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I計算公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aqi计算公式以及例题也說明:aqi计算公式 以及例题,Python入门案例(八):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 知乎,哪位大神知道有没有小时平均AQI啊?计算公式是什么?关注者1 被浏览16 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 ...

大漢技術學院 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研究所 許文昌所指導 彭庭蕙的 花蓮縣低碳景點細懸浮微粒(PM2.5)質量濃度變動分析 (2021),提出AQI計算公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空氣品質監測、細懸浮微粒、低碳旅遊景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地球與環境科學研究所 范誠偉所指導 林芝岑的 校園環境之區域性臭氧濃度變化與氣象資料 (2020),提出因為有 臭氧、空氣品質指標、季節性變化、日變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AQI計算公式的解答。

最後網站EXCEL在空气质量指数计算及环境空气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权威 ...則補充:应用EXCEL的函数公式编制相关统计表EXCEL 工作簿包含“日报AQI”、“环境空气质量统计”和“主要污染物评价结果”三张EXCEL 表格。我们设置白色背景的单元格为输入区域,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QI計算公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花蓮縣低碳景點細懸浮微粒(PM2.5)質量濃度變動分析

為了解決AQI計算公式的問題,作者彭庭蕙 這樣論述:

本研究運用標準儀器與即時性監測儀器,於2020年03月至2022年06月前往花蓮縣各低碳旅遊景點,將各景點實際的PM2.5濃度量測出,並與花蓮空品測站數值相做比較,共分為6大類型,研究結果如下:在國家公園/郊區景點:太魯閣國家公園、七星潭、鯉魚潭及大農大富的PM2.5平均濃度介於3g/m3~14g/m3之間,無論平日或假日的空氣品質皆為「良好」等級;在市區景點:花蓮火車站商圈及文創園區(金三角商圈)、觀光遊憩區:知卡宣綠森林公園及石雕博物館、吉安慶修院、新天堂樂園及林田山與休閒散步景點:花蓮港景觀橋、北濱公園及太平洋公園及美崙溪河濱公園(將軍府周邊)的PM2.5平均濃度介於4g/m3~

26g/m3之間,空氣品質為「良好-普通」等級;在夜市景點:東大門夜市商圈的PM2.5平均濃度介於7μg/m3 ~36μg/m3,平日的空氣品質為「良好-普通」等級、假日的空氣品質為「普通-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等級。本研究結果顯示,較易產生微粒高濃度之處,通常都是即時性、瞬間產生的,若使用傳統標準儀器量測,較不易發現即時性微粒產生之處,且受限於電源位置及採樣時間;即時性微粒監測儀可即時了解,微粒所產生濃度的時間點及發生因素。故在污染源管制作為上,使用即時性微粒監測儀作為輔助儀器,將可即時掌握瞬間的污染源所在之處,針對該處做改善及預防,並提升民眾旅遊意願。

校園環境之區域性臭氧濃度變化與氣象資料

為了解決AQI計算公式的問題,作者林芝岑 這樣論述:

臺灣空品區而言,空氣品質在南部較為嚴重,其中以雲嘉南及高屏空品區為主,雲嘉南及高屏地區都以細懸浮微粒(PM2.5)跟臭氧(O3)為主要汙染物,O3相較PM2.5嚴重。將使用位於雲嘉南地區的中正大學(CCU)「校園環境即時監測系統」中O3監測資料,以探討校園空氣品質情況及季節分布之關係,觀測期間為2018/7至2020/6。結果顯示中正大學監測期間臭氧(O3)不良季節以秋季、春季為主,秋季屬於持續性高臭氧汙染季節,其次為春季亦為持續性高汙染季節,較良好季節則在夏季及冬季,夏季相對於冬季屬於偶發性的高汙染季節,因此冬季為觀測期間中臭氧空氣品質相對較為良好的季節。臭氧不良日(AQIO3>100)計

167天,主要發生在秋春兩季,期間出現連續AQIO3長達6~14天,不良率至少接近30%,其中2018年10月高達77.4%,另外有3個月份2019/12、2020/1、2020/6則無臭氧不良日。每日臭氧呈現重複性的逐時日變化,有臭氧日變化日數計491天(占70.6%)。臭氧日變化日多數都是氣象日變化日,臭氧的產生機制與溫度輻射相關,符合臭氧生成機制。臭氧不良日(167天)均為臭氧日變化日,臭氧不良日上升時間主要在早上9時至中午11時(計143天,占85.6%),最高值時間主要在下午13時至15時(計134天,占80 %),每日濃度明顯降低的最後時間主要在晚上17時至19時(計98天,占58

.7%),臭氧日變化日時數計4~16小時,主要日變化時數持續8~11小時(計103天,計61.6%)。O3及PM2.5兩項指標物合計空氣品質不良日計262天,不良比率占37.7%,主要分布在秋季(94天)及冬季(86天),次為春季(65天),夏季(17天)最低,兩指標合計結果會造成三個季節空氣品質不良,夏季則為相對空氣品質較良好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