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自黏膠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3m自黏膠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涌井良幸,涌井貞美寫的 圖解小文具大科學:辦公室的高科技(修訂版) 和中國生產力中心的 CPC企業創新系統技術手冊(CBIS)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矽橡膠膠帶(自黏型) Silicone Tommy Tape 25mm x 3m ...也說明:矽橡膠膠帶(自黏型) Silicone Tommy Tape 25mm x 3m White and others就在科研市集。科研市集提供【先出貨後付款】、【低價免運】,【量大殺價功能】等服務,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十力文化 和中國生產力中心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物理學系 洪在明所指導 陳中皓的 撕膠帶的成絲與摩擦起電 (2021),提出3m自黏膠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摩擦起電、膠帶、成絲、X-光、摩擦發光、冪次定律。

而第二篇論文弘光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周偉龍所指導 朱有民的 理髮業員工肌肉骨骼傷害之評估 -以中部理髮店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職業性肌肉骨骼傷病、NMQ問卷、工作姿勢分析法(OWAS)、EMG肌電圖的重點而找出了 3m自黏膠帶的解答。

最後網站布膠帶2023 - islampedias.online則補充:3M Scotch 超強大力防水膠帶-銀色膠布(2入)小.4 公分寬防水、易手撕,不易斷裂又服貼 ... 線上有印刷膠帶、夾鏈袋、opp自粘袋、破壞膠快遞袋、塑膠袋、氣泡布、棧板膜.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3m自黏膠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小文具大科學:辦公室的高科技(修訂版)

為了解決3m自黏膠帶的問題,作者涌井良幸,涌井貞美 這樣論述:

  本書獲選「第39次文化部中小學優良讀物」推介書單!   也是一本文具迷、科學迷不能錯過的圖解書!   ●美工刀的發明,竟與巧克力有關?   ●魔擦鋼珠筆,其實並不是真的去除錯字?   ●非常好用便利貼的真相是一款失敗的黏合劑?   想知道學生時期學過的數學、化學、物理等知識,是如何應用在這些看似平凡的小小文具用品裡?本書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看近代精彩的科學精華,是怎麼成就這些我們求學、辦公的神隊友,展現出人類高度文明的蓬勃發展!   文具,即為「知識的開端」。寫字、筆記、插畫,不管哪一樣都屬於生產或傳承「知識」的道具。對這些文具擁有許多創意堅持,並集中精力研發的開發人員,不但

結合了尖端技術知識,更有著堅持的精神,這才造就了現代文具能夠如此開花與結果。   本書,是從文具的角度來瞭解科學技術。作者從鉛筆、原子筆、直尺、紙張這些存在已久的文具,到現今展現技術精華的高科技文具中,挑選出幾項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必需品,介紹並解說這些文具所使用到的科學技術成果。   ●科技來自於人性,帶動了事務用品的非凡演進   從幼時學字用的鉛筆進化到自動鉛筆、不被擦掉的原子筆,到現在正夯的魔擦鋼珠筆等,這些越來越好用的設計都來自於符合人性的巧思。   這些隨手可得的文具們,常讓人有一閃而過的疑問,像是迴紋針為什麼能夠固定紙張?為什麼一般的剪刀左撇子使用起來會不順手?三角尺為什麼

中間要挖個洞?擦擦筆真的能把字擦掉嗎?諸如這些小到讓人忽略的問題,生活中隨處可見。   許多著名的文具製造商如無印良品(MUJI)、百樂(PILOT)、三菱(MITSUBISHI)、華特曼(Waterman)、3M、蜻蜓(TOMBOW)、斑馬(ZEBRA)、櫻花(SAKURA)、飛龍(Pentel)、KOKUYO、普勒士(PLUS)、派克(Parker)、LAMY、輝柏(Faber-Castell)等公司所製造的商品雖然小,卻集結了至今所有科學技術的精華,像是力學、數學、化學、光學等知識。   本書挑選幾項學習或工作的必需用品,歸類成書寫、修正、計算、筆記類別,一一揭開它們的發展歷程,並詳

細介紹、解說蘊藏其中的科學秘密。   讓讀者們在蒐藏文具、品味生活的同時,也不至於忽略文具科學概念,經過這一堂文具科學課,說不定下一個劃時代文具就由你打造。   ●書寫用具:為什麼木頭加碳可以寫字?   走進文具店販賣筆的那一區域,可以見到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筆。這些筆外觀相似,但其實構造大不相同。從最基本鉛筆,為什麼可以在紙上寫字呢?鉛筆的外型設計又是依據什麼原理和需求呢?一按就會送出筆芯的自動鉛筆又有怎樣的機關?近年,由百樂發明,突破原子筆墨水限制的「魔擦鋼珠筆」更為書寫工具掀開新革命,另外還有因應而生的修正液、修正帶又是如何產生作用?   ●黏貼用具:是口紅還是膠?   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黏貼工具,其原理為何?為什麼能貼合兩樣不同的物體?為什麼三秒膠三秒就能黏合物體?膠帶和口紅膠的膠一樣嗎?便利貼為什麼可以撕下再黏?還有去除標籤的清除劑,是什麼化學作用能在撕下標籤時不傷害書本?這些黏貼工具,雖然都是能黏住物品,但其中關鍵的黏貼劑還是有差異的。   ●裁剪與裝訂用具:玻璃+巧克力板=美工刀?   剪刀看似簡單地由兩刀刃組合而成,那麼隨便拿兩片刀刃交叉就可以裁剪物品了嗎?左右撇子使用剪刀的感觸不同,為什麼左撇子使用上稍有困難呢?而隨使用者需求改良的進化型剪刀又是運用哪些原理?伯努利曲線幫助剪刀更順手,那麼伯努利曲線又是什麼?美工刀的出現是因為玻璃片和巧克力來的靈感?裝

訂用品不可缺少訂書機,現在出現的平針式訂書機、紙訂書機,又有什麼機關呢?   ●計量用具與便利小物:大象也踩不壞的鉛筆盒?   過去多以堅硬的鉛筆「盒」作為收納文具隨身攜帶的工具。現在,市面上的鉛筆盒,由於需要容納各式文具及各種需求,種類和材質也更多元了。於是,近年來較受歡迎的柔軟性質的布製或皮製的筆袋,這之中的功臣就是拉鏈、魔鬼氈了。   還有求學時常使用的三角尺、圓規、量角器等又是基於哪些數學概念而產生?工作常用到的簡報筆、電子計算機、印章等又是經過怎樣的歷程而來?   ●辦公紀錄用具:手機一拍會議紀錄就完成?   辦公室必備的影印紙、白板、便利貼等文房具,究竟其中蘊藏什麼機密?

影印機上的縮放比例和紙張大小又有什麼神秘數字的關聯?還有再生紙的製造過程、環保文具的介紹等等,最後隨智慧型手機的發達,運用APP輕鬆將白板上的資訊電子化,並快速儲存雲端分享,都是近期文房具用品的劃時代革命發展。   本書一一解構這些文房具的科技機關,將其底下複雜的概念簡單明瞭地呈現給讀者,不只是蒐藏文具,更累積其背後的知識,瞭解文具的發展歷程,更能讀懂人類的文明史。 本書特色   列舉各種生活中常見的文具用品,說明其發展演進史和其中好用的原理。   小小的文具濃縮近代科學精華,看抽象的概念如何轉化成實品,更能清楚掌握科學。   介紹市場上經典文具商品,看這些劃時代的好物怎麼出現的。

3m自黏膠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發問前請先詳閱資訊欄!
大沛的糟糠妻產品Tag : https://goo.gl/l5wHqa
Cindy H : https://goo.gl/QTCc4H

影片中使用的唇彩 : NARS Audacious Lipstick "Raquel"


(( PRODUCTS MENTIONED ))

- BeautyFans 電眼貼 "甜美L型" https://goo.gl/sjB9i7

- 3M Nexcare 膚色膠帶 https://goo.gl/SwfNW7

- 亮麗2睫毛 #720 http://goo.gl/It9slW

- 自白肌玻尿酸濃密膠原保濕乳 http://goo.gl/QvmNWQ

- KATE 凱婷 極致大眼睫毛膏 EX-1 http://goo.gl/FVzKrN

- D-up EX長效假睫毛膠水黏著劑 (透明) http://goo.gl/Xlzd5H

- Rimmel Stay Matte Powder "001 Transparent" http://goo.gl/YRCjVS

- Make Up For Ever Artist Shadow "M-126" http://goo.gl/NZWj0r

- 施巴潤澤護唇膏SPF30 http://goo.gl/vlf66C

- 薇霓兒美容毛巾
蝦皮 http://shopee.tw/guangli889/16120099
Y拍 https://goo.gl/yFt6DG



(( F I N D M E ))
如有工作需求: [email protected]
||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ayumi6532/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akeupjunkiecara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撕膠帶的成絲與摩擦起電

為了解決3m自黏膠帶的問題,作者陳中皓 這樣論述:

2008年的Nature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撕膠帶產生x-ray的論文。在接近真空的環境下,撕一捲3M膠帶居然能夠測量到x光的發射。這個現象被廣泛解釋為摩擦起電產生強大的電場,進而激發周圍的空氣放電及發光。然而長久以來尚未說明,為何僅透過摩擦就能讓膠帶產生如此強大的電場?我們猜測其來源與膠帶的黏膠在拉伸瞬間產生的細絲有關:細絲形成的過程侷限了電子的分佈範圍,絲愈細則該區就擁有愈大的局部電荷密度,因而不大的電荷數也可以在局部造成強電場。在這份論文裏,我們偵測不同速度下的撕膠帶電訊號,以及膠絲的粗細藉由高速攝影機搭配顯微鏡頭,來測量膠絲的動態與粗細;再搭配高敏感度的電荷偵測器,統計分析不同速度下電

荷訊號的強度與數量之關係。我們發現隨著速度變快,絲會變得多而細,但超出某個速度範圍,絲便完全消失。電荷訊號數起初會隨速度的增加而變大,但是在某個臨界值之後,反而會下降。另外,還發現電荷量對速度的累積分佈呈現power law分佈。藉由兩者的統計性質,我們釐清電荷訊號與成絲的緊密關係。

CPC企業創新系統技術手冊(CBIS)

為了解決3m自黏膠帶的問題,作者中國生產力中心 這樣論述:

  創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它需要不斷地被關注,以維持企業競爭力。   CBIS企業創新系統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理念,協助企業有系統性、步驟性的從0到1進行新產品或新服務企劃,運用CBIS創新五大流程來提升商品開發成功率,找出創新的軌跡。   近年來,已協助許多傳統產業、科技業、服務業、農業等擬定創新轉型的藍圖。 名人推薦   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兼服務科學研究所所長 林福仁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研究所教授 梁又照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 羅仁權   強力推薦   出版緣起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手冊使用指引 第 1 章 創新與轉型升級

第 2 章 探索機會  2.1 外部環境掃描  2.1.1 社會文化環境(Social)  2.1.2 科技環境(Technological)  2.1.3 經濟環境(Economic)  2.1.4 生態環境(Ecological)  2.1.5 政治法律環境(Political-legal)  2.2 競爭者分析  2.3 策略造景  2.4 SWOT分析  2.5 策略技術藍圖 第 3 章 使用者研究  3.1 脈絡訪談  3.1.1 擬訂訪談大綱  3.1.2 訪談技巧及注意事項  3.1.3 訪談記錄  3.2 同理心地圖  3.3 使用者旅程圖  3.4 利害關係人圖  3.

5 顧客價值分析  3.6 顧客簡歷 第 4 章 發想創新商品  4.1 使用情境  4.2 概念原型  4.2.1 原型製作的原則  4.2.2 原型製作的方法  4.3 策略草圖  4.4 服務藍圖  4.4.1 服務藍圖架構  4.4.2 服務藍圖內容  4.4.3 製造業服務化之應用  4.5 技術評估 第 5 章 設計創新商業模式  5.1 顧客價值主張  5.1.1 創造價值  5.1.2 傳遞價值  5.1.3 獲取價值  5.2 商業模式藍圖  5.3 電梯簡報  5.4 導入CBIS成功案例 第 6 章 測試驗證  6.1 風險評估矩陣  6.2 測試驗證計畫  6.3

軸轉指標驗證 第 7 章 CBIS如何應用於服務業創新  7.1 企業背景與轉型瓶頸  7.2   CBIS導入影響企業轉型  7.3 F公司運用的CBIS手法  7.3.1  環境分析  7.3.2 以使用者研究手法創造更貼近顧客價值主張  7.3.3 產品創新設計:顧客履歷與產品創新手法之運用  7.4 小結 第 8 章 CBIS於農業創新之運用  8.1 幫助農企業建立管理邏輯  8.2 幫助農企業內部盤點找到要因  8.3 從顧客角度找出機會及構思具競爭力的新商業模式 結語 參考資料   推薦序一 服務設計與創新是一個「行」的修煉   服務設計與創新的風潮在服務科學領域

開創以來,漸漸地受到學術、產業的重視。設計思考(DesignThinking)已經不是一個陌生名詞。同時,運用設計思考的方法與工具來解決產業、生活問題,也漸漸成為有別於過去解決方案的另一種選擇。然而,面對台灣各地城鎮街巷林立夾娃娃機店的現象,一窩蜂地沒有差異的商業創新,不禁讓人覺得這幾年的服務創新設計並未深入商業零售的底層。   所以,當實體的零售環境面對顧客消費習慣改變無法持續經營的情況下,所騰出來的店面,房東能夠活化的出路,僅止於一間間比鄰的夾娃娃店的設立,並沒有更有效能的服務轉型與創新來滿足生活在附近的社區民眾的食衣住行育樂所需,實感遺憾。同時,能夠快速建立夾娃娃機的服務鏈,並且外銷到

其他國家,也顯示出另一種商業運作的能量。但是,我們都可以預測,到最後,沒有幾家夾娃娃機店可以存活下來。因此,我們不禁要問:「服務設計與創新」的理論、方法、與工具可以如何來扎根中小企業的服務創新能力,經由對顧客族群的了解,進而提出具有吸引力的價值論述,邀請目標顧客成為價值共創者,發展永續發展的價值生態系統。   這本企業創新系統技術手冊,基於outside-in和inside-out的服務設計理論,從探索機會、使用者研究、發展創新商品、設計商業模式、測試驗證等步驟,輔以案例進行各種工具的操作與使用,是一個可以隨著新創服務發展的歷程來參考使用的文本。本書在最後也以兩個個案:服務業和農企業,作為本

書方法、工具的歸納與運用說明。因此,這本技術手冊提供了台灣中小企業的服務系統轉型與創新的實作參考。   服務設計與創新的方法與工具,因編著者以及面對的場域不同可能用不同的案例作為解說的文本,然而,其背後的理論與目標應該是一致的:服務系統觀與價值共創論,也是當今服務主導邏輯的基本論述。所以,我們運用這個手冊時,可以因著運用的場域和問題的特色來靈活運用。最後,我們應該有一個體認,服務設計與創新是一個「行」的修煉,只有做到,才是真的。因此,期待這本手冊,讓動手做設計的同好者有一個實用易懂的小幫手。敬祝大家閱讀愉快、創新成功。 林福仁 國立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教授 推薦序二 市埸創造導向創新

(Market Creating Innovation) —從產品策略的「定向」、「定性」到商業模式的「定位」與「定質」!   中國生產力中心過去,曾以現代的經營管理、企業產品的品質管理,及工業的自動化科技,輔導台灣產業,創造了國際稱譽的亞洲經濟奇蹟!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甚至在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機及亞洲金融風暴的壓力下,我們的資訊科技產業,仍能支撐著台灣經濟,度過了先後兩次的經濟危機!   但另一方面,卻由於在整體的工業與經建的過程,「官、產、學、研」中的「官」、「產」、「研」方面,過份偏重工業科技、生產製造效率及成本競爭等量化的「硬實力」。而對市場使用者需求導向、產品與服務創新「軟實力」

上,似乎交了白卷,這可能是由於台灣製造產業,一直過份依賴代工生產製造(OEM)及代工設計製造(ODM)客戶定單,以至產品的設計上,只能(只敢)做到的是,根據主流產品造形方向進行,老二主義、跟隨者(Me too)的設計,頂多只能做到原來產品方向的延伸改善(Incremental Innovation),以致國內教育的設計專業人員,一直無緣應用其所學,進行原創設計,始構成今日國內創新設計能力的落差!更諷刺的是,在台的產、官、學、研,均把「代工設計製造」英文誤寫作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原創設計製造),而本書核心的內容與方法,就是針對產品與服務創新、市場

使用者的需求為導向,這才是真正的市場導向的原創設針(Market Creating Original Design)!   另一面向是,國內為提升產品與服務產業的創新能力,最近於產、官、學、研方面,都在推動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思考,包括國立台灣大學,也仿效史丹佛大學,建立了使用者為中心(Human Centric)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訓練,此模式本是建立在歐美工業先進國家,已具成熟的新產品開發系統上。由於矽谷在數位科技快速變化下所產生的新產品,多無前例可隨,故以使用者情境為導向的創新設計思維,始能應運而生。但以國內產業及工業的成長過程中,企業大多缺乏新產品開發及實戰的

體驗與經驗,對如何應用科技創新的功能及企業的競爭優勢,擬定企業產品創新策略的定向、定性,再以市場導向定位,界定顧客區隔,並有效針對目標族群,進行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創新設計思考!   本書除核心內容參考了與中國生產力中心合作多年的丹麥CIID-Copenhagen Institute of Interaction Design 的使用者體驗創新方法,並溶入了劍橋大學的創新策略技術,以及美國創新洞察管理顧問公司的市場導向的商業模式,構成從宏觀到微觀,從構想到商業規劃,有系統參考資料,期能成為從業者值得保存參考之手冊。   梁又照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學會首席顧問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跨學院創新設計思維課程

教授 推薦序三 整合企業創新核心關鍵  打造產業競爭力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長期為我國及華人企業的經營及管理顧問作出重大的貢獻和協助。這本《CPC企業創新系統技術手冊》(CBIS)可以說是一本結合技術創新策略、使用者體驗創新,以及商業模式創新這三者,關乎任何產業競爭力重要命脈不可或缺的「Cook Book」。   我有機會親自見證中國生產力中心撰稿編輯同仁的努力,他們帶領企業到國外先進機構包括英國、丹麥、德國及美國等實地考察體驗與交流,更很用心地把在上述這些國家實地企業的創新經驗納入這本書,更大為提高本書的可讀性及參考性。   本書確能抓住參訪考察產業創新重要思維脈絡,強調創新

是有跡可循,講求方法,而且是不靠運氣,不靠天才,並重視以人為中心、持續不斷技術創新的思維進行。本意上是時時以提供顧客價值為己念,以更有效率、更便利、更經濟實惠的方式解決顧客的「疼點」,更重要的是,為顧客創造價值並且真正自此創造的價值獲益。為了達到此目標,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將顧客的價值最大化,這就要靠觀念的確認,賣的產品(Product),只是一個名詞,更重要的是要把服務(Service)當作動詞,不能把它當作一般名詞看待,自家產品出去就要提供顧客良好的Service,讓顧客在產品使用的每個過程及環節均有打從心裡發出貼心良好的使用者經驗的讚嘆—Touch the Heart Beautiful

User Experience。   有競爭力的企業要時時檢視、盤點整合各種企業營運的關鍵要素,形成具獨特性、高效率的營運系統,實現滿足顧客需求,提供顧客價值,更重要的是使此創新營運體系能助企業持續獲利,提升國際核心競爭力。   由於實際親身與中國生產力中心企業創新組同仁共同體驗本書所述企業創新各環節的精隨,更期許能把這些核心關鍵模組元素能實際整合起來,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佐以寶貴的實務案例,更突顯了本書的價值性與可讀性,中國生產力中心撰稿編輯同仁做到了,在此鄭重推薦本書給廣大的讀者群。   羅仁權 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特聘講座教授 國際機器人及自動化中心主任 臺灣研發管理經理人協會理

事長 手冊使用指引   CBIS手冊全名為CPC企業創新系統,本手冊乃彙集英國劍橋大學的策略技術藍圖、丹麥哥本哈根互動設計學院的使用者體驗創新,以及美國創新洞察管理顧問公司的商業模式等國外創新方法整理而成。主要協助企業在進行創新時,運用CBIS創新五大流程來提升商品開發成功率,找出創新的軌跡。   本手冊著重創新流程之操作,最後並佐以案例,讓讀者從操作中了解創新是有跡可循。手冊內容共計八個章節,說明如下:   第1章:創新與轉型升級,說明目前企業面臨環境快速變化,企業持續維持競爭力的重要。   第2章:探索機會,透過環境掃描、競爭者分析,藉以檢視目前企業的競爭優劣勢、以及面臨之機會與

威脅,嗅覺到未來機會在哪裡。   第3章:使用者研究,描述如何洞察使用者需求,描繪顧客樣貌,找出使用者最重要且尚未滿足的工作。   第4章:發想創新商品,從使用者最重要且尚未滿足的工作出發,進行新產品或新服務的發想,並建立快速原型,驗證想法。   第5章:設計創新商業模式,建立強而有力的顧客價值主張,運用商業模式九宮格,探討新商品或新服務在傳遞價值與獲取價值最需要的元素。   第6章:測試驗證,對於新的商業模式中的許多假設前提,以用最少的成本透過快速測試驗證方法,學到最多的經驗,同時進行軸轉(Pivot)往創新成功之路邁進。   第7章:CBIS如何應用於服務業創新:本章節內容聚焦於

零售服務業,闡述CPC企業創新手法運用在台灣中小企業創新轉型服務過程之實際案例。   第8章:CBIS於農業創新之運用:本章節主要針對導入CBIS前的使用者情境進行說明,提出如何理解農企業經營的目標,以及現階段的資源與工作項目對接,以農企業經營目標為核心,幫助收斂企業思維下之要因及發散解決方案。   「創新不能靠運氣!創新不一定需要天才,需要的是全心全力探索機會的人。」 3M便利貼是最典型運用探索機會的成功故事。當時任職於3M膠帶事業部的亞瑟.傅來是唱詩班的成員之一,每次練唱時,都要在厚厚的聖歌集中查找練唱的曲目,傅來習慣用書籤夾住練唱的曲目以方便找到頁碼,不料書籤卻常常掉下來,

造成他在唱詩歌時相當困擾,甚至因此影響他練唱的心情。有一天,傅來的腦海裡閃出一個想法:「如果書籤可以黏在書本上做記號不會掉下來,當我不用時,將書籤撕下來卻不會損傷聖歌集,這樣該有多好!」在3M開發膠技術的研究人員,被賦予膠的黏度要愈強愈好,不過傅來發現公司內曾有過不夠黏的失敗作品膠被遺棄在旁,心裡盤算若是利用這種撕下來也不會損傷物件的膠,讓書籤能黏在書本上,就可以解決他在唱詩班的困擾了。基於工程師研究精神,他利用公司給予15%的時間、以及同事們協助,在家研發出一部重複黏貼機,製作出的黏貼紙,可以解決他在唱詩班的困擾。亞瑟.傅來以身為使用者的經驗開發黏貼紙張,推測應該有很多人與他有一樣的需要,他

認為這種產品應該可以銷售到市場,不料市場行銷部門,卻沒有給他正面的銷售預測,在不斷的挫敗之下,亞瑟只好將這些樣品送給辦公室的秘書與行政人員使用,結果意外獲得大大好評,終於讓他找到對的目標族群。如今,便利貼已成為辦公室的必備用品,更是3M的招牌商品之一。回顧此案例發展過程,因顧客需求動機非常清楚,而且可以從失敗的技術探索到機會,利用公司既有技術開發出符合的產品,成功地從需求的角度找到對的產品開發,進而創造企業價值。2.1  外部環境掃描總體經濟分析STEEP所指的是社會文化環境(Social)、科技環境 (Technological)、經濟環境(Economic)、生態環境(Ecological

)和政治法律環境(Political-legal)五個環境分析,藉此判斷企業所面臨的大環境,來預判市場發展帶給企業的機會和威脅,為企業的策略發展提供有力的依據。接下來,我們將根據此五個環境依序說明。 

理髮業員工肌肉骨骼傷害之評估 -以中部理髮店為例

為了解決3m自黏膠帶的問題,作者朱有民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許多人對於個人整體形象的要求提升,理髮沙龍店生意也逐漸提高,相對各個業者推出設計的造型變化,導致作業人員容易處於施力不當、作業姿勢不良、高重複性作業及高工時之狀態,造成肩頸痠痛、腰部、下背部以及手腕部等職業性肌肉骨骼傷病為了有利於預防傷病的產生,本研究對3家某中部理髮行業之18位專業理髮人員做為本研究對象,並以主觀問卷調查及使用儀器量測之客觀方式作為比較。為了瞭解理髮業的潛在危害因子,本研究主要區分三大部分,其第一部分以NMQ問卷方式,顯示出肌肉骨骼不適比例前三名最高為手腕部(72.22%)、其次肩頸部(66.67%)以及背部(61.11%)。第二部分以OWAS姿勢分析方式,剪髮、

修臉部、吹髮等,傷害等級在AC2、AC3、AC4之作業,應避免扭轉彎曲及雙臂高於手臂姿勢產生,並對作業人員進行教育訓練。第三部分以EMG肌電訊號分析儀器評估三角肌施力疲勞程度,剪髮、洗髮做最大施力,需要長時間休息減輕疲勞,而掏耳、修面及刮鬍子可以連續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