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硬幣發行年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這是什麼國家的50元的硬幣 - 好問答網也說明:這是歐元硬幣,面額50歐分。“euro cent” 是“歐分”的意思,這是歐元的輔幣面額單位,1 euro (歐元) = 100 euro cent (歐分)。歐元硬幣是由歐盟各國發行的 ...

中央警察大學 鑑識科學研究所 孟憲輝所指導 蔡依庭的 雷射剝蝕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應用於新臺幣五十元硬幣元素分析之研究 (2009),提出50元硬幣發行年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鑑識科學。

而第二篇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鑑識科學研究所 孟憲輝、Hsien-Hui Meng所指導 莊明儒的 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應用於新臺幣五十元硬幣元素分析之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鑑識科學、新臺幣五十元硬幣、偽造硬幣、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ICP-MS)、元素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50元硬幣發行年份的解答。

最後網站民國81年1992/50元硬幣, 古董收藏, 錢幣在旋轉拍賣則補充:民國81年1992/50元硬幣自有收藏忍痛割愛,已售出不少,86年雙色目前還剩約60幾個, ... 該系列於1967年推出金幣,但在2017年發行銀幣。 ... 下標請指明年份及數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50元硬幣發行年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雷射剝蝕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應用於新臺幣五十元硬幣元素分析之研究

為了解決50元硬幣發行年份的問題,作者蔡依庭 這樣論述:

新臺幣50元硬幣自民國81年起發行,因偽造情形嚴重,於85年及91年歷經兩次改版,並增加翻動時才會顯現之防偽字紋。傳統上辨別偽幣的方式是以外觀檢視為主,然隨著鑄造技術的進步,偽幣之直徑、重量及邊高都在真幣的公差範圍內,且外觀紋痕甚至防偽字紋皆與真幣極為相似。本研究之目的在利用雷射剝蝕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建立一套精確分析五十元硬幣元素組成的方法,先由防偽特徵之差異初步將五十元硬幣區分為真幣和疑似偽幣,接著利用元素分析結果來辨別真幣與偽幣,並驗證硬幣防偽特徵之有效性,期能提供國內相關單位對於研判真偽幣及推測偽幣來源之參考。本研究共蒐集現行流通之第3版50元真幣30枚及疑似偽幣13枚,經清洗去除表面

汙漬後,利用雷射剝蝕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直接對硬幣表面進行元素分析。雷射剝蝕具有非破壞性、樣品前處理容易等優點,並可了解樣品空間分佈上的元素組成。觀察發現大部分真幣及疑似偽幣正、反兩面之元素組成,差異性不大;真幣間針對Al、Cr、Mn、Ni、Cu、Zn、Ag及Pb等8個元素,在信賴水準99%下進行變異數分析(ANOVA),檢定結果存在差異性,顯見真幣在鑄造過程中,元素成份控制並未相當精確。依據真幣8個元素的平均值及標準差,建立95%之信賴區間,20枚真幣均通過8個元素的檢定,13枚疑似偽幣中有8枚未通過Al、Ni、Cu、Zn等4個元素檢定。5枚疑似偽幣成份與真幣相似,可能是因為真幣長期流通而磨損

,造成「50」及「五十」防偽字紋同時出現、不明顯或消失,或是在製造過程中出現瑕疵,使硬幣側邊無平行排列之直線刻痕、側邊4個「◇」圖案中出現1個「△」等情形。分析結果證實,以雷射剝蝕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分析硬幣的元素組成,效果非常好,不僅可確認偽幣,且可排除因防偽措施磨損或製造瑕疵而導致誤判之疑似偽幣,此外本法為非破壞性的分析方法,樣品處理亦簡單快速,是一個實用性極高的辨別偽幣方法,若僅以防偽特徵來判別真偽幣,可能會有誤判之情形發生。

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應用於新臺幣五十元硬幣元素分析之研究

為了解決50元硬幣發行年份的問題,作者莊明儒 這樣論述:

由於硬幣之防偽措施不如紙鈔之完整易辨,近來時有新台幣五十元偽造硬幣流通於市面上之新聞,影響民眾日常交易之安全,對國家金融體制亦形成相當程度之威脅。鑑識偽幣一般以外觀形態、尺寸、重量和音頻特徵的辨別為主,由於偽幣製造技術漸趨精良,甚至連銀行行員亦無法從硬幣外觀識別真偽,然目前銀行只有偵測重量的點幣機,無法有效由硬幣的物理性質確實地辨別真假硬幣,若是以物理性特徵初步檢驗無法有效辨識真偽幣時,以元素測定發展出可鑑定真偽幣的方法,不僅有助於提高鑑識結果確定性且可追溯偽幣之來源。本研究取標示九十三年20枚新臺幣五十元硬幣及不同年份13枚疑似偽幣樣品,以防偽特徵差異初步區分為真幣及疑似偽幣,測量各枚硬幣

重量後,接著以非破壞性之浸溶方式,溶取硬幣表面金屬元素成分,再以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P-MS)進行硬幣表面溶得溶液之元素分析,瞭解五十元真幣及疑似偽幣之元素組成特徵,用統計方法檢定真幣及疑似偽幣元素成分含量是否有顯著差異,根據檢定結果來確認疑似偽幣是否為偽幣,並驗證硬幣防偽特徵之有效性。分析結果發現新臺幣五十元硬幣除了主要成份Cu、Al、Ni,另含有次要元素Zn、Mn、Fe及微量元素Mg、Cr、Co、Ga、As、Ag、Pb,然真幣各元素相對百分含量有顯著差異,其中Al相對百分含量及Cu/Al、Al/N

i、Al/Ga含量比值在真幣間差異較小,故Al相對百分含量、Cu/Al、Al/Ni、Al/Ga含量比值是較具有鑑別力,可有效運用於鑑別偽幣。13枚疑似偽幣有5枚疑似偽幣元素相對百分含量與真幣無顯著差異,不排除此5枚疑似偽幣鑄造之原料與真幣相同,但亦有可能此5枚疑似偽幣係真幣瑕疵品。根據研究結果可知,13枚疑似偽幣確認為偽幣者有8枚,其中8枚偽幣元素測定結果經統計檢定後,未發現有來自同一批次及來源,但未來若是應用於破獲偽幣集團案件,所分析偽幣數量增多,應能將不同時地破獲之偽幣有效連結,確認其關聯性,對偵查方面應有所助。隨著疑似偽幣標示年份之增加,疑似偽幣之外觀、重量及元素成分等特性,漸漸有與真幣

相似之趨勢,可看出偽幣集團鑄造偽幣之技術日漸趨精良。未來偽幣集團若取得與中央造幣廠相同來源的原料鑄幣,從外觀等物理性特徵及化學元素分析可能無從辨別真偽,建議中央造幣廠往後除了將硬幣主要成分更精準控制,減少真幣間元素含量的差異,建立真幣元素相對百分含量之閾值,另外可考慮加入特定含量之稀土元素,以利與疑似偽幣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