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公車動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清華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孟瑛如所指導 朱惠甄的 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對特教行政支持網絡支援服務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究 (2018),提出681公車動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特教行政支持網絡、支援服務。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科技大學 健康照護研究所 石惠美所指導 楊雅婷的 探討緊急救護技術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緊急救護技術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重點而找出了 681公車動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681公車動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對特教行政支持網絡支援服務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681公車動態的問題,作者朱惠甄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利用網路問卷調查,了解目前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對於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網絡之支援服務現況的感受程度、需求程度與兩者間之差異。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網絡是指「鑑輔會」、「大學校院特教中心」、「特教資源中心」三個特教支持單位。本研究以國小身障資源班教師之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教學年資、專業背景、兼任行政、教師身分、學校地區、學校規模、工作壓力程度)因素,了解教師對於特教行政支持網絡之支援服務現況與需求。研究對象為全國公立國民小學身心障礙不分類資源班之正式教師與代理教師,以自編之「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對特教行政支持網絡支援服務現況與需求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臺灣北中南東(含

離島)四區域為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及滾雪球抽樣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總計共回收305份有效問卷(北部101份、中部92份、南部84份、東部28份)。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一、國小資源班教師對於鑑輔會、特教中心及資源中心之支援服務的感受程度,在其整體量表皆達中等以上程度。在不同背景變項對支援服務需求程度的差異分析上,教師在不同工作壓力對於特教中心之支援服務的感受程度有差異,「過度壓力」在感受程度總分上顯著低於「沒有壓力」、「略有壓力」及「中度壓力」者,意即工作壓力高的教師對特教中心支援服務的提供現況感受越低,而壓力程度在普通以下之教師則較能感受到特教中心的支援服務。二、國小資源班教師對於鑑輔會

、特教中心及資源中心之支援服務的重視程度,在其整體量表皆達中上程度。在不同背景變項對支援服務重視程度的差異分析上,教師在不同學校地區對於鑑輔會之支援服務的重視程度有差異,「南部地區」在重視程度總分上顯著低於東部地區,意即東部地區的教師對鑑輔會所提供之支援服務較南部地區的教師更為重視。不同教學年資教師對於資源中心之支援服務的重視程度亦有差異,「16年以上」在重視程度總分上顯著低於「6~10年」者,教師教學年資越高,對資源中心之支援服務的需求降低,任教6~10年之教師則較為重視資源中心的支援服務。三、國小資源班教師對於鑑輔會、特教中心及資源中心所提供之支援服務的感受程度與重視程度,在各單位之全量表

均呈現顯著差異,教師對現況之感受程度皆顯著低於重視程度。意即教師對鑑輔會、特教中心及資源中心之支援服務雖有需求但皆未被滿足。四、鑑輔會方面,需優先改善之支援服務為「鑑定安置結果能確實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以利教師進行教學輔導工作」、「協助學校辦理學情障/自閉症學生之鑑定安置工作」、「能提供教師心評報告範例或指引,作為教師撰寫時之參考」、「能針對身心障礙學生鑑定與評量提供相關專業諮詢,以利教師進行鑑定安置工作」。五、特教中心方面,需優先改善之支援服務為「提供之諮詢服務能有效協助教師解決特教工作相關事宜」、「提供之諮詢服務能針對教師需求給予專業建議或協助轉介」、「透過相關補助計畫或各校委託辦理各階段特

教教師之特教研習,並能符合第一線老師的實際需求」。六、資源中心方面,需優先改善之支援服務為「提供專業諮詢與建議協助教師解決學生學習及情緒行為等問題」。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縣市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各特教支持單位及後續研究分別提出相關建議。

探討緊急救護技術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為了解決681公車動態的問題,作者楊雅婷 這樣論述:

緊急救護技術員(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s,EMT)為一個十分特殊具獨特、自主、專業的職業特性。執行勤務面對其工作環境內容處於未知、多變突發且不可控之高風險工作;在人力不足與超時服勤時數的狀況下執行緊急救護勤務,除需面對緊急事件處理及傷病患的生老病死,更要隨時注意事故現場的危險環境與病患狀況的不確定性,長期下來易產龐大的身心靈之工作壓力,工作上所承受的工作壓力並不亞於急重症單位的護理人員。本研究於研究緊急救護技術員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於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因素。問卷發放期間: 2018年02月01日至2018年04月01日,以結構式問卷量表進行調查,自

填問卷方式調查。採立意取樣招募符合收案條件之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緊急救護技術員為研究對象,發放260份問卷。內容包含基本資料、工作壓力量表、因應策略量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扣除10份填答不完整之問卷,有效問卷250份,回收率達96%。資料分析以SPSS 18.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予處理。主要結論如下:一、緊急救護技術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現況 (一)整體工作壓力感受為中高程度,其中依得分高低面向排序為最高「個人責任」、其次「工作負荷」、「工作瑣事」、「組織氣氛」、「人際關係」、「工作家庭平衡」、「上司賞識」、最低「管理角色」。 (二)整體因應

策略應用為中上程度,其中以「控制式因應」最高。 (三)整體工作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為中上程度,其中依得分高低排序為最高「自我實現」、其次「人際支持」、「營養」、「壓力處理」、「運動」、最低「健康責任」。 (四)「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三者之間呈現正相關。二、年齡越大、BMI越高、職級越高、子女數越多、與子女同住、收入高、每週工時數長、睡眠時數小於8小時之緊急救護技術員對整體工作壓力感受顯著高於其他員工。三、工作年資長、有運動習慣、睡眠時數大於8小時之緊急救護技術員對整體因應策略顯著高於其他員工。四、BMI正常、有運動習慣、睡眠時數大於8小時之緊急救護技術員對整體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顯著高於其他員工。 建議於工作壓力方面,人力及工作量之支配須是當安排以減少工作壓力影響健康;藉由各種依個別性紓壓方式來減輕工作所帶來之壓力;健康促進方面安排運動或體適能課程,教導簡單之運動健身方式,學習如何擬訂自我適當運動計畫,以增加研究對象之動態體能活動,改善強化運動習慣。提供健康自我照護方面的課程,讓研究對象除了飲食及運動之外,亦具有健康自我照護的基本知識及技能。另外,可安排專業醫護人員至各單位提供當面洽詢相關問題,教導相關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