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歌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50年代歌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김영대寫的 K-Pop征服世界的祕密:從BTS、IU、NCT到太妍,韓團十大「偶像藝術家」深度解析 和戴夫.卓特的 你的點子需要牙籤:英國創意大師教你一加一等於三的利多思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網路與書出版 和先覺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何東洪所指導 莊承憲的 歹勢好勢攏是凡勢:台語獨立樂團拍謝少年音樂真誠性的實踐 (2021),提出50年代歌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獨立音樂、真誠性、台語、音樂場景、樂迷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莊勝義所指導 潘書玲的 美麗島禁歌:台灣社會變遷議題融入國小音樂課程之個案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音樂社會學、台灣社會變遷、美麗島事件、歌曲審查、融入式課程、地方教育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50年代歌單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50年代歌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K-Pop征服世界的祕密:從BTS、IU、NCT到太妍,韓團十大「偶像藝術家」深度解析

為了解決50年代歌單的問題,作者김영대 這樣論述:

此時此刻的偶像藝術家,流行文化的意念與容顏。   韓國頂尖樂評人——金榮大 K-POP趨勢觀察最新力作!   【曲風解析X作品清單X推薦選歌X產業揭密X幕後紀實】   精選K-POP十組藝人、百首名曲 全彩印刷 + 隨文QR CODE 邊讀邊聽!     我想以此書評價正在韓國流行音樂圈寫下重要歷史的十組偶像。   我並沒有選擇記錄歷史上最偉大的K-POP偶像,   而是選擇以「此時此刻」的偶像作為本書撰寫重點。   因為我相信,能夠讓我們更全面窺探K-POP產業各個層面的,   並不是歷史中的K-POP,而是「現在正在蓬勃發展」的K-POP

產業。     我拒絕使用「偶像與藝術家」、「商品與藝術」這種傳統的二分法,   也屏棄侷限於偶像產業理論的狂熱式分析,   因為本書最重要的目的,在於讓極度平凡的音樂受眾,   同意「偶像作為藝術家」的魅力與意義,   讓偶像音樂的藝術價值獲得正當評價。   同時也透過「偶像藝術家」這個K-POP產業中戲份最為吃重的角色,   深入探討基於眾多因素,而遭到壓抑的韓國大眾音樂評論。   ___金榮大     【K-POP十組藝人】   NCT/不落俗套且前衛的K-POP先鋒派藝術家    BLACKPINK/用華麗與「態度」武裝的頂級女團 

  泰民/Base to Ace,聆聽泰民的音樂    本月少女/無法預測的優雅世界    TOMORROW X TOGETHER/某天頭上長出了角    Red Velvet/開拓女團疆域的時尚音樂    DAY6/披著樂團外衣的合聲團體帶來美妙旋律    太妍/太妍的聲音    IU/IU 的音樂,李知恩的心    BTS/七張地圖      【K-POP九大現象】   現象1 _ 什麼是K-POP?    現象2 _ K-POP是泡泡糖音樂嗎?    現象3 _ 作曲的偶像,是策略還是未來?    現象4 _ 韓美合作所勾勒的K-POP

未來    現象5 _ 推動K-POP的幕後推手    現象6 _ 男孩團體為何被輕視:男孩團體的歷史與貶低男孩團體的脈絡     現象7 _ 女團仍在進化中    現象8 _ BTS入圍葛萊美獎為何重要?葛萊美獎對我們來說具有什麼意義?    現象9 _ BTS、K-POP,以及後BTS時代     韓國知名樂評家金榮大於這本全新力作中,精選「此時此刻」以獨特音樂美學獲得廣大樂迷熱烈支持、撼動全球娛樂版圖的十組K-POP「偶像藝術家」,自多元視角深度評析其樂曲風格及個人魅力所在。他們無懼偏見,奮力打造自我完成的繽紛舞臺,以藝術實力體證對時代的追問。作者也批判了當前

某些不願認同他們成就、更鮮少對這些創作者的「音樂本身」發表正式評論的微妙社會現象。書中除了專業樂評,亦收錄十組藝人作品目錄、精選歌單、產業觀察、專家對談、K-POP趨勢分析與韓國流行音樂史的核心脈絡解讀,更搭配內文介紹,提供超過一百首的K-POP名曲QR Code連結,隨掃隨聽!入門聽友按圖索驥,資深狂粉印證功力,理解當代韓國流行文化必備的K-POP導聆書!   華麗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胡椒筒(專職譯者、因金榮大入坑BTS的新米)   濕氣(韓樂聆聽蒐藏家)   露易莎(「莎時間」YouTube創作者)     BTS的〈IDOL〉歌詞這樣寫道「你可以

叫我藝術家(Artist),你可以叫我偶像(Idol)」。藝術家和偶像有什麼不同呢?讀完這本書,不僅可以找到答案,甚至還會對那些追求音樂夢想的年輕人和韓國大眾音樂有所改觀。這是一本僅以音樂來解讀K-POP文化走向成功的書,正如「所知即所見」(아는 만큼 보인다),金榮大音樂評論家讓我們體驗到了「所知即所聽」(아는 만큼 들린다)。__胡椒筒(專職譯者、因金榮大而入坑BTS的新米)     K-POP音樂在臺灣早已深具討論度,但對此充實的歷史梳理或評論文本反而相較稀缺,此書無論新手或老粉都值得一讀!__濕氣(韓樂聆聽蒐藏家)     你對於K-POP的想法是什麼呢?我想許多人的第

一印象往往都是「琅琅上口」、「副歌洗腦」這種看似正面,卻又不全然是褒獎的形容。商業及藝術性質,在我們心中往往是完全對立的兩個面向,而現今不論華語圈、英語圈,甚至是全世界的音樂人,都在不停向我們證明音樂本就沒有極限。書中有的不只是對歌曲的分析,還有更多結合了經紀公司、K-POP歷史、團體等層面的解析,更喜歡作者在書中介紹的十組撇開名氣、而選擇了風格可說截然不同的藝術家,讓我們得以從作者的文字中看到更多不同面向及性質的K-POP,破除了我們對於商業性音樂的成見。我十分推薦此書給喜歡K-POP的樂迷,更推薦給所有喜歡音樂、相信音樂所能夠帶來不同價值的閱聽人,每一種風格、每一種音樂都值得我們欣賞,下次

試試看不只打開耳朵、也打開你的心傾聽吧!__露易莎(「莎時間」YouTube創作者)   媒體讚譽     當今這個時代,K-POP偶像的成就成為一種「宣揚國威」的管道,但他們的音樂在產業上卻被歸類為「被創造出來的東西」,人們偏頗地認為他們的音樂近乎於「商品」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本書作者為音樂評論家兼音樂人文學者,對大眾這樣的觀點提出批判,並聚焦BTS、IU、BLACKPINK、泰民、太妍、NCT、Red Velvet、DAY6、本月少女、TXT等,正在流行音樂圈留下有意義的軌跡的十組K-POP偶像與他們的音樂世界。——《每日經濟》     作者透過本書,精選十組K-POP

偶像歌手並介紹他們多變的音樂世界,從多個角度分析他們渴望留下一些作品的努力。在書中以「K-POP現象」為名穿插的文章當中,也收錄了K-POP的範疇、對男孩團體偏頗看法的歷史脈絡等,幫助讀者全面理解K-POP。精選的十組歌手,代表了偶像產業的不同面向,我們可以透過這些分析,了解一般大眾不清楚的當前偶像產業特色。——《首爾經濟》     過去只在書本外撼動出版市場的偶像,如今走進了書中,各式以偶像為主題的書紛紛出籠。許多人嘗試透過書寫,更深入地觀察跨出韓國、開始主導全球音樂市場的K-POP偶像成就與產業動向,增進大眾對偶像世界的理解與認識。——《韓國日報》     令全球瘋狂的K-

POP偶像全面分析!越聽、越了解就越愛!——《韓國音樂串流平台Genie》     偶像音樂的真實性總是受到懷疑,如今該是時候好好聽聽對偶像成就的「正當評價」了。——《NEWSIS》  

50年代歌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SBD怪獸Podcast #BodyEngineers #邱個
本集節目由荷蘭運動品牌【Body Engineers】BE贊助播出
折扣碼:【CHIOUGRR】享優惠折扣!
🔗 BE官網傳送門:https://www.engineered-life.com.tw/
👉全館新品上市優惠價
👉全館不限金額『超商免運』
👉登入官網贈50元購物金
👉輸入折扣碼『CHIOUGRR』再享折扣優惠
📍免運時間:8/9(一) – 9/9 (四)
🚪 Body Engineers官網傳送門:https://www.engineered-life.com.tw

#49 奧運太好看了吧!奧運的業餘主義?運動產業化?台灣2金4銀6銅【SBD怪獸Podcast】
➤ 非台灣選手的比賽,邱個最推薦女子攀岩!好看!好正!
➤ 邱個推薦Netflix紀錄片:《垂直九十度的熱血人生》The Dawn Wall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004270
➤ 何老師大學也參加過登山社,主要都在跆拳道社~~(台大體育系|跆拳組)
➤ 自行車公路賽|奧地利數學博士/教授金牌!Anna Kiesenhofer
➤ 邱個都在看Netflix的電影預告而已.... 我們都活在拼經濟等於拼性命的年代....
➤ 奧運的業餘主義?業餘精神?
➤ 何老師推薦老片《火戰車》奧運紀錄片。
➤ Winning? Struggling? 不要金牌正義?重點是【Struggling】
➤ 【人生就像競技比賽,結果不可預測,你唯一的選擇是奮戰到底。而且從此,你會相信奇蹟。】
➤ 奧運的選手成績越好,我們越不會在勝負上糾結。
➤ 我們從民族自卑感跨出了一大步,對於勝負的探討到了新的境界,讚的。
➤ 選手心理素質,冠軍特質性格。

➤ 敏迪選讀分享:不計勝負的全力求勝。
➤ 體育的切身特殊性:決策者,與執行者都是自己,上場比賽自己負全責。
➤ 運動應產業化導向,逐步脫離政府支援。兩千萬/七百萬/五百萬國光獎金?
➤ 論功行賞,賞金獵人?
➤ 商業運動產業化,才是選手最大利益所在?你只願意支持,不願意掏錢?
➤ 群眾廣泛參與,高手浮現,政府培養變成輔助的角色。
➤ 運動員悲歌?國家對不起我?
➤ 『輸』經驗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經歷。
➤ 奧運流量紅利經營。
➤ 冷門運動項目?熱門運動項目?是區域性的差異。
➤ 2018的國民體育法,民眾參與。
➤ 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別傻了。
➤ 國家訓練中心的薪資結構,執行長年薪三百萬?政府資源配置問題?市場價值產業化
➤ 競技運動,人生的實況轉播,而觀眾的人生也大有可為。
➤ 奧運 v.s. 帕運 (殘障奧運):只有你認輸,才是真的輸。
➤ 你就算四肢健全,也不定能贏得過帕運選手。
➤ 世界級的表現,世界級的努力。
➤ 人生的本業?to be a better man。自己過得好,還也能示範給其他人看。
➤ 過去,選手的家長哭喊,請求政府提供教職給自己兒女?產業失衡?
➤ 養老的穩定教職是選手最好的出路?穩定的低收入在業界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 運動員大膽築夢,努力追夢,挑戰極限就是你的專長。
➤ 比賺錢更庸俗的事?是威權。
➤ 運動員,在現今流量為王的社群時代,更有機會靠自己創造商業價值。
➤ 台灣選手可愛,出於不俗。But賞金獵人經不起考驗?
➤ 中國跳水夢之隊?中美陣營對壘:威權 v.s. 民主:國家資源 v.s. 市場經濟。
➤ 中國北京奧運之後,演化到今日的小粉紅出征。
➤ 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地區主義。

邱個Podcast片頭曲片尾曲歌單: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xpq5icvbBTIwdHCzlEQcvpaKhApYqIV

#SBDTaiwan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歹勢好勢攏是凡勢:台語獨立樂團拍謝少年音樂真誠性的實踐

為了解決50年代歌單的問題,作者莊承憲 這樣論述:

拍謝少年是一支台語獨立樂團,2005年開始寫歌,2012年發行第一張專輯《海口味》,2017年第二張專輯《兄弟沒夢不應該》,2021年第三張專輯《歹勢好勢》,並在35天募得超過300萬元,打破台灣獨立樂團群眾募資的最高金額紀錄。 有別於閃靈或滅火器等台語樂團訴諸國族主義,拍謝少年主張走入日常生活與在地產生連結,以啤酒、海湧、虱目魚為號召,在漫畫店、台菜餐廳、轉運站和保齡球館演出,樂團形象帶有鮮明的台味風格,展演現場也發展出獨特的樂迷文化。 拍謝少年與樂迷透過獨立音樂建立連結,再由文化認同建立緊密關係。以台語搖滾結合本土意象的符號行銷,拍謝少年提倡「新台風運動」,嘗試將台灣文化打造

成帶有美學品味的生活運動,藉由音樂、展演與消費,使台灣文化自然地進入樂迷的日常生活之中,成功讓樂迷逐漸形塑出對在地文化和自我身份的熱愛與認同。 本論文以Alan Moore的真誠性(Authenticity)概念為基礎,研究拍謝少年在音樂創作、展演場景和樂迷文化等音樂實踐過程中,其真誠性是如何形塑?又是如何被調動運作?而拍謝少年與樂迷彼此之間的真誠性又是如何交織對話?本土意識在拍謝少年的音樂實踐裡如何被動員?拍謝少年提供了哪些本土認同資源?而樂迷又是如何透過拍謝少年的音樂實踐來形塑本土的自我認同? 關鍵詞:獨立音樂、真誠性、台語、音樂場景、樂迷文化

你的點子需要牙籤:英國創意大師教你一加一等於三的利多思考

為了解決50年代歌單的問題,作者戴夫.卓特 這樣論述:

  ★奧美創意人每週必讀一篇的好書。   ★62篇簡單的故事,配上犀利的解析,搖醒你的「慣腦袋」!   還在絞盡腦汁想「新」點子?   別鬧了,這世界上根本沒有新點子!   想要充滿創意,就得擺脫1+1=2的理性泥沼,活用1+1=3的跳接式思考。   用一根牙籤作支點,你可以跳到更遠、更妙、更吸睛的地方。   兩名男子喬裝成高級餐廳老闆,參加歐洲熱門的美食展。   他們把速食店的漢堡切成小分量,然後插上牙籤。   賣相宛若精緻法國餐點,美食專家品嘗後讚嘆不已。   一根小牙籤,就這樣翻轉了50元漢堡的價值。   創意無關先天才賦、主管賞識、預算多寡,而在於你是否能「找到一根牙籤」,串起日

常中的零碎靈感,襯出你不尋常的新鮮點子。   不論你是行銷廣告人、編輯設計、創業者、學生,或是任何一位靈感碰壁的工作者,本書直搗核心,用淺明卻發人省思的故事,配以犀利又實用的建議,帶你跳往自己的一片天。   ▍大賣場為什麼要賣除草機給孕婦?   將大數據化為巧數據,是創意的範疇。   ▍動保人士為什麼要在小海豹身上噴漆?   追溯問題的根源,往往是創意的起點。   ▍為什麼說髒話也可以打動人心?   想法的呈現,決定想法的影響力。   ▍紐約的流浪漢,如何解開廣告大師解不開的難題?   掌握觀眾心理,人人都能運用廣告創意。   ▍框架效應如何綁架消費者的大腦和荷包?   主宰脈絡就

主宰選擇,不怕玻璃杯是半空或是半滿。 各界創意人熱情推薦   盧建彰、劉軒、梁正群、吳定謙、周偉航 齊聲推薦   我們都需要一支牙籤,一支這本書說的牙籤。一支可以把我們裡面的美襯出來的牙籤,讓我們知道雖然我們如此渺小,卻有機會偉大。創意是這樣的東西,這本書是這樣的東西。──盧建彰|廣告導演、作家   急轉彎的情節、妙語如珠的敘述…讀這本書有如看坎城國際創意節的得獎廣告影片,各個精彩、犀利、動人,而且能點燃你的創意腦細胞!──劉軒|作家、講師、創業家   創意其實就是你與別人的差異:曾想過與不曾想過、敢做與不敢做、還記得與忘了。但要能重組這些差異之間的關係,才能將想法轉為產出。到了這個

層次,就不妨參考他人的成功經驗。──周偉航|哲學博士、「人渣文本」部落格版主   大多數的我們都在這個社會的常規下庸碌生活著,而忘記了自己的腦袋其實充滿了無數的創意。鼓起勇氣挪動腳步、跳出框框,發揮每個人獨特的創意力量,也可能是你事業或人生的轉機!──吳定謙|演員、導演、作家   打開這本書,你會發現更多生命中的驚喜,更多屬於你的可能性。讀進這本書,你將喚醒蓄勢待發的潛能,為你的「創意」找到更多創意。──梁正群|演員、主持人、音樂創作家   卓特不但是個高明的廣告文案寫手,也是傑出的團隊領袖。他的創意點子也可以運用在寫小說、拍電影、開發新產品、管理球隊、開創人生,以及任何你能想到的事情上

。──英國《週日泰晤士報》 作者簡介 戴夫‧卓特(Dave Trott)   英國廣告大師,跨國廣告媒體公司Gate International倫敦分公司主席,以其終身成就榮獲D&AD英國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頒發「主席特別獎」。該獎被譽為全球創意設計界中的「奧斯卡」。D&AD協會主席提姆‧林席稱讚卓特是一個傳奇、廣告界的巨擘,更是年輕一代創意人景仰的人物。     卓特曾創立多家知名公關廣告公司,其中GGT廣告公司的創意團隊,三度被《Campaign》雜誌票選為「年度最佳廣告公司」、也被紐約《廣告時代》選為「全球最具創意廣告公司」。     多年前,卓特將原本僅在公司內部流傳的備忘錄,公

開於個人的部落格,被奧美廣告及其他全球頂尖廣告創意人選為必讀。著有《掠食者思考》《你的點子需要牙籤》等書。     戴夫‧卓特部落格:www.davetrott.co.uk/   譯者簡介 林力敏   輔大翻譯所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國內重要文學獎項,曾任聯合報〈繽紛版〉專欄作家。愛騎車兜風,持續探索各類新知,探索文學與人生。譯有《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石油與美元》《創新者的六項修練》《信心密碼》等。 (推薦序)面對他人巨大的資源,昂然而立/盧建彰 (推薦序)未來之路,Walk This Way/梁正群 (前言) 為何一加一等於三?

  1 懊悔比丟臉更糟 所做勝過未做/大家「沒做」什麼?/最可怕的莫過於恐懼本身 電腦不聰明/懊悔比丟臉更糟/蠢的是放棄/深刻印象   2 選擇架構 選擇架構/閱讀讓你自由/最關心流浪漢的宗教/由送花講起 非傳統觀念/框架與置換框架/當筆勝過劍   3 法律的精神,而非法律的條文 精打細算的錯誤/天才還是笨蛋/思考是件苦差事/從眾心理 當思考適得其反/海上沒有無神論者/往前強行/不能、不會、不該   4 訊息即媒介 適當的語言/當執行策略勝過提出策略/大數據與巧數據 訊息即媒介/你的點子需要牙籤/善用圖示的女子   5 災難實為禮物 災難實為禮物/B計畫/靠品牌壯大/創意始自擬定要點 錢少效果

大/學生也是顧客/別導正缺陷   6 無知的價值 靠常規避開思考/停止嘗試/他們不知道他們不知道 激勵/語言之死/在太空借力使力   7 質疑問題 拆解問題/追溯根源/歸謬法/ 不叫玫瑰的玫瑰依然芬芳/往上是唯一之道   8 信念戰勝事實 販售答案前,先販售需求/並非所有的銷售都是好交易/搞錯方向 談到生命與死亡/負負不得正/寫作即改稿/談論是好事/沒人注意的地方   9 創意來自混亂 人生就是推銷/改變遊戲規則的點子/保持黑暗/創意來自混亂 「學習」如何阻礙思考/連睡覺都在賺錢/世界的終結 推薦序 面對他人巨大的資源,昂然而立 盧建彰     那天,在捷運中山站附近的巷子裡,愉快的仲夏

夜晚,我隨手拿著瓶冰鎮的蘋果酒,看著巷子裡年輕人自在地彈著吉他,唱著歌,音樂流洩,煩惱是不存在的。     往來購物的人群,輕盈的步伐,青春恣意地綻放,我腳靠著牆,單手叼著酒瓶,背微彎,牆壁回應我白日殘留的餘溫,彷彿我們正在世界的最高點,一切正好。     樂音裡,隨著節拍輕晃,我在這裡,又不在這裡,我是個局外人,望著眼前,愉悅,但帶點距離,融不進去,但也不會覺得不舒適。     多數時候,我們都是這樣的存在。     突然,我覺得視網膜有點奇怪,我仔細對焦,確認不是酒精的作用。     眼前,一位氣質高雅的嫻淑女士,恰如其分的連身洋裝,肩上是個優雅的肩背包,及肩的長髮,在夜色裡閃耀,看不出年

齡,大約是五十多歲,近六十歲。     我被她吸引,是氣質。     她彎身,拿起一個土黃色的瓦楞紙箱,輕輕地下折,讓那紙箱從立體變成平面,她動作輕柔,優雅地對待那紙箱,一旁震耳的音樂,飄過,不曾打亂她的靈巧,她自有自己的節奏,單純,無瑕而專注,而那專注,創造了我觀看的專注。     她輕輕地拿起紙板,纖細的手臂,自洋裝下穿出,相對應那紙板,是如此瘦削,又如此有力道,彷彿,我眼前的是瑪莎.葛蘭姆的現代舞,我是巴黎歌劇院裡的觀眾。     我猜,成語裡的舉重若輕,有點是這樣子。     總是會有人群嬉笑地穿過我眼前,擋住她的身影,又在光影搖曳談笑聲間離去,人們穿進店門,購物紙袋一只只,巨大,跟人

們的欲望相襯。     我喝了口啤酒,有種異樣感,但搞不清楚哪裡奇怪。     我視線依舊落在她身上,眼前的青春男女,流動,如油畫,但全是我眼裡的背景,她浮凸,而立體。     順著她的動作,這時,我才看到,她身旁有個推車,車上已堆了幾個被打平的紙箱。     真不知道我為什麼一開始沒看到推車,不就在她身旁嗎?     一旁的青春年少,相較於她的年歲,竟奢侈的可怕。   經過的年輕人,隨手把手上的空瓶交給她,她點頭稱謝,角度恰當,不卑不亢。   那流動的物欲,在她身旁串流,彷彿巨大的太平洋洋流,而她在其中,不受影響。     這場我沒預期看到的舞碼,結束在一部巨大低車身厚實引擎聲的保時捷跑

車如巨鯨般游入窄巷,塞滿這已被物質塞滿的港。     她推著推車,正面對著,直視那巨大耀眼刺目的車燈,光打在她身上,拉成長長影子,她昂立著,毫無畏懼。     推著資源回收車的她,   面對他人巨大的資源,   昂然而立。     我感動,我期望我是她。     而那需要一支牙籤,一支這本書說的牙籤。     一個可以把我們裡面的美襯出來的牙籤。   一個讓我們知道雖然我們如此渺小,卻有機會偉大。   那個,有時我們叫做創意的東西。   因為,我們裡面的,其實比這世界更大。     因為,當你有自己的想法時,   你不必太過畏懼這世界的巨大和難以撼動。   你可以有自己的樣子,你可以。

  你不必感到卑微,你不必顯露委屈。     因為,你憑藉著那想法,   把不同的元素結合在一起。   解決你個人的問題,解決你的世界的問題,   同時,也可能解決了你和世界的問題。     創意是這樣的東西,   這本書是這樣的東西。     若不是,   我這輩子的努力,並沒有太多意義。     面對他人巨大的資源   昂然而立。     你可以。 (本文作者為廣告導演、作家)   推薦序 未來之路,Walk This Way 梁正群     時間推回到一九八六年,饒舌嘻哈音樂已從七○年代黑人區街頭派對專屬原聲帶中解放,逐漸進入主流樂迷的歌單裡,但這樣「念歌」的音樂形式依舊為小眾

藝術。     當時有個嘻哈團體叫「Run-DMC」,出了兩張頗成功的專輯、小有知名度,正在籌備第三張專輯。年僅二十二歲的瑞克‧魯賓毛遂自薦擔任製作人,並向Run-DMC提出一個想法:「要不要試看看在新專輯裡加入重金屬搖滾元素?」     這想法在音樂派系壁壘分明的那個年代前所未見。對許多熱愛音樂的人來說搖滾就是搖滾、嘻哈就是嘻哈。所謂正統性不容踰矩,否則就是離經叛道。     儘管始終帶著遲疑,但在魯賓鍥而不捨的說服下,Run-DMC找來聲勢下滑的搖滾樂團「史密斯飛船」合作。     早在七○年代發跡,叱吒各大音樂排行榜及銷售成績的史密斯飛船,因酗酒嗑藥等負面新聞拖累,正走向樂團存亡的臨界點

。魯賓遊說主唱史蒂芬‧泰勒和吉他手喬‧佩里將他們在一九七五年推出的單曲<走這條路>(Walk This Way)重製,加入嘻哈元素。     他相信這新的版本能夠成為新世代的經典名曲。     這首「新」單曲推出後旋即攻佔全球音樂排行榜。     它的音樂錄影帶創下MTV音樂頻道史上播放次數第二高的紀錄。   Run-DMC成功將嘻哈打入主流市場,成為史上第一個以饒舌音樂登上滾石雜誌封面的樂團。   史密斯飛船則獲得重生,為將來三十多年精彩的音樂生涯奠定基礎。   魯賓一炮而紅,創辦首屈一指唱片公司(Def Jam Records),二○○七年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影響力人物。     這場

嘻哈與搖滾的首度跨界合作,概念來自於那位年僅二十二歲,剛要從大學畢業的白人小子,全因為他堅持走他自己的路。     直到今日,魯賓仍是音樂圈炙手可熱的製作人,而且從鄉村民謠到死亡金屬,他從未設限,不斷地突破疆界尋求新的可能性。若沒有他的推手,現今的音樂圈肯定會失色許多。     「在傳統的思維,一加一等於二。   在創新的思維,一加一等於三。」   《你的點子需要牙籤》舉了無數類似魯賓這樣的經典案例。     打開這本書,你會發現更多生命中的驚喜,更多屬於你的可能性。   讀進這本書,你將喚醒蓄勢待發的潛能,為你的「創意」找到更多創意。     走你自己的路。   (本文作者為演員、主持人

、音樂創作家) 最關心流浪漢的宗教 我看過一張美國乞丐的照片,妙極了。 他坐在人行道上,面前擺著七個碗,分別寫著: 穆斯林、無神論者、猶太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不可知論者與基督徒。 碗旁的板子寫著:「哪個宗教最關心流浪漢呢?」 這個乞丐了解廣告學與行為經濟學。 他不是講自己要什麼,而是設想觀眾要什麼。 現在從廣告的角度來看。 先是擬定要點: 他要什麼,而誰能給他? 他要人施捨。 怎樣會引來施捨? 同情心會引來施捨。 那誰有同情心? 教徒顯然有同情心。 於是他創造一場同情心競賽。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宗教顯得有同情心。 你能靠投票證明自己的宗教有同情心。 用錢投票。 一整天裡,人人能看到孰贏孰

輸,哪個宗教最有心而哪個宗教最無情。 你能很簡單的靠給錢影響結果。 一天結束,乞丐把錢拿走。 隔天重新投票。 最多錢的碗是無神論者、佛教徒與不可知論者。 碗裡有許多銅板,甚至有摺起的紙鈔。 這些不是一般美國人生而會信的宗教。 而是自行選擇相信的宗教。 因此信徒更擺在心上。 往往更在乎他人觀感。 其他碗裡的錢較少:穆斯林、基督徒、印度教徒與猶太教徒。 信徒往往是從上一代繼承到信仰。 生而如此,較不擺在心上,也較不在乎他人觀感。 自行選擇信仰系統的人較有競爭意識。 被動選擇信仰的人較無競爭意識。 這個乞丐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誰能提供,從而擬出要點。 簡單明瞭: 我要什麼?誰能給我?他們幹嘛給我(

對他們有何好處)? 光是如此,他就比多數廣告人更懂得策略廣告創意。 大數據與巧數據 好幾年前,一名男子走進明尼亞波利斯市的塔吉特連鎖超市。 他要求經理出來。 他說:「搞什麼鬼啊,你們超市竟然把這種傳單指名道姓的寄給我才十幾歲的女兒。 上面有孕婦裝、嬰兒家具、嬰兒服、嬰兒奶粉跟尿布的折價券。 我女兒還在上學耶,你們是怎樣,想鼓勵她趕快生小寶寶嗎?」 看來作業有疏失,經理跟他道歉。 一週後,經理依然過意不去,再次致電道歉。 這一回那男子變得不太好意思。 他說:「呃,先前是我沒掌握好家裡的狀況。我女兒確實懷孕了,只是沒告訴我們。」 怎麼會有這種事? 塔吉特超市的傳單系統如何在她告知父母之前先掌握到懷

孕的消息? 塔吉特超市跟多數商家一樣,有大量的消費者採購資料。 但這些資料毫無用處,除非你知道如何下手。

美麗島禁歌:台灣社會變遷議題融入國小音樂課程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50年代歌單的問題,作者潘書玲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發展適用於國小六年級學生,以「音樂社會學」為理論基礎,透過「台灣社會變遷議題」與「地方教育學」為概念設計的音樂課程。地方教育學強調將具有歷史意涵與價值的空間納入課程,本研究實施場域鄰近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因此從人權議題觀點發展出「美麗島事件」連結音樂教學的主軸課程。將「禁歌」置於核心理念,藉由「權力」概念探討台灣社會今昔言論自由之異同。透過課程設計與實施歷程,分析師生遭遇到的困境與因應策略,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學生的學習改變情形,以及本課程是否有助於學生覺察音樂與社會的互動關係。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研究者任教學校之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參與者,進行共計7堂課的「美

麗島禁歌」單元課程實施。本研究結果發現:一、透過知識管理概念與多元具體的操作活動,既可提升教師備課效率,亦能促使學生專注於課程內容,顯現台灣社會變遷議題融入音樂課程之可行性。二、課程規劃階段,教師時間安排須適時調整並與學校行政溝通;實施階段,避免主觀意識凌駕課程目標,及建立具安全感與珍視學生想法之教學氛圍,有助師生互動與學習。三、經本課程實施,認知層面從教師學科知識到課程設計的專業成長,以及學生音樂知識到地方與權力概念的學習表現情形,皆有所轉變。四、經本課程實施,情意層面從教師在音樂與社會文化到課程發展的價值觀,以及學生在社會變遷之歷史議題到土地與自我認同的覺察,皆有所轉變。五、學生經由本課程

,能體察歌曲在不同時代的存在樣貌、政權體制與社會文化的互動、禁歌與言論自由的關係,以及音樂與社會相互取向之概念。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與發現,對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及教師提出建議如下:一、「音樂社會學」、「地方教育學」與「社會變遷」之課程,以文獻梳理為設計基礎;操作體驗為主之教學活動規畫有利學生投入學習;未來以期能擴展不同階段與主題之課程設計與相關研究。二、構築師生互為主體性,且具安全感與多元觀點的課程樣態;邀請或運用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及校外資源,以增加學生學習刺激、拓展多元觀點。三、特色課程發展,除重視校內行政端與教學端之相互溝通,更期能組織教師社群,鏈結校外志趣相投者拓展課程模組,編撰教材深耕推

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