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博物館日202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教育研究所 孫之元所指導 洪逸庭的 大專院校學生使用個人化穿戴式擴增實境博物館導覽對 情境興趣、注意力、放鬆度與學習成效之影響 (2021),提出518博物館日202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個人化、穿戴式、擴增實境、情境興趣、注意力、放鬆度、學習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李大中所指導 戴偉丞的 蘇聯解體後台俄關係發展之研究(1992-2020) (2021),提出因為有 台俄關係、外交政策、雙邊關係的重點而找出了 518博物館日2021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518博物館日202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專院校學生使用個人化穿戴式擴增實境博物館導覽對 情境興趣、注意力、放鬆度與學習成效之影響

為了解決518博物館日2021的問題,作者洪逸庭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大專院校學生使用個人化傳統導覽、非個人化傳統導覽、個人化穿戴式擴增實境、非個人化穿戴式擴增實境進行博物館教育,對學習者情境興趣、注意力、放鬆度以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103名大專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學習風格量表測驗結果將學習者分為個人化傳統導覽組(19人)、非個人化傳統導覽組(32人)、個人化穿戴式擴增實境組(20人)、非個人化穿戴式擴增實境組(32人)。兩個傳統導覽組使用語音導覽進行學習,兩個穿戴式擴增實境組使用穿戴式擴增實境進行學習。並透過情境興趣量表、腦波測量、先備知識測驗、學習成效測驗及開放式問卷收集量化與質性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穿戴式擴增

實境的新穎性顯著高於使用傳統導覽,而使用傳統導覽的注意需求則顯著高於使用穿戴式擴增實境。在注意力方面,非個人化穿戴式擴增實境組顯著高於個人化擴增實境組,且個人化傳統導覽組顯著高於個人化擴增實境組。此外,個人化穿戴式擴增實境組與非個人化穿戴式擴增實境組學習成效顯著高於個人化傳統導覽組。整體而言,個人化穿戴式擴增實境有助於新穎性與學習成效。本研究建議,在未來教學上可以改善穿戴式擴增實境設備的舒適性,以及增加適當的學習任務,以提升個人化擴增實境對於學習的成效。

蘇聯解體後台俄關係發展之研究(1992-2020)

為了解決518博物館日2021的問題,作者戴偉丞 這樣論述:

我國與俄羅斯的交往,於蘇聯解體後也漸漸地展開,而兩國的外交政策也因冷戰的結束,開始有所變化。中華民國與俄羅斯聯邦在蘇聯解體後的後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發展,我國方面包含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及蔡英文,在俄國方面則自葉爾欽、普丁以及梅德韋傑夫也因此台俄關係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因著兩國不同領導人所提出的外交政策概念的交集當中穩定地成長。即便對俄關係、對台關係皆並非為兩國的重點推進項目,同時又因俄羅斯聯邦所簽屬的《俄羅斯聯邦與台灣關係條例》無法展開正式的、官方的互動,但仍亦步亦趨地在不同領域中擴展交流的層面以及加深互動的深度。本文旨在將台灣與俄國在蘇聯解體後,從兩國的外交政策理念當中找到交集,包括「李

登輝-葉爾欽時期」、「陳水扁-普丁時期」、「馬英九-梅、普時期」以及「蔡英文-普丁時期」,並且綜合整理雙邊在政治互動、經貿往來以及教科文交流三方面的觀察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