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孩子教養問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50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孩子教養問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佩特拉.史坦默-布蘭特、莫妮卡.莫菲-維特寫的 50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孩子教養問題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做一位適度教養的父母 - 趨勢影音也說明:教養,了解7個教養指標,學習7個溝通技巧,常見7個問題Q&A,第一堂課,第二堂課, ... 比以前活潑,孩子的想法也千奇百怪,做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知己知彼」,而且還要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班 李炳昭所指導 林燕苓的 家庭支持兒童參與水上芭蕾運動之研究 (2021),提出50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孩子教養問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上芭蕾運動、家庭支持、社會支持。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田秀蘭所指導 尤欣悅的 我懂你的痛與苦──非行少年的逆境經驗轉化為助人經驗之敘說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童年逆境經驗、非行少年、心理韌性、創傷後發展、助人工作的重點而找出了 50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孩子教養問題的解答。

最後網站50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孩子教養問題 - 買書網則補充:為了讓父母們能克服這些微小卻惱人的日常教養生活問題,從此脫離緊張、過勞及無助的惡性循環,並讓所有父母重拾養育孩子的樂趣,也要讓家庭生活變得更和諧、更增添樂趣,這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50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孩子教養問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50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孩子教養問題

為了解決50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孩子教養問題的問題,作者佩特拉.史坦默-布蘭特、莫妮卡.莫菲-維特 這樣論述:

爸爸媽媽整天忙工作,回家還要面對難管教的孩子大呼小叫。 你家小孩的問題、我家小孩的問題,大家小孩的問題都差不多。 1-7歲孩子的所有煩人問題,都在這50個問題裡, 兩個德國育兒教育專家告訴你怎麼處理孩子的疑難雜症。 本書原文為德文。   有關教養的書不勝枚舉,但這本書您絕對不能錯過──知識與實務兼具,完全沒有艱深的理論,一字一句都道盡為人父母者的心思,尤其作者也不時在文中出現鼓勵、安慰的話語,充滿了對父母者的了解與體貼。最棒的是,兩位母親作者已經多次將書中所提到的教養祕訣運用在自己的6個孩子身上,方法及建議絕對切實可行而且有效!   如兩位作者所說的,教養孩子本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現代的生活環

境更讓父母們對育兒這件事倍感艱辛──狹小的住家、幾乎沒有遊戲及嬉鬧的機會、過多的視覺及聽覺刺激等等,這些對小人兒而言,都不是良好的生活條件。於是,與父母爭吵取代了溫馨時刻、速食取代了家庭飲食、電視及電腦遊戲取代了玩沙及爬樹,花錢取代了冒險……這些都對孩童產生重大的影響。可惜的是,我們常常忘了孩童並不是小大人,他們常常無法理解許多事,需求也與成人不同;尤其是他們會時常忘了規矩、界限及不可觸犯的價值。   教養問題一籮筐,舉凡孩子固執己見或具侵略性,不乖乖吃飯或睡覺,愛哭鬧或拖拖拉拉……所有父母都了解這些讓人幾乎「抓狂」的情況。為了讓父母們能克服這些微小卻惱人的日常教養生活問題,從此脫離緊張、過勞

及無助的惡性循環,並讓所有父母重拾養育孩子的樂趣,也要讓家庭生活變得更和諧、更增添樂趣,這本書將提供您以下的協助: * 它會告訴您有關孩童及孩童發展的必要知識,讓您在緊張、煩惱的情況下仍能了解您的孩子。 * 本書將提供您日常教養生活中許多有用的祕訣與鼓勵,讓您更能掌控孩子日常生活中惱人的事情。   或許短時間內您仍看不出孩子的改變,但您的努力遲早一定會有收穫,因為您一定可以在孩子的身上看到您所付出的教養成果。 前言:教養小孩不再那麼困難 Part 1 教養問題一籮筐,該從哪裡著手?! 1 學習了解孩子:以陪伴替代管束 2 認識孩子每一個階段的發展特徵  1歲的孩子:生命的開始  2歲的孩子

 3歲至4歲的孩子:對知識的渴求促使他探索世界  5歲至7歲的孩子:明理而沉靜的時期 3 孩童真正需要的東西  脾氣「爆發了」,該怎麼辦? Part 2 實例:最常見的50個生活教養問題 實例1 恐懼:救命,有怪物! 實例2 收拾:總是一團糟! 實例3 開車上路:後座的小麻煩 實例4 尿床:床沒有一晚是乾的? 實例5 適度的活動及放鬆 實例6 電腦:最好常關機! 實例7 冒險家:喜愛追求危險! 實例8 經歷自我的旅程:全部都是我的! 實例9 嫉妒:快愛我! 實例10 獨子:嬌縱卻孤獨? 實例11 看電視:總是一直待在螢光幕前? 實例12 情緒:一直都是壞心情…… 實例13 兄弟姊妹:愛與爭執

實例14 家庭作業:只能靠媽媽的幫助嗎? 實例15 幫忙做家事:我的小孩都不幫忙! 實例16 男孩子的特點 實例17 上幼稚園:走出家門展開新生活! 實例18 黏人:我的小黏皮糖 實例19 購物慾:無止盡的願望 實例20 不專心:精神永遠不集中 實例21 無聊:我不知道該做什麼! 實例22 學習問題:為什麼這麼難? 實例23 左撇子:並沒有什麼不同! 實例24 說謊:一個幻想的世界 實例25 掌控權之爭:誰比較強? 實例26 女孩子的特點 實例27 祖父、祖母及其他親戚 實例28 喋喋不休:令人神經緊張 實例29 愛哭鬧:不可心軟! 實例30 罵髒話:見鬼了! 實例31 睡覺了:根本不睏!

實例32 侵略性:敲、踩、拉、擠 實例33 不當舉止:真令人難堪…… 實例34 羞怯:總是躲在一旁 實例35 開學了:開始「生命中嚴肅的事情」 實例36 挑食 實例37 甜食:樂趣與負擔 實例38 上廁所:還在包尿布? 實例39 父母離異:美好世界的結束? 實例40 磨蹭:總是拖拖拉拉! 實例41 堅持己見:當小孩固執時…… 實例42 小暴君:每天都在上演恐怖事件! 實例43 要求過高?或要求過低? 實例44 沒耐心:等待真困難! 實例45 不聽話:反對每個規定…… 實例46 吵鬧、好動及過分忙碌 實例47 依賴別人:媽媽,你去做! 實例48 舉止異常:有些不對勁? 實例49 時間壓力:忙碌與

緊張 實例50 憤怒爆發:令人難以忍受的怒氣! 前言 教養小孩不再那麼困難   「我們家的小孩真難帶。」愈來愈多父母這樣抱怨。煩惱不知如何管教小孩而向教養諮詢單位請求協助的父母也愈來愈多:在許多家庭中,爭執與違抗、攻擊性行為與親子相互激怒,早已是司空見慣的情形了。   根據研究顯示,3至6歲的幼稚園學童中,有四分之一的孩童會製造許多問題。即便只是把臥室弄亂或不斷說謊這些小事,都會讓父母神經緊張,失去對養育孩子的樂趣。   教養孩童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現代的生活環境更讓父母們對育兒這件事倍感艱辛──狹小的住家、幾乎沒有遊戲及嬉鬧的機會、過多的視覺及聽覺刺激等等,這些對小人兒而言,都不是良好的

生活條件。於是,與父母爭吵取代了溫馨時刻、速食取代了家庭飲食、電視及電腦遊戲取代了玩沙及爬樹,花錢取代了冒險……這些都對孩童產生重大的影響。可惜的是,我們常常忘了孩童並不是小大人,他們常常無法理解許多事,需求也與成人不同;尤其是他們會時常忘了規矩、界限及不可觸犯的價值。   因此,父母的立場必須明確,即使孩子的行為常常令您覺得緊張,仍必須每天堅持立場。這樣的努力遲早會有收穫的,您將會在孩子的身上看到成果。   這本書將提供您以下的協助:   * 它會告訴您有關孩童及孩童發展的必要知識,讓您在緊張的情況下,仍能了解您的孩子。   * 本書還提供您日常教養生活中許多有用的祕訣與鼓勵,讓您更能掌控日

常生活中惱人的事情。最棒的是,我們已經多次將這些祕訣運用在自己的6個孩子身上。   在此,預祝您在教養及實驗上有所成就。別忘了,耐心、神經強健、保持原則以及幽默感,這些會讓您的家庭生活更加增添樂趣! 收拾:總是一團糟!每天都是同樣的情況:孩子的房間就像被炮彈轟炸過一樣。這正常嗎?其實,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喜歡收拾房間。這點並不稀奇,畢竟有誰喜歡收拾房間呢?還有,每個人對於「整齊」的概念也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家人也一樣。不過,小孩需要明確的規則及條理,這樣可以讓他們有個可遵循的方向。身為父母的您應該訓練您的孩子收拾房間。因為,幫助孩子建立起井然有序的生活,也可以促使他們能將思緒組織得有條有理。當然,

父母有時候也要適時地做些讓步,讓嚴肅的規定變得像遊戲般有趣,例如:孩子好不容易用積木才建造起來的神奇王國可以不用馬上收拾,因為裡面的小王子及小公主正在睡覺。像這種情況,您就必須事先想好,要將這個神奇王國放在那個地方一段時間。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您的孩子也必須學習尊重您對於「整齊」的要求,如:客廳是父母的空間,這裡必須由大人決定擺設。您可以這麼做可用來預防混亂的基本規則>所有用過的東西都要放回原位。家裡的每個人都必須遵守這點。>儘早讓您的孩子習慣在每天的某個固定時間整理房間。最適合的時間是在傍晚左右。>請注意:媽媽絕對不要一直替家裡的每個人收拾東西。媽媽並不是家裡的清潔婦!>給孩子一個自由而且大人

不可干涉的合理空間。這個空間可以是孩子房間裡的一個角落、花園裡的小木屋或是閣樓裡的小房間。可幫助您掌握混亂的基本規則>讓孩子感覺整理是一件輕鬆有趣的事:-與孩子一起整理。-買幾個彩色的大箱子,分門別類把玩具放在裡面,如:汽車、娃娃、積木等等。-提供孩子期待:「如果你整理玩具的話,我們就可以有時間一起做……」-當您的孩子在整理他的房間時,您也同時整理客廳或廚房,比賽誰先整理好。>明確告訴孩子您的期待,並且告訴他如果您的期待落空時會有何種結果,如:「如果你現在不整理房間,我們就沒有時間依照約定一起看一本書了。」>一定要堅持您的立場,不要隨意和孩子交換條件,讓孩子認為:「媽媽根本不是那麼在乎這件事。

」應付緊急情況的祕訣>告訴您的孩子,如果他一直把您的話當耳邊風的話,會有什麼結果,如:「如果我必須要講三遍,你才聽進去的話,我會非常生氣。我不希望發生這種事。」>不要一直以乞求的方式來面對您的孩子。必要的話,您就直接站在孩子的旁邊,一直到他把房間整理好為止。如果他還是不動的話,請拿出一個箱子或袋子,把所有他沒收拾好的玩具放到裡面,並且明確告訴他您會把玩具放在地下室或閣樓幾天。這個時候,您的孩子通常都會趕快收拾。如果他仍然不收玩具,那麼您必須徹底執行沒收的行動。不需要幾次,就有效果了。

家庭支持兒童參與水上芭蕾運動之研究

為了解決50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孩子教養問題的問題,作者林燕苓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水上芭蕾運動學員家長為對象,探究兒童參與水上芭蕾運動歷程中,家庭支持對學童的影響。研究方法採用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法,以半結構深度訪談方式搜集資料,共計訪談7名學員家長。研究結果如下:一、「門徑開端」面向,比起水球、跳水等冷門運動項目,水上芭蕾運動在臺灣不夠普遍,導致參與水上芭蕾運動多半是透過同儕學習,家長介紹才能認識水上芭蕾。二、「情感性支持」面向,家庭成員透過言語與其他形式來表達鼓勵與肯定,在練習或比賽上情感的支持具有一定影響力,為孩子心中不可缺乏的心靈因素。三、「實質性支持」面向,在運動上給予物質或實質支持對於參與水上芭蕾運動非常重要,不論是比賽、購買特殊裝備和運動參與以及獎勵,

為幫助孩子持續參與水上芭蕾運動的關鍵因素。四、「訊息性支持」面向,水上芭蕾運動在臺灣能見度不高,所以訊息有限,但與媒體結合可以推廣更多學童認識水上芭蕾運動,而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討論頗為重要,家長引導孩子參與一項運動時,其堅持是重要的支持。

我懂你的痛與苦──非行少年的逆境經驗轉化為助人經驗之敘說研究

為了解決50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孩子教養問題的問題,作者尤欣悅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助人者的童年逆境重生故事,以生命故事之方式,撰寫出研究對象的生命歷程,並透過回溯生命歷程中的重要事件,理解研究參與者如何背負著童年逆境之傷痛朝向療癒之路。為鉅觀呈現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研究者藉由深度訪談,另輔以研究參與者之出版書籍、受訪文章與影片,以及在社群網站文章等資料,交叉進行資料收集之工作,將所收集之資料依時間軸排序,以敘事分析之型態,深化並呈現研究參與者走出逆境的獨特力量與生命故事。這位研究參與者的故事始於一個從小遭受家暴、忽視、逃家等童年逆境經驗的小孩,透過非行之經驗平撫受損的自我概念與自卑。而後,在經歷被扣上手銬、愛情事業皆不如意、身體與經濟出現困境、以及爸爸重病

進院等衝擊下所引發之羞愧感時,透過基督教信仰之支持力量與觀點,重新檢視、重整與反思過去童年逆境受苦經驗,放下自殺行為並重新啟動自身的心理韌性,創造生命的獨特意義,成為一名具備冒險教育體驗之負傷療癒者。最後,在面臨接近毀滅性的人生「暴擊」時,過去所累積之心理韌性、生命的獨特意義與宗教信仰亦成為引領其思考未來人生路之指南針,而重新界定未來的人生方向。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讀者、助人工作者及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