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1 7075 分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機電工程學系 劉傳璽、尤尚邦所指導 鄭凱維的 應用田口法於AZ31鎂合金薄板摩擦攪拌銲接之最佳參數設計 (2021),提出6061 7075 分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鎂合金、摩擦攪拌銲接、田口法、抗拉強度。

而第二篇論文南臺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枓工程系 吳文昌所指導 李耿毅的 一步法和兩步法製備2014鋁合金超疏水表面與特性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超疏水、鋁合金、一步法、二步法、陽極處理、低表面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6061 7075 分別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6061 7075 分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田口法於AZ31鎂合金薄板摩擦攪拌銲接之最佳參數設計

為了解決6061 7075 分別的問題,作者鄭凱維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精密型五軸加工機,配合自行設計得夾具夾持厚度為1 mm之AZ31鎂合金薄板試片,固定於工作平台上進行摩擦攪拌銲接,使用田口法減少實驗次數並找出最適參數組合以得到最佳的抗拉強度,用L9的田口直交表設計加工參數,三種因子與各三種水準分別為攪拌頭肩部尺寸(2、2.5、3 mm)、主軸轉速(14000、15000、16000 rpm)以及進給速度(5、10、15 mm/min)。銲接後再進行銲道的表面觀察、微硬度試驗、金相顯微組織觀察、拉伸試驗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測分析,實驗後得到以下幾項結論:1. 銲道的孔洞缺陷直接影響銲道的抗拉強度,從拉伸試驗的斷裂面能看出其斷裂位置並非原本的對接邊

,而是銲道造成的孔洞處斷裂,抗拉強度最高的編號5試片其孔洞缺陷最小,抗拉強度最高,能判斷孔洞缺陷對銲道抗拉強度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2. 最高的抗拉強度為編號五試片,其參數為2.5 mm肩部尺寸、15000 rpm、15 mm/min,抗拉強度為169.052 Mpa,約為母材強度的65%,最低的抗拉強度為編號1試片,其參數為2 mm肩部尺寸、14000 rpm及5 mm/min,抗拉強度為30.804 Mpa,為母材強度的11%。3. 編號5號試片出現延性破壞的酒窩狀(dimple)組織,顯示本試片在拉伸過程中產生了塑性變形,其他八組試片發現材料的斷面呈現劈裂面或自由表面,尚未完全塑性變形

便破斷,可以得知其他組別試片的破斷面皆為脆性破壞。4. 透過田口法,找出之最適參數為A2(2.5 mm肩部尺寸)、B2(15000 rpm)、C3(15 mm/min)參數組合,其剛好為實驗參數配置的編號五號試片。

一步法和兩步法製備2014鋁合金超疏水表面與特性分析

為了解決6061 7075 分別的問題,作者李耿毅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一步法和兩步法在2014鋁合金表面分別製備出具有良好疏水性及抗腐蝕性的超疏水氧化膜並深入探討兩者間其特性與皮膜形成機制上的差異。其中藉由調整陽極處理時的電解液浴溫、電壓、時間,探討對超疏水氧化層的影響。在實驗中藉由SEM及AFM等設備觀察在兩種方法在不同參數下,各種參數對表面形態與粗糙度的影響比較,並配合接觸角量測儀檢討不同條件下對於表面疏水性之影響。結果顯示一步法在陽極氧化時間40分鐘、電解液溫度在20℃時並且在電壓 40 V時可製備出最佳的超疏水氧化層;而兩步法在陽極氧化時間40分鐘、電解液溫度在30℃時並且在電壓20 V,之後浸泡低表面能溶液30分鐘時可製備出最佳的超疏水氧化層

。其中一步法的水接觸角值為166.2 ± 2.5˚,而兩步法的水接觸角可高達170.5 ± 1.2˚。結果顯示兩步法的疏水性較一步法的高,但一步法在製程上較為簡便、快速。藉由極化曲線測試和電化學阻抗譜(EIS)測試的結果顯示,一步法及兩步法的超疏水表面和基材相比,極化電阻分別提升5倍以及40倍,確認兩步法的耐腐蝕性比一步法高。另一方面,藉由耐久穩定性以及自潔性測試。由結果顯示,兩步法具備較佳的機械耐磨性,而一步法在耐久性則有更好的穩定性。而在自潔性方面,兩種方法都展現出良好的抗沾黏特性。綜合實驗結果顯示兩方法在性質特性上呈現的差異主要是由皮膜形成機制的差異所造成,一步法形成單層複合化合物層其低

表面能分布較不均勻而二步法是雙層結構之上層低表面能皮膜表面均勻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