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2 比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廖珮宏所指導 柯佩瑛的 護理品管稽核應用程式(App)對護理知識技能及護理品質 管理之成效探討 (2020),提出ATM2 比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護理品質監測、護理技術稽核、資訊接受意向。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TM2 比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護理品管稽核應用程式(App)對護理知識技能及護理品質 管理之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ATM2 比較的問題,作者柯佩瑛 這樣論述:

隨著時代的變遷,資訊的蓬勃,現今醫療護理逐漸朝無紙化、資訊化之發展,同時在醫院評鑑中,護理品質監控作業能協助病房發現及解決臨床護理知識技能問題,持續改善照護品質之依據。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護理品質監測作業,結合科技,提升臨床護理照護品質,建置一款適用於護理人員於護理品管稽核應用程式(Smart App)資訊化的開發,應用APP互動方式呈現資訊視覺化,使護理品管稽核小組在查核護理人員作業能達到節省人力、物力,落實資訊傳遞之正確性及即時性,以提升護理品質管理改善之成效。研究方法採單組前後測設計,共收案131人,資料以IBM SPSS for windows 25.0及IBM Modeler 18

.0版本分析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年齡與認知易用性呈現負相關,表示職稱愈高者自覺對資訊認知易用性愈差(r=-0.240,P=.006)。科技使用意向在介入後而3C設備使用能力與使用意願呈現正相關,表示自覺對3C設備使用能力越好對資訊接受使意願愈高(r=0.241,P=.005)。以決策樹演算法分析發現年齡、科別屬性、教育程度等對認知易用性有較高的影響力。年齡、護理工作年資、科別屬性等對促成因素有較高的影響力。而3C設備使用能力、職稱、護理進階能力、年齡等對使用意願有較高的影響力。結論為針對資訊接受意向之使用意願與3C設備使用能力、職稱、護理進階能力、科別屬性、教育程度、性別有相關性。未來可利用AP

P的方式介入,互動式護理技能自我學習,資料匯出即時性,圖表視覺化以提高護理行政管理及病人臨床照護品質。