管理政策、基層小兒科執業受到別科強烈競爭、全國預防注射政策調整造成自費疫苗空間減少及兒童健康檢查政策改變等等,使得基層小兒科診所經營越來越困難。有鑑於此,希望藉由此研究了解基層小兒科診所經營上之特點,給基層小兒科診所負責人提供參考及建議;並探討目前基層小兒科診所經營困難,以提供台灣兒科醫學會努力的方向,亦可讓政府有關單位和中央健保局更了解基層小兒科診所經營的困難,作為未來制定基層小兒科醫療政策的參考。問卷題目為基層兒科經營困難之探討,調查對象為基層小兒科診所負責醫師,基層小兒科診所名單是經由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保

局網站取得,搜尋對象是診所設立時以小兒科為命名之診所,如此才能確定此診所之負責人具有小兒科專科醫師。此對象對問卷的問題所回答的內容,較能代表基層診所經營上之困難。經搜尋整理後,所有符合之診所約為1031家,回收份數241。執業的性別以男性居多女性只佔少部分,男生約佔92.5%,女生只有6.6%;小兒科醫師平均年齡為52.5歲,最小的年齡是32歲,最大的年齡是85歲;以執業場所依健保分區來看,調查回收比例以中區為最高佔26.1%,最少是東區只有1.2%;問卷結果中顯示診所有雇用醫師(包括合夥與僱傭關係)的比例佔29.8%;醫師開業前有被雇用過(包括合夥與僱傭關係)佔27.4%;以開業多久來看平均

是16.4年;有耳鼻喉科治療台設備做局部處理佔了66.8%;男性自認為有經營管理的能力的比例比女性高;近五年內有無醫療糾紛(起訴、調解、和解)比例佔5.8%;有兼看成人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高血脂)、戒菸或醫美減肥的項目的診所比例是70.1%;每月醫療申報中簡表申報比例平均為79.3%;診所負責醫師每個人週休平均值為1.08天;診所每週週休平均天數亦為1.08天;診所內自聘藥師佔71%;本問卷的調查中每月平均看診人次在2000人以下佔69.9%。從第二部分經營困難敘述性統計的結果中,可以發現問卷大部分的問題,非常同意跟同意都在七成以上。但對於兒童健康檢查由九次降為七次,是否造成經營困擾

?非常同意跟同意只有55.2%;身為兒童的守門員,且是兒童家庭醫師,兒科專科醫師訓練知識及能力去面對基層多樣疾病的護理,是否造成您的壓力?非常同意跟同意更只有48.7%。問卷中有三題回答非常同意大於50%有:(1)對於藥物簡表申報假若改成實報實銷,是否造成經營困擾?(2)目前健保總額給付下,是否造成經營困擾?(3)少子化是否造成門診量減少?負責醫師開業前有被雇用過的診所會比醫師開業前沒有被雇用過的診所每月平均就診人數平均約多780人次,至於被何種科別診所雇用並沒有統計上差別。將診所開業幾年分成兩組,一組是15年以下(含15年)和另一組是15年以上,開業15年以上的看慢性疾病、戒菸或醫美減肥自費

項目的比例較高、診所每月平均就診人次數較低、較少醫療糾紛、使用耳鼻喉科治療台設備且做局部處理的較低。診所有耳鼻喉科治療台設備做局部處置比沒有耳鼻喉科治療台設備做局部處置,在每月平均就診人數較多約為735人次;在診所負責人沒有被其他診所雇用過的情況下,有耳鼻喉科治療台設備且做局部處置會比沒有的,每月平均就診多約635人次;診所的負責人有被其他診所雇用過,且有耳鼻喉科治療台設備做局部處置其診所比兩者都沒有者,每月平均就診人次約多1250人次。根據上述的研究,建議小兒科醫師若要到基層開業能成功,開業之前要有受雇於其他診所之經驗;且診所最好備有耳鼻喉科治療台設備且做局部處置,如此可以增加每個月診所平均

就診人次。至於基層小兒科診所經營困境方面,健保總額給付下及少子化是小兒科診所負責人最大的執業壓力,有待相關單位重視;並建議中央健保局考慮到小兒科診所經營的困難不應取消藥物簡表申報。

女7男8:關鍵年齡的34種黃金療法

為了解決32歲 健康檢查的問題,作者福田千晶 這樣論述:

  ○女35歲42歲49歲   肌膚狀態不穩定.白髮變多.停經   ○男.40歲48歲 .56歲   嚴重宿醉ED身體變冷、孤獨感、頻尿、憂鬱   只要過了二十歲,所有人的身體都會隨著年紀而日漸衰老,心理上也會出現變化。《黃帝內經》裡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定律――「女七男八」。意思就是指女性的生命節律跟七有關,男性則是跟八有關,即女性的生理狀況每隔七年會發生一次明顯的改變,男性則是每隔八年會出現一次生理上的變化。   從這個生命週期可以看出,女性在二十八歲時生理上達到最佳狀態;之後,便開始走下坡,尤其是到了三十五歲,衰老會從臉部明顯表現出來。男性三十二歲是巔峰,四十歲走下坡。因此,可以參考這個

轉捩點,選擇合適的保健養生法,調節不同階段的身體狀況。   不過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很珍惜地生活,身心都會很充實。可是,如果隨隨便便過一天算一天的話,不但容易感染上疾病,心靈上也會變得很空虛。要選擇過怎樣的人生,可就決定在每一天生活的累積上。   保養身心,不論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晚。提醒面對關鍵年齡的人,注意養生以充足的準備迎接身體上所發生的變化。透過本書所提供的三十四種遠離這些困擾的黃金療法,相信會是十分實用的參考指南。 本書特色       ★本書為您解決女性從28歲、男性從32歲起的身心不順   ★新時代的醫學百科   ★日本各大電視台熱門節目競相邀請的名醫,

教你面對關鍵年齡,提升健康能量! 作者簡介 褔田千晶   醫學博士‧健康諮詢師‧血液循環研究會主任研究員。一九八八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目前擔任東京慈惠醫科大學復健醫學科醫師。同時以健康咨詢師的身分從事於著作、演講以及電視‧廣播節目等工作。二OO七年開始,也在診所進行診療。 譯者簡介 翁瑋麟   出生於台灣北部的五年級生。東吳大學日文系、日本文化研究所畢業。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前言 「總覺得那裡不對勁」如果察覺到身心不順的話 女性每7年男性每8年在關鍵年齡上就會有變化出現的身心 專欄 將十年前和現在的自己比較看看 第一部    從關鍵年齡認識身體的變化 女性從

三十五歲男性從三十二歲起就該注意的飲食生活 身體上的變化 三十歲開始變得容易發福 女性的身體容易變得冰冷 男性內臟脂肪型肥胖的可能性 心理上的變化 從迷惑到感覺孤單的三十歲世代 生活型態的變化 越來越瘦不下來的三十歲世代身體 一旦發現到了身體上的變化就要改善飲食 女性從四十二歲男性從四十歲起應該注意到的運動習慣 身體上的變化 肌肉衰退骨量減少的四十歲世代 女性荷爾蒙分泌失調 令男性苦惱的性功能衰退 心理上的變化 四十歲世代日趨成熟的同時,也逐漸失去精力 生活型態的改變 失去了自己時間的四十歲世代 一旦發現到了身體的變化最好就要養成運動的習慣 女性五十六歲男性五十六歲起都應該注意到的養

生習慣 身體上的變化 身體的不順從五十歲起都變得嚴重起來 女性脂質增加、骨質密度降低 男性對氣味、排尿感到煩惱 心理上的變化 五十歲起感到來自切身周遭的孤獨 生活型態的改變 五十歲世代的活動範圍慢慢變小 一旦發現到了身體上的變化建議您要好好休養 女性六十三歲男性六十四歲起就該注意的定期健康檢查 身體上的變化 攸關性命的疾病從六十歲起變得越來越多 心理上的變化 要開始想想老年以後藍圖的六十歲 生活型態的改變 六十歲以後正是重新建立人際關係的時候 一旦發現到身體上的變化利用定期檢查維持健康 專欄 回頭看看到目前為止的自己 為今後的自己思考一下 想像一下十年後的自己 第二部 三十四種回避

各種症狀的方法這種時候該怎麼辦? 頭部 1頭痛 2視野扭曲‧感覺刺眼 3聽力障礙‧耳鳴 4流鼻水‧鼻塞 5健忘 6頭皮屑增多 7喉乾‧口乾 臂‧胸 8肩膀僵硬 9手臂抬不起來 10胸口疼痛 11乳房腫塊 腰‧腹部 12腰痛 13消化不良‧打嗝 14腹痛 手腳 15腿的浮腫 16股關節的疼痛 17手腳關節發腫 18膝蓋疼痛 19指甲的異常 敏感部位 20生理痛‧生理不順 21便祕 22漏尿‧頻尿 23排便時的出血 24分泌物的異常 25勃起不全(ED) 全身症狀和其他 26身體的顫抖 27皮膚搔癢 28欠缺食慾 29持續的發燒 30過敏 31容易疲倦 32呼吸困難 33失眠 34憂鬱‧

焦躁 專欄 身和心是二合一 後序 你的人生由你來導演 索引 前言   「最近、疲勞怎麼就是恢復不過來。」   「對容貌是越來越在意。」   「身體容易變得冰冷,冬天和夏天尤其難受。」   「跑廁所的次數越來越多。」   「以前做起來很平常的事,現在都會嫌麻煩。」   「心情鬱悶的日子會持續上好一陣子。」   像這樣,雖然還沒有到上醫院的必要,但總覺得那裡不對勁,或者感覺有和一直以來不同地方的話,這些都是在逐漸衰老的徵兆。要是被人當面說了句「變老了」,有些人甚至會感到很震驚也說不定。   可是,只要過了二十歲的年代,所有人的身體都會隨著年紀而日漸衰老。隨著身體的老化,心理上也會跟著出現變

化。即使明白這些都是大自然的原理,但實際上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出現,是沒有多少人能知道的。看著自己身邊的人日漸老去,可能不禁產生「自己也會變成那樣嗎?」的想法,又或者是出現「真不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這樣抗拒的心態呢?   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第一次的人生,對未來的事一無所知是理所當然的。正因為如此,在各種期待的背後,也有著種種的不安。不論是毫無根由地活著過度自信樂觀,或是相反地選擇狹隘悽慘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會讓人留下「那時再謹慎一些就好了」或者「再輕鬆一些就好了」的遺憾。   為了避免這些遺憾的發生,本書將人生的這「一生」大致透視了一遍,針對每一個轉捩點的對策和心理上的準備,做了一番考量。在第一部

當中,從身心和生活型態的層面來追蹤在每一個年齡關鍵上會造訪許多人的變化。在第二部當中,列舉出身心上容易罹患的不適和疾病,除了概要之外,同時介紹在自己家中就可以做到的三十四種遠離這些困擾的方法。   如果發現有任何在意的症狀時,請翻閱相關的章節。相信能供您做些參考才是。 女性每七年男性每八年在關鍵年齡上就會有變化出現的身心 成熟的巔峰在女性二十八歲、男性三十二歲時造訪 東方醫學上常說:「身體上會出現變化的關鍵年度,女性是每隔七年,男性則是每隔八年來造訪。」 每個人或許有些差異,但女性通常都是在七歲時長齊牙齒,十四歲時迎接初經,二十一歲時發育完全為十足的女性。然後,在二十八歲時站上成熟的巔峰。

 男性也是一樣。在八歲時長齊牙齒,十六歲時迎接初精,二十四歲時發育完全為十足的男性。接著在三十二歲時站上成熟的巔峰。 下降曲線的弧度靠自己來決定 再說,男女雙方在迎接過巔峰期以後,會開始慢慢呈現下降曲線。雖說一般女性在三十五歲時、男性四十歲時正值公私生活上豐收的時期,但實際的狀況是身心狀態呈現下降的曲線早已在悄悄地行進當中。而且接下來下降曲線所呈現的弧度,會因人而異的程度,將會比出生後到迎接巔峰期的那一道上升曲線的弧度,來得更大。 長年累月持續暴飲暴食、運動不足和睡眠不足這樣不正常生活的人,比起同年代的人,看起來肯定是會蒼老很多。事實上,這些不注重養生的人,不但成人病的發病機率較高,精神方面也

比較容易陷入憂鬱的狀態。 相反地,生活起居正常、注重身心保養的人,比起同年代的人,看起來不但年輕,而且神采飛揚。總而言之,下降曲線的弧度是緩緩下滑,還是疾速下降,和自己所抱持的健康意識和對生活的態度息息相關。 與其anti-aging不如with-aging 那麼,您自己本身又是如何呢? 和十年前的自己比較起來,現在的自己有哪裡變得不一樣呢?或者,有哪裡是一直都沒有改變的呢?比方說,體重方面。體重雖然不過只是個數值而已,但卻是衡量健康時最簡單明瞭的指標。和二十多歲時比較起來,體重變重的人,是不是每天持續著暴飲暴食和運動不足的生活呢? 和二十多歲比較起來,體重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的人,身材曲線又是如

何呢?有沒有上半身的肉往下垂,或是下半身的肉肥上了一大圈,還是變得「大腹便便」呢? 過了三十,肌肉比起二十多歲時所減少的量,其實也是體重最好能減少的量。 心理方面又如何呢?精力還充沛嗎?挑戰新事物的好奇心依舊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